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典型的类风湿患者,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疾病的早期,尤以一个关节开始发病的,以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我国尚未制定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目前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美国风湿病学会上,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7条),比1958年原标准(11条)简单而实用。该标准为:①晨僵至少1小时。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④对称性关节肿。以上4条均需持续6周或6周以上。⑤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以上7条中只要具备4条,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另外,经临床观察,我国患者的晨僵和关节肿胀持续时间较短,对这方面应加以注意。
2、经常食醋会得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1/4的人存在骨质疏松。因此,不少中老年人将补钙作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不得要领,补钙后对骨质疏松症仍然未能有效控制。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补钙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1 血钙低就是缺钙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渐渐破坏,妇女到了绝经期造成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减退,使骨小梁溶解,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摔跤容易造成骨折。中老年人应补钙是对的,但关键是如何补。一些人认为化验单上血钙低就应补钙,这种概念是错的。因为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钙只是满足生理需要,维持动态平衡的一小部分,血钙水平受到机体各种激素的调节,基本保持正常水平。所以,血钙正常并不说明不缺钙。衡量体内是否缺钙,应做骨密度检测。一般正常人是应当保持正常的,但有些花季少女盲目减肥,过度节食使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又缺乏补充,同时这些少女又缺乏体育锻炼,因而使骨密度偏低。 误区2 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单纯补钙可以部分延缓骨质的丢失,但不能根本解决骨质疏松,因为多补钙未必能使钙被人体吸收。长期单纯补钙可以产生便秘,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还会出现肾结石。影响钙代谢的主要激素有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妇女到了更年期或缺乏户外活动,都会使雌激素浓度下降,维生素D合成减少,肾、小肠对钙的重吸收减少。不良饮食习惯,如多吃可乐、肉类等含磷高于钙的食物,嗜烟、酗酒,会导致骨钙流失。 恰当的补钙时机对提高钙吸收率至关重要。专家建议,晚饭后补钙是最佳时间。此时服用钙制剂,吸收率最高,利用率最好,能充分发挥钙剂的各种效能。研究表明,进餐时胃分泌较多的胃酸,有利于补钙剂的吸收率达到最高点。 ①合理膳食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期妇女和老人从食物中补充钙,如多吃鱼、虾皮、海带、紫菜、芝麻、豆类、牛奶及奶制品等富钙食物。 ②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饮食细嚼慢咽,荤素搭配,少盐少糖,不要嗜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以及辛辣食物。 ③多晒太阳到户外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可延缓骨质疏松。适量锻炼,如多参加慢跑、跳舞、乒乓球等运动,运动后注意饮食中钙、磷、蛋白质的补充,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钙的流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总之,中老年人如出现骨质疏松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个体进行不同处理,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3、化学检验报告单看不懂啊~
总的来看,你的检验结果没有大问题。“乙肝表面抗体”是阳性版说明你以前感染过乙肝权病毒,再接触乙肝病毒时可以对抗了,是好事。至于谷丙转氨酶55、碱性磷酸酶148可能与你近期饮酒或休息不好有关,低密度胆固醇1.92也没问题,其实低密度胆固醇数值越低越好,表示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小。
4、关于骨质疏松几项化验报告的问题【骨质疏松】
不清楚具体的骨密度是多少?有无骨折历史?化验看,维生素D3降低,提示缺乏维生素D3,需要补充,抗骨疏松药物很多,需要仔细筛选。
(北医三院刘湘源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这是查地中海贫血的化验结果怎么看?
其实任何病都不抄能光靠看袭化验单还决定轻重程度,还要结合症状还有别的因素,象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我给你列出来,你自己对照看看吧1
轻型:可无症状或仅轻度贫血,偶有轻度脾大,HBA2升高大于3.5%(4%-8%)HBF正常或轻度增加(小于5%),
中间型:贫血中度,血红蛋白维持在60-70G/L之间,少数有轻度骨骼改变,性发育迟缓.
重型:重度贫血,有黄疸及肝脾大,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额部隆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呈特殊面容,血红蛋白低于60G/L,血中靶型细胞占10%-30%,网织红细胞占0.02-0.15,血红蛋白分析显示30%-90%.HBA多低于40%或者是0
6、老妈肝硬化化验结果 麻烦帮看下
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脾厚5.0CM,最大长径12.4. 肋下3.0CM,肝弥漫性病变,脾大。胆囊壁增厚性改变 。说明提示你母亲肝脏可能是具有慢性炎症的表现,引起的因素会有很多,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脂肪肝,酒精肝等等,你应该做个乙肝系列和肝炎分型排除乙肝和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再考虑其他致病因素,平时日常生活建议忌酒 ,少吃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忌暴饮暴食。生活要有规律。
另外AFP 10.45 高于参考值范围:0-5.8
AFP是胎儿血清中主要的蛋白质,其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次是卵黄囊,胃肠道粘膜也可合成少量。妊娠13~15周时胎儿体内AFP的合成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仅为高峰期的1%左右,同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成人体内的AFP由肝脏产生,血清中含量极微。血清AFP含量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相当价值。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但胰腺癌、肺癌、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还有约15%~2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的含量在正常水平。
血清AFP的检测还可用于肝癌和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亦可协助判断肝癌的分化程度及肝癌患者病情和预后。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会那样高。在利用甲胎蛋白诊断肝癌时要排除这些情况。另外,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行影像学检查,增加诊断可靠性。
尽管AFP是肿瘤标志物之一,但是升高的不一定是肿瘤。你母亲的APF检测值比参考值范围稍高一些,有可能是肝炎或肝硬化引起的,现在不要盲目的采取治疗措施,应该连续观测来观看变化趋势,你应当让你母亲一段时间做一次APF检测其变化趋势,如果连续升高,就必须警惕肝癌发生的可能,就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如果象现在这个值只高一点没有进行性增高,就不必太担心,也不用特别治疗。
最后建议到正经大医院治疗,别偏听偏信秘方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7、请帮看一下风湿谱化验结果
尿酸正常
反映蛋白高正常应小于1
ASO正常
RF正常
ESR正常应该是0-15
结果只有反映蛋白高了.
仅仅翻印蛋白高了说明不了什么.C反应蛋白和血沉没什么特异性,只能说明身体有病,无法确诊是什么病.
希望能帮忙到你!
8、谁知道保健品的hap检测报告
中国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
我国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以及保健食品的生产实行审批制度,对市售的保健食品实行标志管理。各类保健食品各有其独特程序,主要有国产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审批、进口保健食品转国内生产的审批,除此之外,还有营养素补充剂和组合式保健食品的审批,以及相应的检测机构。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次评审会,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召开。卫生部对批准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 )第 号”,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进食健字( )第 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首先要安全无毒,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其次,功能要确切,除卫生部批准受理的24种功能外,对其他功能也有相应的规定;最后配方要科学,组成及用量要有科学依据,功效成分要明确,如果难以确定功效成分,则应确定与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
审批制度之 国产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
* 申请者在检验机构完成保健作用、毒理安全性、卫生学、稳定性等检测工作;
* 省级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
*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审;
*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技术评审;
* 卫生部审批。
* 需要提交的资料
1 保健食品申请表
2 产品配方及依据
3 生产工艺
4 质量标准
5 毒理学安全评价报告
6 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7 功效成分鉴定报告
8 功效成分检验方法
9 功效成分稳定性试验报告
10 卫生学检验报告
11 标签及说明书
12 国内外有关资料
13 其他资料
14 十件样品
审批制度之 进口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
* 申请者在卫生部食检所完成保健作用、毒理安全性、卫生学、稳定性等检测工作;
*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技术评审;
* 卫生部审批。
* 需要提交的材料
1 保健食品申请表
2 产品配方及依据
3 生产工艺
4 质量标准
5 毒理学安全评价报告
6 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7 功效成分鉴定报告
8 功效成分检验方法
9 功效成分稳定性试验报告
10 卫生学检验报告
11 标签及说明书
12 国内外有关资料
13 出产国或国际组织的有关标准
14 生产、销售国(地区)有关卫生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
15 其他资料
16 十件样品
审批制度之 保健食品的生产审批程序
* 保健食品生产者提出申请,由省级卫生行政审查批准。
* 需提交的资料
1 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2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3 生产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定说明
4 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拥有者签订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有效合同书
5 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6 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学检验报告。
审批制度之 进口保健食品转国内生产的审批程序
* 保健食品生产者提出申请,由省级卫生行政审查批准,并报卫生部备案。
* 需提交的资料
1 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2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3 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定说明
4 批准在我国境内建立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有关文件
5 合资、合资双方的协议及有关法律文件
6 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7 修改后的产品标签、说明书 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学检验报告。
审批制度之 卫生部受理的保健功能
1 免疫调节
2 延缓衰老
3 改善记忆
4 促进生长发育
5 抗疲劳
6 减肥
7 耐缺氧
8 抗辐射
9 抗突变
10 调节血脂
11 辅助抑制肿瘤作用 预防化学致癌作用
12 改善性功能
13 调节血糖
14 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粘膜)
15 改善睡眠
16 改善营养性贫血
17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18 促进泌乳
19 美容(祛痤疮、祛斑)
20 改善视力
21 促进排铅
22 清咽润喉
23 调节血压
24 改善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对于上述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的申请,并非一律不予受理,但是必须由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者提出申请,经卫生部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卫生部批准后,才可以增设为新的功能。
审批制度之 营养素补充剂
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即营养素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以补充人体相应营养素为目的,在申报过程中,可免去产品的功能学评价报告,其他资料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要求相同。所含营养素的每日推荐量一般要求控制在我国该营养素每日推荐量(rda)的1/3~2/3之间的水平。
审批制度之 组合式保健食品
组合式保健食品是指为满足一类人群的特殊健康需要,同时方便消费者试验,将几种功能和(或)营养素不相互矛盾的保健食品和(或)营养素补充剂组合在一个销售包装内进行销售,并要求消费者同时食用的一组保健食品。
组合式保健食品中的每一个产品都必须是同一单位研制生产的、经过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其中不同功能、营养素品种及其用量的组合应符合保健和营养科学的原则,并提供组合的科学依据;标签、说明书应按照卫生部批准的内容对每一个产品分别进行标注,而且适宜人群、保质期、贮存方式等彼此不相抵触,标签上必须标注“本组合经卫生部备案”字样。 由申请者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技术评审通过后,报卫生部备案,备案号为“卫组食健备字( )第 号”。
* 应提交的资料
1 组合式保健食品申请表
2 每个单一产品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
3 组合的科学依据
4 组合后的标签、说明书样稿
5 组合式保健食品样品
审批制度之 检测机构
功能检测机构必须由卫生部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认定,所从事的功能检测类别及项目也由卫生部批准。
9、怎样看血碱性磷酸酶化验单?有何临床意义?
血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为7.1~12.0u/L。血清碱性磷酸酶是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绝经后妇女碱性磷酸酶值可增加约30%,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增加约60%以上,在男性则无明显变化。 这是因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成骨活动和破骨活动均加强,所以血碱性磷酸酶可明显升高。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有意义,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变化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增高。另外,血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骨折时也可升高,这时需仔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10、这是我的类风湿化验单 谁能帮我看一下 我是不是类风湿啊
单纯看化验单还不能确定是否患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的滑膜组织,该病无特殊的生化、免疫学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其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目前国内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的分类标准,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①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
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中至少有—个关节肿胀或积液;
④在第②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
⑦手和腕后前位的X线片显示骨质侵蚀或明确的骨质疏松。第1~4项需持续6周以上。在国内,该标准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8%
风湿病化验
1.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2.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抗体均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RA33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出现,阳性率为27-45%,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RA33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3.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抗双链DNA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4.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5.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6.抗角蛋白抗体(AKA)
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角质层型抗体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AKA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7.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8.抗磷脂抗体(AC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它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可分为IgG、IgA、IgM三类。
临床意义:
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
2.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会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3.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9.a-胞衬蛋白抗体
a-胞衬蛋白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是泡衬蛋白的裂解产物。
临床意义:a-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并且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10.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11.抗核周因子(APF)
抗核周因子的靶抗原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它是一种不溶性蛋白质。抗核周因子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的病人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12.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研究发现,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13.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其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14.抗D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1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6.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17.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RF可分为IgM、IgG、IgA、IgE四型。
临床意义:
1.RF对RA的诊断很意义,阳性率为60-80%。从早期RA患者的X线片分析,IgM RF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2.高水平IgM 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 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 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供你参考,结合自己的症状可以判断是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