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以为光补钙和维生素D就能预防骨质疏松?
光补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
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天津医院赵嘉国、曾宪铁团队关于“补钙和维生素D对骨折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研究。
该论文为JAMA网站主页的封面论文
结论是: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防止老年人的骨折或髋部骨折。不管什么剂量、老年人什么性别、骨折历史、饮食中的钙含量如何,这些补充剂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益处。这在学术圈引起一片哗然。
这也让百姓不禁质疑,难道这些年的钙都白补了吗?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补钙和维生素D对预防骨折真的没有效果吗?日常生活中又存在哪些补钙误区,又该如何合理补钙?是时候说清楚了。
什么原因导致骨折?
骨折有很多种,有外伤性的骨折,也有骨质疏松性的骨折。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走路不小心摔倒,就发生了骨折。其实,摔倒只是诱因,引起这种骨折最大的原因是患者的骨质疏松。
这就要从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来讲,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钙。其实机体的缺钙,并不仅仅是补钙就能解决的。机体缺钙有三种原因:一、补钙不足,二、吸收钙障碍,三、钙排泄增加。
外伤性的骨折,补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预防。补钙仅仅是解决了第一种原因,而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不仅要摄入足量的钙,还要能很好的吸收,减少钙流失,这就需要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合钙片一起吃。
补钙的几种误区
补钙增加结石风险,或结石患者不宜补钙
其实,大部分的泌尿系统结石都是由草酸钙引起,而医生建议补充的是碳酸钙,合理服用碳酸钙不仅不会引发结石,而且在人体内会使草酸盐脱离,反而会抑制结石产生。草酸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建议先用开水焯一下再食用。
高血压病人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不建议补钙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许多高血压病人都在服用,但是补钙与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并不矛盾。相反,正确、有效地补钙反而会使血压下降。
多喝骨头汤、多吃虾皮可以补钙
受肠道环境影响,钠盐、高蛋白和油脂类的食物都会抑制钙的吸收。所以,对于要补钙的中老年人来说,注意饮食清淡。
骨头汤虽然钙含量很高,但是由于胆固醇含量也过高,大大影响了钙的吸收,所以喝骨头汤补钙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虾皮属于弱碱性食物,而钙在弱酸环境下吸收最好。大量吃虾皮容易在肠道内形成弱碱性环境,反而不利于钙的吸收。
认为补钙越多越好
其实,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个限度。我国规定各年龄组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mg,也就是说每 人每日不能超过2g,否则就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如何合理补钙?
合理膳食
平时注意多摄入含钙高的食品,如适当多吃奶与奶制品、豆类、硬果、虾皮、小鱼、小虾、绿色蔬菜、海带、紫菜等含钙高的食物。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最好有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
骨质疏松药物
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除了基本补充剂,还需要补充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
总之,我们不能否认补钙和维生素D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骨折的发生率很难降低。需要同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一起服用,方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2、骨质疏松要补钙吗?
骨质疏松当然要补钙,但补钙的途中也应该适当的补充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下面我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因为骨质疏松和补钙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患者应该经常地摄入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动骨等。
骨质酥松钙质不足就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常规的补钙方法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但是严重者还需要服用碳酸钙剂。
骨质疏松单靠补钙远远不够的,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戒烟、酒、咖啡,因为烟、酒、咖啡以及饮食口味太重都会阻碍到体内对于钙质的吸收,导致钙质吸收障碍。
骨质酥松患者吸烟会影响骨质的高峰的形成。过量的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浓茶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影响体内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当然摄入过多的盐和蛋白质也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上述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
3、骨质疏松吃钙片有没有用?
骨质疏松吃钙片有用的。
补钙能够增加血钙浓度,增加血钙浓度就会刺激降钙素的合成和分泌,降钙素就是一种降低血液钙浓度的激素,其中一种作用途径就是促进血钙向骨组织中转移,也就是被成骨细胞所吸收进行骨组织矿化。
但光靠钙片来治疗骨质疏松是远远不够的。骨质疏松需要科学治疗。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饮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耗损钙质的饮品;钠会促进钙的排泄,少吃盐可以减缓钙的流失;不食用垃圾食品。
4、骨质疏松,光补钙能解决吗?
骨质疏松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它不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那么明显,它的变化和对身体的危害,是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因此,骨质疏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骨质疏松)之一。
因此,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就变得十分重要!
但是,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补钙就可以了,事实是这样吗?其实,这个观念并不是完全正确。
尽管钙质补充对应付骨质疏松症颇为重要,但还有其他的要素也同样要考量一下。保持镁、硼、钾、叶酸、硫、维生素A、C、D、E、K等营养物质的均衡,对于抵抗骨质疏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有,蛋白质也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
▎饮食与生活习惯,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
肉类的过多摄入、咖啡因、酒精、抽烟以及许多其他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猝发症药物或抗凝血剂等),对钙质的吸收是有负面的影响。
健康的骨质密度也需要以来运动,运动可以促使矿物质沉积在骨头中,尤其是腿部、臀部和脊椎。相反的,缺乏运动会加速骨质的流失。
▎预防/调理骨质疏松,不妨这么吃:
1、摄取大量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绿花椰菜、芥蓝、海带、海菜(海藻)、芝麻酱、坚果类等。
2、全谷类与含钙的食物应该在不同时间摄取,因为全谷类含有一种物质与钙结合,阻碍钙质被吸收。睡前服用钙质最容易被吸收,且能帮助睡眠。
3、饮食中要包含大蒜和洋葱,以及鸡蛋(如果你胆固醇不高的话)。这些食物含有硫,是健康骨骼需要的东西。
4、进入更年期的女性,不妨每日坚持摄取适量的大豆制品。
5、避免含有磷酸的饮料、咖啡因、浓茶、烟、精制糖、盐,这些食物可能抑制钙的吸收。
6、避免摄入过量含磷的食物。如红肉类(如猪、牛、羊肉),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磷,在体内会有与钙竞争,被身体吸收的机会。
7、每天坚持晒太阳,使身体内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8、每天保持适量运动,有利于矿物质在骨骼中的沉积。
总之,要想使我们的骨骼变得更“坚固”,不想让它变为“豆腐渣”,膳食中多吃能增进骨骼营养的食物,做到食物多样化,丰富骨骼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作者:李晓丽,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5、天天补钙 为何还会骨质疏松
骨量越少 越易骨折弯一下腰、打一个喷嚏就能骨折,这事要在以前,60多岁的刘老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直到这事发生在她自己身上。那天,刘老太弯腰端了一盆水,准备挺身站直时,腰扭了一下。当时她觉得腰有点痛,以为是肌肉扭伤了,休息几天就会好。然而几天后,刘老太的腰痛越来越厉害,到医院一检查,竟是腰椎骨裂,而罪魁祸首却是骨质疏松。“我天天补钙,怎么还会得骨质疏松呢?”刘老太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缺钙只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原因,该病的发生还与人体骨量的多少有关。所谓骨量就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如钙、磷等矿物质)、骨基质(如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的含量。骨量越多,骨骼越强壮、坚硬,反之骨骼越脆,越容易断裂。而中老年人骨量的多少则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以后的骨丢失率。预防骨质疏松 减少骨丢失是关键如果把人的骨骼比作一座大厦,盖大厦的主要材料就是钙、骨胶原等,而盖大厦的工人与拆大厦的工人同时在工作:搞建设的是成骨细胞(促进骨骼形成),搞破坏的是破骨细胞(破坏旧骨骼)。通常,在35岁以前,人体成骨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破骨细胞,骨骼生长迅速而损耗少。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人们通过合理补钙、坚持运动等,能很好地促进骨骼生长,使自己在35岁左右拥有尽可能高的峰值骨量。然而,过了35岁以后,人的骨骼生长速度就开始减慢了。特别是步入中老年以后,随着人体成骨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差,破骨细胞的作用会逐渐居上,且越来越强,导致骨形成少于骨丢失。虽然中老年人通过补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骨骼形成,但是却赶不上骨丢失的速度,因此,对他们来说,防止或减少骨丢失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防止骨丢失 做好以下七方面第一,多运动,特别是多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可使全身肌肉、骨骼的血液循环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骨骼衰老、骨骼中钙质的流失,进而阻止和减慢骨丢失。户外运动时,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这有助于骨骼中钙的沉积,能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第二,避免高盐饮食或过量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酒。上述饮食习惯可能影响人体激素代谢,从而加速人体骨骼中钙的流失,让骨骼变得脆弱。第三,不滥用药物。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刺激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加速骨丢失。此外,镇静药苯巴比妥、抗凝药肝素等会影响人体骨钙代谢,使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四,积极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糖尿病会使骨中的成骨细胞功能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使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五,避免长期卧床。有研究称,人卧床一周的骨丢失量相当于平时一年的骨丢失量。如果中老年人因骨折等疾病不得不长期卧床休养,家人要经常为他们翻身、按摩,而他们则必须经常活动手、脚等可以活动的肢体。第六,绝经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不仅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还会导致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比例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骨丢失。一般情况下,绝经后5~10年是中老年女性骨丢失最严重的时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冯志海建议她们多吃黄豆、葛根等富含大豆异黄酮(一种天然雌激素)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第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以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或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骨量过多、过快地丢失。“当然,在防止和减少骨丢失的同时,中老年人不妨经常食用牛奶、豆浆、豆腐、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使用钙制剂,同时要多晒太阳,从而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冯志海主任建议。()
6、骨质疏松怎么办,别傻傻的只知道补钙了?
1.适当运动:运动的益处毋须置疑,然而在烈日当空,或者风雨交加、冰天雪地时,户外活动变得十分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人。
不能外出活动就蜗居不动固然不对。但在室内怎么运动好呢?
其实,方式可以有很多:跑步机、踢毽子、跳绳、原地踏步……总之能动起来就好。即便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也可以有办法,例如多做床上运动,像高抬腿。平卧时,将一条腿举至最高,然后屈膝放平,一边做300下。对老人家而言,能坚持300下,已相当于走了半小时的路;如果能举到500下,甚至比一般的爬坡、上楼还管用。
2.多晒太阳:增加日照日光浴最好选择在太阳不太猛烈的时段(夏天可选择上午8~10点,下午4~6点;冬天选择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尽量将皮肤暴露出来,裸晒约20分钟,以皮肤不发红、发烫,感觉舒适为度。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过多过浓的咖啡也同样引起骨丢失,每天2杯咖啡使骨丢失加速;钠会促进钙的排泄,饮食偏咸的人应增加钙的摄入,以弥补钠盐带来的尿钙丢失;食用垃圾食品(如汉堡包和快餐)的人群骨密度降低明显。
骨骼问题其实可防可治,做到“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风险。建议中老年人群,每1~2年到医院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及时发现疾病并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7、骨质疏松只补钙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使用骨肽?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当骨组织中的骨吸收活动强过骨形成活动就会导致持续发展的骨质疏松。
无论是运动、饮食摄入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希望加强骨形成、逆转骨吸收,而加强骨形成仅仅补充足量的无机钙是不够的,还需要骨胶原蛋白作为黏合剂,才能将钙锁住,只有钙和骨胶原蛋白同时、足量补充,才能满足加强骨形成的营养需求。
骨肽口服液中含有充足的骨胶原蛋白肽和葡糖酸钙,另辅以维生素D等成分,可充分满足骨质疏松人群每日的营养需求,加速骨形成,帮助对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