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护理干预

发布时间:2021-04-16 04:27:44

1、我孩子去医院检查说是缺乏生长激素想请问下注射生长激素的话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孩子用药无小事,药品是否安全,有没有副作用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事情。生长激素安全吗?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家长格外留心呢?临床专家有话说。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保科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矮身材研究中心主任 吴康敏

 

Q:以您的临床经验,生长激素使用安全吗?哪种更放心?

 

A:生长激素临床应用已经30多年,作为药品的国家级管理监督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均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儿童矮身材,所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可以说,已上市的生长激素产品都是值得信赖的,如果存在安全风险,相关部门是绝不会批准其上市的。但同时,家长们也要知晓,生长激素属于处方用药,必须经过临床医生诊断才可以使用。

 

虽然药品安全,但由于生长激素需要长期注射,许多家长又没有医学护理的经验,所以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风险。首先,家长日常注射操作一定要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选择适合儿童的注射器。此外,由于儿童身高体重变化较快,用药剂量需要经常调整,一支药品往往需要多次使用,为降低感染风险,还是建议选择含有添加抑菌成分的生长激素。其次,生长激素作为蛋白类药物,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高温不仅会影响药品的品质,而且疗效和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目前临床使用的生长激素药品大部分都需要2-8℃储存,有的厂家甚至已经做到全程控温冷链运输,当然,也有个别厂家推出常温储存概念。但这里我想提醒家长,因为许多人可能根本不清楚常温的界定范围,常温就是20~25℃。例如我国南方有些地区一年中有200多天的温度都是超过常温的,所以绝不能忽视温度的控制,以免影响药物品质,耽误孩子治疗。

 

由此看来,应用生长激素药品治疗儿童矮身材还是十分安全的,只是家长们在日常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影响生长激素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对比图

 

敲黑板:生长激素临床应用已经多年,家长可以放心给孩子使用;作为处方药,生长激素使用需遵医嘱;生长激素日常储存温度要求严格,温度关乎药品安全和疗效,目前市面上药品多为2-8℃冷藏保存,全程冷链更推荐;注射过程要规范,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注射装置,方便操作;生长激素用药剂量需要经常调整,单支药品往往需要多次使用,为降低感染风险,建议选择有抑菌成分的药品。

 

2、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哪些?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采用目前的治疗方法均不能将其逆转,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一般包括运动、营养、药物几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骨峰值量。自儿童期开始注意合理的营养,特别应补充足够的钙。青春期内应摄入1000毫克/日以上;适当的运动对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很有利,多户外活动还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合成;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长期饮用浓咖啡等不利于提高峰值骨量。

2.减少骨丢失率。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转换加速、骨吸收增加而使骨丢失。应用骨吸收抑制剂,使骨转换恢复至绝经前状态,即可阻止骨丢失。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钙质、维生素D类及依普拉封等。在此重点介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雌激素的使用:

(1)雌激素开始使用时间:愈早愈好,绝经后立即应用,甚或在围绝经期开始即应用,预防骨丢失的效果最好(因绝经后10年内骨丢失率最高);但绝经后任何时间开始应用均可抑制骨丢失。一旦停药骨丢失又加速。因此,应用多少年合适?当前还有不同看法,由于髋部骨折多发生在70岁以后,从预防髋部骨折着眼,似乎用至70岁比较合理,有人主张在没有应用雌激素禁忌证的情况下,终生使用。

(2)常用雌激素制剂有:妇复春胶囊、尼尔雌醇、利维爱、盖福润、倍美力、克龄蒙等。第一代:单纯雌激素可用于无子宫的病人。代表药物尼尔雌醇:国产长效口服雌三醇衍生物,每月2次,每次1~2毫克,如有子宫者应每3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8~10毫克/天,连用7天,缺点:存在血药浓度不匀的问题。第二代:序贯疗法:代表药物克龄蒙,用于卵巢早衰的病人,既治疗更年期症状,又每月来一次月经,对身体和精神均起到治疗与安慰作用。第三代:小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持续应用,可用于无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任何病人。利维爱:荷兰进口药物,兼有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活性。不抑制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应在正式绝经后开始应用。副作用偶有眩晕、阴道出血、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变化等。盖福润:国内生产。为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复合制剂,每日2片,晚饭后服用。副作用偶见水肿、乳房胀痛、胃不适。服此药时注意加服孕激素。妇复春:也是由国内生产的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并含有钙及维生素A、D、E等。此药雌激素含量在国际国内最低,却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广。服用方法:①45岁之前轻度更年期综合征者,隔日一次,每次1粒,中、重度者每日1次,每次1粒。经期停药,血净后继续服。②45岁以后轻度更年期综合征者,每日1次,每次1片,中、重度者每日1次,每次2粒。③50岁以后的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每日1次,每次2粒。三个月一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再继续服用三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1粒。④绝经10年以上或60岁以上的妇女,第一个月每日1次,每次1粒,第二个月每日1次,每次2粒。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0天。症状消失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1粒。⑤症状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量。⑥无症状预防性用药一般在45岁以后。

(3)禁忌证:卵巢、乳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未切除子宫或未绝经者;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大于5厘米尚未闭经的患者;急性血栓性疾病。

综上所述,预防措施主要是:自童年起就开始注意营养及钙摄入,长期坚持身体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补充钙、维生素D等。认真做到了这些骨质疏松还是可以预防或减低到最轻程度的。

3、跌倒的护理?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约有30%的人跌倒一次及以上,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多数跌倒不至于造成即刻的严重损伤,但有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损害,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痛苦,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影响医疗机构信誉度[1]。因此,了解心内科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院心内科发生意外跌倒11起,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4岁;男性4例,女性7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1例;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3例;冠心病7例,合并有糖尿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跌倒后引起脑出血2例,头皮外伤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1例,余为软组织挫伤。引发医疗矛盾3起。针对这一现象,我科于2005年5月成立防跌倒质量行动小组[2],对入院的65岁以上病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质量小组定期评估、检查防跌倒对策实施情况。并对心内科病人跌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生理机能下降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2.4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各系统生理机能下降,关节退行性改变,感觉平衡功能失调,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容易造成姿势不稳而跌倒。而随着年龄递增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致伤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3]。
2.2 一过性脑缺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影响大脑的供血,引起间断性头晕,老年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等,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
2.3 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内科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常并发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Ⅲ°AVB);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阿斯综合症发作而跌倒。
2.4 药物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常因变动体位过快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尿量增多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氯等均是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服用扩血管药物后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服用安眠药也是跌倒的因素之一。
2.5 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社会因素,老年人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高估了自己的活动能力,住院期间不愿家属陪护,也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
2.6 环境因素 老年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环境杂乱、病室内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打滑、有积水;夜间光线不足;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病人个子矮小,上下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这些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协同作用而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3 跌倒安全路径的探索 针对上述跌倒原因,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床位护士组成的防跌倒质量行动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前馈控制,设立安全交班内容。并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跌倒护理,开辟护理安全路径,对高危人群重点教育、高危环节严格控制、高危时段不忘警示、增强高危风险意识。每周对进入安全路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具体指导,直至患者出院。并全心打造科室护理安全文化,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开展护理安全知识竞赛,在病室内、走廊、厕所等处张贴安全警示语。科内形成人人重视护理安全的氛围。具体做法有:入院时详细评估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有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水电平衡情况。对于跌倒高危患者进入护理安全路径,每日交班。床位护士应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并嘱咐患者穿防滑鞋。对于跌倒高危患者开陪护医嘱,并发放陪客证,要求家属陪护,对于因种种原因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如服用降压药物、扩血管药物及脑供血不足、长期卧床者应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变动体位避免过快,并应由家属或护士协助,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使用利尿剂的病人除观察尿量外,尚需关心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钾钠氯镁等。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安置于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方可下床活动并加强交班。采取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消除不良环境因素。床位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和周围环境,洗手间和走廊内照明光线要充足并要有扶手。中班护士熄灯时给每位患者加床栏,开地灯,说服老年心衰患者夜间使用便器,尽量减少夜间使用利尿剂,减少夜间起床次数。夜间起床还可打铃通知护士,让护士给予帮助。地面应保持平整干燥,如果刚擦过地应有醒目的“小心路滑,防止跌倒”明显标志,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老年人的病床高度应为55cm[4]。
4 结果 我科成立防跌倒质量行动小组,开辟护理安全路径以来,2005年5月~2006年5月一年间跌倒发生4例,下降63.6%。其中2例为TIA发作,1例为如厕时发生,另1例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因此,心内科跌倒护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于有效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现代养生杂志2014年2月期刊目录

你好,《现代养生》分上半月刊下半月刊,查相关资料有:

2014年 2 期上半月刊目录

《遵生八笺》载录

马年说马 石柱国

我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常乐

春光明媚动起来 强健身心益处多 钱伟

蔬果营养冠军排行榜 汪玉珍

饮酒的科学 狄厚清

我们都可能是『温室效应』的制造者 船舷

冬春肺心病患者“衣食住行”养生经 王荣华

五行掌 刘天君,张海波

感谢王长英气功排石救母命之恩 唐小梅,唐小霞

第十一讲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脂肪 布立影

脑动脉硬化症可防可治吗 邱园园

想不到的子宫“中风” 雷鸣

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 郭莹

服药须防胃、肝、肾损害 李珍新

人老睡眠差 用药须慎重 张继东

冬虫夏草滋补药膳方 严丽

于谦父亲的养生经 李金鹏

孔子食菖蒲 谢明德

邻居老人写书法降血压 陶诗秀

外婆的核桃养生法 黄茨娅

认识老花眼 让你瞧得远 王淼

父亲的冬日养生三字经 余平

老有所为天地宽 彭忠富

栽培中国特色的“长幼共融”养老文化 雷振岳

为摔倒老人围成“安全岛”也是正能量 刘鹏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父母在,不远游 索径

四首养生歌 止敬

学会珍爱自己 林林

简论道、礼与仁 唐加文

冬末春至,该喝什么茶才好 明阳

飘香柚子茶 思泽

教中老年男子瘦身 付秀宏

女性朋友:慎防久坐出现盆腔淤血 小月

夫妻相 长江

用爱唤醒你 佟才录

有诗为伴自安闲 李盛仙

张张年画喜盈门 缪士毅

医疗科技:输血史话——医学输血科技的演进与血型发现 曹秋巧

关于促进北戴河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贾秀红

信息动态

用细胞膜通道的科学发现解读“小”水大贡献 陆江

人物介绍及作品选

2014年 2 期下半月刊目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了制度安排 《健康报》

健康保障是中国人储蓄首要目标 《健康报》

王国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 《健康报》

大病保障:让患者看到更多希望 孔令敏

单独家庭的“两孩成本账” 庄庆鸿,杨雪

事半功倍的看病秘笈 张小田

患者就诊的备、说、听、问 李明

撒拉族患者胆囊摘除术中解剖变异病例报告 马明德,韦晓明

糖尿病足的护理 贺顺全

慢性呼衰患者要学会家庭治疗 林霖

春节后肠胃如何“清洁”调理 康为民

为什么“健康饮食”反而让她衰老? 范志红

春节过后如何调养养生8方调身体驱疲劳 艾美

男人健身七铁律 哈文

中年女性的保健要点 陈希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金世明

《本草纲目》中的花 温长路

正确认识女性高潮 大溪小河有水

探析胃肠外科中吻合技术的应用 孙建军,刘捷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小芳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 孙丽敏,王平,贾琳楠

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研究 周蔓青

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李学梅

亚硝酸钠滴定法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分析 孙宇光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分析 安彩云,王金花

得必泰联合奥美拉唑、奥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郭付钰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胡艳红

达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研究 吴伟

中老年应急状态下睡眠障碍的特点及治疗用药 闫卫东,杨亮程,陶冶,尚铁跃

胃药质子泵抑制剂与垂体后叶加压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黄露雯

107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观察 李旭,张宝昕,尚娟娟,田文静

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腹部B超应用的价值研究 杨高益

逍遥散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 胡云娟

小金丸、独一味联合乳癖消干预乳腺纤维瘤样增生138例临床观察 谢生科,周晓东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分析及应用进展 黄燚

巨大胎儿与难产关系的研究 薛萌

血清GGT的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叶恒山

脑卒中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奚娇,郑霞

太极拳在高血压及心脏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唐强,李德生,朱路文,关靖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分析 朱珠

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52例疗效观察 张倩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黄代竹

双输卵管复通术25例临床效果观察 姜博

妇科盆腔炎临床治疗研究 刘成成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应用优势 王家春

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60例效果观察 罗芳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何艳菊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李甲艺,宋灏

雷公藤多苷与肝素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刘玉晓

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孟繁红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研究 杨新华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 林瑞钱,郑榕艳

痔病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王冬燕,朱惠琴,王晓静,王莉,梁同义,赵红波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研究 李文菁

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 张燕芳

东莞市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临床价值 冯志超,杜彩虹

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研究 王水映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毕秋香

观察芬太尼代替部分布比卡因行腰麻和单用布比卡因腰麻的临床对比效应 卞晓慧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 邴建勇,奚晓龙,尚红岩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陈俊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除去术的临床应用 崔明

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物治疗与疗效分析 韩景艳

痔术前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的对比研究 闫鹏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研究 赵欣

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 邹天军

K-ras基因与DC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扈青云,张阿伟,李国利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诊疗难点与预防措施 张自勇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钟艳霞,王燕春,尹宪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分析 王建芬

浅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杨贝宁

ICU患者留置导尿漏尿原因调查与护理 方玲

尼莫地平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潘修琦

观察分析用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联合服用来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湛要五

封闭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部皮肤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刍议 毛欢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文湘华

垂体后叶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60例肺结核大咯血临床效果分析 刘静玉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彭灿

从血压变化看心脑血管疾病 王姝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应用进展 张晓英

42例宫角妊娠临床分析 王晓霞

21例急性喉梗阻气管启开病人术后观察和护理 张春燕,张燕林

250例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副作用分析 黄敏

静脉输液渗漏后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措施探讨 黄琼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 谭彩莲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用药的分析 程敏

精囊镜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郭朋飞

益赛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王昭斌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吴屈雨

再次剖宫产28例临床分析 奚胭芬

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疮24例的临床分析 颜文卫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用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 王秀丽

TCD检查颞窗不良43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张倩,赵津京

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口腔齿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安无恙,王磊,胡江,王晓东

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刘远峰

中耳炎乳突气房类型和发病时间及手术切口选择的探讨 孙小龙,周亚平,郑妍,郭娟丽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体会 崔彦梅

56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处理体会 付志蓉

浅谈儿童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胡波

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体会 付修林

浅谈冠心病的预防及药物治疗 罗芳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马德寿,刘震,沈国双,耿智化贞

DR在社区胸部摄片体检中的优势 刘琼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临床价值 许红岩

跌打丸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杨祎

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杨永跃,张艳

牙根纵裂的临床探讨 袁建华

高血压病的防治与管理 张俊梅

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曲张浅静脉点式剥脱及穿通静脉离断术--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423例疗效分析 朱祥,李传勇,孙鹏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杨春红

246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探查术临床分析 王秀文

吉西他滨配合顺铂应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兰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诊断与治疗 王俊成

结核病食补有讲究 罗林紫

2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吴静

辅佐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何嫦青

矽肺并发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章永涛,唐鸿渠

探讨应用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叶海英

神内重症患者营养餐与腹泻的关系 丁丽丽

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孙黎晓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的应用价值 陈春光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崔霞

探讨小儿遗尿证的诊断治疗与临床观察 卜玮

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价值 刘莉

探讨外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姜德智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孟庆忠

探讨剖宫产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沈睿

绝经妇女阴道流血的临床分析 王庆华

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合理选择 尚华军

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周广华

玉屏风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闫宾涛,徐军建,牛荣荣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 罗凌志

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评价 吴诗利

浅谈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的临床应用体会 刘意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阳性结果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精神病患病特征分析 黄仁春,丛伟东,陈彬,郑明坚,邹小芳,邓俊琦

锁骨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及适应证 白耀全

创伤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王文龙

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何天文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唐炼,陈洁盈

对比不同营养方式对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呼吸肌力的影响 张艳

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刘海

布拉酵母菌佐治儿童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罗畏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唐秋全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 杨丽容

长期储存冬虫夏草、西洋参中-15℃低温技术的应用探析 邬瑞勇

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影像特征 张勇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解析 龙婷华

湿热带下病采用冠黄治带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殷红蕾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观察 李三群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70例临床分析 殷华立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雷小英,王永红

浅析计算机在妇幼保健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黄一鸣,陈晓惠

加强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措施分析 朱红梅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应用分析 张耀心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潘茜

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的探讨 刘建辉

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唐洁

医院药剂科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郝永康

关于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探讨 吴庆英

医护工作中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研究 巴德玛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周丽敏

烧伤、整形病人检验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应用效果探析 肖潇

Orem自理理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张湘粤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黄姬丽

牙周病患者口腔种植牙的护理 秦小慧

足部烧伤感染后截肢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思路构建 马海萍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高龄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李华

手部多发性乳头状淋巴管内皮细胞瘤的护理分析 廖小丽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康霁超,王静茹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郑霞,奚娇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 李晓霞,温丽娟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沈颂伟

探析人性化护理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实施 张海英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陈腊妹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康春娥

浅析隐私保护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施仕芳

慢性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研究 倪娟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探讨 侯义花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分析 胡禾

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分析 陈腊妹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李玉珍

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沈婷

人性化护理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张茜

安全宣教在外伤性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实施 丁曾霞

中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谢莎丽,臧晓娟,张薇

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陈腊妹

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其管理 赵艳芳

浅析妇科护理工作安全影响因素 施仕芳

高血压鼻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陈腊妹

产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技巧探讨 温丽娟,李晓霞

阴式全宫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周丽珠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 王琛

妇产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李淑容

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分析 罗成秀

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包干在内科病房的实践体会 段佩云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马永织

刍议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韩久芳

临床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干预效果分析 刘成成

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心蓉

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应用 向爱萍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程海燕

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罗国珍

综合性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蒋蓓华

稀释性自体血回输的护理配合 李建梅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爱萍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杨佳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王兴秀

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吴静

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王晓辉

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章传凤

老年患者肛肠术后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郑维英,李琳丽,李光珍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建玲

耳穴压豆在失眠患者中的护理 杨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龚敏娜

眼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分析 于方,梁义红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 周帆

68例严重脑部病变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 邵宗坤,亢宏山,张红,吴颖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 刘婧

浅议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冯新霞

手术室护理在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分析及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刘颖,张艳萍,李淑婷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 王芳

新时期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 丁小荣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分析 刘云

抚触在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 周春霄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 李映群

加味四七汤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0例临床观察 姜博,赵永辰

中医妇产科临床常用药剂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技巧分析 阳志宏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王芳

论“卵巢早衰”的中医治疗 卢小丽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张亮

骨盆骨折采用中药配合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仲秋

南葶苈子含量测定研究 张志方,马艳玲,于国江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满晖

膈俞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姜海威

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58例 李年珍

穴位按摩能达到保健强身 张暄

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盛萍萍

健康教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 邵洁

论高职高专院校生理学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席晅

学导式护理教学查房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 方水秀,全艳,殷伟,周敏

睡眠剥夺与免疫功能及其运动干预综述 房凯

浅论如何运用器械锻炼胸部肌肉 王楷槿

高校新生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对策 陈玲

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陈晨

药膳的滋补养生功效及发展前景 常晓萍,刘冠楠

如何辨证的看待药膳保健养生 柴海高

刍议野菜的食疗养生价值 张继华,马战胜

论中式烹调的营养学合理性 孙美珍,韩素清

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赵欣妍,张雪杰,王昊天

术前咨询服务对育龄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效果的影响 张丽华

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张露露

浅谈社区老年保健的体会 余丽

糖尿病患者随访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周民英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问卷调查研究 陈永良

“治未病”与社区预防保健 孙炳艳,孙杰

探讨食品污染的检查与食物中毒的研究 李宇

西昌市区居民对高血压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罗洋江,陈润开,邓伟,徐彩婷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的相关建议 熊文飞

中医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 王智华

浅谈新农合医疗费用的控制 尚广荣

儿科护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马盈

初步探讨社区药事管理的建设和发展 周湘华,郑兴

浅谈临床新护士带教体会 谢爱华

人头包干付费模式对产科医药费用影响的研究 徐海莉,刘涛,葛学成

新农合下农林区衡阳县老人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对策分析 胡小平

影响社区护理安全的因素与管理对策 索晓辉

浅谈医院职业病的危机因素及预防对策 杨帆

改进疗养护理服务模式的做法和体会 郑爱军,何竞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窘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于艳,周丽丽

说说雾霾 陈家忠

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

5、请问能不能提供一些关于骨质疏松方面的知识 如果是课件更好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强度低、骨折危险性大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美国近1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1800万人患有骨质缺乏症(低骨量),存在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约150万例骨折。事实上,约1/2的女性和1/8的男性在一生中可能患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就住院治疗费、急症护理和长期护理而言,每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花费达100到150亿美元。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组织逐渐减少造成的,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手段,可能直到骨骼变脆,即使最轻微的外伤都会造成骨折时才会发现患骨质疏松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体重下降、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背痛。
有幸的是,这些都可以避免。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如果患者一生中营养达到骨健康所需的量,就可以降低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的严重性。事实上,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总结道:“一生中保持足够的钙吸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发育期峰值骨量,有助于降低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而且还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存在哪些风险因素?
影响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两大因素是骨骼发育期的骨量水平(峰值骨量)和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丢失发生前骨量越高,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就越小。
各项研究报告指出,许多风险因素对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速率有重大影响,并导致骨质疏松症(表1)。其中包括:营养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摄入过量酒精和咖啡因以及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抗酸剂等药物。
除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外,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对钙和骨骼新陈代谢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高加索和亚洲妇女的骨密度通常比非洲和西班牙裔妇女低,因此更易患骨质疏松性骨折。身体纤瘦、骨骼小的妇女亦是如此。
可以肯定,经常性锻炼、长期保持吸收足够的钙和其它对骨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取最大峰值骨量和最大程度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所必需的,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表1.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风险因素:
·家族骨质疏松症的历史
·白人或亚洲人
·体型小
·绝经后
·子宫切除
·钙、维他命D 及其它营养吸收不足
·饮食中含过量蛋白质
·吸烟
·摄入过量酒精
·摄入大量咖啡因、碳酸饮料和盐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法
·长期使用抗痉挛药物、抗酸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
·库欣综合症、Ⅰ型糖尿病

骨密度评估
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取决于骨矿物质密度(BMD),即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骨骼所含矿物质的克数。骨矿物质密度取决于诊断筛查,如X射线或超声。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低于平均值2.5个标准差,骨量减少症则为低于平均值1.0至2.5的分值。此项统计分析仅指高加索妇女的骨矿物质密度;因此如何将此项标准应用于儿童、男性及各种族,存在争议。

骨质疏松症:预防是关键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可能仍然是处理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预防的两种方法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和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使骨骼发育期获得最大峰值骨量
骨骼的大小和强度在一生的前三十年持续不断发展,通常在30-35岁时达到峰值。各项研究表明,儿童期和25-30岁的最佳钙摄入量对个人的峰值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和年轻人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钙量,到35岁时就不能达到最佳骨密度。年轻时期如果未能积累足够的骨量,随着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的出现,在生命的后期易骨折。
根据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对单卵双胎儿进行的一项研究,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可明显提高青春期前儿童BMD增加的速率。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钙摄入量不断增加,很可能会提高峰值骨量,从而降低生命后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另一项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一组12岁女孩每天补充500毫克的钙可以大大提高全身和脊椎的骨密度。
持续性骨重建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得以实现,该过程取决于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的水平。重建过程依靠两类细胞交互发挥作用:吸收旧骨的破骨细胞和形成新骨的成骨细胞。骨重建即骨转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但到生命的第四个十年,吸收会稍大于形成,便会持续发生轻微的骨量丢失。

·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性都会发生骨丢失:但是男性与女性的骨丢失方式大相径庭。妇女骨丢失通常始于绝经期前(35-45岁),绝经期后约5-10年间骨丢失明显加速。妇女一生丢失约35%的皮质骨量和50%的松质骨量,而男性则会丢失三分之二。皮质骨主要集中于长骨的骨干,而松质骨则主要集中于椎骨、骨盆和其它扁骨以及长骨的末端。
研究还表明,钙补充物可以降低绝经后的妇女骨丢失的速率。Reid et al 撰写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的一份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妇女在两年的正常饮食中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与服用安慰剂的绝经后的妇女相比,骨丢失降低43%。此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早期一项两年钙补充的研究结果。早期的这项研究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它指出健康的绝经后妇女每天钙摄入量至少达到800毫克时,可以大大减少骨丢失。

钙--建议的量是多少?
每日参考摄入量(RDI)形成后即取代了每日建议摄取量(RDA),它是每日营养摄入量的准则,在美国被认为足以满足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需要。RDI水平以4岁以上总人口的最新平均RDA为基础。RDI并不为任何具体年龄组或性别提供建议。
目前,钙的RDI水平是1000毫克--远远低于许多专家所建议的摄入量水平。一篇钙补充干预试验评论的作者提出儿童青春期每日建议摄入量应为1450毫克,而其他人则建议钙摄入量达1800毫克/天。青春期钙摄入量增加,可对峰值骨量的最大化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老年人的钙摄入量,许多专家都建议摄入量为1500到2000毫克/天,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丢失。
国家卫生研究院关于最佳钙摄入量共识大会建议,11-24岁钙摄入量为1200到1500毫克/天,25-30岁为1000毫克,65岁以上为1500毫克。此外,国家卫生研究院还建议,超过50岁的妇女如果没有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钙摄入量应为1500毫克/天。
虽然钙的RDI水平可能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真正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甚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摄入量。根据美国农业部1994-96年个人食物摄入的持续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约65%美国人口所摄入的钙低于RDI。妇女的数据更加令人担忧:60岁,近80%的妇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要求摄入量。此外,12-29岁,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要求的钙摄入量达到峰值,然而近85%的妇女甚至没有达到钙的RDI。因此,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所面临的挑战是教育患者认识到一生持续摄入足够的钙的重要性。

钙吸收
男性和女性肠道的钙吸收功能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此外身体更加不能适应钙供应不足。因而,有必要解决影响钙吸收的各种因素,对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例如,大量膳食纤维会影响钙吸收,正如利尿剂、酒精、碳酸饮料、皮质类固醇和抗酸剂类的某些药物以及维他命D缺乏会影响钙吸收一样。胃酸过少是一种胃酸分泌较少的情况,同样能够阻碍钙吸收,这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有这些因素的患者更要注意营养。

维他命D
维他命D在保持健康的矿化骨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维他命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把血清钙和磷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维持重要的细胞功能并促进骨骼矿化。维他命D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肠吸收进而增加血清钙。
维他命D不足会导致钙吸收降低、循环中PTH增加以及骨吸收增加。维他命D不足症常见于老年人,这是因为皮肤合成维他命D和肠吸收减少,缺乏阳光照射以及维他命D摄入量不足。许多项研究都表明,每天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可以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维他命D缺乏症。
维他命D缺乏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会加速骨吸收并促进骨质疏松症。维他命D缺乏还会增加髋骨骨折的风险。数项研究都表明,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天,并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天,可以降低脊椎和非脊椎骨折,还可提高骨密度。


尽管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骨基质也会发生质变,导致骨脆或易破碎,更易于骨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镁可能是决定骨脆性的骨基质质量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镁通过激素和控制骨骼与矿物质代谢的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对骨骼本身的直接作用,可以影响骨基质和骨矿物质代谢。镁耗尽会对骨骼代谢的所有阶段产生有害影响,导致骨骼停止生长、破骨和成骨活动减少、骨量减少症和骨脆性增加。
镁在钙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贯穿于其参与控制钙利用的激素(即PTH、降钙素)正常活动的全过程。足够的血清镁水平对于正常的钙代谢来说是必要的,低镁血症会导致低钙血症,并对维他命D的作用产生外周阻力。如此以来,如果镁状态异常,足够的钙摄入可能无法保证正常的骨健康。由于镁不足对钙代谢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许多个人都存在镁不足的风险。各项膳食营养摄入研究一致表明,在许多年龄组,镁的摄入都低于RDI。各项调查已表明,39%的15到50岁的美国妇女所获得的RDI均低于70%。由于钙摄入量高会加剧镁不足,如果摄入钙补充物的患者的钙镁比大大超过2:1,很可能会患有相对或绝对的镁不足。不含镁的钙补充可以降低饮食中的镁吸收的效率,进一步恶化雌激素减少的后果,从而造成骨骼摄入镁减少,PTH去矿物质活动加剧。

微量矿物质
微量矿物质,尤其是锌、铜、锰、氟化物、硼和硅,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正被广泛研究。锌为成骨活动、胶原合成和碱性磷酸酶所必需;铜为胶原蛋白交联和弹性蛋白所必需;锰为骨基质形成中糖胺多糖的生物合成所必需;氟化物为成骨活动所必需;硼和硅为健康骨形成所必需。
各项研究表明,微量矿物质不足会削弱骨形成和吸收。例如,在一例为期两年的临床研究中,绝经后的妇女摄入含锌、铜和锰的钙补充物,其骨密度提高;而妇女仅摄入钙、微量矿物质或安慰剂,其骨密度明显日益降低。

异丙黄酮
异丙黄酮(7-异丙氧基异黄酮)是自然生成的异黄酮的衍化物,在骨代谢中非常活跃。尽管异丙黄酮在结构上与植物雌激素相似,但已表明它缺乏雌激素活动。无数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异丙黄酮在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和提高骨密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患有骨质缺乏症或确定性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每天服用一剂600毫克异丙黄酮,可以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并提高骨密度。在这些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除异丙黄酮或安慰剂外,每天还服用1克口服钙补充物。作为其中的一位研究人员,Donato Agnusdei博士指出:“长期采用异丙黄酮进行治疗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可以提高骨密度,还可能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另一项评估异丙黄酮和维他命D共同作用效果的研究表明,在降低骨丢失方面,综合疗法比此二者的任何单一疗法或对照性疗法都更有效。
不同实验模型的活体内研究和活体外研究都表明,异丙黄酮在破骨更新及其活动(骨吸收)中具有抑制作用。各项人体研究确认了在高骨转换(如变形性骨炎)的情况下异丙黄酮在骨吸收方面有抑制性作用。在此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高骨转换和低骨质的绝经后妇女摄入异丙黄酮600毫克/天与摄入乳酸钙800毫克的效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也得到了证实。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在此项研究之前及完成之后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乳酸钙相比,异丙黄酮治疗大大降低了预期腰椎骨密度的丢失。骨代谢中的生化标记评估表明,异丙黄酮可抑制骨吸收系统。

全方位的骨骼营养:MCHC
微晶羟磷灰石浓缩物(MCHC)是一种通常在健康骨骼中同一生理部位含所有矿物质和有机因素的完整的骨提取物。它是生物活性钙和骨形成所必需的其它营养物的极好来源,含磷、镁、氟化物、锌、硅、锰和其它微量矿物质。
MCHC还含骨蛋白质,其中包括各种生长因子。近来,科学家分外关注这些因素作为骨重建调节器的作用,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 IGF-Ⅱ)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这些生长因子已表明可以促进增殖和成骨活动,同时还可以抑制和调节体外破骨细胞的前体。因此,可以促进骨形成,提高骨量。研究人员理论上证明这些生长因子的存在可以成为解释MCHC如此有效的一个原因。
刊载于《国际骨质疏松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MCHC和碳酸钙两种形式的钙补充物在防止绝经后的妇女进一步的骨丢失方面的有效性。在此研究中,患者采用碳酸钙治疗,其骨丢失速率减少了一半,而采用MCHC,则表现为骨丢失停止。另一项研究以拒绝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MCHC和碳酸钙的疗效。此项研究表明,两年间持续使用MCHC可大大减少骨丢失;相反,使用碳酸钙或安慰剂则大大减少了骨量。此外,数例临床试验表明,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往往骨丢失较快,而MCHC大大减缓了骨丢失。
MCHC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骨丢失,而且还可对骨密度产生积极影响。一项研究以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为对象,这些妇女同时有钙吸收不良(一种严重的钙吸收不良)的并发症。此项研究表明,补充MCHC可以将皮质骨的厚度提高6.1%。相反,葡萄糖酸钙虽然可以抑制骨丢失但不能恢复骨量,没有补充MCHC组的骨丢失仍然较快。
另一项研究对MCHC在治疗兔骨缺损中的其骨愈合作用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与对照组和另外两种钙补充物:骨矿物质(不含有机因素的MCHC)和碳酸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CHC治疗对骨愈合的形态和质量有明显的改进作用,而不是另外两种钙补充物。这些结果表明,MCHC对骨愈合的过程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化合物的有机成分被破坏,或者如果用碳酸钙治疗来替代,这种作用就不存在了。

确定MCHC纯度的准则
MCHC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骨提取物的来源及加工程序对于确定MCHC的质量至关重要。某些MCHC来源可能包含大量的铅和其它污染物,或者包含软骨和肌腱。如果加工程序采用高温和过度研磨,可使原料产品变成骨粉,但这些产品缺少足够的矿物质补充物、有机物,以及作为真正MCHC特征的微晶结构。
如何确保向患者提供高纯度、真正的MCHC?下列确定MCHC产品真伪和纯度的原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向患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1、认证结果的分析能从供应商处获得。该分析表明MCHC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真正的MCHC的分析应列有骨中通常所见的同一成分的各项比率:蛋白质(主要为胶原蛋白)22-28%,钙离子 22-28%,磷9-13%,其余为脂肪和其它矿物质。
2、胶原蛋白分析的结果表明MCHC的纯度和无杂质性。Ⅰ型胶原蛋白是骨中所发现的胶原蛋白的主要类型。加工得当的MCHC约含20%胶原蛋白,大多为Ⅰ型。加工不当的骨(如骨粉)所产生的产品仅含0-7%的Ⅰ型胶原蛋白。其它类型的胶原蛋白的含量表明用于生产MCHC的原材料含软骨、肌腱、肌、骨髓韧带
3、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MCHC的微晶结构。
4、一份经批准适合人食用的认证书非常重要。MCHC根据质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等级。可靠而纯净的MCHC从新西兰进口,那里的牛在无杀虫剂的环境中自由放养。从新西兰进口的MCHC附有农业部颁发的原产地和健康卫生证明。该证明是进口到美国所必需的,它还提供了高等级MCHC的保证。
5、由第三方实验室所进行的重金属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对于某些形式的钙补充物来说,被重金属铅、砷、铝、汞、锶和其它金属所污染是一大问题,MCHC也不例外。在高质量的MCHC中,每克产品中的铅含量不应超过1微克。
大量关于美国麦金妮斯骨营养素(MCHC)的国外文献,因为篇幅所限难于一一刊载,如有需求,可向奥林之星公司索取,或登陆麦金妮斯网站。

离子交换软水器单元

去砷滤水器单元

去氟滤水器单元

活性无机滤料净水器单元

6、老年人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老年人钙缺乏时易患骨质疏松,常在摔跤骨折时才被发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是: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指甲软易折断,呼吸功能损伤,牙齿松动、脱落、牙体松脆折断,疲乏无力,体质酸性化,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骨折还会导致老人弯腰畸形。
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方式是,提前补钙,我们在35岁前就要开始补钙,在生活中合理饮食,注意锻炼,避免吸烟,过度饮酒,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皮质激素、利尿剂。
在食物当中,豆类及豆制品钙含量比较高,吸收率也好,每天吃一些豆制品,是很好的选择。很多人认为吃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骨头汤是没有钙的,如果用骨头来补钙,得把骨头打碎一起吃掉,才能达到补钙的效果。含钙比较高的蔬菜有芝麻、雪里红、苋菜、油菜、小白菜、莴笋、空心菜、黄花菜、木耳菜、海带等就。
老年人第二大疾病,是男性的前列腺疾病。中国20―50岁中青年中,前列腺发病率高达25%。前列腺炎不威胁生命,但影响生活。它的症状是:疼痛或肿胀,小便异常,尿道异常,性功能减退,精神抑郁,乏力 ,记忆力减退,失眠。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含咖啡碱的饮料,酒精类,加香料食物,性生活频繁,长期受到化学品侵害,都会引起前列腺炎,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7、300分题目 癌症患者 背酸

目前最主要的是排除一下,腋窝淋巴是否有转移或其他地方有转移,去医院普通查体,或做骨扫描,若当地有PET-CT(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评估一下是否有转移灶。如不是转移其他都不是问题。一有可能化疗的副作用,神经末梢受损,有可能有不适。 介入应该是治疗肝部病灶,二次手术是肝还是胃?

8、骨质疏松的"标准差"是什么?

很多,你自己找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强度低、骨折危险性大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美国近1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1800万人患有骨质缺乏症(低骨量),存在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约150万例骨折。事实上,约1/2的女性和1/8的男性在一生中可能患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就住院治疗费、急症护理和长期护理而言,每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花费达100到150亿美元。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组织逐渐减少造成的,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手段,可能直到骨骼变脆,即使最轻微的外伤都会造成骨折时才会发现患骨质疏松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体重下降、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背痛。
有幸的是,这些都可以避免。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如果患者一生中营养达到骨健康所需的量,就可以降低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的严重性。事实上,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总结道:“一生中保持足够的钙吸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发育期峰值骨量,有助于降低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而且还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存在哪些风险因素?
影响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两大因素是骨骼发育期的骨量水平(峰值骨量)和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丢失发生前骨量越高,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就越小。
各项研究报告指出,许多风险因素对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速率有重大影响,并导致骨质疏松症(表1)。其中包括:营养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摄入过量酒精和咖啡因以及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抗酸剂等药物。
除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外,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对钙和骨骼新陈代谢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高加索和亚洲妇女的骨密度通常比非洲和西班牙裔妇女低,因此更易患骨质疏松性骨折。身体纤瘦、骨骼小的妇女亦是如此。
可以肯定,经常性锻炼、长期保持吸收足够的钙和其它对骨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取最大峰值骨量和最大程度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所必需的,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表1.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风险因素:
·家族骨质疏松症的历史
·白人或亚洲人
·体型小
·绝经后
·子宫切除
·钙、维他命D 及其它营养吸收不足
·饮食中含过量蛋白质
·吸烟
·摄入过量酒精
·摄入大量咖啡因、碳酸饮料和盐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法
·长期使用抗痉挛药物、抗酸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
·库欣综合症、Ⅰ型糖尿病

骨密度评估
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取决于骨矿物质密度(BMD),即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骨骼所含矿物质的克数。骨矿物质密度取决于诊断筛查,如X射线或超声。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低于平均值2.5个标准差,骨量减少症则为低于平均值1.0至2.5的分值。此项统计分析仅指高加索妇女的骨矿物质密度;因此如何将此项标准应用于儿童、男性及各种族,存在争议。

骨质疏松症:预防是关键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可能仍然是处理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预防的两种方法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和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使骨骼发育期获得最大峰值骨量
骨骼的大小和强度在一生的前三十年持续不断发展,通常在30-35岁时达到峰值。各项研究表明,儿童期和25-30岁的最佳钙摄入量对个人的峰值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和年轻人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钙量,到35岁时就不能达到最佳骨密度。年轻时期如果未能积累足够的骨量,随着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的出现,在生命的后期易骨折。
根据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对单卵双胎儿进行的一项研究,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可明显提高青春期前儿童BMD增加的速率。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钙摄入量不断增加,很可能会提高峰值骨量,从而降低生命后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另一项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一组12岁女孩每天补充500毫克的钙可以大大提高全身和脊椎的骨密度。
持续性骨重建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得以实现,该过程取决于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的水平。重建过程依靠两类细胞交互发挥作用:吸收旧骨的破骨细胞和形成新骨的成骨细胞。骨重建即骨转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但到生命的第四个十年,吸收会稍大于形成,便会持续发生轻微的骨量丢失。

·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性都会发生骨丢失:但是男性与女性的骨丢失方式大相径庭。妇女骨丢失通常始于绝经期前(35-45岁),绝经期后约5-10年间骨丢失明显加速。妇女一生丢失约35%的皮质骨量和50%的松质骨量,而男性则会丢失三分之二。皮质骨主要集中于长骨的骨干,而松质骨则主要集中于椎骨、骨盆和其它扁骨以及长骨的末端。
研究还表明,钙补充物可以降低绝经后的妇女骨丢失的速率。Reid et al 撰写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的一份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妇女在两年的正常饮食中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与服用安慰剂的绝经后的妇女相比,骨丢失降低43%。此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早期一项两年钙补充的研究结果。早期的这项研究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它指出健康的绝经后妇女每天钙摄入量至少达到800毫克时,可以大大减少骨丢失。

钙--建议的量是多少?
每日参考摄入量(RDI)形成后即取代了每日建议摄取量(RDA),它是每日营养摄入量的准则,在美国被认为足以满足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需要。RDI水平以4岁以上总人口的最新平均RDA为基础。RDI并不为任何具体年龄组或性别提供建议。
目前,钙的RDI水平是1000毫克--远远低于许多专家所建议的摄入量水平。一篇钙补充干预试验评论的作者提出儿童青春期每日建议摄入量应为1450毫克,而其他人则建议钙摄入量达1800毫克/天。青春期钙摄入量增加,可对峰值骨量的最大化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老年人的钙摄入量,许多专家都建议摄入量为1500到2000毫克/天,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丢失。
国家卫生研究院关于最佳钙摄入量共识大会建议,11-24岁钙摄入量为1200到1500毫克/天,25-30岁为1000毫克,65岁以上为1500毫克。此外,国家卫生研究院还建议,超过50岁的妇女如果没有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钙摄入量应为1500毫克/天。
虽然钙的RDI水平可能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真正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甚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摄入量。根据美国农业部1994-96年个人食物摄入的持续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约65%美国人口所摄入的钙低于RDI。妇女的数据更加令人担忧:60岁,近80%的妇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要求摄入量。此外,12-29岁,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要求的钙摄入量达到峰值,然而近85%的妇女甚至没有达到钙的RDI。因此,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所面临的挑战是教育患者认识到一生持续摄入足够的钙的重要性。

钙吸收
男性和女性肠道的钙吸收功能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此外身体更加不能适应钙供应不足。因而,有必要解决影响钙吸收的各种因素,对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例如,大量膳食纤维会影响钙吸收,正如利尿剂、酒精、碳酸饮料、皮质类固醇和抗酸剂类的某些药物以及维他命D缺乏会影响钙吸收一样。胃酸过少是一种胃酸分泌较少的情况,同样能够阻碍钙吸收,这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有这些因素的患者更要注意营养。

维他命D
维他命D在保持健康的矿化骨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维他命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把血清钙和磷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维持重要的细胞功能并促进骨骼矿化。维他命D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肠吸收进而增加血清钙。
维他命D不足会导致钙吸收降低、循环中PTH增加以及骨吸收增加。维他命D不足症常见于老年人,这是因为皮肤合成维他命D和肠吸收减少,缺乏阳光照射以及维他命D摄入量不足。许多项研究都表明,每天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可以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维他命D缺乏症。
维他命D缺乏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会加速骨吸收并促进骨质疏松症。维他命D缺乏还会增加髋骨骨折的风险。数项研究都表明,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天,并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天,可以降低脊椎和非脊椎骨折,还可提高骨密度。


尽管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骨基质也会发生质变,导致骨脆或易破碎,更易于骨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镁可能是决定骨脆性的骨基质质量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镁通过激素和控制骨骼与矿物质代谢的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对骨骼本身的直接作用,可以影响骨基质和骨矿物质代谢。镁耗尽会对骨骼代谢的所有阶段产生有害影响,导致骨骼停止生长、破骨和成骨活动减少、骨量减少症和骨脆性增加。
镁在钙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贯穿于其参与控制钙利用的激素(即PTH、降钙素)正常活动的全过程。足够的血清镁水平对于正常的钙代谢来说是必要的,低镁血症会导致低钙血症,并对维他命D的作用产生外周阻力。如此以来,如果镁状态异常,足够的钙摄入可能无法保证正常的骨健康。由于镁不足对钙代谢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许多个人都存在镁不足的风险。各项膳食营养摄入研究一致表明,在许多年龄组,镁的摄入都低于RDI。各项调查已表明,39%的15到50岁的美国妇女所获得的RDI均低于70%。由于钙摄入量高会加剧镁不足,如果摄入钙补充物的患者的钙镁比大大超过2:1,很可能会患有相对或绝对的镁不足。不含镁的钙补充可以降低饮食中的镁吸收的效率,进一步恶化雌激素减少的后果,从而造成骨骼摄入镁减少,PTH去矿物质活动加剧。

微量矿物质
微量矿物质,尤其是锌、铜、锰、氟化物、硼和硅,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正被广泛研究。锌为成骨活动、胶原合成和碱性磷酸酶所必需;铜为胶原蛋白交联和弹性蛋白所必需;锰为骨基质形成中糖胺多糖的生物合成所必需;氟化物为成骨活动所必需;硼和硅为健康骨形成所必需。
各项研究表明,微量矿物质不足会削弱骨形成和吸收。例如,在一例为期两年的临床研究中,绝经后的妇女摄入含锌、铜和锰的钙补充物,其骨密度提高;而妇女仅摄入钙、微量矿物质或安慰剂,其骨密度明显日益降低。

异丙黄酮
异丙黄酮(7-异丙氧基异黄酮)是自然生成的异黄酮的衍化物,在骨代谢中非常活跃。尽管异丙黄酮在结构上与植物雌激素相似,但已表明它缺乏雌激素活动。无数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异丙黄酮在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和提高骨密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患有骨质缺乏症或确定性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每天服用一剂600毫克异丙黄酮,可以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并提高骨密度。在这些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除异丙黄酮或安慰剂外,每天还服用1克口服钙补充物。作为其中的一位研究人员,Donato Agnusdei博士指出:“长期采用异丙黄酮进行治疗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可以提高骨密度,还可能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另一项评估异丙黄酮和维他命D共同作用效果的研究表明,在降低骨丢失方面,综合疗法比此二者的任何单一疗法或对照性疗法都更有效。
不同实验模型的活体内研究和活体外研究都表明,异丙黄酮在破骨更新及其活动(骨吸收)中具有抑制作用。各项人体研究确认了在高骨转换(如变形性骨炎)的情况下异丙黄酮在骨吸收方面有抑制性作用。在此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高骨转换和低骨质的绝经后妇女摄入异丙黄酮600毫克/天与摄入乳酸钙800毫克的效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也得到了证实。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在此项研究之前及完成之后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乳酸钙相比,异丙黄酮治疗大大降低了预期腰椎骨密度的丢失。骨代谢中的生化标记评估表明,异丙黄酮可抑制骨吸收系统。

全方位的骨骼营养:MCHC
微晶羟磷灰石浓缩物(MCHC)是一种通常在健康骨骼中同一生理部位含所有矿物质和有机因素的完整的骨提取物。它是生物活性钙和骨形成所必需的其它营养物的极好来源,含磷、镁、氟化物、锌、硅、锰和其它微量矿物质。
MCHC还含骨蛋白质,其中包括各种生长因子。近来,科学家分外关注这些因素作为骨重建调节器的作用,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 IGF-Ⅱ)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这些生长因子已表明可以促进增殖和成骨活动,同时还可以抑制和调节体外破骨细胞的前体。因此,可以促进骨形成,提高骨量。研究人员理论上证明这些生长因子的存在可以成为解释MCHC如此有效的一个原因。
刊载于《国际骨质疏松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MCHC和碳酸钙两种形式的钙补充物在防止绝经后的妇女进一步的骨丢失方面的有效性。在此研究中,患者采用碳酸钙治疗,其骨丢失速率减少了一半,而采用MCHC,则表现为骨丢失停止。另一项研究以拒绝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MCHC和碳酸钙的疗效。此项研究表明,两年间持续使用MCHC可大大减少骨丢失;相反,使用碳酸钙或安慰剂则大大减少了骨量。此外,数例临床试验表明,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往往骨丢失较快,而MCHC大大减缓了骨丢失。
MCHC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骨丢失,而且还可对骨密度产生积极影响。一项研究以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为对象,这些妇女同时有钙吸收不良(一种严重的钙吸收不良)的并发症。此项研究表明,补充MCHC可以将皮质骨的厚度提高6.1%。相反,葡萄糖酸钙虽然可以抑制骨丢失但不能恢复骨量,没有补充MCHC组的骨丢失仍然较快。
另一项研究对MCHC在治疗兔骨缺损中的其骨愈合作用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与对照组和另外两种钙补充物:骨矿物质(不含有机因素的MCHC)和碳酸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CHC治疗对骨愈合的形态和质量有明显的改进作用,而不是另外两种钙补充物。这些结果表明,MCHC对骨愈合的过程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化合物的有机成分被破坏,或者如果用碳酸钙治疗来替代,这种作用就不存在了。

确定MCHC纯度的准则
MCHC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骨提取物的来源及加工程序对于确定MCHC的质量至关重要。某些MCHC来源可能包含大量的铅和其它污染物,或者包含软骨和肌腱。如果加工程序采用高温和过度研磨,可使原料产品变成骨粉,但这些产品缺少足够的矿物质补充物、有机物,以及作为真正MCHC特征的微晶结构。
如何确保向患者提供高纯度、真正的MCHC?下列确定MCHC产品真伪和纯度的原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向患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1、认证结果的分析能从供应商处获得。该分析表明MCHC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真正的MCHC的分析应列有骨中通常所见的同一成分的各项比率:蛋白质(主要为胶原蛋白)22-28%,钙离子 22-28%,磷9-13%,其余为脂肪和其它矿物质。
2、胶原蛋白分析的结果表明MCHC的纯度和无杂质性。Ⅰ型胶原蛋白是骨中所发现的胶原蛋白的主要类型。加工得当的MCHC约含20%胶原蛋白,大多为Ⅰ型。加工不当的骨(如骨粉)所产生的产品仅含0-7%的Ⅰ型胶原蛋白。其它类型的胶原蛋白的含量表明用于生产MCHC的原材料含软骨、肌腱、肌、骨髓或韧带。
3、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MCHC的微晶结构。
4、一份经批准适合人食用的认证书非常重要。MCHC根据质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等级。可靠而纯净的MCHC从新西兰进口,那里的牛在无杀虫剂的环境中自由放养。从新西兰进口的MCHC附有农业部颁发的原产地和健康卫生证明。该证明是进口到美国所必需的,它还提供了高等级MCHC的保证。
5、由第三方实验室所进行的重金属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对于某些形式的钙补充物来说,被重金属铅、砷、铝、汞、锶和其它金属所污染是一大问题,MCHC也不例外。在高质量的MCHC中,每克产品中的铅含量不应超过1微克。
大量关于美国麦金妮斯骨营养素(MCHC)的国外文献,因为篇幅所限难于一一刊载,如有需求,可向奥林之星公司索取,或登陆麦金妮斯网站。

离子交换软水器单元

去砷滤水器单元

去氟滤水器单元

活性无机滤料净水器单元

与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