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原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原因

发布时间:2021-01-24 00:37:41

1、骨质疏松患者很容易发生骨折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最大的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密度下降和骨强度下降,导致的易发骨折的退行性的代谢性疾病。骨骼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发生骨质疏松症时,比如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形成骨细胞的活性减低、骨吸收活性增强,可以导致骨的吸收增加、骨脆性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骨内代谢的氧化应激作用增强,可以使骨胶原的产生减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所以在骨质疏松患者受到非暴力损伤时,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2、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大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老花眼吃什么食物好?受身体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害怕麻醉风险,8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很多患者就只能长期卧床,不仅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寿命。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骨折,一般需要卧床两个星期以上,此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就会随之发生,而这些并发症对老年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认为补钙就可以。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述,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机体衰老、疾病及药物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因此,建议老年人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还可以去看骨代谢门诊,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另外,老年人出行和日常起居都要格外当心,防止摔伤、绊倒和碰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3、为什么中国每12秒就有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因为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多啊,所以才会这样,还有年轻人不锻炼。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的代谢性骨病变,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以骨骼疼痛、容易骨折为主要特征。

骨质疏松素有“沉默的疾病”之称,是导致疼痛、行动不便、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据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2018年年底已达1.6亿人。相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人数将增加至2.8亿。据央视新闻报道,2015年中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260万人次,相当于每12秒就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三高的发病群体也是骨折的高风险人群,而且一旦发生骨折,恢复也比普通人难度更大,因此公众应当同时关注“三高一低”所带来的危害。夏维波教授提醒公众,预防骨质疏松要注意营养、运动和光照三个方面。即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等微量元素,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并接受20分钟左右户外太阳光照射。

4、骨质疏松的危害很严重吗?

?

5、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部位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其重要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1、原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2、发生的诱因,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半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无疼痛,部分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是由于跌倒而引起的。 3、发病情况,男性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上升,而女性则从45岁开始不断上升。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发生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估计为30%~40%,男性为10%~15%。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 4、骨折好发于胸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骨(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和踝骨。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6、骨质疏松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你所说情况应为骨质疏松症!

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医生再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药,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你的烦恼和痛苦。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下列四种:

1.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和有关生化检测指标观察临床效果,并设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经治疗,病人骨痛等症首先得到了缓解或消失,生化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骨密度检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明显增加

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 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原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