1、脑膜瘤症状表现有什么
脑瘤的早期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包括“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
意见建议:颅内手术很复杂,如做的不好,容易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因此不建议手术;也不建议放化疗,年老体弱免疫低下患者怕吃不消,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先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以消灭癌组织提高免疫抗癌力为最,这个力量要是上去了,病情可进入良性循环。再辅以中医治疗,我国中医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可治本;另外心态很重要,不要害怕和着急,否则只会加重病情。如能做到,可以显著的延长患者的寿命,早期的治疗明显有效,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意志坚强的话,中晚期转移患者能够提高5-20年等不同的寿命,甚至更长。关键不用手术,不用放化疗,所以费用不高。
2、脑膜瘤必须手术吗?
何为脑膜瘤?
脑膜瘤是来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部位,大多数为良性。并且脑膜瘤生长缓慢,症状轻微。
因此,对于脑膜瘤不一定需要及时治疗。
脑膜瘤小于2cm且无症状,可暂时密切观察,不做处理。这种一般是通过体检等方式以外发现的。
脑膜瘤未达到手术指征的,主要是对症处理。比如头痛可给予止痛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脑膜瘤的治疗方式中较好的,绝大多数脑膜瘤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提是肿瘤压迫脑组织,出现明显压迫症状才会选择手术治疗,毕竟外科手术是有一定的创伤。
治疗脑膜瘤的方式还有激素治疗、化疗及伽玛刀治疗。
3、恶性脑膜瘤有哪几种类型?
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矢状窦旁脑膜瘤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骨嵴脑膜瘤此部位的恶性脑膜瘤常易产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质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内容积变小,形成单侧眼球突出,并可出现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这种单眼突出既不感疼痛也不感搏动。临床常依解剖位置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3部分,即内侧部或深部或床突部(内1/3)肿瘤、中部(中1/3)或小翼部肿瘤及外部(1/3)或大翼部肿瘤。恶性脑膜瘤的分类就是如此,这些恶性脑膜瘤的治疗和良性脑膜瘤的治疗区别很大,不可认为同为脑膜瘤就要使用同一种治疗方式,具体情况需要咨询主治医生。如要进行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可考虑PET-CT检查,这样的检查解决良恶性鉴别的问题非常方便。【确诊脑膜瘤要考虑四种检查】
4、确诊脑膜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1、 头颅平片:脑膜瘤异常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化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改变。单纯颅内压增高无定位、定性价值,松果体钙化斑移位诊断价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则有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价值。
2、 CT检查: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着强化。
3、 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4、 脑血管造影:利用数字减影技术(DSA)的脑血管影像,可以显示肿瘤血液循环不同时相的血管影像,对于了解肿瘤对静脉窦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脑瘤3到4CM该怎么治疗啊???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生命健康在线--肿瘤/癌症
发生在头颅内的肿瘤称为脑肿瘤。脑肿瘤分为良性与恶件两种,约各占一半,根据肿瘤的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脑肿瘤中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40%以上;继发性脑肿瘤多由鼻咽部、肺脏、乳房、肝、肾等原发癌转移而来。脑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10岁左右及30—40岁为两个发病高峰,性别差异并不大。成人脑肿瘤大约70%发生在大脑半球、侧脑室和脑垂体。小儿则70%发生在小脑、四脑室和脑干。脑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有区别。由于颅壳没有弹性,颅内肿瘤生长和扩展引起的占位,必然会压迫邻近的正常组织,扰乱其功能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因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原发还是继发,若不及时处理,都会严重威胁生命。
脑肿瘤依其表现出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五个时期:(1)无症状;(2)仅有局部症状;(3)颅内压增高;(4)意识障碍;(5)昏睡症状。在这五个时期内,无症状期和仅有局部症状期都很容易忽略,只有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才很容易想到脑肿瘤的发生。
脑肿瘤都有什么症状?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因为脑肿瘤的生长使颅内压增高,出现三个主要症状:其一,头痛,是脑肿瘤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常间歇性发作,进一步发展为持久性、进行性疼痛,性质可为搏动性钝痛、胀痛或压迫痛、裂开样痛。头痛部位多在前额部、双颞部或后枕部,疼痛的部位与肿瘤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二,呕吐,多因迷走神经受刺激,加上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常在早晨发生,或在头痛剧烈时发生,呕吐呈喷射性,无恶心感,与饮食无关。其三,视觉障碍,因颅内压增高引起视乳头水肿所致。用眼底镜可查出视乳头水肿。病人可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可有复视、偏盲或失明。
2、精神症状病人记忆力明显减退.,自己或家属发现经常“丢三落四”,或反应迟钝,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定向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痴呆、嗜睡甚至昏迷。
3、抽搐和癫痫 多由于慢性生长的大脑肿瘤引起。病人可出现突然昏倒,口、眼、面、四肢抽动,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几分钟后可逐渐清醒。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一个肢体或一侧上下肢体抽动。
4、其他表现 病人常可出现头晕,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失语,月经不调,肢体麻痹,偏瘫,及内分泌失调等表现。
当病人自我发现有脑瘤的征兆时,应立即到医院找颅脑外科或神经科医师进行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颅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反射和病理反射等。同时可选择性进行X线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超声波检查、脑电图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生命健康在线--肿瘤/癌症
恶性脑肿瘤经常称为脑癌,为生长迅速的侵袭性肿瘤,它的"根"进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很快威胁病人生命。良性脑肿瘤是由生长缓慢的细胞构成,有清楚的界限,易于手术切除。但若脑肿瘤长在可引起生命威胁的重要部位,这种肿瘤生物学上虽是良性的但临床过程为恶性。原发性脑肿瘤是指肿瘤原发于脑。如各种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转移性脑肿瘤是癌细胞从机体的其他部位转移至脑形成的转移瘤。最常见的脑转移瘤来自:肺癌、乳房癌、结肠癌及皮肤癌(黑色素瘤)等,所有转移性肿瘤均为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以及病理类型,还冠以更为详细的诊断名称,如小脑胶质瘤、大脑镰旁脑膜瘤、垂体瘤、脊髓神经纤维瘤、听神经瘤等。
脑部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手术
手术治疗是脑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神经外科医师将颅骨切开并切除脑瘤,这种手术方式成为「开颅术」。切除脑瘤时,医师的考虑在于尽可能切除肿瘤,但也要注意不伤害到重要脑组织造成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为目的,所以要将脑瘤完全清除是一艰巨挑战。部份肿瘤切除可减缓症状及减低脑内压力,剩余的肿瘤可用放射线及化学药物治疗。某些脑瘤是无法被切除的,此时医师只能够做切片,取下一小块的肿瘤组织经由病理学医师在显微镜底下去检查及诊断是何种型态的细胞,这可帮助医师决定下一歨使用何种治疗方式。开颅术是个大手术,手术后的病人多会转至加护病房观察,待生命征象稳定后再转回一般病房。外科手术有可能伤害到正常的脑部组织或造成脑水肿。另外可能造成抽痉,身体虚弱、协调能力失常、性格改变,及语言思考等障碍。事实上,在手术后的短时间内症状可能比术前更严重,大部份的副作用在手术后会随着时间而减少或消失。
二、放疗
放射线治疗所扮演的角色通常为手术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时的辅助治疗或是无法以外科方式切除,或切除后经常复发的肿瘤,有时亦与化学治疗合并治疗。放射线治疗也可以减轻疼痛症状。整个放射线治疗疗程需4-5个星期,照射的也许是全脑也可能是局部,这些得视病人的整体状况而定。
三、化疗
化学治疗是使用一种或多种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目前化学治疗给药途径有:
1.静脉注射。
2.脊椎管内注射:由于脑部有脑血管障壁,所以化学药物可藉由脊椎管内注射,让药物通过脑血管障壁达到脑部已消灭癌细胞。
3.脑室内给药:医师在脑室植入一个给药系统(ommaya),藉此路径将化学药物直接注射至中枢神经系统。
化疗通常是治疗一段时间后待病人恢复后再进行下一个新疗程。病人不一定需要住院进行治疗,依化学药物种类,决定给药的途径,依病人身体状况可选择短期之住院治疗或门诊治疗。
治疗脑瘤的方法西医多以 X刀、光子刀联合放、化疗为主,但这些方法的适应症非常局限,且属创伤性疗法,术后多易复发和转移。化疗药物则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病灶局部,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普通放疗多不尽人意,常引起颅神经放射性损伤,放射性脑坏死等副作用。
生命健康在线--肿瘤/癌症
6、脑膜瘤头痛的时候有什么特效药?
脑膜瘤头痛的特效药有这几种:
1.手术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
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
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因此外科手术治疗要求甚高。手术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脑膜瘤治疗趁早。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包括伽玛刀、X线刀和粒子刀。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以肿瘤较大直径≤3cm为宜。伽玛刀治疗后4年肿瘤控制率为89%。本法安全、无手术的风险是其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3.栓塞疗法
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4.放射治疗
可作为血供丰富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适用于:①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
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②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③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
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④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总而言之,患有脑膜瘤在出现症状时,如头痛、视力下降、呕吐等;尽快到医院就诊,做身体评估,看适合哪种治疗方式,出现症状说明要么是肿瘤比较大,要么是肿瘤的位置比较特殊,如压迫神经或血管等。
一旦脑膜瘤出现症状,如只是用药物来缓解疼痛的话,只会是一时的,并且控制效果会越来越短。
7、脑膜瘤切除了80%,怎么办?
脑膜瘤 (Meningiomas)很常见,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男性为2:1。 脑膜瘤 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 脑膜瘤 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有异位的 脑膜瘤 ,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 脑膜瘤 有多发性,约占1%~2%,幕上 脑膜瘤 远多于幕下。病因: 脑膜瘤 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好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分类:按病理学特点分为: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 脑膜瘤 、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临床表现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 恶性脑膜瘤 脑膜肉瘤,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处转移。 脑膜瘤依据部位不同,其特殊临床表现亦不同,以下特作略述: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鞍结节脑膜瘤: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大脑镰旁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仅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等。损害表现为: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中颅窝脑膜瘤: 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诊断: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主要CT,MRI扫描加增强。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脑膜尾征。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对 脑膜瘤的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恶性者可辅以放疗。脑瘤专家苗振江老 中医治疗:抗瘤正脑纯中药系列方药的配伍应用,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 X- 刀、 γ- 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 20 天左右可消除或缓解症状,继续用药可控制不再生长直至使瘤体缩小、钙化或消失,消除术后残留,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8、脑膜瘤患者可以吃谷维素和胞磷胆碱钠片吗
不同部位脑膜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9、恶性脑膜瘤怎么分类
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的分类:1、大脑凸面脑膜瘤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矢状窦旁脑膜瘤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3、蝶骨嵴脑膜瘤此部位的恶性脑膜瘤常易产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质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内容积变小,形成单侧眼球突出,并可出现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4、嗅沟脑膜瘤常以嗅觉障碍开始,肿瘤向后挤压视神经交叉则出现视力减退,眼底呈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眼外肌瘫痪,眼球突出,出现精神症状,头颅平片上在嗅沟区可能有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5、引鞍部脑膜瘤肿瘤来自鞍结节或交叉沟,产生视交叉综合征,即包括两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双颞侧偏盲等,但蝶鞍大小、形态常正常。另外可能产生丘脑下部机能不足的一系列内分泌症状。6、后颅凹脑膜瘤本病可发生于脑干腹侧基底动脉附近,产生脑干受压及颅神经受牵扯的症状。生长在小脑背侧凸面或天幕下面,可出现单侧小脑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7、侧脑室内脑膜瘤本病少见,常位于左侧,一般在三角区,由于肿瘤阻塞室间孔可出现阵发性头痛,其头痛部常为一侧,并可出现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对侧同向偏盲、感觉或运动轻度障碍及小脑体征等。
10、治疗脑膜瘤的方法
脑瘤是各种类型脑部肿瘤的统称,包括原发性的脑部肿瘤和继发性的脑部肿瘤,也包括良性脑肿瘤和恶性脑肿瘤。对于引起症状的各种类型的脑肿瘤,一般均建议先考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恶性脑肿瘤在手术切除之后,还需要辅助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相关治疗,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良性脑肿瘤引起症状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良性脑肿瘤,特别是体积小位于重要功能区,或者并不引起患者任何症状的良性脑肿瘤,也可在临床上进行随诊观察,每年复查一次核磁,了解病变是否有增大,再根据病变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