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雌激素替代治疗应遵循哪些原则
绝经后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一些更年期症状,比如头痛、烦躁不安、盗汗和阴道萎缩、骨质疏松等,这时医生常建议服用一点雌激素,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应用雌激素治疗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甚至比服用钙制剂更有效。 然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却不可盲目滥用,因为有证据显示,雌激素替代品的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也可能增加某些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所以,为兴利除弊,建议在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遵循以下原则:(1)在接受雌激素治疗之前,应进行系统的医疗检查,确认是因缺少雌激素而出现的症状,并排除患者处在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之中,方可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2)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谨遵医嘱。(3)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妇女,应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更好;而对于有严重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短期疗效更好。(4)患有或曾经患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肝病的妇女,子宫切除的妇女,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患有乳腺纤维瘤的妇女,都应避免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5)在实施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应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乳房和妇科检查,若发现乳房腺体增厚或肿块、阴道出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刻停药,并做相应检查。
2、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吗
不能。 没有治疗作用。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 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 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 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③睾酮 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阿仑屈酯)、利塞膦酸(利塞膦酸钠)、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商品名骨膦)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 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Miacalcin,鲑鱼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益钙宁)。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特乐定(Tridin)的有效成分为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与进餐时嚼服。本药儿童及发育时期禁用。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3、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近些年来,医学临床上普遍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改善、缓解绝经后的更年期女性出现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良症状。然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尚存争议,因为有证据显示,雌激素替代品的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也可能增加某些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此,国内外专家建议,在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接受雌激素治疗之前,应进行系统的医疗检查,确认因缺少雌激素而出现症状,并排除患者处在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之中,方可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2)患有或曾经患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肝病、子宫切除的妇女,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患有乳腺纤维瘤的妇女,都应避免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3)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谨遵医嘱。
(4)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应进行乳房和妇科检查,发现有乳房腺体增厚或肿块、阴道出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作进一步相应检查。
(5)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妇女,长期服用雌激素,效果会更好,而对于有严重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则短期疗效更佳。
4、什么是雌激素替代疗法?什么雌激素替代好?
正确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恰当选用雌激素的剂型、剂量,严密观察其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提出的个体化给药,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危害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键。
任何药物都是利弊相依,雌激素替代疗法也不例外。对于雌激素来说,每个妇女的敏感性不同,而且自身的雌激素变化也不相同。有的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而有的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却较为平稳。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基础是建立在患者自身现有激素水平上的,由于每个更年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都不尽相同,对外源性雌激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其风险和患病几率也就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对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争议不断,但目前已经明确的是,适宜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可以根据Brzeinsk评分系统对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危险和益处进行评估,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药。初始剂量宜小,并根据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节,摸索出适宜的维持剂量;定期监测血浆雌激素水平,使血浆中雌二醇达到滤泡早期水平,雌激素和雌二醇之比大于1,即可以达到最好的疗效,避免危害。
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
虽然从广义上说,任何有更年期症状和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妇女,都是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对象。但这些妇女在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之前,都必须进行有关的检查,以排除其治疗禁忌症。当确认患者没有治疗禁忌症之后,医生根据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原则和患者的各项指标,制定出安全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原则应兼顾药物的有效性、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药物的成本一效益比和合理的风险-收益比。
在为一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1)是否有子宫;(2)年龄,包括生育年龄,以及确定患者是处于绝经前期、绝经早期,还是绝经5年以上;(3)卵巢功能衰退情况;(4)风险因素;等。
慎用和禁忌症包括哪些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禁忌症包括:(1)已知或怀疑妊娠;(2)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生;(3)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4)已知或怀疑患有与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5)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性疾病;(6)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7)患有血卟啉症、耳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8)与孕激素相关的脑膜瘤。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慎用情况包括:(1)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异位症;(3)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和严重的高血压;(4)有过血栓史或血栓形成倾向;(5)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泌乳素血症;(6)乳腺良性疾病或有乳腺癌家族史。
患者在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之前,必须知道并承担诱发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另外还有水钠滞留、血压增高、胆结石、血栓栓塞、胃肠道反应、乳房涨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
如何选择给药途径和剂型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用药方式分为口服和外用。
口服最为常见用,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再作用于靶器官,故血液中雌激素浓度易于波动,而且对肝代谢有一定影响。但也有人认为,口服雌激素的肝首过效应可以使血液循环中的脂蛋白浓度呈现有益改变,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非口服的经皮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皮肤贴剂、皮下植入、乳膏或乳胶。皮下植入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直接达到靶器官,并能稳定的释放;但需要进行一个小手术,而且雌二醇的剂量不能随意控制。此外,经皮给药的方式虽然使药物吸收均匀,但长期用药时需口服孕激素。
非口服的经阴道应用制剂包括乳膏、片剂、栓剂和硅胶环。虽然给药方便,但仅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不适症状,而且药物吸收不稳定。
雌激素替代疗法用药多久
如果患者有雌激素缺乏的症状或实验证据,而且没有禁忌症或慎用情况,应及早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至于持续使用多久,应视不同情况而异。
如果是单纯的更年期综合征,口服药物,一般用药2~3年后,多数人已无不适,即可以停用。只要加强锻炼或进行气功练习,就可以巩固疗效,不再用药。也可以逐渐减量一段时间,然后停药。但总的用药时间不要超过5年。
也有人认为,口服雌激索虽然要经过胃肠道吸收,但对肝脏未见不良影响,相反能促进肝脏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从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观点出发,如果服药期间没有发生肝功能异常或其他不良副作用,可以持续用药到65岁左右或更长时间。
非口服用药的剂型是直接吸收,因而副作用较少,同时对骨代谢有一定益处,因此用药时间可以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70岁。
为防治骨质疏松而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要同时接受钙剂治疗,雌激素的用量可以减少,副作用也较轻,可以较长期用药。如果骨质疏松较为严重,在用一个时期的降钙素之后,用少量雌激素和足量原素钙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极少。雌激素在体内有一定的代谢过程,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加量、减量或停用,因为停药后骨质立即丢失,又回到用药前的状况。
无论接受什么样的雌激素治疗,用药期间都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除非证实与药物无关,可以继续用药外,在疑问未得到合理解释之前,还是先停药检查为好。
5、最近老妈体检查出骨质疏松,想咨询一下,骨质疏松怎么办?有什么治疗方法?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③睾酮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利塞膦酸、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和依降钙素。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