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白血病会引起骨质疏松吗

白血病会引起骨质疏松吗

发布时间:2021-03-08 00:03:28

1、请问导致骨质疏松有哪些因素?

2、什么对白血病不好

你好:白血病患者的饮食禁忌;血液病病人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在炎热的夏天,不宜吃隔夜的饭菜,因天气热,细菌易繁殖,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使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不堪。此外,不应进食变质的食物如变质的蛋、肉、鱼等。每次饭后,食具应洗后煮沸或蒸气消毒。有些血液病病人(如白血病)由于长期要服激素,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和骨质疏松。如果每天早餐食用牛奶500毫升及苏打饼干,可中和胃酸,对防止发生消化性溃疡有一定好处。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应选择含钙高的食物如钙奶饼干、含钙高的牛奶等。
同时由于白血病患者往往血小板较低,容易出现出血症状,所以禁食葱姜蒜等辛辣食物,不要吃羊肉、狗肉、鸡鸭肉等高油高热性食物。
白血病患者宜进食;1、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蛋白质另一功能是构成抗体,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多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腐脑、豆腐于、腐竹、豆浆等。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重要的矿物质等。每100克肝脏含蛋白质21.3克,比瘦肉高35%,比鸡蛋高30%。微量元素铁、硒和铜等在动物肝脏中含量也较丰富。此外,肝脏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它在预防癌症中起着潜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饮食中经常吃些动物肝脏,是有极大益处的。

2、 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国外医学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摄人大量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油菜、雪里蕻、西红柿、小白莱、韭莱、荠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沙棘及柠檬等。维生素A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机体。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蛋黄、动物肝脏、鱼肝油、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3、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建议: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
(1)儿童和青年患者起病多急骤,有高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及显著的出血现象。老年或部分青年也可起病缓慢,逐步发展。以乏力、食欲不振、劳动后气急等为主症。
(2)主要由正常造血细胞减少所引起的症状有发热,热型不定,少有寒战,出汗较多。发热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感染灶多在口咽、呼吸道、肛门旁及耳旁,其次尚有皮肤、泌尿道及胃肠道。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症状之一.且部位广泛,以皮肤、枯膜为最多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呼吸道。除淤斑、淤点外,皮肤出血为突出表现。有时呈大片出血,鼻血及朗血较常见。早幼粒性白血病常发生颅内出血、蛛网膜下与硬脑膜下出血。早期症状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出血加剧可发生瘫痪
,患者迅速发生昏迷。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的质和量的异常。贫血是所有患者早期共有的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临床表现为苍白、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及浮肿等。
(3)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症状有:淋巴结肿大、肝晾肿大、脑膜或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等神经系统症状。思者有脑积水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抽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由于出血部位的不同和出血量的多少不一。临床表现也轻重不一。
(4)皮肤及粘膜可表现为弥漫性斑血疹、同部结节或肿块、全身性脓疤性皮疹和剥脱性皮炎等。少数可致毛发脱落。非特异性皮肤表现除淤斑、淤点外,尚有等麻疹、带状疤疹、炬疹性丘痞韧多形性皮肤损害。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粘膜损害常可在鼻、口、上呼吸道发生。齿跋肿胀祁口腔溃疡以“急单”最常见,患者齿龄呈极度增生;其他可见软路、咽喉及上呼吸道,引起声哑、刺激性咳嗽甚至窒息等。
(5)骨路相关节病变多发生于儿童。常表现为骨质疼痛。以隐痛相酸痛为主。偶有剧痛,有时引起骨质疏松,溶骨破坷;或病理性骨折
。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引起关节胀痛。
(6)其他浸润表现:心肌浸润多于心包.偶可发生心力衰竭相传导阻滞;浸润心房则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浸润肺部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样分布;胸膜浸润时可发生胸腔积液;胃肠道浸润而发生出血音并不少见。当白血病活动时,可发生肾绍石,女性可有闭经或月经过多
.男性宰九浸润常见。眼球突出为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等等。
儿童患者5年存活率达65%一70%,成年人5年存活率为33%,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祁成年病人5年存活宰较低。

4、白血病骨关节疼痛是什么原因?

你好,我也是白血病患者我是M3型的,你这个问题很普遍 高烧的时候都会骨关节疼痛 跟扎地塞没关系 扎多了地塞只会得骨质疏松 没啥大事 挺住!坚持!

5、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可以导致各种严重后果,特别是易发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一系列代谢失调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闲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减少,引起内源性维生素D经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饮食中维生素D随着年龄增长而吸收不良。当长期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时,可以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导致各种骨折发生。所以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

6、白血病的症状

1、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2、发热多数患儿起病时有发热、热型不定,可低热、不规则发热、持续高热或弛张热,一般不伴寒战,发热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性发热,多为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原因是感染,多为高热。
3、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削弱无力,活力后气体一促等,贫血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所致。
4、出血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间,表现为紫癫、淤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有颅内出血,微音器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①骨髓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巨核细胞受抑制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和共蒙不足,②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脏、使肝功能受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第V因子等生成不足,③感染和白血病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④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各类型白血病中,以M3型白血病的出血最为显著。
5、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发生肝、脾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显著,肿大的肝、脾质软,表面光滑,可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但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其肿大程度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为显著。有时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压迫症状而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和静脉回流受阻。
(2)骨和关节浸润:小儿骨髓多为红髓,易被白血病细胞侵犯,故患儿骨、关节疼痛较为常见。约25%患儿以四肢长骨、肩、膝、髋、踝等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部分患儿诚有则性关节痛,局部红肿现象多不明显,并常常四伴有胸骨压痛,骨和关节痛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痛的原因主要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和破坏临近骨质以及骨膜浸润有关,骨骼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溶解、骨骺端出现密度减低横带和骨膜下新骨形成等征象。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和(或)脑膜时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由于近年联合化疗的进展,使患儿的寿命得以延长,但因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透过学脑屏障,故中枢神经系统便成为白血病的“庇护所”,造成CNSL的发生率增高,这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多间,浸润可发生于病程中任何时候,但多见于化疗后缓解期,它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嗜睡、视如乳头水肿等,浸润脑膜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浸润脑神经核或神经根时,可引起脑神经麻痹,脊髓浸润可引起横惯性损害而致截瘫,此外,也可有惊厥,昏迷、检查脑脊液可以确诊:脑脊液色清或微浊,压力增高,细胞数>10×106/L,蛋白>0.45g/L,将脑脊液离心沉淀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白血病细胞。
(4)睾丸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睾丸时即引起睾丸白血病(testicleukumiaTL),表现为局部肿大、触痛、阴囊皮肤科呈红黑色,由于化疗药物不易进入睾丸,在病情完全缓解时,该处白血病细胞仍存在,因而常程度导致白血病复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5)绿色瘤:是急性粒细胞为导致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细胞浸润眶骨、颅骨、胸骨、肋骨或肝、肾、棘手等,在局部呈块状隆起而形成绿色瘤,此瘤切面呈绿色,暴露于空气中绿色迅速消退,这种绿色素的性质尚未明确可能是光紫质或胆绿蛋白的衍生物。绿色瘤偶由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局部浸润形成。
(6)其他器官浸润:少数患儿有皮肤浸润,表现为丘疹、斑疹、结节或肿块,心脏浸润可引起心脏扩大、传导阻滞、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等,消化系统浸润可引起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出血等,肾脏浸润可引起肾肿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齿龈和口腔粘膜浸润可引起局部肿胀和口腔溃疡,这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较为常见。

7、引起骨质疏松的病理因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点说,骨是由钙盐沉在骨基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由于某种原因如:增龄、绝经或药物的作用等, 骨组织将会丢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发生率增加,这种疾病称之为“骨质疏松症”,它危及到每一个人,可称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状足:骨疼痛、骨髂变形和易发骨折。引起骨代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激素和食物。应该说人的一生都应该重视它的代谢,因为它是支撑人体的基本结构,过去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所以在现在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据上海华东医院调查,上海在60-70岁的老人中,发病率达54.80%,且易发生骨折。日本战后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还在学龄儿童中免费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这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随着我国的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逐渐走向了小康,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开始后,骨的丢失更为迅速,所以必须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让人们有一个安祥、高质量的生活。
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应该从青少年开始,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了顶峰,以后开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与遗传、运动、营养等因素有关,如能在30岁有一个较高的骨峰值,则为今后骨丢失存有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女性45岁左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对骨的控制,则很快就会骨质疏松,而男性来得较晚,一般要在60岁以后才开始。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测定,还有X线等,一般说小于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个SD(均值差),则为可疑,如小于2个SD则可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还有X线的骨皮质变薄、压缩性骨折等都是诊断的依据。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卫生宣教、体育锻练外,合理的饮食和补充钙剂是很重要的,乳制品、新鲜蔬菜、豆类中含钙量较高,如一杯牛奶约含200毫克钙,所以不能偏食和厌食。关于补钙问题争论很多,除了有肾结石病人要注意钙摄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摄入800-1200毫克钙,同时服用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这样能大大减少骨折的发生率,人们要天天不断地满足钙需要,这任务是个艰巨的挑战。患了骨质疏松症也不要灰心,现在有许多药物能治疗,如双磷酸盐类、密钙息、维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邻居张老师不慎摔倒,造成骨折,为了让张老师早日康复,张师母天天买来猪骨煲汤给张老师喝。其实“喝骨头汤补骨”是一种误解。在民间常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有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骨头来说,尽管其储存了肌体99%的钙,但是这些结合状态的钙,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溶于汤汁中。有研究证明,一碗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仅2mg,如果按每天需额外补充600mg钙计算,需要喝300碗汤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可见喝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对于老年人来说,进食过多并无益处。那么应该怎样补钙呢?其实牛奶和奶制品是非常理想的钙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乳钙易于被人体吸收。以牛奶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钙,一般每天喝两杯牛奶即可满足补钙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岁以后,骨骼的骨吸收开始多于骨形成,这时就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适当的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减少骨钙丢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谈到补钙,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年人或者儿童的事情,老年人因为发生骨质疏松而需要额外补钙,儿童因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而需要补钙。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注意钙的摄入,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饮食偏嗜、慢性胃肠疾病等)应注意补钙。研究表明,一个人骨量多少、骨质的坚硬程度取决于青春期骨盐的累积。在30-40岁时,人体的骨内钙盐的含量达到高峰,称为骨峰值,在随后的岁月中,含量会在内分泌、代谢等各种因素作用下逐渐丢失,严重时出现骨质疏松。老年人补钙仅能延缓但不能预防骨质丢失,此外补钙对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抓起,应该多食富含钙质的牛奶及奶制品、肉类、豆类及海产品(鱼松、海带、虾米等),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有助于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密度。对于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于大量钙经胎盘或母乳转移到胎儿或婴儿,因此体内钙消耗量较大,除通过饮食补充外,往往需要通过专门的补钙剂进行额外的补充。总之,补钙应该在幼儿期就引起重视,在青春期使骨峰量达到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从容应付日后的消耗,避免或延迟中老年期骨质疏松。
说到现在,除了食物外,应该怎样合理选择钙制剂呢?钙制剂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钙制剂以骨、贝壳、矿石等无机盐为原料,如:动物鲜骨、珍珠粉、贝壳、蛋壳、化学合成碳酸钙、氯化钙、活性钙等,此类钙制剂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易形成胶绸状沉积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现胃肠不适、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第二代钙制剂属有机酸钙,包括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此类钙虽较第一代钙制剂有了改进,但是含钙量一般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第三代钙制剂为L-苏糖酸钙和氨基酸钙,这些络合结构的钙在肠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应较少。有些钙制剂中加入了维生素D3或活性维生素D3,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另外,从牛奶中提取的乳钙如果工艺规范、质量保证的话,也是理想的钙源。目前市场上各种钙制剂很多,主要选择的标准是肠道内溶解吸收程度、钙含量多少、胃肠道反应大小,对照上述分类,再根据个人的经济水平,一般不难做出选择。
一些钙剂中常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3,的确,维生素D3对钙代谢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减少钙经尿液的丢失,但如果长期服用维生素D3含量较高的制剂,则有可能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软组织异位骨化、肾功能受损等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因此,在服用此类复方制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还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制剂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D胶囊或其他维生素D制剂,这样更易导致维生素D过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长期以来,医生一直告诫有肾结石的患者要限制钙的摄入,的确,肾结石中80%为钙质,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钙水平增高,泌尿道结石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那么正常人补钙后是否会增加患泌尿道结石的危险呢?结果正好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45510名未患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高钙饮食(每天平均摄入1326毫克钙)的人比低钙饮食(每天摄入516毫克钙)的人群患肾结石的机会少三分之一。同样的结论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证实。其实,结石并不是因为钙太多的缘故,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了不正常的“钙转移”,此时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导致结石的发生。适当补充钙质后,增加了人体该的吸收量,刺激血钙的自稳系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最终可达到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钙含量,减少结石的发生,同时又减少骨钙的丢失。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补钙越多越好”,超过了一定的剂量,同样会引起高血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一天中,应该选择什么时间服用钙剂呢?最佳的补钙时间应该是临睡前。在白天三餐饮食中,人体可摄入300-400毫克钙,即使一部分钙通过尿液排出,可以很快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维持血钙的稳定。但在夜晚,人体不再进食,而钙质照常会通过尿液排泄,丢失的钙不能及时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稳定,如果临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钙剂,可减少夜间对骨钙的动用,有利于骨质中钙量的稳定,而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8、甲醛超标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吗

?

9、白血病有什么征兆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约66%的病人在一个月内起病,病情急,发展快。那么急性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下面石家庄平安医院血液科专家就为大家介绍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几个临床表现:

1、贫血:贫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又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

2、发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3、感染: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

4、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

5、浸润症状:有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

①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从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

②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ALL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ALL多见。

③骨骼表现:多见于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

④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ALL,20%~40%儿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

⑤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与白血病会引起骨质疏松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