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的常用辅助检查有哪些
您好!
这个就太多了,范围也非常广泛,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化验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免疫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检查术、小肠镜检查术
腹腔镜检查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食管硬化剂注射、上消化道超声内镜)、影像学检查(包括特殊X线检查、CT检查、碰共振诊断)、脑电图、肌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组织穿刺与活检。各个专科根据疾病特点也有很多详细的辅助检查,具体的可以写一本书了如果有需要的话建议您购买《临床辅助检查手册》上面讲解的更细致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辅助检查的临床上常见的辅助检查
1、放射科copy检查 :头部常规X线片,
胸部常规X线片,腹部常规X线片,
盆部常规X线片,四肢常规X线片,
脊柱常规片,
消化系统造影,
生殖系统造影。
2、临床寄生虫检验
3、磁共振成像。
4、 病理检查
5、心电图室相关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
药物试验心电图,
负荷试验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6、介入诊断:如动脉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
7、核医学检查
8、 超声影像学。
9、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室检查
9.1 一般血液学检验如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红细胞比容测定
9.2体液及排泄物检验如尿常规
9.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如血糖、钾钠氯
9.4临床免疫学检验
10、临床微生物检验
11、 CT检查。
3、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生化检查方法有哪些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4、医学辅助检查有哪些 ? 各有什么作用? 如 X线 主要是用于检查什么 B超是? 还有其他的检查 谢谢
医学辅助检查包括:(常用的)心电图,超声影像学(包括B超,X线,CT,核磁共振),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血常规等),大小便常规等等。
辅助检查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辅助某种疾病的诊断,对诊断做出帮助。通常情况下,单一看辅助检查不能确定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根据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才能最后确诊。
因为您不是学医的,太专业的解释您可能不明白,下面的解释我就通俗一点。
X线:是一种放射线,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检查骨组织是不是断了,有肿瘤,泌尿系统是否有结石,腹腔脏器是不是有梗阻(必须打入造影剂),食道有无梗阻,是否有胃龛影(钡餐)等等。
B超:通常检查胸腹部脏器,比如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子宫,血管(包括颈部血管等)等。
纯手工打,忘采纳,如有不懂可以追问。谢谢
5、人体的骨质疏松主要有哪些生化检查?
鉴别骨质疏松的主要生化检查主要为下面这几项内容。
(1)骨形成标志物。主要有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OC)、血清Ⅰ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
(2)骨吸收标志物。主要有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Ⅰ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Ⅰ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
(3)其他。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3、1,25—双羟维生素D3。
6、绝经期综合征的其他辅助检查有哪些?
(来1)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源。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2)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 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3)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7、老年人年度体检辅助检查包括哪些
老年人体检一般可以通过康康体检网查看具体的体检项目内容,直接挑选最合适的
8、骨质疏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Osteocalcin,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ase,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Urinarypyridinoline)和脱氧吡啶啉(Urinarydeoxypyridinoline,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cross-linkedN-andC-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9、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2011年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如下:
1.发生脆性骨折
2.基于骨密度的诊断: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为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