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风险评估,我是负2.3应该是哪一级风险?
?
2、测骨密度有什么用?骨密度不正常怎么办?
根据骨密度结果,可以知道有没有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受到破坏,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广泛使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是对骨量减低的诊断,即进行骨密度测量,通过测定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是否减低及减低的程度,从而引起病人的重视,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防止骨折的发生;另外,通过定期随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速度,并判定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骨密度不足,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不用太紧张,积极口服药物补充的同时应加强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配方奶粉、豆制品、骨头汤等),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劳逸结合。 过段时间复查,若是没有改善,可以注射钙剂
3、什么是骨质疏松?
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从骨质疏松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知道。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第二引起脊柱的畸形。骨质疏松的危害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患者会发生比如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脊柱的畸形还会引起功能的障碍。
第三,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最危险的危害其实就是发生骨折,一些很轻的力量,或者是不小心碰撞,都可能会引起局部出现骨折的情况。这个就是骨质疏松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以上就是骨质疏松的坏处。
4、骨质疏松症是什么?生活上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绝经期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那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骨质疏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冬梅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目前来说,在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情况下,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其中,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定量指标,临床上一般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外周骨定量CT、定量超声等来测定骨密度。
此外,蔡冬梅也提到,除了测定骨密度外,也可以通过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以及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方法来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自测。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一旦确诊自己患上骨质疏松,就要及时就诊,因为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容易出现腰背部疼痛、易跌倒、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伸展受限,甚至造成脊椎、髋部、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严重时可致残致死。蔡冬梅强调,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但毕竟防大于治,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才是关键。
1、调整生活方式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运动和日照,戒烟限酒,防止跌倒等。在饮食上,多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鱼、虾等;少喝咖啡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同时,也要适当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蔡冬梅表示,维生素D又分为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是可通过晒太阳和食物中获取的一种营养素,而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础药物之一,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以及肝、肾、肠胃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患者等。
3、药物干预
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有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2.5)和骨量低下的患者(-2.5<T值<-1.0);没有测过骨密度,但出现过脆性骨折以及在骨质疏松自我筛查为“高风险”的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药物、中成药等。蔡冬梅提醒,这些药物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最后,蔡冬梅提醒,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定期随访,便于医生随时监测病情的发展,有助于达到最大的预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