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甲状旁腺素治疗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素治疗骨质疏松症

发布时间:2020-10-20 07:14:35

1、我骨质疏松又甲状旁腺素高,还吃钙吗

(1)降钙素:降钙素为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分子量为3419。具有降血钙和降血磷的作用。当血钙增高时,降钙素分泌增加。骨和肾都是降钙素的靶组织,降钙素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上的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骨吸收。降钙素注射后15分钟,即观察到破骨细胞的活动受抑制,数量减少,使骨骼中钙的释出减少,而血液中钙进入骨骼的过程仍继续,从而血钙降低。降钙素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小剂量降钙素抑制小肠钙的吸收,而大剂量降钙素可促进小肠钙的吸收。有研究显示,各年龄组女性的血降钙素水平较男性为低,绝经后妇女血降钙素水平较绝经前妇女低。因此认为,血降钙素水平降低可能为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2)甲状旁腺激素: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分子量为9500,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肾和骨,它是肾脏1-a-羟化酶活性的促进剂,促使25-羟维生素D转化为1,25-(OH)2O3,它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并促进骨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报道不一,功能低下、正常、亢进三者均有,前者认为,雌激素缺乏,骨吸收增加,血钙值上升,甲状旁腺功能被抑制,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多数学者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实验证实,大鼠去卵巢后,甲状旁腺激素有促进骨形成,预防骨量丢失的作用。

2、骨质疏松症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什么关系

甲亢由于其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高代谢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兴奋性增高,有近半数病人发生骨矿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症,故甲亢性骨质疏松症较为常见。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T3过多以及由其引起的高代谢症,是其引发的一系列改变的结果。

T3的直接作用--直接动员,骨钙的常溶解和质膜效应直接刺激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而高代谢症群促进骨钙、磷及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呈氮负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同时增加,但由于钙质排出增多,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和脱钙;能量消耗过多而使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减少,引起肌肉软弱无力、眼睑下垂等,有时表现为肌肉萎缩,使行动困难。主要病理改变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变现为乏力、腰背痛、腿痛、甚至全身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畸形以致病理性骨折

3、治疗人体的骨质疏松有哪些基本补充剂?

基本补充剂:主要有钙剂和维生素D。

(1)钙剂。钙是增加骨密度的物质基础,只有摄入足够的钙,再通过应用一些促进钙吸收和利用的药物,才能够达到延缓骨矿物质减少的目的。

(2)维生素D。维生素D是人体内分泌代谢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活性代谢产物是1,25—二羟维生素D3(又称骨化三醇或活性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3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肠黏膜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作用表现为促进骨矿化;同时可以间接抑制甲状旁腺素的血液浓度水平,而甲状旁腺素可使骨中的钙溶解并进入血液。

4、哪些药物可以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一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远远不够,只能补充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添加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一类抗骨吸收药物,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盐等。第二种是降钙素。降钙素适用于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但不适合长期使用。1、抑制骨吸收药。这类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二磷酸盐类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阿仑膦酸钠”就是其中一种,可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髋部和脊柱骨折;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骨折。2、促进骨形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此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等,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

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使症状缓解,血清钙纠正至正常低限或接近正常,尿钙排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婴儿<1.0mmol/24h(40mg/24h),儿童<0.1~0.15mmol/kg/24h(4~6mg/kg/24h),成人2.5~7.5mmol/24h(100~300mg/24h)。
1.钙剂和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这一经典治疗方案还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主要治疗手段。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治疗剂量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需酌情制定治疗方案。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时,药物剂量的调整应兼血钙和磷水平以及尿钙排量,治疗不足会仍有手足搐搦发作和基底节钙化等并发症,治疗过度有高钙血症和泌尿系结石发生风险。当血钙尚未达到目标值而24小时尿钙已>8.75mmol(350mg)时,可考虑加用双氢克尿噻和钾盐(如枸橼酸钾),以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密切监测血钙磷和24小时尿钙。假性甲旁减的治疗相对容易,其血钙更易被纠正且不容易出现高尿钙。
(1)钙剂 应长期口服,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钙中分别含元素钙9.3%、13%、27%和40%。少数病例单纯服钙剂即可纠正低钙血症。餐中服用钙剂有助于降低血磷。
(2)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①维生素D2或D3,个别患者需更大剂量。②双氢速变固醇(dihydrotachysterolDHT或AT10)一般从小量开始,一次服,开始每周监测血和尿钙,酌情调整药量。③骨化三醇(1,25(OH)2D3,即钙三醇)。④阿法骨化醇(1α(OH)D3)适用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分三次口服,其治疗剂量约为骨化三醇的1.6~2倍。
2.甲状旁腺激素替代治疗
理论上应为甲旁减最理想的治疗,已有基因重组的人PTH制剂上市,但目前多用于骨质疏松治疗。多项临床试验提示PTH1-34皮下注射治疗较传统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治疗可以更好地使血钙达正常范围,并减少高尿钙发生,因此可减少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但因其价格太高,且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仍不充分,FDA目前尚未批准PTH用于儿童和24岁以下的成人。即使是在成人,PTH治疗甲旁减的适应证也还未被FDA批准。
3.甲状旁腺移植
目前还存在供体来源、排异反应等诸多问题,因此尚在研究中,未应用于临床治疗。

与甲状旁腺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