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原理雌激素

骨质疏松原理雌激素

发布时间:2020-04-04 08:42:17

1、更年期妇女为什么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还需补钙?

近数十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普遍有所延长。在发达国家中,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8.3岁,日本妇女已达80.48岁,妇女的绝经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即妇女在绝经后还有20~30年的时间要度过。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雌激素减少,给妇女带来一系列的生理的变化,导致许多身心不适,影响最大的就是骨质疏松。据美国资料表明,每年约有1/4的60岁以上的妇女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髋关节骨折,大约12%~20%的死亡与此有关。经过深入的研究,现在对骨代谢已有比较深的了解,骨质溶解的速度是受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两套活动机制所影响,快速的溶解是因为破骨细胞活跃,骨质溶解并吸收。许多临床和实验证实,雌激素有刺激成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故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十分常见。有人要说,单纯补钙不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吗?当然不能,骨质主要由骨细胞胶原,无机盐粘多糖等形成,因为有大量的磷酸钙,磷酸镁等无机盐的沉积,骨才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和韧度,雌激素低落可导致:①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的生成与活性降低,减少肠道钙的吸收;②增强骨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致骨的吸收增多;③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④可能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质形成不足。

故补充雌激素的同时补充钙,对骨质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钙剂与维生素D3

钙剂与维生素D3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应用需强调目的性,切忌滥用。钙的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人体对钙剂的主动吸收是有阈值的,当钙浓度达到饱和阈值时,人体将难以吸收更多的钙。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

活性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包括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和对骨骼肌的增强作用。维生素D3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活性维生素D3的水平不足在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中比钙不足更重要。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补充适量活性维生素D3比补钙更有效。但活性维生素D3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治疗窗的掌握,定期监测血钙或尿钙。

激素补充疗法(HRT)

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包括:对钙调激素的影响、对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抑制及对骨组织的作用。骨骼是雌激素的靶组织,雌激素可对骨组织产生直接作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须强调的是:钙剂补充的效果如何将取决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高低,只有在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补钙才能发挥出对骨骼有益的作用,否则补钙将是徒劳的。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补充治疗,其目的是进行生理性补充,发挥其最大临床效应,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所以HRT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监测地进行。我们的观点是:针对绝经早期且有明显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病人应用HRT是十分重要的。HRT临床应用应强调其适应证及治疗作用,从最低剂量开始使用,强调个体化调控。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SERM对骨的作用在于针对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于改善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到类雌激素的作用;对子宫内膜作用方面,利用某些SEMR的特点,发挥提高骨密度、保护心血管的类雌激素作用,但不刺激子宫内膜的增殖,还可抑制绝经后子宫内膜的增殖,有抗雌激素作用;对乳腺作用方面,SERM作用于乳腺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发挥抗雌激素作用,在骨质疏松防治应用中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SERM对更年期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作用,但在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

二膦酸盐

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治疗骨质疏松作用机理表现为:对破骨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诱导成骨细胞分泌抑制因子,阻断破骨细胞启动的破骨过程,抑制骨吸收,以及强力亲和磷酸钙,阻止骨骼中钙盐“逸出”。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仅1%,故强调空腹单独服用,用药后1小时再进食,且服药后患者应保持半小时以上的坐或立位,这是因为二膦酸盐对食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那些已有食管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避免选用二膦酸盐。新型二膦酸盐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新型二膦酸盐不仅能增加骨量,还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脊椎、髋部)的发生率。

降钙素

降钙素作用于骨骼和中枢,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十分明显。由于它是一种生物制剂,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在使用药物后出现轻度的皮下血管扩张、恶心等不适,其中多数患者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氟化物

氟化物对成骨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可持续增加中轴骨密度,这种骨密度提高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因无关。氟化物是一种细胞毒素,过量会造成软骨成熟障碍。

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选择

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绝经早期伴更年期症状者,HRT应用十分有效,若年龄超过55岁且没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建议选用SERM或阿仑膦酸钠,秋冬季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3。

老年性骨质疏松: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缺乏及维生素D抵抗伴代偿性PTH分泌增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二膦酸盐都十分有效。

男性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3和降钙素为多。

3、骨质疏松需要补充雌激素吗

当然,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补。特别是子宫和卵巢全切除后,雌激素补充是必须的。因为女性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切除卵巢之后,体内女性激素的水平下降是非常明显的。一定会引起低雌激素的症状,比如性欲下降、乳房缩小、骨质疏松或者其他症状。推荐使用补佳乐,补佳乐是天然口服雌激素,它与人体内自身的雌激素(雌二醇)完全一致。对身体没有伤害,已成为女性雌激素补充的首选。

4、雌性激素可以减缓骨质疏松,那男人的骨质怎么办啊。。。

雄激素也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啊
男性体内一样有雌激素分泌的.可以维持一定水平预防骨质疏松的,女性比男性多的那部分雌激素是用来维持第二性征的,也就是女人味...
呵呵~~

5、女性早更易致骨质疏松,补充雌激素会不会致癌

额外补充雌激素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后果,肿瘤就是其中一种。骨质疏松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补充雌激素不是常规的做法。

6、骨质疏松怎么办?

7、什么是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近年来研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新方法,正逐渐应用于临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原理是:该药物作用于人体内存在的雌激素受体,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从而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发生率。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最大的特点是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同时,该药在改善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心血管、抑制绝经后子宫内膜的增殖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类结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主要有雷诺昔芬及其一系列的衍生物。近年研究的雷诺昔芬、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等药物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物。雷诺昔芬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像雌激素那样作用于骨骼的雌激素受体产生作用,而在乳腺、子宫等组织中产生与雌激素相反作用的物质,不仅能调节骨转换,提高骨密度和高骨量,明显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而且对乳腺癌和心血管病有预防作用。雷诺昔芬每天推荐使用剂量为60毫克,连续治疗3年,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1-3%,减少脊椎骨折30-50%。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可有效地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可使骨质疏松性骨折下降率达36%~40%,使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下降率高达53%,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最有前景的药物,但目前该药还没有广泛用于临床。

8、为什么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看起来是固定不变的结构,但是它并不是静止的。骨骼一方面在不断地破坏、溶解、吸收(破骨),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有新骨形成(成骨),两者呈动态平衡,骨钙和血钙处于不断的交换之中,饮食钙在小肠各部均可吸收,以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为主。更年期妇女体内骨质代谢的平衡被打乱,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由于骨质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那么雌激素与骨代谢有什么关系呢?

1.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与活性降低,从而干扰肠道内钙的吸收。

2.人体内“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质消溶。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激素的溶骨作用。雌激素下降使骨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强,骨吸收增加。

3.雌激素下降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减少。降钙素是强有力的骨质吸收抑制激素,对骨质有保护作用。

4.雌激素下降,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受阻。

所以当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出现明显的负平衡。特别是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负钙平衡持续进展,骨质快速丢失。最初3~5年,骨密度以每年平均减少2.5%的速度下降。有报道绝经前10年内约丢失骨量15%,70岁妇女平均丧失骨量达30%。因此更年期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女性较男性多见,并较男性早10~15年发生。吸烟的女性和体型瘦长的妇女骨质疏松更为明显。

骨质疏松主要症状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需经过多方面检查及化验血钙和尿钙才能确定。

为使更年期后的妇女能不失时机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者饮食疗法及身体锻炼。

9、女性更年期为何会骨质疏松症呢?怎么预防

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的下降,导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丢失.我推荐使用克龄蒙,在围绝经期使用克龄蒙,可以保持骨量,阻止骨量迅速丢失,从而预防女性骨质疏松。但是前期的钙质积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会骤然下降,而雌激素对于骨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因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基础,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吸收增强,从而打破平衡,使骨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严重的还会发生骨质疏松骨折,且极难恢复。绝经早期接受激素补充治疗,可有效维持骨量;而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量将不断减少。当骨量丢失达一定程度后,再开始治疗,只能维持于其丢失后的水平。所以围绝经期补充雌激素是最适合的。

与骨质疏松原理雌激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