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骨质疏松症
儿童骨质疏松是的,现在骨质疏松的年龄逐渐偏小了,建议要补钙,但是要吸收好的,现在起哦儿子用的是奈米钙+铁的,吃了后感觉食欲明显增加,而且指甲变硬了好多,儿子也长了,这会儿在网上买了2 瓶
2、宝宝骨质疏松、食欲不振,往往是缺少什么导致的?
小虎都快一岁了还没出牙,而且食欲一直也不好。虎妈一直以为他是缺钙缺锌,一直补钙补锌也没效果。
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竟然是缺磷。
这缺磷还真的很少听人说起,宝宝体内需要磷呢?
宝宝需要多少磷?
事实上磷也是人体中重要成分之一,85%存在骨骼中,15%在软组织中,占成人体重的0.65%~1.1%,新生婴儿体重的0.5%,仅次于钙的第二多的矿物质元素。
人体需要适量的磷,更是儿童成长时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每日磷摄取建议量:
0~6个月:需要100毫克;
7~12个月:需要275毫克;
1~3岁:需要460毫克。
宝宝缺磷的危害
人体内总磷量的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磷和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因此一旦缺磷,首当其冲的就是骨骼和牙齿。
宝宝缺磷会引起骨骼、牙齿发育不正常、骨质疏松、软骨病、食欲不振等。
宝宝如何补磷
给宝宝补磷主要还是以食补为主。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磷,因此人类缺磷是极为少见的。
适合宝宝食用的含磷食物有牛肉、干酪、鱼、海产品、羊肉、肝脏、果仁、花生酱、猪肉、禽肉和全谷粉等。
不过含量最丰富的还属鱼脑,鱼脑含有丰富的脑磷脂和卵磷脂,是补脑佳品。
家长可以将以上含磷丰富的食物针对宝宝年龄制作成相应的辅食喂食给宝宝,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建议可以煮成粥给他喝。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的吸收。
磷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泄大致和钙一样。母乳中小孩对磷的吸收量高达85% ,磷的吸收也需要维生素D。
当维生素D缺乏时,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下降,所以注意补充维生素D也有助于磷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含有草酸的食物会抑制磷的吸收,而各种金属离子镁、铁、铝等也可以和磷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盐,影响磷的吸收。
另外,过多的钙的吸收也会与磷形成竞争性抑制,阻碍磷的吸收。因此,在饮食上应该保证磷钙的合理摄取比例为1:1到1:2。
Tips:食物中的磷含量很丰富,宝宝在添加辅食后只要注意均衡饮食和食物多样化,一般不会缺磷。
3、孩子要是患了骨质疏松症,会出现哪几个征兆?
出现这几个症状要警惕,您的孩子可能患有儿童骨质疏松症
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我相信大多数人谈起骨质疏松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疾病。
其实,儿童骨质疏松症,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这代表着疾病谱在发生变化:儿童骨质疏松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发生率在增加!
这在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也许,正是营养物质的过剩和运动的缺乏,为儿童骨质疏松症埋下了隐患。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首先是症状,换句话说:
儿童骨质疏松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很典型,有两点:
一是反复出现的低创伤性骨折;
二是明显的(中、重度)后背痛。
什么叫“反复出现的低创伤性骨折”?
《欧洲临床骨密度测量儿童立场声明》对此阐述得比较详细,方便大家理解:
【假如在10岁之前有2处以上的长骨骨折,或者在任何年龄有3处以上的骨折,或者到19岁以前有超过一次的腰椎骨折,缺乏明确外伤或局部疾病的证据,而独立于骨密度。】
意思就是,排除大的暴力伤譬如车祸,排除恶性骨病譬如肿瘤、结核等意外,未成年人多次、多处出现骨折,甚至不需要查骨密度,就可以直接考虑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可能。
所以,未成年人不止一次发生骨折,绝不仅仅是淘气那么简单——切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所谓“明显的(中重度)后背痛”,则是儿童脊柱椎体存在压缩性微骨折的重要提示。
为什么?为什么儿童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呢?
1.遗传
骨骼的发育高度依赖于维生素D,这是一种协助人体吸收钙的物质。
所以维生素D受体基因就是人类骨骼代谢的主要调节基因。而且,这个位于12号染色体,由44000个碱基和9个外显子组成的基因,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
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成骨能力就强,有的人生来就弱一些。这种没办法选择和改变的事,我们就不多讨论了。
2.营养
影响儿童骨密度最直接的因子就是体内钙和维生素D的水平。
无奈的是,这也是一个不公平的事情:有的孩子是普通玩家,有的孩子是人民币玩家。
因为,母亲孕期钙和维生素D的水平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骨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不仅仅是钙和维生素D。母亲孕期体内β-胡萝卜素的水平,也与子女出生后骨骼的发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看到此文的妈妈会不会压力山大啊!
抛开母亲的原因,已然是先天不足,后天则更需努力。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针对性地进行钙质和维生素D的监测和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疾病和药物也是导致儿童骨质疏松的原因。譬如,马凡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瘤。再如,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癫痫药物、个别抗病毒药物的儿童......
这些问题少见,而且实在是说来话长,本文就不详述了。
4.空气质量——这是另外一个比较让人郁闷的问题。
空气中的PM 2.5(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可以明显地降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虽然还没有大的数据统计结果,但是能想象到的是,这将是我们国家几代人共同的问题。
5.最后一点是最想强调的一点,也是最值得引起大家重视和积极干预的一点: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
在抛开遗传因素,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儿童特殊疾病和药物服用史,大气污染...这些我们很难去改变的因素,最重要的、最有干预价值的就是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
运动干预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在青春期之前是最为显著的。
成年人骨质总量的40%是在青春期前后2年内获得的。青春发育前的青少年通过体力活动可以获得1%~6%的额外骨量增长.而青春发育后最多只能获得0.3%~2%的骨量增长。
这就是告诉大家,儿童青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发育前进行运动,是促进骨骼生长最佳的“黄金窗口期”。
那么,针对儿童骨骼发育,什么样的运动最佳呢?
Saunders教授2016年发表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他的研究证实:对于5~17岁的儿童和青年,“高活动+高睡眠+低久坐”行为组合是最健康的行为方式。
所谓高活动,指的是大冲击量或以力量为主的抗阻练习。譬如,“跳跃运动”。
跳跃运动是目前证实尤其能给予骨骼特别的刺激,促进儿童骨骼发育的作用最为明显的一种运动方式。
那么,具体的运动量怎么掌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