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妇女绝经后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区别

妇女绝经后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区别

发布时间:2021-02-17 22:00:52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何区别

其实没区别。

2、为什么中老年妇女容易骨质疏松

。近几年来像魏女士这样,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是越来越多了,6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60%,且女性远远超过男性。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人或停经后妇女,尤其是在停经后五年,吸烟、酗酒与缺乏运动者更属于危险因子,此外常吃类固醇的药物也会诱导此症的发生。由于骨质缓慢的流失,使骨的密度减少,而易产生骨折,老年人往往只要轻轻跌一跤就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止骨质疏松,苏大附二院专家言湛军讲到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多锻炼锻炼身体,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营养补充,多补充钙,防止钙缺。

3、(1)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

(2)遗传性骨质疏松①成骨不全。

②高胱氨酸尿症。

(3)内分泌疾患所致骨质疏松①性腺功能减退。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与饮食有关的骨质疏松①缺钙。

②缺维生素D。

③缺维生素C。

④慢性酒精中毒。

(5)药物所致骨质疏松①长期使用肝素。

②长期应用甲氨蝶呤。

(6)失用性骨质疏松(7)其他疾病所致骨质疏松①各种慢性病。

②各种髓内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

(8)特发性骨质疏松①特发性少年骨质疏松症。

②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性别和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根据刘忠厚教授等人对中国健康人群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变化的调查研究表明,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骨量变化与年龄增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中国人骨量变化的生理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六期:一是骨量增长期,从出生~20岁以前,此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持续增加,男性骨量增加的速率大于女性。二是骨量缓慢增长期,在20~30岁,此期骨量仍在缓慢增加,男性与女性骨量的差距逐渐加大。三是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期,在30~40岁,骨量形成达到高峰,此期持续5~10年。四是骨量丢失前期,这一期男女的年龄范围不同,女性为40~49岁,男性为40~64岁,最早的可发生在35岁左右,女性在绝经前期骨量呈轻微丢失过程。五是骨量快速丢失期,此期主要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她们的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此期约持续5~10年;男性不存在快速骨量丢失期。六是骨量缓慢丢失期,此期主要见于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
以上说明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关系,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加。女性自50岁以后患骨质疏松症者逐渐增加,因而特别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称为工型骨质疏松症,常见于50~65岁的女性。此型的特点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而使骨小梁的骨吸收加速。此期妇女的骨折多发生在脊椎骨和前臂远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为Ⅱ型骨质疏松症,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矿物质丢失是成比例的,骨折多发生于股骨近端和胫骨远端,也可以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和激素分泌的特点,男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一般较女性晚10年左右。

5、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区别?

你好:
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就是发生原因不同

与妇女绝经后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区别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