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冬季骨质疏松防治要点

冬季骨质疏松防治要点

发布时间:2020-10-20 20:15:40

1、怎样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2、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1、定期疏通微循环,确保血液对骨质的充分滋养;

2、适时有效补钙,防止骨钙过多的流失;

3、定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防止其对骨质侵袭。

3、骨质疏松症怎样防范?

骨质疏松症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到来,却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人们腰酸背痛,肌肉容易抽筋,影响生活质量。更严重的是,容易引起患者在轻微外伤后,导致骨折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呢?医学上给骨质疏松症下的定义是,单位体积骨组织的量低于正常,骨小梁的数量减少,间隙加大。其基本特征是骨组织的体积减小,而非骨的组成成分的变化,也就是骨小梁的数量减少,骨矿物质与有机物的比例仍正常。

患骨质疏松症时,同样是原来的骨,但其质量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骨内的主要矿物质钙盐大量流失,其内部变得相当松软,强度明显下降,很容易发生骨折。

对于避免骨质疏松症,树立现代预防观,这是头等重要的,因为一方面一旦发生骨质疏松症综合征,治疗办法不多,难以短期治愈,加之本病又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发生的,不易及时发现;而早期预防却是可行的,因此有人称早期预防工作为“一本万利”之举。

①饮食。保证钙的摄入量是各项预防措施中的中心环节,最为重要,还有磷及维生素D的摄入。成人每日需钙1000毫克;妊娠与哺乳女士、绝经期、老年人及糖尿病、肾病、胃肠病患者等还应增加500毫克。

②在进食调配中,要力求营养均衡,饮食多样,粗细搭配,尤以多进食含钙多的食品,如牛奶、鱼虾、豆类、鸡蛋及绿色蔬菜。

③在饮食制作中尽量减少钙及维生素D的损失和有利于钙的吸收,如加工鱼、肉时加一点醋,不仅调味,而且可增加钙的溶解,促进钙的吸收。

④运动可增强人体骨矿物质含量,活动又可刺激骨形成,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方式并非固定,有氧运动中的步行、慢跑、游泳、滑冰、骑自行车、练太极拳等均可。对于上述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的特殊人群,尤应强调采用与体力适合的运动项目,不可“随弯就弯”地任其卧床而不活动,这对瘫痪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⑤除忌烟、酒外,还要少喝咖啡,因咖啡同吸烟一样可促进本症的发生。

⑥充足的日光浴也是预防本病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北方的冬季更应保持充足的日照,妊娠哺乳期的女士更应长期坚持。

⑦已确定为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及时治疗。

4、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公共健康问题。一般说来,骨质疏松发生发展有一个漫长过程,与钙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当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这无疑是有益的。但少数中老年人对防治本病尚缺乏全面认识,以为只要长期大量补钙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误区。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应遵循三大原则,即补钙、运动和饮食调节。在合理补钙时,坚持运动也很重要。这三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不可偏废。

生理学家研究证实,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一是促进性激素分泌,包括雌激素和睾酮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可加速骨蛋白质合成,骨盐沉积增加,骨质增厚;二是运动可增加骨皮质血流量,活跃骨内血循环,减少钙溶解,增强骨细胞代谢;三是运动时,肌肉对骨骼会产生牵张力,它对骨强度的影响远远超过相关激素、钙等的作用。实验发现,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对骨代谢起调节效应。肌力锻炼只要能重复一定次数或持续一个时期,便可使肌肉纤维变粗,肌力增强,从而减轻或延缓骨质疏松发生。

运动锻炼时,因为中老年人宜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原地轻度跳跃等方式。研究发现,不同运动项目和方式对增加骨密度有部位特效性。比如,体操训练有助于预防腰椎骨质疏松;逐渐进行的抗阻力练习有助于加速骨质疏松康复;每日步行五千步以上有助于防治下肢及脊柱骨质疏松;每日坚持握力训练30分钟以上,有助于防治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有专家指出,如果单纯预防,可采取步行和慢跑;如果已经患骨质疏松,除慢跑外,加骑固定自行车、原地跳跃、太极拳等;症状较明显、手脚不灵活的老年患者,可在室内绕圈行走,以提高平衡功能。总之,要争取一切机会动起来。运动强度并无绝对标准,以不过于激烈为原则,关键在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当然,强调运动锻炼并不否定合理补钙的重要性。两者有机配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疗效卓著。

5、冬季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骨质疏松症一般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建议:骨头汤里面含钙量很少,建议你服用钙片或者喝牛奶......

6、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1、确保微循环畅通,使血液能充分滋养骨质;

2、定期清除自由基,防止其对骨质的侵袭;

3、适时补钙,防止骨钙的过多流失。

7、防治骨质疏松有哪些要素?

不少人一提起骨质疏松,就把原因完全归咎于缺钙,而防治骨质疏松也就只限于补钙了。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实际上,饮食中缺钙仅是重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的发生涉及因素很多,包括营养状况、食物成分、内分泌代谢、生活方式乃至于家族遗传史,都有密切关系。因此,防治骨质疏松也需要全面考虑,其中应突出营养、运动与药物三者。

在日常饮食中应提供骨质形成的全部原料:钙、磷、蛋白质、维生素等,缺一不可。当然,最重要的是足量的钙,人体内99%的钙都沉积在骨头中。一般说,每天如能喝上一大杯奶,就能基本满足正常人钙需要量。此外,经常摄取海产品、虾米皮、骨头汤、豆制品、绿叶菜等,都是补钙的简便方法。不过,单纯依赖多吃含钙食品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食物中钙磷的比值,如比值不当,会影响钙吸收。营养学家证实,牛奶、酸奶、鱼类中的钙磷比值最为合理。

适度运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对防治骨质疏松很有意义。已证实,运动有助于获取最大骨量,是预防骨质减少的重要手段。户外运动还可获取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长期卧床者骨矿物质明显减少,极易诱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已比较明显的患者,常需药物辅助。是否服用钙制剂仍有争议。因为大多数饮食钙总量并不缺乏,主要是钙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缺陷有关。故具体处理应同时服用维生素D3,才能保证疗效。欧美国家提倡用氟化钠治疗,但该药可能有胃肠反应或骨痛等副作用。对更年期后骨质疏松严重的妇女,除一般治疗外,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效果良好。但最大顾虑是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生率,应注意监测。

与冬季骨质疏松防治要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