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

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

发布时间:2021-03-31 07:28:00

1、什么是骨质疏松

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从骨质疏松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知道。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第二引起脊柱的畸形。骨质疏松的危害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患者会发生比如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脊柱的畸形还会引起功能的障碍。
第三,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最危险的危害其实就是发生骨折,一些很轻的力量,或者是不小心碰撞,都可能会引起局部出现骨折的情况。这个就是骨质疏松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以上就是骨质疏松的坏处。

2、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背部肌肉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出现疼痛后发生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拘缩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cm~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而且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造成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旦骨质疏松症症状产生,造成体型改变,对爱美的人是一种打击,加上疼痛行动不便骨折手术的医疗费支付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是极大的负担目前医学界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从年轻时就应该开始“护骨”

3、(1)WHO 规定的白人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以白人青

年成人女性骨密度峰值的人群均值(X)所相应的标准差(SD)为单位,骨量的减少达到或超过2.5SD(T-Score)者,诊断骨质疏松症。必须应用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腰椎1 ~ 4 以及一侧髋部。T-Score=-1.0 ~ -2.49SD 者,诊断“骨量减少,Osteopenia”。

+1.0 ~ -1.0SD 为正常。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 WHO 诊断标准的“骨密度”,仅仅限于“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的测定值。不能应用单光子、双光子骨密度测定仪,也不能应用定量超声(QUS)或定量CT(QCT)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②应用中国人种女性和男性的骨密度峰值的正常值(X±SD),不应该应用其他人种的正常值。

③目前男性诊断标准,全世界暂时应用白人女性的“2.5SD”的标准,但是男性的“SD”不同于女性的“SD”,不应该混淆。

④“2.5SD”诊断切点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该任意在临床诊断中改动。

⑤在“三级甲等医院”骨密度检查室的书面报告中,骨密度不应该仅仅报告为“g/cm2”,一定要计算和写出T-Score 值,临床医生才能据之诊断。否则不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条件。

⑥腰椎1 ~ 4 和一侧髋部比较,人们更加重视髋部。不应该忽略以下提示:“DEXA”测定的髋部骨密度减少到“2.5 SD”才是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原因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害仅仅是“髋部骨折”所致卧床期的吸入性肺炎和褥疮的高病死率。

(2)应用WHO 骨密度“2.5SD”的诊断 仅仅是单位体积(cm3)

的骨矿含量(g)的减少,不包括“WHO 骨质疏松定义”中的“微结构损害”和“脆性增加”。

因此,依据WHO 的骨密度“2.5SD”的诊断切点所诊断的,被称为广义的骨质疏松症。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当前的WHO 诊断标准,它所对应的病理形态有多种,包括狭义的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等。不应该忽略鉴别骨软化等疾病。

②当前的WHO 诊断标准,它所相应的病因也有多种,包括性激素减少、老年退化变性、维生素D 或钙剂缺乏、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于疑难诊断病例应该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以发现病变的部位、数目、分布,然后进一步选择合理技术方法进行确诊。进行动脉血气检查来筛查代谢性酸中毒,观察是否“BE < -2.3 mmol/L”(国内有人应用-3.0mmol/L 为切点,美欧应用-2.0mmol/L 为切点)。

③不应该忽略脊柱侧位X 线平片的特定意义。大多数DEXA 不能测定侧位腰椎骨密度。尽管30% 的骨量丢失才可见到放射线学骨丢失改变,但是对于侧位腰椎平片已经显示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骨密度仪在测定正位腰椎骨密度时,把椎体前方和后方的韧带钙化和主动脉钙化,都计算为腰椎的骨密度,显示骨密度正常或升高。

所以不应该忽略侧位腰椎平片检查。

④评估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应该仅仅依据“骨密度”

这种“骨量”。应该同时评估“骨微结构” “骨脆性”和“骨折率”。

特定的患者临床研究依靠活检针所取标本研究“骨微结构”,必须遵循特定的医疗法律程序。临床不能进行“骨微结构”和“骨脆性”

检查,因此疗效评估必须同时依靠“骨密度”和“骨折率”的数年观察结果。曾经应用大剂量氟化钠达到“骨密度令人惊异的改善”,但是“骨折率”明显增加也令人惊异。原因是“骨微结构”严重损害。

⑤狭义的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不应该忽略的是,女性既存在绝经后(女性激素缺乏,需要女性激素替代)骨质疏松,同时也存在老年性(退化性病变,需要应用成骨细胞刺激药)骨质疏松症。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则是退化性病变,不能常规应用男性激素替代。

(3)几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推论。女性围绝经期已经比前5 年出现明显骨量减少,尤其绝经后5 ~ 7 年为快速骨丢失期。女性比男性峰值骨量小,骨丢失时间提前且速度快得多。因此不应该忽略,广大绝经后数年的女性,即便不进行DEXA- 骨密度检查,多数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年代越久,骨质疏松症越严重。中国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 岁,因此60 岁妇女几乎全部进入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症的范围。甚至围绝经期女性,即便不进行骨密度检查,骨量减少的比例也相当大。男性则不能进行这种简单的推论。

(4)绝经后或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同时存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酸中毒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尤其不应该忽略:老年女性的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升高。

(5)不应该夸大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至今尚未确立以下生化指标对临床有多大用途:骨形成指标,包括血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骨吸收指标,包括尿羟脯氨酸、尿吡啶啉交联物、尿Ⅰ型胶原N 末端交联肽。这些测定或许有助于预言骨丢失速率和治疗反应,或许有助于诊断某些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

(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如下。

正常: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不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1个标准差值。

骨量减少: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为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1 ~ 2.5 个标准差值。

骨质疏松: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2.5 个标准差值。

重度骨质疏松: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2.5个标准差值,并有1 个或多个部位骨折。

//骨质疏松症如何鉴别诊断?

4、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5、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缺少钙或维生素D均会引起骨质疏松
。另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故营养不良以及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
,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局是脆性骨折,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在骨折发生之前,患者一般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早期诊断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关键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标准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它具有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简单易行、而且可重复性较高等优点,可用于成人和儿童。DXABMD每下降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则增加1.5~3.6倍。

6、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是什么??

7、骨质疏松到底该怎么查

、 经常有患者来了就问骨质疏松该怎么治,我经常习惯的对患者说:“您怎么知道有骨质疏松的”,有些患者会说查过骨密度,但也有不少患者从没做过任何检查,只是凭感觉认为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科学地讲,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很多,医院在做、社区也在做,甚至我也见到某些商场里面也有柜台挂着“免费检测骨密度”的牌子。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怎么检查?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诊断常用方法: 1、X线照相法:用X线拍片的方法观察不同部位骨骼的密度、形态,尤其是骨小梁的数量和形态。最常拍摄的部位主要是人体的髋部、腕部和脊柱,通过光密度的差别来评价骨骼情况,其缺点为,当X线照相法显示明确骨质疏松时,骨量丢失已经至少30%了。 2、X线吸收法:包括单能X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和周围骨定量CT。目前在医院最常应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法,而在商场、或是社区检查仪器多为单能X线吸收法,其数值欠精确。 3、光子吸收法:目前已经被X线吸收法代替。 4、骨病理检测法:将骨组织样品制成病理切片,在特殊的图像分析仪上观察计算骨小梁的形态和数量,对骨质疏松做出直观的诊断,但由于本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测,故仅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鉴别诊断。 5、超声检测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新型无创伤骨质疏松诊断技术,其优点是早期可以显示出骨量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X线吸收法,超声法在数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确,但由于其无放射线,对于鉴别儿童骨质疏松具有优点。 6、生化指标:临床上经常通过测定血液或者尿液中骨矿含量来间接的了解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以及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的鉴别诊断。

8、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

与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