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刺怎么治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刺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0-10-19 12:58:00

1、得了骨质增上怎么办?

骨质增生在医学上称为骨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或负载过度引起软骨磨损所致。人的关节软骨每天都承受着各种活动引起的机械力,人到中年后肌肉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导致关节损伤,软骨破坏,引起骨性关节炎。所以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有人报告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其发病率约为40—50%,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病变,主要累及手的近节和末节指间关节、脊柱和髋、膝、踝关节等,以关节疼痛、变性和活动受限为特点。关节活动尤其是负重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或缓解。有时在持物或做开瓶盖动作时出现手指关节疼痛,可能是由于手的骨性关节引起,行走后髋部疼痛,休息后减轻可能是髋关节骨性关节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上下楼梯时出现膝关节疼痛。步行一定距离后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于腰椎骨质增生导致腰椎管狭窄。
那么骨性关节炎应如何治疗?目前世界上多应用非甾体类(NSAIDS)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双氯芬酸纳、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处方量第一的非甾体药物是扶他林(双氯芬酸纳制剂),它通过对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双重抑制作用,产生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对关节软骨无损伤,由于它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广泛应用。
骨质增生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可累及许多部位并产生许多不同的症状和表现,因此,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医院,以便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由于骨关节病的病因复杂,晚期治疗办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预防和治疗。

骨质增生、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骨质增生是骨骼的一种状态,表现为骨骼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点,如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常被称为“骨刺”,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和软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椎体的“唇样”改变,压迫神经,产生肢体感觉异常和运动异常。
骨关节炎也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均指一种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弹响、绞锁、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囊及韧带的韧化骨化、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现象。
骨质疏松是全身骨质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骼中基质的含量明显减少,而骨骼中矿物质(主要是钙、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说,骨质疏松时,骨骼中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及水分的含量减少而钙、磷等矿物质含量相对保持在正常水平。由于骨基质在钙、磷等矿物质之间起支持和连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质减少,则矿物质之间的间隙就增大,表现为骨质疏松。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骨骼中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不断丢失及减少,从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质和矿物质都减少的现象。

骨质增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骨关节的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胶原蛋白、蛋白多糖、软骨细胞、软骨、滑膜等的变化,均可影响其他成份,因此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发病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增龄:增龄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尸检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张乃铮教授等人对北京郊区2063名成人进行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30岁、31~40岁、 41~50岁、51~60岁、大于60岁年龄组有膝痛者中,骨赘阳性率分别为10.6%、14.8%、29 .1%、5 1.8%、78.5%,随年龄增长而阳性率增高。
(2)性别:从张乃铮教授等人的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3)职业:骨质增生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如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女工、营业员、迎宾小姐、仪仗队员的跟骨。以上这些部位因长期反复做某一个动作,使该关节经常受到磨损而引起骨质增生。1994年《风湿病年鉴》中指出,通过对年龄在50岁以上患有骨关节炎的109名男女病人与218名无骨关节炎的人相比较,发现每日蹲位或跪位超过30分钟或每日爬楼梯超过10层的人有明显的膝关节骨质增生高发病率。
(4)种族遗传因素:英国人发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种人比黑种人发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结节的骨关节炎妇女,她们的母亲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别为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骨关节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检出率增高。
(5)体质因素: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当然就更容易破坏,所以骨质增生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美国《今日关节炎》发表一份研究资料指出:通过跟踪观察30~46岁的1178名男性,发现超过标准体重20磅的人发生骨关节炎的可能性比正常体重者多3.5倍的机会。发生部位多是髋、膝关节。
(6)姿势不良: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7)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使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营养障碍可引起骨小梁坏死,骨细胞坏死可能是诱发关节炎的原因之一。

患者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骨质增生?
在临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时发现腰椎、膝关节等部位有骨质增生就忧心忡忡,认为骨质增生是不治之症,可以引起瘫痪。实际上骨质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残废,有少数患者终身无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局限于关节,表现为疼痛、变形、活动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体征;只有极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和椎动脉会引起相应肢体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脑缺血症状;如果处理及时有效,这些症状都会得到控制。骨质增生患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1)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一般到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退化变薄,椎体周围原有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体的边缘生长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关节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就是骨质增生,它可以增加骨关节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从某种意义来讲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属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
医生的任务是治疗因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和粘连以及因此而压迫神经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如内服、外敷、理疗、膏药等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适。那种试图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那种宣称能将增生的骨质(骨刺)化掉的说法是荒唐可笑和愚昧无知的。
(2)骨质增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有人对200例颈痛及手麻的病人和300例腰痛病人研究发现,在200例颈痛和手麻的病例中,有骨质增生者占67%(134例);在300例腰痛患者中,有骨质增生者占60%(181例)。
人们又进一步分析临床检查压痛点的部位和骨质增生部位的关系,发现有三种有趣的现象:
①有骨质增生而无压痛点,在颈部30%(60例)、腰部12%(36例)。②骨质增生部位与压痛点二者部位不吻合者,在颈部60%(120例),在腰部38.6%(116例)。③骨质增生与压痛点二者位置相吻合,在颈部7%(14例),在腰部为4%(12例)。
(3)增生的骨质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临床症状:①骨性关节炎和退行性脊柱炎:骨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骨质增生是骨关节炎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发生骨质增生时,虽增加了骨的负重能力和稳定性,但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性,导致了关节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当关节活动过度或不协调时,关节内滑膜极易受到自体损伤引起滑膜炎,韧带和关节囊被拉伤,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②增生的骨质位置较特殊和较大时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使滑膜受损,周围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较大时,可阻碍肌腱的滑动或压迫邻近神经;颈椎钩椎关节增生过大时,可压迫椎动脉;脊椎骨质增生时,可致脊椎管腔狭窄而引起症状。
因此,骨质增生时不必过于紧张,只有出现症状且症状与增生的骨质相对应时,再考虑对症治疗,而不必劳神费力耗财去“根治”。

2、骨质增生怎么治?如何治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目前,对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3、人到了老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引起骨质疏松?

人到了老年的时候会引起骨质疏松是因为人到老了,饮食会减少,免疫力还会下降,骨钙的维生素自然而然也会缺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具体因素非常复杂。人们在年轻时骨质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老了,如果不小心,他们会得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是中老年骨与关节的生理退行性改变,是人类衰老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骨关节及椎体的压力和解剖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临床实践也证明,当人体有骨刺时,并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骨质增生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组织反应。只有骨质增生无临床症状,无需刻意治疗。只有骨质增生无临床症状,无需刻意治疗。只有当确定骨质增生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果骨质增生是脊髓的骨压迫,骨质增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肠肾对骨代谢的负面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继承因素,激素水平等,这五种都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如果老年人想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以多做户外运动,也就是说,多出去晒太阳,让紫外线照射皮肤补充维生素D;此外,在饮食中,还需要适当添加能被人体很好消化吸收的富含钙的食物。

所以人到老了之后会引起骨质疏松就不难解释了,但骨骼的退化并不是从老年开始的。一般在25岁时,骨骼开始发生变化。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长期埋藏的疾病。在年轻时养成的坏习惯的影响下造成的。

4、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痛。从字面上看,一个是“疏松”(骨质少了),一个是“增生”(骨质多了),似乎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疾病。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病理学基础,也就是说都是骨代谢异常的结果,且都与钙代谢失常有关。不仅如此,看来是矛盾的疏松与增生却往往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都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因此,有人形容它们是“一根藤上的两颗苦果”。

如何解释上述现象呢。目前研究认为,不论是骨质增生抑或是骨质疏松,都是由于骨骼内有机类物质和矿物质含量比例失调引起,而这种比例失调又与体内钙代谢失常有关。简单说,中老年人甲状旁腺分泌功能常发生改变,维生素D的吸收与活化也常有不足,以致骨中的钙质被“动员”出来,引起骨钙丢失,促发骨质疏松;与此同时,这些被“动员”出去的钙,可在骨关节边缘或骨以外组织异常沉积,形成骨质增生(俗称“骨刺”)。特别是在身体负重较大或运动过多的关节,其骨边缘更易形成增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常把腰背酸痛、足痛等归咎于骨质增生,而忽略了同时存在的骨质疏松;还有人错误地认为,骨质增生是钙“多”了,从而忽略了补钙的重要性,延误了正确治疗。当然,对于经常腰背酸痛的中老年人,为了更准确、细致地分析判断,最好进行拍片以及检查骨密度,将有助于合理治疗。

5、如何缓解骨质疏松?

6、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爱惜患病关节,以延缓病变的进程。

7、导致骨质增生的原因是什么

骨质增生是困扰大多数中老年人的一个问题,但实际上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所以中老年人一般会有颈椎、膝关节等较大负重关节的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指在骨关节或脊椎所形成的骨性赘生物,俗称骨刺。是中老人的常见多发病,多发于活动度最大、负重最多的颈椎、腰椎、骶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关节软骨弹性会锐减,软骨胶原纤维显露,关节中部活动时极易磨损,其外周软骨面便代谢性增殒肥厚,最后骨化形成骨刺。职业性持久用力、长期被迫体位不良、慢性或机械性刺激、跌打损伤等是重要的发病诱因。
其实治疗骨质增生的根本目的不是消除骨质增生,医生要做的只是消除骨质增生所带来的临床症状。目前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紫外线疗法、针灸、按摩、药物治疗等,'骨质骨方'似医贴'对骨质增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骨质增生的预防
1、避免长时间站立及长距离行走、登山、长跑、太极等运动。
2、及时和妥善治疗关节创伤、感染、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原发病。
3、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平衡,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蔬菜及海带、鱼、虾等。同时,多见阳光,补充维生素d。
4、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防止骨质疏松,提倡快步行走或慢跑。
5、注意膝关节保暖和补肾药物的使用。

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刺怎么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