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长期劳累引起的老年骨质增生要怎么治疗才好?
你好,腰骶椎骨质增生的治疗可以外用专业治疗的追筋膏,和口服壮骨关节丸,配合理疗效果更好。
2、引起骨质疏松的病理因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点说,骨是由钙盐沉在骨基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由于某种原因如:增龄、绝经或药物的作用等, 骨组织将会丢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发生率增加,这种疾病称之为“骨质疏松症”,它危及到每一个人,可称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状足:骨疼痛、骨髂变形和易发骨折。引起骨代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激素和食物。应该说人的一生都应该重视它的代谢,因为它是支撑人体的基本结构,过去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所以在现在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据上海华东医院调查,上海在60-70岁的老人中,发病率达54.80%,且易发生骨折。日本战后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还在学龄儿童中免费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这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随着我国的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逐渐走向了小康,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开始后,骨的丢失更为迅速,所以必须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让人们有一个安祥、高质量的生活。
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应该从青少年开始,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了顶峰,以后开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与遗传、运动、营养等因素有关,如能在30岁有一个较高的骨峰值,则为今后骨丢失存有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女性45岁左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对骨的控制,则很快就会骨质疏松,而男性来得较晚,一般要在60岁以后才开始。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测定,还有X线等,一般说小于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个SD(均值差),则为可疑,如小于2个SD则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还有X线的骨皮质变薄、压缩性骨折等都是诊断的依据。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卫生宣教、体育锻练外,合理的饮食和补充钙剂是很重要的,乳制品、新鲜蔬菜、豆类中含钙量较高,如一杯牛奶约含200毫克钙,所以不能偏食和厌食。关于补钙问题争论很多,除了有肾结石病人要注意钙摄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摄入800-1200毫克钙,同时服用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这样能大大减少骨折的发生率,人们要天天不断地满足钙需要,这任务是个艰巨的挑战。患了骨质疏松症也不要灰心,现在有许多药物能治疗,如双磷酸盐类、密钙息、维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邻居张老师不慎摔倒,造成骨折,为了让张老师早日康复,张师母天天买来猪骨煲汤给张老师喝。其实“喝骨头汤补骨”是一种误解。在民间常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有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骨头来说,尽管其储存了肌体99%的钙,但是这些结合状态的钙,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溶于汤汁中。有研究证明,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仅2mg,如果按每天需额外补充600mg钙计算,需要喝300碗汤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可见喝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对于老年人来说,进食过多并无益处。那么应该怎样补钙呢?其实牛奶和奶制品是非常理想的钙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乳钙易于被人体吸收。以牛奶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钙,一般每天喝两杯牛奶即可满足补钙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岁以后,骨骼的骨吸收开始多于骨形成,这时就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适当的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减少骨钙丢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谈到补钙,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年人或者儿童的事情,老年人因为发生骨质疏松而需要额外补钙,儿童因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而需要补钙。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注意钙的摄入,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饮食偏嗜、慢性胃肠疾病等)应注意补钙。研究表明,一个人骨量多少、骨质的坚硬程度取决于青春期骨盐的累积。在30-40岁时,人体的骨内钙盐的含量达到高峰,称为骨峰值,在随后的岁月中,含量会在内分泌、代谢等各种因素作用下逐渐丢失,严重时出现骨质疏松。老年人补钙仅能延缓但不能预防骨质丢失,此外补钙对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抓起,应该多食富含钙质的牛奶及奶制品、肉类、豆类及海产品(鱼松、海带、虾米等),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有助于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密度。对于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于大量钙经胎盘或母乳转移到胎儿或婴儿,因此体内钙消耗量较大,除通过饮食补充外,往往需要通过专门的补钙剂进行额外的补充。总之,补钙应该在幼儿期就引起重视,在青春期使骨峰量达到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从容应付日后的消耗,避免或延迟中老年期骨质疏松。
说到现在,除了食物外,应该怎样合理选择钙制剂呢?钙制剂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钙制剂以骨、贝壳、矿石等无机盐为原料,如:动物鲜骨、珍珠粉、贝壳、蛋壳、化学合成碳酸钙、氯化钙、活性钙等,此类钙制剂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易形成胶绸状沉积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现胃肠不适、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第二代钙制剂属有机酸钙,包括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此类钙虽较第一代钙制剂有了改进,但是含钙量一般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第三代钙制剂为L-苏糖酸钙和氨基酸钙,这些络合结构的钙在肠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应较少。有些钙制剂中加入了维生素D3或活性维生素D3,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另外,从牛奶中提取的乳钙如果工艺规范、质量保证的话,也是理想的钙源。目前市场上各种钙制剂很多,主要选择的标准是肠道内溶解吸收程度、钙含量多少、胃肠道反应大小,对照上述分类,再根据个人的经济水平,一般不难做出选择。
一些钙剂中常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3,的确,维生素D3对钙代谢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减少钙经尿液的丢失,但如果长期服用维生素D3含量较高的制剂,则有可能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软组织异位骨化、肾功能受损等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因此,在服用此类复方制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还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制剂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D胶囊或其他维生素D制剂,这样更易导致维生素D过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长期以来,医生一直告诫有肾结石的患者要限制钙的摄入,的确,肾结石中80%为钙质,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钙水平增高,泌尿道结石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那么正常人补钙后是否会增加患泌尿道结石的危险呢?结果正好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45510名未患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高钙饮食(每天平均摄入1326毫克钙)的人比低钙饮食(每天摄入516毫克钙)的人群患肾结石的机会少三分之一。同样的结论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证实。其实,结石并不是因为钙太多的缘故,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了不正常的“钙转移”,此时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导致结石的发生。适当补充钙质后,增加了人体该的吸收量,刺激血钙的自稳系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最终可达到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钙含量,减少结石的发生,同时又减少骨钙的丢失。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补钙越多越好”,超过了一定的剂量,同样会引起高血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一天中,应该选择什么时间服用钙剂呢?最佳的补钙时间应该是临睡前。在白天三餐饮食中,人体可摄入300-400毫克钙,即使一部分钙通过尿液排出,可以很快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维持血钙的稳定。但在夜晚,人体不再进食,而钙质照常会通过尿液排泄,丢失的钙不能及时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稳定,如果临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钙剂,可减少夜间对骨钙的动用,有利于骨质中钙量的稳定,而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3、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这种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而且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出现这种疾病。但是一般中老年人话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比较高。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骨质逐渐的老化,另一发面是因为中老年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在下降的原因。骨质疏松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全身骨头的疼痛,还有就是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导致骨折。所以骨质疏松也是折磨着很多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
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的人群,首先是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都会出现减弱,骨头也是一样,年龄越大,骨质也就越疏松,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其次,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骨头承受的重力会非常大,骨头的磨损也正常人更严重,骨头的寿命就会大大的缩短,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最后,营养不良的人群。人体的骨骼是需要营养来支持的,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营养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样骨头也就不能吸收到充分的养分,导致骨质疏松。
一、中老年人群。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各组织的机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老化下降的趋势。骨头也一样话老化,中老年人群的由于骨头组织重生和恢复的慢,所以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会骨头会造成很大的磨损,加重骨头老化的速度,缩短骨头的使用寿命。尤其是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很容易因为骨头的老化和不堪重负而患上骨质疏松。
三、营养不良的人群。我们的身体各部位是需要营养来支持的,尤其是骨头部位对于营养物质的依赖性是很高的,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骨头就会缺乏营养,导致骨质疏松。
你觉得骨质疏松应该如何预防?
4、生活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骨科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对于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会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些原因。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1、运动减少
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变得坚强。我们知道,宇航员在太空吃的“太空食品”,营养丰富而均衡,当然不会缺少钙质和维生素D。但在“失重”状态下生活几个月,其骨质损失相当惊人。因此,他们在太空必须设法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肌肉收缩,使骨骼受力,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由此可见,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是多么重要。现代人生活越来越舒适,体力劳动更多的被机械所代替,如不注意锻炼,骨质疏松便难以避免。
2、饮食不科学
比如经常喝一些碳酸饮料,喝可乐会使人体的骨骼变得更脆弱,这是因为可乐中含有磷酸,可造成人体内骨钙的丢失。
3、接受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作用是帮助人体吸收钙质。没有它,食物中钙质再多也吸收不了。维生素D的来源不太广泛,但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人体可以利用吸收的原料自行转化制造。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如长年夜班、井下工作),或整天工作、生活在高楼大厦,出门以车代步,接受阳光照射机会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质吸收,造成骨质疏松。
单吃钙片不能治骨质疏松
如今,钙片广告铺天盖地。很多人也认为,治骨质疏松就是要服用钙片,可吃了很多钙片后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
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且需要运载工具才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使钙沉积于骨骼之中。”专家介绍,人体钙磷代谢受甲状旁腺、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老年人单纯补钙,则难于吸收利用。人体骨骼内有两个“冤家”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一个促进骨形成,一个加速骨吸收。骨质疏松病人骨骼中破骨细胞活性很强,骨的流失超过了骨的形成,钙就从尿中流失,需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丢失,才能治疗骨质疏松。专家建议,要找专科医生作检查,针对性用药和补钙才能有效。
中医三大疗法轻松搞定骨质疏松
第一类:肝肾虚型症
主要见腰膝酸软,脊背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此型多见于女性更年期。防治宜滋补肝肾,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枸杞、山萸肉、泽泻等。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其主要功能除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与气血运行的通畅外,还与妇女月经、受孕与乳汁的分泌有关。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往往要加入滋补肝肾的药物。常用的中药方剂可选华佗延寿酒。
防治骨质疏松,首先要补肾益肝、通经活血标本兼治。而华佗延寿酒养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大家服用几个疗程后复查结果都不错。众多临床治疗结果也显示:补益肝肾方药具有明显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推荐:桑葚枸杞饭
用料:桑葚30克,枸杞子30克,粳米8克,白糖20克。
制法:取桑葚、枸杞子、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并加白糖,文火煎煮,焖成米饭,当主食食用。桑葚选用鲜品为宜。
功效:桑葚、枸杞子滋补肝肾,粳米和胃。
第二类:脾气虚型症
主要表现为腰背酸软、疼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此型多见于为有偏食习惯或思虑过度的人群,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骨质疏松。
防治宜健脾益气,常用中药包括当归、茯苓、白术、山药等;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推荐:牛奶山药燕麦粥
用料:鲜牛奶500毫升,燕麦片100克,山药50克,砂糖30克。
制法:将鲜牛奶倒入锅中,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燕麦片一同入锅,小火煮,边煮边搅拌,煮至麦片、山药熟烂,加糖即可。忌用铁锅。
功效:山药健脾益肾;燕麦片能降血脂,防动脉硬化;牛奶补充蛋白质和钙,有强壮骨髓的作用。合为健脾益肾、强肾补钙。
第三类:肾阳虚型症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精神不振,小便清长,脉细无力,舌苔淡白,此型多伴有退化性关节炎。
防治宜温补肾阳,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杜仲、牡丹皮、山萸肉、鹿角胶、山药等。温补肾阳能提高体内性腺荷尔蒙的浓度,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加强成骨作用,具有延缓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5、导致骨质疏松有哪些因素?
6、骨质疏松容易盯上这6类人,你中招了吗?
一说到骨质疏松,许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离自己还很遥远,殊不知生活中许多症状都是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
怎样的人群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又有怎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能预防这一病症呢?这些骨质疏松的表现你有吗?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平时很难发现,很多人在骨折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下面是骨质疏松的一些表现,大家可以对照自检:
1、驼背变矮
驼背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随着年纪增长,我们常发现腰部难以直起,背部越来越驼,身高也逐渐缩水,而这些表象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使骨头抗压能力减弱,严重时还会引发脊柱椎骨压缩性骨折,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2、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分为肌肉疼痛和骨痛两类。做完家务或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后,骨质疏松患者就会感到腰背疼痛难忍,即使夜间入睡后症状也无法缓解,对睡眠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3、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于一般骨折,它指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或者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严重者可能打个喷嚏都会发生肋骨骨折。这些骨折常常出现在脊柱、手腕处。老人一旦骨折,往往生活不能自理,危害极大。
4、牙齿松动
牙齿是人体体表和骨头最相似的部分,都由大量钙质组成。因此,骨质疏松的症状也会体现在牙齿上,例如出现牙齿松动、脱落或容易断裂等症状。
哪些人群容易患骨质疏松?
1、绝经后女性
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原因在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下降,使得大量钙质从骨骼流失,骨骼原有的紧密结构逐渐被破坏,骨折风险不断上升。
2、吸烟人群
吸烟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骨密度,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吸烟人群的骨量丢失率大约是正常人的1.5~2倍。对女性而言,烟草含有抗雌激素的成分,会导致女性过早绝经,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3、重度饮酒人群
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的流失。日饮酒量超过250毫升的人群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更大。建议饮酒人群尽早戒酒,或努力降低饮酒量。
4、骨架较小人群
研究发现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的年龄要明显早于骨架大的人群。原因在于骨架小意味着骨骼容量小,而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症状也会比骨架大的人更明显。
5、过度减肥人群
过度减肥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营养供给,不仅会影响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雌激素水平,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从而危害骨骼健康。
6、高盐饮食人群
盐的摄入量过高时,会导致钠离子与钙离子相竞争,造成钠的排出量提高,骨骼钙含量大幅流失。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适当晒太阳
每天晒20分钟太阳,让肌肤与紫外线直接接触,能够帮助身体生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晒太阳的时间建议控制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切忌在烈日下曝晒。
2、做些小运动
适当运动能增强骨质强度和密度,例如动作轻柔的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骨骼生化指标,并促进钙的吸收。散步、踮脚等轻量级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3、戒烟戒酒
烟和酒都不利于维生素D的摄取,还会降低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4、定期体检
定期去正规医院体检,进行骨密度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5、多吃含钙食物
除了钙片外,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增加钙的摄入。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平时可以多多食用。
6、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蕴含丰富的钾元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对维持骨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钾元素可以降低骨的脱钙作用,并减少尿钙排出,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7、食谱推荐
虾皮豆腐汤
食材:虾皮,豆腐,料酒,姜
步骤:
1. 虾皮洗净泡发,豆腐切小块
2. 热油锅,加姜末爆香,加入虾皮翻炒
3. 加水和料酒,沸腾后加入豆腐,煮熟即可
桑葚牛骨汤
食材:桑葚,牛骨,姜
步骤:
1. 牛骨洗净焯水,桑葚洗净
2. 桑葚与白糖拌匀,隔水蒸5分钟
3. 锅中热水,放入牛骨和姜片,煮至牛骨发白
4. 放入已蒸制的桑葚,再煮20分钟
5. 加盐调味即可
7、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症状。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睾酮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
2,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
3,营养因素
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也易发生骨质疏松。
4,废用因素
老年人活动减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起,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又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
6,其他因素
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可能由以下多种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8、为何长期制动会引起骨质疏松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