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症的区别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内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而使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或症候群。因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 ,骨细胞减少 ,骨的结构疏松 ,使骨组织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 ,骨容易变形断裂 ,骨折的危险程度就明显地增加了。骨是由无机矿物质──钙和磷所构成的结晶沉着于由胶原蛋白所组成的骨基质上形成的。骨基质与骨矿物质含量之比呈相对稳定状态。当骨基质无改变 ,而只是骨矿物质钙减少、钙化障碍时称为骨软化。
骨软化症一般是指成年期发病者 ;儿童期发病者则为佝偻病或小儿软骨病 ,表现为方颅畸形、串珠肋、鸡胸、X形或O形腿。所以骨软化症与佝偻病的发病机理是一回事 ,所不同的只是年龄差异。 由此可见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基质、骨矿物质都减少 ,而且是等比减少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致 ,也就是骨成分或骨量的丢失 ;而骨软化症只是骨矿物质减少。
2、骨质减少怎么办
你好,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本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于各种全身性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此外,按发生部位亦可分为局限性或泛发性骨质疏松。建议您及时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3、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区别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玻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4、骨质减少是什么意思
骨质减少就是骨质疏松症的意思。
这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其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
5、缺钙与骨质疏松如何区别?
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缺钙,但是缺钙并不是患病唯一病因。一些患者武断地认为治疗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钙,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新泰洪强医院专家提醒:骨质疏松不一定是缺钙。
缺钙是引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骨质疏松却未必缺钙。许多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后自行购买补钙保健品吃,但效果不明显,症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专家指出,人们对骨质疏松仍存在诸多误区,事实上,骨质疏松未必都缺钙,单纯补钙亦不是理想做法。骨质疏松中有一个分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多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继发而来。如废用性骨质疏松,由于各种原因的废用,少动、不负重等对骨骼的机械刺激减弱,可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而形成骨质疏松。
归根结底由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单纯大量补钙也不能解决问题。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维生素D的水平,二是钙与磷的比例,若只单纯补钙,不注重维生素D、磷等,仍无济于事。维生素D的缺乏,会严重影响钙和磷的代谢,使血钙、血磷浓度下降,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所以强调在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磷与钙一样,都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其吸收和代谢过程也与钙相似。钙磷比例适当,则增加钙磷的吸收率;二者比例不适当,则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影响二者的吸收和利用。目前认为,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1.2—1:1.5为宜。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除了缺钙之外,还包括缺少维生素D和钙磷比例失调等。
故专家在此告诫广大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未必缺钙,盲目补钙对骨质疏松并无帮助,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6、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的不同
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不足。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本质上来说骨质疏松是骨骼出现了漏洞,像筛子一样,骨质软化就是比正常骨骼要软,硬度不够
7、骨量流失是不是等于骨质疏松
人的骨骼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态势,在青少年时期将迎来人生中的“骨量峰值”,如果该阶段骨组织储备量充分,可有效避免女性绝经后及老年时骨量的大量丢失,继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判断是否骨质减少看的是T值。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则表示骨量减少、骨质流失;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拓展资料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骨钙 的含量是不同的。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克,成人体内钙含量可达12百克,30岁左右人 的骨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 的30%~40%。男性丢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 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 的。儿童生长期与妇女怀孕哺乳期钙 的足量供应,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加强负重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 的骨量储备。
8、骨质减少形成的原因
骨质减少就是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缺钙。事实上,骨质疏松症还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D 等多种营养以及内分泌、年龄和性别、运动等因素有关。需要补钙治疗,可以服用碳酸钙或钙尔奇D,然后配合活性维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胶丸)以促进钙质的吸收。注意适量晒晒太阳,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喝喝大骨汤!
9、骨质减少是不是骨质疏松
从诊断标准上是骨质减少,不能称之为骨质疏松。正常饮食,适当运动就可以了。怀孕期间才需要补充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