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维生素d人群缺乏和不足率达到多少
新华网北京2013年10月20日专电(记者王立彬)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大城市人群(20岁及以上)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达21%。“牛奶·运动·晒太阳”对骨质疏松防治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中老年常患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与日俱增。截至目前,中老年人中的骨质疏松患病人数约为5312.6万,且每年有26.3万新增患者。直接影响骨质状况的成分是钙与维生素D。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人群(20岁及以上)的维生素D正常的人仅0.67%,严重缺乏者达21%。中老年群体跌倒导致骨折发生机率及危害健康指数极大,预防骨质疏松刻不容缓。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携手蒙牛焕轻在2012年共同发起的中国健骨工程,提出“牛奶·运动·晒太阳”健康理念,组织医护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免费骨密度测试,开展骨质疏松知识科普,提高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意识并掌握正常的预防方法。2013年以来,中国健骨工程陆续走进重庆、成都、青岛、烟台、淄博、兰州6个城市的120个社区,开展活动250余场,直接受益25万人。同时还对5747名20岁以上人群随机进行了前臂的骨密度测量。检测结果发现,根据WHO标准,估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6.3%,女性34.4%,男性19.6%。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2、求中国氨糖十大排名榜,有哪些比较推荐?
1、康恩贝。
2、健力多。
3、汤臣倍健。
4、百合康。
5、健尔马。
6、维他多。
7、艾兰得。
8、禾博士。
9、MOVEFREE。
10、小葵花。
个人推荐健力多。
3、湖盐、井盐、海盐都怎么区分,哪一种会比较好?
上面说成本海盐最低的都是假专家吧,国内海盐的产量最低,井矿盐产量最高,大部分海盐都是沿用古法摊晒或者晾晒制成,井矿盐添加抗结剂,有一定化学成分,湖盐量少就不提了。从口感上来说:大家都是氯化钠,就别说成分了。口感上海盐味道最鲜,含有大量氨基酸,可参考海鲜就能理解了,湖盐次之,井矿盐再次之,除了氯化钠没别的了。
从营养角度来说: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只要氯化钠足够纯,营养价值上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所含的碘,海盐出自海水,含有一部分氨基酸微量元素,至于其他商家宣传的什么成分等基本可以忽略不及,对人体没太大作用。
从原材料上来说:说海水污染、湖井干净的都是扯淡,人类生活的陆地垃圾污染是最多的,还有给井矿盐洗白的也是醉了,多看点书吧。湖水井水海水不是都是纯净无污染的,不过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目前的食盐加工技术加工的食盐基本都是没有污染物的。想想自来水的源头就知道了。
从加工过程来说:海盐经过直接蒸发,手工筛选,部分湖盐和井矿盐经过了一些化学处理。
从添加剂上来说:为了防止食盐结块,湖盐、井矿盐添加的抗结剂较多,一般添加的是亚铁氰化钾,添加过抗结剂的食盐咸度和鲜味会降低,不过一般情况下食盐抗结剂对人体不会有太大危害,在340℃以上高温氰化钾会稀释出来,所以炒菜出锅时放盐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加工工艺更复杂,所以海盐基本不添加。
从价格上来说:海盐、湖盐因为产量稀少,比较贵,井矿盐最便宜。
从品质上来说::海盐品质最高,其次是湖盐,最后是井矿盐。
4、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骨科疾病。我国
城市人群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接近20%,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2.4%。骨质疏松发病时,不仅表现为疼痛,如周身骨痛等,而且容易导致骨折。另外,患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还会发生驼背和身高变矮等。
对于骨质疏松,人们通常不会小视,但在防治上常常走入五大误区,突出表现如下。
(1)认为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实际上,年轻人也同样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只有年轻时补充足量的钙,提高身体骨量的峰值,进入中老年时,才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年纪大了出现骨质疏松时再补钙,不如年轻时就注意通过平衡饮食等措施来防患于未然。
(2)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一些中老年人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
(3)迷信保健品商店。现在不少出售钙制品的商店为了促销,都专门配备了检测骨密度仪器,对顾客进行免费检测。一些中老年人往往仅靠这一项检测,就轻信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并大量购买补钙品服用。实际上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判断骨质是否疏松,还需要进一步做定量CT 检查等才能确认。同时,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并适量服用,才能取得应有效果,盲目补钙,反而对身体有害。
(4)认为骨质疏松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或坐。实际上,即使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应该多参加运动,因为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骨密度,更助于骨骼健康。只是在运动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运动不当发生意外。
(5)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只需补钙。这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补充钙片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但合理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补充钙片还重要。因为合理膳食,不仅能够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而且补钙通过食补,比如多吃一些含钙较多的奶类、鱼、虾、豆制品等,效果反而更好。
//抗骨质疏松汤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5、磁化水的危害
强磁场 有促进钙离子游离作用 和 促进钙结晶松动,高龄骨质疏松者 不宜饮用这种磁化水。
下面还有些在其他地方找的资料:
不洁净、不明成分的、尤其含化学污染的水经磁化后部分成分危害会增加。如漂白粉(次氯酸盐)磁化后会暂时被分成钠离子等金属成分和氯酸离子成分,危害会增强。使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一些医学报道称磁化水对人体的健康大有裨益,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磁化水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只有负极的磁化水才能改善人体生理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而正极处理的水不宜多喝。我们在市场上所见的磁化杯大多采用普通磁铁,正负极不分。
6、怎么去除身体内的湿气
1、薏仁红豆汤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发生体内湿气重的时候,那么人们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红豆和薏米了,我们都知道红豆和薏米的搭配是很好的祛湿良药,红豆在中药里称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还能补心,适合夏季食用。不需考虑什么比例,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来熬汤,可放点冰糖,祛湿效果极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带到单位去喝。建议不加大米,大米有湿气,虽然口感好但会使功效大打折扣。此外,薏米红豆汤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选择。
2、扁豆玉米煲汤
在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补气养血的汤料。
如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怀山30克、生苡仁30克,起到益气利湿之效。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是何种湿气,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淮山药、土茯苓、扁豆、玉米。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
(二)运动
有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向运动怎么也能去除体内的湿气的,这是这是因为运动会形成流汗,从而将体内的湿气排除去,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发生湿气重大部分的人应该就是经常吃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或者缺乏锻炼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三)五步拍走体内的湿气
1、拍手
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双手的大鱼际靠近手腕的地方,会呈现青色或紫色。经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鱼际处,就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给拍出去。最开始拍手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住,不要放弃。
2、抓腋窝
腋窝的顶点是极泉穴,它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摩、抓揉此处,能帮助心脏排毒。
3、拍肘窝
拍打肘窝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连续拍打5~10分钟,就会出现青、红、紫、黑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4、拍打腹股沟
拍打腹股沟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不仅能健脾胃,对于调理妇科病、治疗因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都很有效果。
5、拍腘窝
在腘窝(也就是膝盖后的凹陷)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很容易导致关节炎。空闲时候,拍打腘窝5~10分钟,或直到出痧、有瘀斑为止。每10天拍一次,把这个排污口调理通畅,体内的湿气就能顺利排出来了。
(四)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五)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7、关于秋天的生活小常识
秋天生活小常识大全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人们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烟,以防复发。正常人也应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另外,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肠胃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吃东西要定量、定时,少吃冷饮和瓜果,避免过热、过硬、过辣,以防加重胃疾。
由于秋季天气渐凉,有少人早早就添加许多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靠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凉”,问题是要加得适当。
秋季饮食注意什么
进入秋季,气温变得凉爽宜人。温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同时这个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是安排饮食的最好季节。不过,如果安排不当,也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是食性不当而伤身,那么秋季安排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这样不好。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怎样做到呢?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秋宜温”忌生冷。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除日常生活调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并根据秋季的特点,服用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人参、西洋参、百合等。(金济)
秋季注意自我保健
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二、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三、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四、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五、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秋季注意去火
秋季到了,气温变化,又到了常见病多发时期,特别是孩子和体弱者.
上几天看<思考中医>,颇有一些领悟和感悟.(呵呵,我始终是个悟性比较好的人,自我表章一下.)
按伤寒论的观点,人体的大多数病都是一个平衡失调的问题.
言入正题.
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夏季时,人的体内温度会调节到和外部相应的状态.),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就出现了不平衡.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另外秋季干咳,从这个原理上分析,是因为肺在五脏中属水,最容易受火的影响,火多而肺燥,所以会引起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