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健康教育宣传日有哪些
你好,宣传内容主要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咨询、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突发公共卫生处置常识;宣传方式主要是在镇卫生院内和村卫生室开设宣传栏,组织居民上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咨询等活动。
(每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固定的宣容传窗中一年内更新6次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内容,每季度播放一次由全县统一制作的卫生宣传影音资料。)
2、老年人骨质疏松是缺钙的表现,应该怎样正确补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约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针对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消费者要科学补钙,方能永葆健康。 一、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二、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目前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三、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四、检测钙的含量,应去正规医院。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不准确。而且这类仪器是放射源,其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六、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 七、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八、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九、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谨防积蕴中毒。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合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十、一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制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能盲目补钙,避免发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因为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http://health.sohu.com/2004/07/09/50/article220925086.shtml 回答者:lizhonggeng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2-19 14:19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约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针对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消费者要科学补钙,方能永葆健康。 一、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二、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目前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三、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四、检测钙的含量,应去正规医院。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不准确。而且这类仪器是放射源,其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六、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 七、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八、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九、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谨防积蕴中毒。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合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十、一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制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能盲目补钙,避免发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因为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3、老年人补钙的方法?
老年人补钙可多吃以下食物来补钙:
1.黑豆
黑豆的钙含量丰富,每100克黑豆的钙含量约为224毫克。
2.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3.乳酪
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奶酪正是含钙较多的奶制品,而且这些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每100克奶酪中的钙含量约为659毫克,钙含量丰富。
4.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
5.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另外,专家提醒,豆浆需要反复煮开7次,才能够食用。
老年人如何正确补钙,补钙需补骨胶原蛋白
因为胶原蛋白在骨骼中构成网状结构,负责粘住钙质和其它营养成分来维持骨骼的韧性,是钙的凝固剂。如果没有足量胶原蛋白,钙就不能固化在骨骼中,骨质疏松成为必然,骨质增生就是后期的症状。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4、6月份全国有哪些活动
截止2015年6月,全国性活动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内念活容动
2、全国土地日活动
3、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4、全国爱眼日宣传活动
5、全国海洋宣传日
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7、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
8、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
6月份的节日: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世界牛奶日、国际儿童电影节
6月4日 受侵略戕害无辜儿童国际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2日 世界无童工日
6月16日 国际非洲儿童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世界手球日
6月24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联合国宪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5、治疗骨质疏松用什么产品效果好?
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约30%的50岁以上妇女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椎体骨折。因而,联合国把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以动员世界各国对造成老年人严重痛苦、致残、致死的骨与关节疾病引起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一些片面的宣传及对骨质疏松症的一知半解,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以致影响了防治的效果。为此,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琪仁教授来解读“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误区”。
误区之一:骨质疏松症就是骨头缺钙,只要补钙就行了
许多人知道年纪老了要防治骨质疏松,但是却片面地认为“骨质疏松症就是骨头缺钙,只要补钙就行了”。甚至连一些医生也这么认为。
其实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不是简单地吃吃钙片就能解决的。骨质疏松症确实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常见疾病,它是指骨头里的有机基质和沉积在其中的钙盐从骨头里向外流失使骨量减少,骨头外层的皮质变薄,内层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孔隙增多,骨变得疏松,脆性增加,不再有能力承受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身体负荷,因而容易发生骨折。由于骨丢失呈全身性,所以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上任何部位的骨骼都较容易发生骨折。在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量减少主要发生在松质骨,特别是脊柱及桡骨远端,故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骨量减少累及皮质骨及松质骨,故髋部是最为常见的骨折部位。
但是,骨质疏松症可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占骨质疏松症中的90%,为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点。它又分为两型,I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所引起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症,发生于青壮年或少年,比较少见。如果不进行临床鉴别,很容易把其他疾病耽误了。
即使是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也不是单纯补钙就完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钙剂是骨质疏松的膳食补充剂;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只能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因此,首先要找出致病原因,比如,内分泌代谢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先要控制病因,这样骨质疏松才可逐渐好转。防治骨质疏松一般需几个方面同时进行:1、富含钙的均衡饮食。2、多做户外活动和适当锻炼。3、药物治疗。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减少骨质的分解,使骨量减少流失。另一类是促使骨形成的药物。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为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纳等)、雌激素、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同时,还需要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风险。
误区之二:补钙就是补钙片
一些病人看骨质疏松门诊,常常冲着钙片去。门诊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吃什么钙片?吃几片?”其实,应尽可能通过膳食来达到补钙。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有:奶类、鱼类、肉类、豆类及一些海产品等。但首选是奶制品。一毫升牛奶,含有一亳克钙,一瓶227毫升的牛奶就含有227毫克钙;而一公斤排骨加一公斤水,用高压锅烧一小时,骨头汤里其实只有10毫克钙,大部分为脂肪。也许有人有乳糖酶缺乏,喝了牛奶会拉肚子,不习惯喝牛奶。可以先吃点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用酸牛奶和其他奶制品替代。值得注意的是,吃得太咸也可以造成钙流失。膳食中如果钙摄入量不足,应改变膳食结构,进食富含钙的食物,避免偏食。
我国卫生部前不久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指出:“全国城乡平均每天钙摄入量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41%。”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对不同年龄段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青少年1000-1200毫克/天、成年人800毫克/天、绝经后老人1000毫克/天计算,则均不到推荐摄入量的50%。因此每天需要补充钙600毫克左右。膳食中摄入钙的不足部分则由钙剂补充。实际上所有钙制剂的吸收率是差不多的,一般在32%左右,目前常用的钙剂使用的钙源主要是碳酸钙,其含钙量及溶解度均较高,副作用少,价格低廉。
目前我们所用的钙剂来自不同的钙盐,所含元素钙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如碳酸钙含有40%以上的钙元素,而葡萄糖酸钙仅含8.9%,因此,你要补充膳食不足的300毫克钙,葡萄糖酸钙就要服6——7片。
误区之三:钙吃多了会长结石
多少年来,医生一直告诫有肾结石的病人要限制钙的摄入,而且对肾结石的分析也发现结石的80%是钙质。
近些年来的研究已推翻了这一理论,医生们提出一个正好相反的结论——增加钙的摄入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吃富含钙质食物的妇女比少吃钙质的妇女,比较不容易患上肾结石病。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医生连续4年跟踪研究没有肾结石的45510名男性,结果发现饮食中钙摄入充足(每天平均摄入1326毫克钙)的人比低钙饮食(每天平均摄入516毫克)的人患肾结石的机会少1/3。1997年另一项最新的来自美国纽约的报道:对9173名妇女连续12年的调查发现,每天从食物(主要是乳制品)中摄入超过1098毫克钙的妇女,比每天摄入少于498毫克的妇女来说,患肾结石的可能性少了35%。因此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饮食中钙摄入充足不但不会增加肾结石,反而会减少它的发生。医生们认为发生结石不是因为钙太多的缘故,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了不正常的“钙搬家”。此时骨钙在减少,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了,软组织中钙过多地沉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老年性痴呆。因此这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肾结石发生的机制是复杂的,是多原因造成的,而给予充足的钙摄入,增加人体钙的吸收量,刺激血钙的自稳系统,抑制甲状旁腺的过量分泌,最终可达到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钙含量,减少了结石的发生,同时又增加了骨钙量的目的。美国国立研究院提出,每天少于2克钙的摄入量是安全的。
误区之四:骨折病人身在病中不知病
据统计:50%-70%的60岁-69岁老年人有骨质疏松,其中有75%的人从不就医检查治疗;50岁以上的妇女,有40%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但多数骨折病人不治疗骨质疏松,甚至连一些医生也缺乏这个意识。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很多人认为这是用力不当等外因造成的。其实在骨折之前,其脊柱的骨量已在逐渐丢失,椎体内部骨小梁变细、断裂、孔裂增大增多,疏松的椎体就像被白蚂蚁蛀空的房梁,经不起风吹雨打,稍有外力,如在提东西或弯腰抱起小孩的那一刻,脊椎骨一下子塌陷。每节椎体向前方压缩1毫米,即可导致脊柱前倾,身高缩短,甚至驼背。另有一些常见的骨折部位股骨上端支撑躯干重量的股骨颈部,跌跤时习惯用手掌撑地的腕部桡骨远端部位,以及肋骨等处。牙齿尽管不是骨骼,但它与骨骼是人体中99%的钙的储存处,骨质疏松的同样原因也会造成牙根固定在牙槽骨中的能力,发生牙根松动,继而发生一系列牙齿的疾病。
这些骨折病人常身在病中不知病,所以也不去检查治疗,甚至几次骨折,造成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时,还未想到骨质疏松。如果我们从预防发生第一次骨折开始,就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那么骨折和再次骨折的风险就会大大下降。
6、2015年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日有哪些
1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2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0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9日)
4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5 4月15日~4月20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6 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7 4月25日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日
8 5月1日职业病防治宣传日
9 5月3日世界哮喘日
31 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5月5日)
10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11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32 全国助残日(5月15日
12 5月18日全国碘缺乏病日
13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母乳喂养宣传日
14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15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16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17 6月8日中国初保日
18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34 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周)
19 9月8日世界狂犬病日
20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21 9月30日国际聋人节
33 国际老人节和国际老人年(10月1日)
22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35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居室卫生日
23 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
24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29 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
25 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26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36 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三世界慢阻肺日
27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37 12月5日世界残疾日
38 12月15世界强化免疫日
7、骨折疏松证吃什么能快治病好?
中医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肾虚脾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肾精充足,则筋骨坚强有力,所以治疗骨质疏松当以补肾为第一要素;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肾精亏虚,生化乏源,筋骨失养,骨骼脆弱无力,导致骨质疏松,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调肝;再则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血脉痹阻,内伤正气,精气不得内充于骨,久则伤筋败骨,发病骨质疏松,治以活血化瘀、祛湿通络。
1、骨质疏松食疗方:
1) 黄豆猪骨汤 : 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
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2)桑葚牛骨汤 :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
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3) 虾皮豆腐汤: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4)猪皮续断汤: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猪皮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对人体的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具有重要作用。续断:有强筋健骨、益肝肾等作用。此粥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2、骨质疏松患者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
1)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2)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3)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还要多吃水果。
3、骨质疏松患者吃什么食物对身体不好:
1)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2)禁烟酒。
8、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发展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