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血钙正常,为什么还会得骨质疏松症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大部分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储存于骨骼中。当人体中血钙浓度下降时,机体就会动员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医学上叫做骨吸收),这时血钙增加,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当血钙下降时,人体会出现低钙血症,导致高血磷,表现为:心慌、盗汗、手足抽搐、肌肉疼痛等,低血钙、高血磷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引起骨质软化。因此有骨质疏松的人,血钙可以基本正常;血钙正常的人,不一定没有骨质疏松。
骨头和人体一样,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就是说每天都在进行新骨替代旧骨,如果一些原因导致旧骨的丢失要大于新骨的生成,就是骨量丢失,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痛或者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这个时候骨质疏松症就很重了,所以说,在人们还没有注意的时候骨质疏松症就已经存在了,等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称骨质疏松症为“静悄悄的疾病”、“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骨痛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骨折的好发部位为胸腰椎椎体、股骨上端、桡骨远端、踝关节等,并且,这种骨折,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
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髋关节或脊柱)测量,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地延缓和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有的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缺钙,只要补钙譬如高钙饮食—喝牛奶或者吃些钙片就行啦。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密度。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的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但是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它只能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补充疗法。所以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抗骨代谢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需要重视长期治疗,长期
治疗可以巩固手术疗效
,逆转急性制动后的骨丢失、增加骨折处的骨密度,避免假体松动的发生,降低手术失败率,长期治疗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再发生骨折的危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和加强防摔、防绊、防碰、防颠等措施,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2、判断骨质疏松是看血钙高低还看骨密度的高低?
当然看骨密度了,因为直接反映你的骨质问题。而血钙测出来的只是一个表象。
3、骨质疏松吃了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一段时间后要做血钙化验。问看上面的什么指标,其意义在哪里。
骨质疏松做血钙化验意义不大,血钙平衡并不等于不缺钙,所以要查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最好是检查骨密度。只有骨密度提高了,才能说是真正的治疗了骨密度。试试钙维康吧,这款钙能在两个月的时间有效提高骨密度,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
4、我有严重骨质疏松,但总钙、血钙正常,怎么治?
如果血钙正常,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一般需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5、血钙正常为何还骨质疏松?
许多儿童家长搞不明白,孩子有缺钙的症状,如烦躁、睡眠不宁、出汗、鸡胸、肋骨外翻,为什么化验血钙往往正常,而进行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检查时却发现有骨质疏松和缺钙呢?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钙大部分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储存于骨骼中。通俗地讲,骨骼中的钙是“储存钙”,血液中的钙为“流通钙”。人体往往为了保证血钙在正常水平,经常进行着“宏观调控”,不惜动用骨钙,以丢骨(钙)保血(钙)。实际情况是:当人体血钙刚刚下降时,孩子会出现短暂的低钙血症的症状,如烦躁、睡眠不宁、出汗、肌肉疼痛等,这时机体就开始调控,激活破骨细胞,使骨钙进入血液,血钙得以补充,就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这时如果能及时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储存钙”就会得到补充;如果不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人体经常丢骨(钙)保血(钙),就会发生骨质疏松。儿童骨质疏松时,常常表现为骨骼畸形,如囟门闭合延迟、鸡胸驼背、肋骨外翻、“O”型或“X”型腿。所以说儿童血钙正常,不一定没有骨质疏松。
6、骨质疏松为什么要用降钙素治疗?降钙素不是降低血钙的么,那用了降钙素不是血中的钙更低了吗?
降钙素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阻止骨盐的溶解和骨基质的分解,防止微骨折的发生,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血液中的钙不会降低!因为血钙减少的话会从骨钙当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