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骨质疏松的病理因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点说,骨是由钙盐沉在骨基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由于某种原因如:增龄、绝经或药物的作用等, 骨组织将会丢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发生率增加,这种疾病称之为“骨质疏松症”,它危及到每一个人,可称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状足:骨疼痛、骨髂变形和易发骨折。引起骨代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激素和食物。应该说人的一生都应该重视它的代谢,因为它是支撑人体的基本结构,过去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所以在现在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据上海华东医院调查,上海在60-70岁的老人中,发病率达54.80%,且易发生骨折。日本战后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还在学龄儿童中免费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这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随着我国的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逐渐走向了小康,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开始后,骨的丢失更为迅速,所以必须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让人们有一个安祥、高质量的生活。
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应该从青少年开始,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了顶峰,以后开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与遗传、运动、营养等因素有关,如能在30岁有一个较高的骨峰值,则为今后骨丢失存有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女性45岁左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对骨的控制,则很快就会骨质疏松,而男性来得较晚,一般要在60岁以后才开始。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测定,还有X线等,一般说小于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个SD(均值差),则为可疑,如小于2个SD则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还有X线的骨皮质变薄、压缩性骨折等都是诊断的依据。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卫生宣教、体育锻练外,合理的饮食和补充钙剂是很重要的,乳制品、新鲜蔬菜、豆类中含钙量较高,如一杯牛奶约含200毫克钙,所以不能偏食和厌食。关于补钙问题争论很多,除了有肾结石病人要注意钙摄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摄入800-1200毫克钙,同时服用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这样能大大减少骨折的发生率,人们要天天不断地满足钙需要,这任务是个艰巨的挑战。患了骨质疏松症也不要灰心,现在有许多药物能治疗,如双磷酸盐类、密钙息、维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邻居张老师不慎摔倒,造成骨折,为了让张老师早日康复,张师母天天买来猪骨煲汤给张老师喝。其实“喝骨头汤补骨”是一种误解。在民间常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有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骨头来说,尽管其储存了肌体99%的钙,但是这些结合状态的钙,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溶于汤汁中。有研究证明,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仅2mg,如果按每天需额外补充600mg钙计算,需要喝300碗汤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可见喝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对于老年人来说,进食过多并无益处。那么应该怎样补钙呢?其实牛奶和奶制品是非常理想的钙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乳钙易于被人体吸收。以牛奶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钙,一般每天喝两杯牛奶即可满足补钙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岁以后,骨骼的骨吸收开始多于骨形成,这时就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适当的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减少骨钙丢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谈到补钙,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年人或者儿童的事情,老年人因为发生骨质疏松而需要额外补钙,儿童因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而需要补钙。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注意钙的摄入,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饮食偏嗜、慢性胃肠疾病等)应注意补钙。研究表明,一个人骨量多少、骨质的坚硬程度取决于青春期骨盐的累积。在30-40岁时,人体的骨内钙盐的含量达到高峰,称为骨峰值,在随后的岁月中,含量会在内分泌、代谢等各种因素作用下逐渐丢失,严重时出现骨质疏松。老年人补钙仅能延缓但不能预防骨质丢失,此外补钙对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抓起,应该多食富含钙质的牛奶及奶制品、肉类、豆类及海产品(鱼松、海带、虾米等),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有助于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密度。对于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于大量钙经胎盘或母乳转移到胎儿或婴儿,因此体内钙消耗量较大,除通过饮食补充外,往往需要通过专门的补钙剂进行额外的补充。总之,补钙应该在幼儿期就引起重视,在青春期使骨峰量达到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从容应付日后的消耗,避免或延迟中老年期骨质疏松。
说到现在,除了食物外,应该怎样合理选择钙制剂呢?钙制剂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钙制剂以骨、贝壳、矿石等无机盐为原料,如:动物鲜骨、珍珠粉、贝壳、蛋壳、化学合成碳酸钙、氯化钙、活性钙等,此类钙制剂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易形成胶绸状沉积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现胃肠不适、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第二代钙制剂属有机酸钙,包括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此类钙虽较第一代钙制剂有了改进,但是含钙量一般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第三代钙制剂为L-苏糖酸钙和氨基酸钙,这些络合结构的钙在肠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应较少。有些钙制剂中加入了维生素D3或活性维生素D3,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另外,从牛奶中提取的乳钙如果工艺规范、质量保证的话,也是理想的钙源。目前市场上各种钙制剂很多,主要选择的标准是肠道内溶解吸收程度、钙含量多少、胃肠道反应大小,对照上述分类,再根据个人的经济水平,一般不难做出选择。
一些钙剂中常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3,的确,维生素D3对钙代谢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减少钙经尿液的丢失,但如果长期服用维生素D3含量较高的制剂,则有可能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软组织异位骨化、肾功能受损等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因此,在服用此类复方制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还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制剂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D胶囊或其他维生素D制剂,这样更易导致维生素D过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长期以来,医生一直告诫有肾结石的患者要限制钙的摄入,的确,肾结石中80%为钙质,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钙水平增高,泌尿道结石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那么正常人补钙后是否会增加患泌尿道结石的危险呢?结果正好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45510名未患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高钙饮食(每天平均摄入1326毫克钙)的人比低钙饮食(每天摄入516毫克钙)的人群患肾结石的机会少三分之一。同样的结论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证实。其实,结石并不是因为钙太多的缘故,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了不正常的“钙转移”,此时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导致结石的发生。适当补充钙质后,增加了人体该的吸收量,刺激血钙的自稳系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最终可达到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钙含量,减少结石的发生,同时又减少骨钙的丢失。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补钙越多越好”,超过了一定的剂量,同样会引起高血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一天中,应该选择什么时间服用钙剂呢?最佳的补钙时间应该是临睡前。在白天三餐饮食中,人体可摄入300-400毫克钙,即使一部分钙通过尿液排出,可以很快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维持血钙的稳定。但在夜晚,人体不再进食,而钙质照常会通过尿液排泄,丢失的钙不能及时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稳定,如果临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钙剂,可减少夜间对骨钙的动用,有利于骨质中钙量的稳定,而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2、体脂秤说我蛋白质骨盐量过高,那我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平时要注意什么
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减少油脂的摄入,尽量不吃或少吃咸菜等腌制食物,保证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
骨骼的成分中,有机质主要是蛋白,无机质就是骨盐类的,主要含骨钙等。骨盐量偏高,往往代表有机质减少,这会导致骨质硬化、骨头变脆容易骨折,也就是常说的骨质疏松。
而蛋白质过高会增加身体负担,过多的蛋白质在体内不会被利用,会导致代谢分解受到影响。长期摄入高蛋白质的膳食食物,会导致人的口味变差。同时,也会影响到健康膳食的摄入,最终会导致人体的营养失衡。
(2)骨盐量偏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扩展资料:
高骨盐和高蛋白质的危害
1、骨质变脆
一旦蛋白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血液的酸性就会提高,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钙质,结果储存在骨骼当中的钙质就被消耗了,使骨质变脆。
2、增加肾脏的负担
肾脏要排泄进食的蛋白质,当分解蛋白质时会产生大量的氮素这样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本来身体摄取蛋白质不应该是一件坏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摄取量,如果摄取量过多的话就会损伤内脏,所以在摄入蛋白质时一定要遵循适量的原则。
3、糖尿病
国外专家在实验中发现,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食盐可以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对淀粉的消化,并加速小肠对消化释出的葡萄糖的吸收。因而专家提醒糖尿病病人,应以限制食盐摄入量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一种重量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高盐引发多种疾病 远离6类高盐食物
人民网-蛋白质摄入过高易致直肠癌 4饮食原则防直肠癌
人民网-警惕蛋白质过剩有四大危害
3、吃盐过量会骨质疏松吗?
骨科专家介绍,人体的骨骼每日都会损失钙,但由于钙质的补充使得骨质得以重建,保持骨骼的健康。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的肾每曰会将过多的钠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同时会带出26毫克的钙,人体排出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会影响健康骨骼所必需的钙。
有研究认为,50岁以下的人每日至少应摄取1000毫克的钙,而年过50的人应摄取1200毫克的钙。同时,每日摄取盐的数量应比平日减少三分之一,才能保证骨骼的健康。有人把盐中的钠比作“恶魔”,它会耗尽人体骨骼中的钙,最后人体会因为骨质疏松而失去健康,甚至丧失生命。因此,我们的饮食一定不能太咸。
当然,人们在咨询“骨质疏松应该吃什么”时,不能盲目指导其补钙。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健康。适量补钙的同时,要注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取,同时在服用钙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效果更好。
4、骨盐量高好还是低好
骨盐量偏高或者偏低都不好,适中最佳。
骨盐占骨干重的65~70%,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占84%,其它还有CaCO3占10%,柠檬酸钙占2%,磷酸镁占1%,和Na2HPO4占2%等。
骨盐约有60%以结晶的羟磷灰石(hydroxyapatite)形式存在,其余40%为无定形的CaHPO4。据认为后者可以转变为前者。中镁离子占体内镁离子总量的50%,骨中钠离子也占体内钠离子总量的35%,而且大部分钠易于交换。
(4)骨盐量偏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扩展资料:
骨盐测量的意义
年老性骨质琉松引起的骨折及并发症,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各种骨盐测量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国家都注意测量中老年人的骨盐含量。
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由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利用骨盐测量技术筛选出骨折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治。
常用的骨盐测量方法有:单光子吸收法,双光子吸收法,CT定量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X线光密度法,此外还有中子活性分析,开普顿散射法,超声测量等。国内常用的是单光子吸收法和X线光密度法。
5、盐吃多了会得骨质疏松吗?
盐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许多佳肴也离不开它配合。我们所吃的食用盐含有碘元素,也能预防“大脖子病”!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过满则溢。吃多了盐也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处,经常能听到的就是高血压、肝肾受损、肥胖、呼吸道疾病等等。但吃多了盐会导致骨质疏松,你相信吗?这是真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吃多了盐会得高血压才信,但是骨质疏松感觉是在骗人。骨头的主要成分就是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补钙能增强骨骼。盐是咸的,进入我们体内性质也不变。有很多每天都喝牛奶补钙,但是一边又吃很咸的菜,这样,牛奶里面的钙成分都会随着小编排出体外。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一点明白了?吃咸之后,我们会选择喝水来缓解这种感觉,大量的水分进入体内之后,我们就会产生尿意,这是体内的钙和钾都会被带走。吃咸了,会加速钙的流失。
骨质疏松也是一种挺常见的疾病,轻微的驼背就是症状之一,因为脊椎骨的硬度不够,不能完全支撑起来。所以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中,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及时地选择就医,根据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吃一些钙片补钙,这样做也是有用,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补钙的方式有很多,研究表明,骨头中含钙量达90%,所以喝排骨汤时一定要吃骨头。这样吃准没错!
看完你明白了吧!吃太咸会导致钙流失,赶紧告诉你家人,做菜时少放点盐,还能降低高血压、肝脏患病风险,日常饮食一定要选择少盐多钙!那你们觉得盐吃多了会得骨质疏松吗?
6、导致骨质疏松有哪些因素?
7、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可以导致各种严重后果,特别是易发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一系列代谢失调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闲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减少,引起内源性维生素D经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饮食中维生素D随着年龄增长而吸收不良。当长期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时,可以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导致各种骨折发生。所以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
8、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1、增龄、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绝经后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骨量丢失、骨量发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统疾病均可影响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脏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响骨健康。
9、骨盐量偏高是什么意思,怎么导致的偏高,偏高偏低了有啥坏处吗,多少算正常
骨盐量指的是骨中无机盐的含量,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一般不用管,一般骨盐量偏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可能。要多锻炼,多运动,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