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外科书上有讲骨质疏松

外科书上有讲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21-05-24 15:29:34

1、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达1.6 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我国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患者人数将增加至2.8 亿。通常人们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影响成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妇女。然而,这种“沉默的杀手”日益年轻化,临床上已经发现一些幼儿或儿童表现为骨量不足导致的“骨质疏松”现象。

根据中国人群的骨量变化规律,30岁前为骨量上升期,30 岁达到峰值。30 岁后,人体就会进入骨量减少期。年轻时的峰值骨量较低,常导致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骨形成就好比在银行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30 岁前,身体里储备足够多的骨量,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小。

0~2 岁婴幼儿:奶摄入量充足,每日补充维生素D

说起骨质疏松,很多人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因为钙摄入量的不足,一些婴幼儿也出现了骨量不足的情况,防治骨质疏松应该从婴幼儿期做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儿科王东红曾表示,2 岁以内小儿生长速度快,钙需求多;室外活动少,紫外线又不能透过玻璃;喂养困难,添加辅食不及时,钙剂摄入不足;腹泻等疾病也影响钙磷吸收。

那么,婴幼儿怎样才能保证足够的钙摄入量呢?201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摄入量为:0~6 个月龄每日是200 毫克,7~12 个月龄每日是250 毫克,1~3岁每日是600毫克。

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从出生到4~6个月,其营养获取渠道全部来自母乳,一般来说,母乳含钙约为35 毫克/100毫升,但钙的吸收率相对较高。配方奶中含钙约为50 毫克/100 毫升,钙吸收率不如母乳中的高。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摄入母乳600毫升或配方奶400毫升左右就都不会缺钙。建议7~12月龄的宝宝要保证每天摄入奶量最好达到800~1000 毫升,同时还要摄入足够的其他营养素。

1 岁以后幼儿的饮食开始逐步向成人过渡,要想接近或达到600 毫克的钙,则需要合理安排饮食。能母乳喂养则继续母乳喂养,母乳量最好能在600~800 毫升以上,而配方奶则最好在400~500 毫升以上。另外,从添加的辅食中也可以吸收部分钙。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纯酸奶、纯牛奶、豆腐、绿叶蔬菜、芝麻酱等。2 岁以前的宝宝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儿童青少年:骨量每增加10%,成年后骨质疏松发病率降低50%

因为学业加重、运动量骤减、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儿童青少年的骨量不足问题逐渐凸显。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期心血管疾病预警诊治技术研究项目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受检学生中,骨量不足者超过50%,骨量极低者占2.5%,其中女生极低率达到4.9%。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孟庆涛曾发表文章介绍,青少年时期骨骼中的钙量每增加10%,成年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危险性就降低50%。学龄前儿童对钙的需要量较成年人大,因此要及时补充钙质,以防缺钙。

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和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 克鲜牛奶含钙120 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牛奶500 克,便能供给600 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供给的300 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

选择钙剂产品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含钙量高、溶解度(水溶性)大、肠道吸收度高、生物利用度好和重金属含量低,即“四高一低”。选用钙剂要本着安全无副作用、钙含量高、吸收率高的原则。

另外,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尤其是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是较大的。人体的维生素D是通过日光照射皮肤来产生的,补充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儿童居住的房间要阳光充足,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青年人:每日需1000毫克钙,避免吸烟饮酒等

人体的骨密度在30岁时达到峰值,医学上称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所以,需要趁年轻多积攒一些骨量。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健表示,年轻人每天所需的钙是最少的,但即使如此也达到了1000 毫克。

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大部分人的钙吸收是正常的,如果饮食搭配合理,并不需要额外服药补钙。但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和个人对于食物的偏好不同,有些年轻人对肉蛋奶的摄入达不到人体的每日需求。

想要满足一天的钙需求量,首先需要在饮食上下功夫,牛奶、大豆、海带、虾皮、蔬菜等都含有较高的钙。如半斤牛奶含钙300 毫克,500 克豆浆含钙120 毫克,25克海带可以补钙300 毫克等。另外,还不能忽视维生素D的摄入,成年后到50岁之前,大概每天需要维生素D200IU。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比较复杂,首先需要紫外线的帮助(也就是多晒太阳),其次在体内要经过肝脏、肾脏的转化才成为具备生物活性的东西。所以说,肝脏肾脏不好的人,维生素D的转化率会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会加大。另外,吸烟、饮酒也会引起钙流失,要戒烟限酒。

妊娠期:发生骨质疏松风险高,须适当服用钙剂

在妊娠期,孕妇要将大约30 克钙经过自己的胎盘主动转运给胎儿。持续的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骨质梳松等严重并发症,因而在妊娠阶段孕妇必须适当服用钙剂。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中心卫生院梁素静曾在文章中表示,孕妇缺钙的表现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孕8周~12 周,主要是因为有各种妊娠反应的存在,而导致钙的实际摄入量明显减少,最终导致孕妇的血钙值水平呈现急剧降低状态;第二个阶段是在孕24 周到产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胎儿的发育速度相对较快,母体经由胎盘主动转运给胎儿的钙量也会明显增加,最终表现的结果是,孕妇血钙值水平以较为缓慢下降的速度呈现持续性降低状态。

因此,孕妇在孕期尤其需要补钙,除了平时的饮食需要注意多摄入含钙食物外,还要额外进行钙剂的补充。根据两个重要的缺钙时期给予钙剂补充,能使孕妇的缺钙症状和妊娠合并骨质疏松的几率明显减低,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呢?

骨质疏松,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全身骨骼所发生的一种病变,也是骨骼所发生的最常见的疾病。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患者一开始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随着他们的骨骼质量、承重能力的下降,进而就会发生骨骼疼痛、变形,还极容易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黄阳亮,共同关注骨质疏松的防治问题。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表示,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可控因素通常指的是合并某些疾病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包括:风湿病、内分泌性疾病等等,如果积极地处理这些疾病疾病能够得到好转;而不可控因素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等等因素。

为什么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首先,女性的骨储备本来就比男性要少,女性骨骼体重比男性少20%-30%。其次,女性年轻时的运动量比男性可能要少很多。另一方面,雌激素有着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水平急剧下降,骨吸收便会大于股形成。因此,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建议女性进入围绝经期积极寻求妇科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以及治疗其他围绝经期症状有良好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什么会导致骨质疏松?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

2、运动量减少: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疼痛感明显,从而便会使他们不愿意做运动,而运动量的减少,骨形成便会相应减少。

3、骨骼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很多时候是由于骨骼营养不良引起的。上面提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运动量减少,这样一来其实食欲也会受到影响,食欲下降自然带来的也是营养素摄入的减少,从而影响了骨骼吸收钙质,导致骨质疏松。

3、药物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往往需要用到糖皮质激素,服用糖皮质激素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引起紊乱,而骨形成与骨吸收的调节过程,受内分泌系统精细调节。若内分泌系统紊乱,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便会被打破,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患骨质疏松?

在前面的问题已经提出,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会诱发骨质疏松。而糖尿病恰恰便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疾病。当糖尿病发生,内分泌系统紊乱,便会影响骨吸收与骨形成过程,使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黄阳亮副主任医师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规律用药、长期管理,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分泌,重建平衡,反而有助于纠正骨质疏松的状态。

3、什么是骨质疏松,有什么东西可以防止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百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度
预防:1、骨质疏松主要就是骨头里边缺钙,所以缺什么补什么,我们多吃一些含钙量比较高的饮食,比如多喝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海鲜尤其虾皮儿,或者多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或直接补充钙片。2、这些钙要想得到充分的吸收,需要活性维生素D,所以我们要增加晒回太阳的时间,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将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3、我们还要注意适量的运动,运动对骨骼的刺激可以预防骨钙的丢失,可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答。4、骨质疏松了,容易发生骨折,所以我们平时运动时得注意,年龄大了平衡能力比较差,稍微一摔,因为骨质疏松就发生骨折,所以我们运动时要小心,避免发生骨折。

4、骨质疏松症会对身体有什么害处?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它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测测你有没有骨质疏松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碍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症,是否患有这种病症需要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三大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逐渐增加,由于骨质疏松
症会带来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得老人们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使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其实,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三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与外科书上有讲骨质疏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