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症状。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睾酮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
2,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
3,营养因素
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也易发生骨质疏松。
4,废用因素
老年人活动减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起,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又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
6,其他因素
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可能由以下多种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3、骨质疏松咋回事呢?
4、骨质疏松症如何分型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5、骨质疏松会引起哪些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第一大类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包括内分泌疾病,比如说甲状旁腺功能亢zd进,一型糖尿病或者是生长激素的缺乏等等。
第二大类疾病内是肾脏疾病,比如说各种肾炎,慢性的肾功能衰竭或者是肾小管酸中毒等等,当肾功能不全的时候会引起钙元素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第三大类的疾病是风湿性疾病,比如说类风湿关节炎等等。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引起骨密度的降低,同时有些疾病又常常需要用激素治疗,加重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第四大类疾病,胃肠道疾病或者是常说容的消化系统疾病。
6、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是缺钙吗?
缺钙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但是骨质疏松并不全部因为缺钙。
下面是引起骨质疏松的8大原因:
饮食因素:
1.缺钙: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左右的钙,而我国国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390毫克左右,不到人体需要量的一半。长期的低钙饮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重要原因。
2.蛋白质过量:目前全世界出少数地区之外,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能量蛋白质超标的难题。高蛋白饮食,会抑制钙的吸收,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原因之一。
3.喝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阻碍钙的吸收。长期饮酒,也被证实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4.吸烟:研究表明,每抽1根烟,会导致0.25毫克钙流失。因此长期吸烟,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5.长期大量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促进钙的流失,因此长期大量喝咖啡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活动减少:
大家可能不知道,骨骼中的两种细胞,决定着骨骼是生长还是退化,他们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沉积和矿化,也就说负责将人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转化成人的骨骼。但是成骨细胞比较“懒”,只有受到纵向压力时,才会开始干活。如果活动量不足,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比较低,骨骼的合成效率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雄激素减少,降钙素的缺乏,都会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和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有关,当这两种激素缺乏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导致骨骼中的钙的流失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引起骨质疏松。降钙素则负责将血液中的钙,更多的沉积到骨骼中去,降钙素缺乏,食物中获取的钙则不能很好的沉积到骨骼中,在血液循环中走了一遭之后,最终排除体外,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钙吸收异常:
1.年龄增长:年龄增大之后,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钙吸收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2.服用制酸剂:长期服用某些制酸剂如奥美拉唑等,会引起钙吸收异常,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
药物因素:
肝素、皮质醇、抗癫痫药物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反生。
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获取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深海鱼类,第二种是晒太阳。我国深海鱼类摄入量很低,维生素D的主要获取渠道为晒太阳。现在,由于年轻人户外活动减少、雾霾等因素,导致人们接受日照不足,引起维生素D缺乏,进一步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
肾功能问题:
高钙尿、慢性肾功能疾病,都会导致钙等矿物质的重吸收效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钙的吸收效率,从而导致人体缺钙,进一步引起骨质疏松。
性别与种族因素:
由于更年期之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激素下降,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则下降较慢,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而白种人由于基因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则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
骨质疏松预防饮食方案:
多吃富含钙、镁的食物:钙、镁是构成人体骨骼的“混凝土”,补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常见的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苜蓿、芝麻酱、虾皮等。含镁丰富的食物,一般为绿叶蔬菜。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骨的构成包括灰分和胶原蛋白,骨质疏松是骨骼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同时减少引起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合成胶原蛋白,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恢复骨骼的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维持骨骼韧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是绿叶蔬菜及水果,如:青菜、彩椒、鲜枣、猕猴桃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中老年人成骨细胞活性低、破骨细胞活性高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维生素A能够刺激成果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合成,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维生素的获取渠道有两种:1.直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A;2.获取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合成维生素A。常见的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有:肝脏、胡萝卜等。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锌既影响维生素A的合成,又参与细胞代谢,还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锌的食物。一般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牡蛎、瘦肉、鱼类、蛋黄等,尤其以海产品含锌量丰富。
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维生素D3是重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中,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包括: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等。也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3(晒太阳是将皮下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的哦~一定要多晒太阳哦~)
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女性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效应,因此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多摄入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比如:大豆、豆浆、豆腐、苜蓿、葛根等。
7、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