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分别指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以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多见。骨质疏松症以骨骼疼痛和易于骨折为主要特征。
骨质疏松症可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治疗起来见效也比较慢,所以重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其中三级预防是指对那些有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积极的进行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治疗,比如活性维生素D,还应该加强预防摔倒、预防颠簸等措施。对中老年出现骨折的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坚固强力的内固定,术后早期活动,给予进行体育疗法、营养治疗、补钙遏制骨丢失以及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的综合治疗。
2、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激素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还有分类吗?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4、骨密度也是可以增加的,你知道怎么能增加骨密度吗?
骨质疏松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的越来越快,而且肌肉量的下降也同时会造成骨头受力增加,让骨质疏松的机会、程度都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将骨质疏松分为4个等级,针对50岁以上的人以30岁健康成年人最巅峰的骨质密度作为标准,计算出比较值“T评分”。如果T评分是0,表示骨质密度是健康人的平均值,如果是-1~-2.5之间,就表示已经有骨质流失的问题。 如果超过-2.5,就可以确认已经是骨质疏松。
0:正常-1:还算正常,但可能开始需要注意骨质-1~-2.5:已经有骨质流失的问题-2.5以上:骨质疏松而WHO也提醒,骨质疏松每下降一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就增加3倍,而且骨质流失是没有办法补回来的,如果标准下降到超过-2.5,也代表自己的骨质只剩下不到2/3,骨折的风险也提升到正常人的9倍;如果同时又发生过多次跟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那就可以算是“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但如果还不到50岁去做了检查,出现负值并不代表骨质开始流失,只能说“骨头密度不如一般人”,可能是先天、后天造成,但就要开始注意保养自己的“骨头”,记得补钙跟维生素D、而且尽量避免熬夜。
在预防和增加骨质疏松上,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D 是众人皆知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而女性在更年期后因为雌激素减少的缘故,导致无法保存骨质,所以要预防 50 岁后出现骨质疏松,在营养方面就需要兼顾钙、蛋白质、维生素 C 和 D、镁、雌激素等的补充:
1. 鲑鱼
含有多量的 Omega-3 和维生素 D,也属于优质蛋白的一种,Omega-3可以帮助体内钙质有效的吸收,有助增加骨密度。
2. 豆类制品
黄豆制品含有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所以常吃豆类制品不只预防骨质疏松,也可以缓解其他更年期的不适。
3. 乳制品
获取钙质的最佳来源就是乳制品,如新鲜牛奶。
4. 芭乐、木瓜、奇异果
含有多量的维生素 C ,有助帮助体内钙质的吸收。而且还可以改善因更年期导致皮肤出现干燥的问题。
5. 坚果
适量补充坚果种子类,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像是优良蛋白质、镁也都是强健骨质的重要营养素。
而我们在过了35岁之后,骨质每年会流失1%,原本紧密的骨头会慢慢变得松散,最后在某一天“啪”一声的断掉。而单纯吃钙质,是没办法让钙质真的补到骨质的,还必须通过适当的运动,才有办法让骨质慢慢长回来。
而其实要让骨质长回来也很容易,只需要将简单的“走路”加上几种变化,就能简单提升骨密度。
简单来说,走路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可以预防骨松造成的大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虽然走路没办法刺激脊椎或是上半身,但随着下半身的骨密度改善、活动量增加,上半身的骨密度也会增加。
下面就分享如何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
一、以5到6公里/小时的速度走路,大约是每秒走2步的速度
2018年,荷兰的研究发现,以5到6公里/小时的速度快走,对身体产生负重压力,还有骨骼的压力,跟以5到9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是差不多的,所以只要维持快走的速度,就能刺激骨质生长。
而每周至少要有150~300分钟的走路时间才足够,换算下来,每天大约需要30~40分钟的运动时间;但研究团队也表示,“不需要特地一次完成,分担骨头的负荷,可改善骨骼结构,比如把40分钟分成2个20分钟的走路,早晚各一次,或是早中晚各3次。”
二、用“间歇式”训练,让自己肌肉、骨头都变强,效果更好
不过,对于长时间没有运动的人来说,要维持1秒走2步的速度持续30分钟,其实有些困难,建议可以先从“间歇式”的训练开始。
因为是以自己“舒适”跟“最快”的速度来计算,所以在每天的练习中会慢慢感到速度渐渐变快,就表示自己的骨头、肌肉的能力都变强了,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5、什么样的指数才算是骨质疏松
你好,
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6、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分级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分级。骨密度测定T值>-1时,数值正常;T值在-1—-2.5之间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2.5合并脆性骨折为重度骨质疏松。
7、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8、骨质疏松程度分几级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9、骨质疏松症怎样分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