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20:57:30

1、李娟的主要研究方向

1、风湿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2、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基础研究)
主要基础科研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基因靶向治疗及机制研究;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应用基础及开发研究等。近年来出版专著13部,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计10项,参加6项,累计课题经费150余万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校级科技开发项目多项;本人研制的专药“骨灵丸(片)”,在临床投入使用,并已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
近年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人(包括港澳台研究生),已毕业硕博研究生13人,其中获南粤优秀研究生1人,院士奖学金4人,均在医教研风湿病领域成绩卓著。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等重要学术团体职务。
学术任职:担任全国老年病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常委、广东省老年病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热带医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项目评议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人。

2、简述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及合理补钙的原则

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断。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所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主要的应该是关注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三类。
(1)骨吸收抑制剂。①激素替代疗法。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有70多年历史,国际上普遍接受该法。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疗法。常见药物有:尼尔雌醇、雌二醇、雌三醇、利维爱(替勃龙)等。②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与雌激素作用非常相似,但可完全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和乳腺的刺激,不引起子宫内膜和乳腺细胞增生,不增加致癌危险。常见药物有雷洛昔芬。③二膦酸盐。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二膦酸盐与雌激素作用相似,但后者仅用于女性,而二膦酸盐男女均可使用。该类药物可分为3代:第一代有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第二代有替鲁膦酸钠、帕米膦酸钠;第三代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依本膦酸钠等。④降钙素。是人体调节骨钙代谢的一种内源性激素,是治疗伴有骨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有4种,即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人降钙索和猪降钙素,前两种更为常用。常用药物有:密钙息和益钙宁。
(2)骨形成促进剂。①甲状旁腺素。它是体内钙平衡的主要调节者,对骨骼有合成作用,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其程序性死亡,促进骨形成,并显著减少松质骨的丢失及骨小梁厚度的减少。目前已有重组甲状旁腺激素上市。②氟制剂。 氟化物是一种强有力的骨形成刺激剂,有稳定骨盐晶体结构的作用,抑制骨质吸收,促成骨细胞分裂,显著增加中轴骨的骨质量。常见药物有氟化钠、单氟磷酸钙(特乐宝)。
(3)骨矿化药品。①钙剂。足量钙的摄人对正常骨的发育和维持是必要的,钙人量不足可降低骨量峰值和随衰老所致的骨量丢失。目前临床应用的钙剂很多,常见药物有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氨基酸鳌合钙、盖天力、龙牡壮骨冲剂、钙尔奇D、凯思立D和乐力胶囊等。②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是促进人体钙吸收的重要元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都存在维生素D的生成和代谢障碍,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减少,因此必须加以补充。常见药物有阿法D3、活性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上述三类,其他如骨生长因子制剂及中药也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需要用骨吸收抑制剂,防止骨量继续降低,而且需同时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药物以增加骨量,可采用联合用药。骨吸收抑制剂只能维持骨量和暂时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刺激剂才能有效地提高骨量,这是目前世界治疗骨质疏松症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

2. 骨质疏松患者怎样科学合地补钙?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全身99%的钙贮存在骨骼与牙齿中,组成身体最坚硬的部分。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并且促进骨矿化,而骨骼作为贮钙的主要场所又承担着维持血钙浓度稳定的重任。所以,钙与骨骼健康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严重缺钙可导致动物与人类骨质疏松的模型早已公认为不可质疑的科学事实。大量观察性研究和随机的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补充钙和(或)维生素D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和发生摔倒的危险。目前对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地位基本达到国际共识,即对摄钙不足的人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有益的,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
钙补充剂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这充分说明其重要性。钙对骨骼健康虽然是有益的,但降低骨折危险的作用是微弱的,因此单纯补钙不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唯一和全部措施,而是基础措施之一,同时还应当注重营养、锻炼、接触阳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明确危险因素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或已经是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除补钙外,需要与其他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总之,钙不仅是维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尽管单纯补充钙剂不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全部措施,但的确是重要的基础措施。因此,钙不能不补,也不能滥补。科学合理地选择钙剂和补充钙剂,才能
真正地做到既安全又受益。

3. 目前市场上常用补钙制剂有哪些?
钙是人体终生所需的元素,人体总钙量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骨骼正常生长和达到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缺钙可引发几十种疾病,包括软骨症、抽搐症、肾结石和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
钙制剂是防治钙缺乏症的重要药物。目前市场上的口服补钙制剂种类繁多,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钙制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成盐的性质分成三类即无机钙制剂类、有机钙制剂类、天然生物钙制剂类。无机钙如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钙如乳酸钙、枸橼酸钙、氨基酸鳌合钙等;天然生物钙如活性钙、盖天力、龙牡壮骨冲剂等。
(2)依据钙制剂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代。第一代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制剂及中药龙骨、牡蛎等,其特点是溶解度较低、吸收较差,吸收率均在30% ~40% ;第二代为活性钙及以活性钙为主要原料的制剂,其特点是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生物利用度低,且有些生物钙的制剂中含有对机体的有害的元素,如镉、铋、铅等,长期服用会产生潜在的重金属中毒的可能;第三代为超微粉化碳酸钙制剂和氨基酸钙制剂,如纳米钙、L—天冬酸钙等,其特点是溶解性好、吸收度好(其吸收率一般为60%~80%,也有达90%以上者)、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刺激小,是目前较理想的补钙制剂。
(3)按其组分分为单纯钙及复合钙两类:单纯钙是以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其中的某一钙盐作为主体,再与辅料加工而成;复合钙剂是以2种以上的钙盐与酵母及各种维生素组成的(如维丁钙、巨能钙等)以增加钙的吸收,此类制剂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制剂。
补钙原则上应以饮食补钙为主,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供给量,一般不应
提倡用钙剂来补充营养或代替食物补钙。经常接受日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以增强体内骨钙的含量。对特殊群体,参考我国钙的每日供给量标准计算:每日补充钙量=钙推荐供给量-每日膳食钙量。根据情况适当补充不同剂型的钙剂,对儿童、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补钙,应同时注意必须予以适量维生素D。

4. 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结构退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常用雌激素(激素替代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雌激素在全身多个部位均可发挥作用,具有多方面的效应,其中的某些副作用是绝经后妇女不需要、或者是有害的。长期单独使用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增加,而联合应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则可以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乳腺癌与激素替代治疗的关系各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多数认为连续使用5年以上时,乳腺癌的发生率升高。
因此在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①绝经后妇女如有绝经症状,又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应选用雌激素(子宫已切除)或雌、孕激素(子宫完整者)。②对适应证范围妇女进行利弊评估,只要益处超过风险,就有应用价值。③绝经早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缓解症状,预防骨丢失,还因避免老龄化的影响,可能对心血管及脑起保护作用。④绝经后连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 5年是安全的,如需应用5年以上,经权衡利弊、在病人知道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应用。⑤应用的最低有效剂量、药物种类及使用途径应个体化。⑥评估利弊,一般一年一次,以决定是否需要或可以继续应用。

5. 二膦酸盐类药物是什么?
二膦酸盐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近年来,二膦酸盐类药物已发展成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由于它能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吸收,因此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龄和绝经后)、制动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肿瘤、成骨不全、骨纤维发育不良、炎性骨病等。还可用于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及肝素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另外,双膦酸盐还是恶性肿瘤及佩吉特骨病引起的高钙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膦酸盐与雌激素作用相似,但后者仅用于女性,而二膦酸盐男女均可用。二膦酸盐能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质丢失,增加钙的利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能较快增加,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症状。二膦酸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①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募集,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②破骨细胞吞噬二膦酸盐,导致破骨细胞凋亡;③附着于骨表面,影响破骨细胞活性;④干扰破骨细胞从基质接受骨吸收信号;⑤通过成骨细胞介导,降低破骨细胞活性。
二膦酸盐类药物迄今已开发出十几个品种,按药效学分为3代,第一代有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除抑制骨吸收外,还有抑制正常矿化过程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治疗,同时持续服钙剂。第二代有替鲁膦酸钠、帕米膦酸钠,治疗量不阻滞矿化;第三代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依本膦酸钠等,不但消除了抑制正常骨矿化作用,而且抗骨吸收疗效增强。
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可能是因为药物中所含氨基对消化道的刺激引起。因此,对食管炎、食管溃疡、糜烂、吞咽困难等患者禁用。不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外,还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故不宜静注和肌注,应缓慢静滴。

3、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背部肌肉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出现疼痛后发生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拘缩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cm~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而且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造成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旦骨质疏松症症状产生,造成体型改变,对爱美的人是一种打击,加上疼痛行动不便骨折手术的医疗费支付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是极大的负担目前医学界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从年轻时就应该开始“护骨”

4、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全身骨钙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从而易于骨折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妇女。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发病隐袭而缓慢,如无骨折等并发症时多无症状,部分病人周身骨痛,以腰背部为主,呈持续性,活动时痛甚从而导致活动受限,日久则有下肢等处肌肉萎缩。

骨折以脊椎常见,并可导致驼背、身长缩短。

5、痛风临床表现和骨质疏松症的区别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6、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钙剂与维生素D3

钙剂与维生素D3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应用需强调目的性,切忌滥用。钙的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人体对钙剂的主动吸收是有阈值的,当钙浓度达到饱和阈值时,人体将难以吸收更多的钙。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

活性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包括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和对骨骼肌的增强作用。维生素D3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活性维生素D3的水平不足在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中比钙不足更重要。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补充适量活性维生素D3比补钙更有效。但活性维生素D3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治疗窗的掌握,定期监测血钙或尿钙。

激素补充疗法(HRT)

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包括:对钙调激素的影响、对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抑制及对骨组织的作用。骨骼是雌激素的靶组织,雌激素可对骨组织产生直接作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须强调的是:钙剂补充的效果如何将取决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高低,只有在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补钙才能发挥出对骨骼有益的作用,否则补钙将是徒劳的。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补充治疗,其目的是进行生理性补充,发挥其最大临床效应,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所以HRT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监测地进行。我们的观点是:针对绝经早期且有明显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病人应用HRT是十分重要的。HRT临床应用应强调其适应证及治疗作用,从最低剂量开始使用,强调个体化调控。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SERM对骨的作用在于针对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于改善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到类雌激素的作用;对子宫内膜作用方面,利用某些SEMR的特点,发挥提高骨密度、保护心血管的类雌激素作用,但不刺激子宫内膜的增殖,还可抑制绝经后子宫内膜的增殖,有抗雌激素作用;对乳腺作用方面,SERM作用于乳腺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发挥抗雌激素作用,在骨质疏松防治应用中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SERM对更年期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作用,但在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

二膦酸盐

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治疗骨质疏松作用机理表现为:对破骨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诱导成骨细胞分泌抑制因子,阻断破骨细胞启动的破骨过程,抑制骨吸收,以及强力亲和磷酸钙,阻止骨骼中钙盐“逸出”。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仅1%,故强调空腹单独服用,用药后1小时再进食,且服药后患者应保持半小时以上的坐或立位,这是因为二膦酸盐对食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那些已有食管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避免选用二膦酸盐。新型二膦酸盐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新型二膦酸盐不仅能增加骨量,还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脊椎、髋部)的发生率。

降钙素

降钙素作用于骨骼和中枢,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十分明显。由于它是一种生物制剂,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在使用药物后出现轻度的皮下血管扩张、恶心等不适,其中多数患者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氟化物

氟化物对成骨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可持续增加中轴骨密度,这种骨密度提高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因无关。氟化物是一种细胞毒素,过量会造成软骨成熟障碍。

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选择

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绝经早期伴更年期症状者,HRT应用十分有效,若年龄超过55岁且没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建议选用SERM或阿仑膦酸钠,秋冬季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3。

老年性骨质疏松: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缺乏及维生素D抵抗伴代偿性PTH分泌增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二膦酸盐都十分有效。

男性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3和降钙素为多。

7、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中心在反复实验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

础上,几经筛选,优化出一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结合西医辨病用药,突出中医药整体调整的优势、有效促进西药发挥疗效,同时避免了某些药物毒副作用。 其中抗骨质疏松汤是本套治疗方案中核心药物,组方既有病因治疗即治本,又有对症治疗即治标,这样标本同治,临床效果突出。特别是对因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应用本方治疗可平稳的进行激素减停。

中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肾虚脾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肾精充足,则筋骨坚强有力,所以治疗骨质疏松当以补肾为第一要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肾精亏虚,生化乏源,筋骨失养,骨骼脆弱无力,导致骨质疏松,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调肝;再则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血脉痹阻,内伤正气,精气不得内充于骨,久则伤筋败骨,发病骨质疏松,治宜活血化瘀、祛湿通络。

抗骨质疏松汤是基于中医“肾主骨”“脾肾相关”及“活血化瘀”

等理论,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成果,汲取民族医药的精华,精选药物组方而成。

抗骨质疏松汤基本组方主要包括淫羊藿、骨碎补、黄芪、丹参、自然铜、木豆叶、硬骨藤、狗骨提取物等三十二味。以上诸药配伍应用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湿镇痛。

本组方阴阳双补、肾脾同调、标本俱治、补泻有致、温而不燥,全方位对机体整合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纠正钙代谢紊乱,延缓衰老,治疗骨质疏松症确有较好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

本组方经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放免、骨代谢生化、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实验研究提示: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矿含量、改善骨生物力学状态;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直接促进骨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具有类性腺激素样作用,但无人体雌激素替代疗法(ERT)的弊病;可以增加肠黏膜钙离子的吸收作用;具有直接调节钙代谢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使骨组织力学特性得以加强;动物急性安全性实验显示安全无毒。

//适量喝啤酒不易患上骨质疏松吗?

8、骨质疏松时有哪些临床表现?

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通常zd有骨疼痛的表现,一般为局限性,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性骨疼痛,其中以腰背痛最为常见,伴有疲乏、无力;疼痛发生时间不定,一般为间歇性发作,多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持续性站立或负重过度时疼痛显著,休息后可缓解;如果不注意正常体位的保持亦可以出现驼背。这些均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但临床上往往不被注意,多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骨质疏松的存在。所以提醒大家,如果你经常有不明原因的骨疼痛,尤其是老年妇女,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骨质疏松存在。特别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脊柱、髋部、肋骨、股骨、腕骨等部位。另外骨折后的合并症是对这类患者的又一大威胁,专如肺炎等。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要适宜地计划及调节生活,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更要积极治疗。

骨痛,如全身性骨痛,以腰背痛更为常见;劳累后疼痛明显,休息后减轻,一般表现为疲

乏,站久疼痛加重;负重及走长路后疼痛加重;如不注意保持正常体位,致脊柱变形而成驼背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容易发生的情况,骨折常发生在腰部、髋属部、腕部等部位。

与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