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2011年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如下:
1.发生脆性骨折
2.基于骨密度的诊断: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为骨质疏松
2、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缺少钙或维生素D均会引起骨质疏松
。另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故营养不良以及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
,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局是脆性骨折,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在骨折发生之前,患者一般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早期诊断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关键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标准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它具有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简单易行、而且可重复性较高等优点,可用于成人和儿童。DXA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则增加1.5~3.6倍。
3、骨质疏松到底该怎么查
、 经常有患者来了就问骨质疏松该怎么治,我经常习惯的对患者说:“您怎么知道有骨质疏松的”,有些患者会说查过骨密度,但也有不少患者从没做过任何检查,只是凭感觉认为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科学地讲,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很多,医院在做、社区也在做,甚至我也见到某些商场里面也有柜台挂着“免费检测骨密度”的牌子。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怎么检查?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诊断常用方法: 1、X线照相法:用X线拍片的方法观察不同部位骨骼的密度、形态,尤其是骨小梁的数量和形态。最常拍摄的部位主要是人体的髋部、腕部和脊柱,通过光密度的差别来评价骨骼情况,其缺点为,当X线照相法显示明确骨质疏松时,骨量丢失已经至少30%了。 2、X线吸收法:包括单能X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和周围骨定量CT。目前在医院最常应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法,而在商场、或是社区检查仪器多为单能X线吸收法,其数值欠精确。 3、光子吸收法:目前已经被X线吸收法代替。 4、骨病理检测法:将骨组织样品制成病理切片,在特殊的图像分析仪上观察计算骨小梁的形态和数量,对骨质疏松做出直观的诊断,但由于本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测,故仅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鉴别诊断。 5、超声检测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新型无创伤骨质疏松诊断技术,其优点是早期可以显示出骨量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X线吸收法,超声法在数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确,但由于其无放射线,对于鉴别儿童骨质疏松具有优点。 6、生化指标:临床上经常通过测定血液或者尿液中骨矿含量来间接的了解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以及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的鉴别诊断。
4、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5、骨质疏松症是什么?生活上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绝经期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那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骨质疏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冬梅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目前来说,在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情况下,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其中,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定量指标,临床上一般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外周骨定量CT、定量超声等来测定骨密度。
此外,蔡冬梅也提到,除了测定骨密度外,也可以通过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以及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方法来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自测。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一旦确诊自己患上骨质疏松,就要及时就诊,因为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容易出现腰背部疼痛、易跌倒、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伸展受限,甚至造成脊椎、髋部、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严重时可致残致死。蔡冬梅强调,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但毕竟防大于治,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才是关键。
1、调整生活方式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运动和日照,戒烟限酒,防止跌倒等。在饮食上,多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鱼、虾等;少喝咖啡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同时,也要适当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蔡冬梅表示,维生素D又分为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是可通过晒太阳和食物中获取的一种营养素,而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础药物之一,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以及肝、肾、肠胃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患者等。
3、药物干预
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有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2.5)和骨量低下的患者(-2.5<T值<-1.0);没有测过骨密度,但出现过脆性骨折以及在骨质疏松自我筛查为“高风险”的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药物、中成药等。蔡冬梅提醒,这些药物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最后,蔡冬梅提醒,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定期随访,便于医生随时监测病情的发展,有助于达到最大的预期疗效。
6、什么是骨质疏松?
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从骨质疏松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知道。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第二引起脊柱的畸形。骨质疏松的危害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患者会发生比如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脊柱的畸形还会引起功能的障碍。
第三,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最危险的危害其实就是发生骨折,一些很轻的力量,或者是不小心碰撞,都可能会引起局部出现骨折的情况。这个就是骨质疏松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以上就是骨质疏松的坏处。
7、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玻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8、什么是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