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动完手术的人不能吃大闸蟹吗
品蟹之道:螃蟹可分河湖蟹和海蟹两种,人们更多喜食河湖蟹。河湖蟹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其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A2、核黄素、10余种游离氨基酸等多种物质。蛋白质中有主要的氨基酸20种,而蟹中即有了10余种。 食之功效:清热、散血,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因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更适宜手术后、病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已消耗大量蛋白质需要补充营养的人。 不适宜人群:伤风、发热、胃痛、肠炎、腹泻、皮肤过敏者慎食,可能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尽量少吃蟹黄,以免胆固醇增高。
2、骨折到底可不可以吃海鲜
你好,骨折初期有伤口是不可以吃海鲜食物的,容易引起伤口不愈合。
骨折固定后建议你配合服用专业的接骨续筋,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药物八仙接骨宝治疗,可以帮助骨折促进骨细胞生长,帮助骨痂(骨头)快速形成,提前愈合恢复的快些.7天从症状上明显感觉患肢有力量,30天拍片就可以明显看到骨痂形成,这时就可以负重活动,在保养10天就可以治愈,以X光片为依据.
3、骨折能吃大闸蟹
大闸蟹的保存方法
收到活的大闸蟹后,如果一下子吃不完,那么您得要注意保存。九、十月份,最好把捆绑好后的大闸蟹(这样能够保证大闸蟹肉的结实)直接放入冰箱保鲜室冷藏(注意:不是冷冻),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左右,用拧干的湿毛巾盖住即可。切记:如果不是马上吃的话,请不要千万用水洗,不然螃蟹会死。假如室内温度不超过15度的话就不用放冰箱了。正常情况下可以保存3-5天,不过保存时间太长螃蟹会瘦一些,3天内食用不影响口感。
螃蟹最好还是蒸熟了之后放冰箱里,因为所有的螃蟹都是一样,只要一冻就不肥了
避风塘炒蟹
原料:
大闸蟹、大蒜。
做法:
1、3只220克左右的大闸蟹,我用了2个大蒜头,一块一个大蒜头这么大小的生姜。一起切末。入油锅将蒜末煸出水分和香味。捞出料,用这个油来炸蟹。
2、将螃蟹用剪刀剪去大钳。然后将螃蟹里外用牙刷洗干净。
3、将大钳刮掉毛,拍碎。将螃蟹盖掀掉。将螃蟹的腮去掉,还有盖子里的脏东西,内脏等去掉。
4、用剪刀将螃蟹对煎开,如图片。切面裹上干淀粉。
5、入8成热油锅炸至金黄8成熟捞出。(用的是上面炸蒜的油)(多余步骤:我将螃蟹腿都卸下来了,这样吃的时候可以直接夹到整块的肉。)
6、锅里留底油,放入蒜末,干辣椒。炒红辣椒后加入螃蟹翻炒。
7、一直保持大火,加适量生抽,再加点糖。我还加了点盐。
8、一直翻炒到蒜末都裹上了螃蟹。撒上葱花,出锅装盘。
清蒸大闸蟹
螃蟹6只1050克、生姜1块、白糖5小匙、浙醋50ml、棉绳若干
做法:
1、螃蟹用牙刷洗净,用棉绳绑好蟹脚
2、蒸锅加水,放4片生姜在内,再将螃蟹放置在蒸架上
3、大火蒸15分钟,关火后焖1分钟
4、在小碗内倒入浙醋,剩下的姜片剁碎末加入,调入白糖,即成姜醋蘸汁
5、趁热食用
蟹肉炒蛋
原料:鸡蛋2个、大闸蟹肉1个、葱姜、生粉适量。
调味料:盐、黄酒、醋。
做法:
1、葱、姜切好备用。
2、锅里放少量水,加入1/5蟹肉,用适量黄酒、盐、醋调味,煮沸后用生粉勾芡(要稀一点哦)。备用。
3、姜放入热油锅炒一下,再加剩余的蟹肉炒,加入打好的鸡蛋,快速轻炒至6分熟,关火。利用锅的余热再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装盆啦。
4、将2淋在蛋上面,放上葱花点缀。
小贴士:
1、必须选择鲜活的蟹,死蟹不能吃。
2、蟹性寒,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胆固醇,体质虚弱,脾胃寒者少吃。
3、柿子、蟹不可同食。
营养价值
大闸蟹营养丰富,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瘀、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蟹肉也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元素。 蟹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大闸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食用禁忌
1. 虚寒人士不宜吃大闸蟹 2. 皮肤敏感人士不宜吃大闸蟹 3. 胆固醇过高人士不宜吃大闸蟹 4. 孕妇不宜吃大闸蟹 5. 切忌半生熟吃大闸蟹. 6. 切忌吃蟹心:蟹的双鳃之间有一个六角形的白色蟹心,极其寒凉,虚寒人士不宜。另外,但凡内脏都不宜吃,因内脏积聚重金属,多吃易中毒. 7. 柿蟹同吃,定见阎王 蟹肉含丰富蛋白质,柿子含鞣质,同时吃造成蛋白质凝固,导致肠痉挛。 8. 切忌以啤酒送蟹 9.不能和冰冷食物一起吃。
楼主选我吧
4、伤筋动骨有什么忌口的吗?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就拿骨折来说,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成人通常是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恢复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饮食对于骨折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在骨折恢复的不同的阶段,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可能会延缓疾病的恢复时间。
骨折了,经过专业医生的固定和治疗后,就可以回家等待康复了。一般情况下,骨折的不断愈合会经历三个时期:
1、血肿机化期
由于骨折本身及邻近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从表看来,就是迅速的肿胀、血瘀,并伴随着疼痛。骨折6~8小时内,开始凝结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
24~48小时左右开始,血肿开始逐渐消退,骨痂开始生成,这个过程可能持续1~2周左右。
24小时内,可以冷敷,24~48小时后,可以热敷。
消肿散瘀止痛是首要的,这个阶段使用的药物也多是此类作用的。在饮食方面,除了疾病本身,还要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此时不能过早的食用肥腻滋补的食物,包括骨头汤,会加重淤血积滞,反而不利于消肿止痛。
在骨折的前1~2周,比较适合进食的食物,通常以利尿消肿、活血消瘀为主。比如大白菜、冬瓜、芹菜、西红柿、木耳;山楂,葡萄、柠檬;豆制品,瘦肉,忌食酸辣、燥热食物。
做个白菜豆腐汤、海米冬瓜汤、芹菜腐竹等最好不过了。
2、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可以理解为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伤痂(比如皮肤愈合初的血痂)。这段时间是瘀肿大部分吸收或消除,骨折断端开始结合,软骨细胞增生、钙化的过程,时间大约需要4-8周。
这个时期充足的蛋白质和钙磷就显得格外重要。骨头汤其实含钙量很少,不如喝点牛奶、吃点虾皮、芝麻酱等等补充钙质,所以这一阶段也不适合喝骨头汤。建议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这个阶段,通常也不能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适当室外晒晒太阳。
3、骨痂改造期
这个阶段属于骨折的后期,成骨细胞不断增生,新生骨小梁也逐步增加,并逐渐排列成规则致密的骨小梁,使骨折断端形成骨性连接,这一时期需要8-12周,看严重程度,最长的需要1~2年之久。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消失。
饮食建议: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啦,这个阶段,就不要再吝啬进补了,骨头汤、鸡汤、鸡肉等等都可以吃起来,而且建议搭配着吃,营养更全面。此时也可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对于后期彻底恢复很有好处。所以,骨头汤只有在骨折的后期阶段,才可以喝,也相对比较有用。
需要忌口
骨折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必要的营养,合理的饮食可以使患者更快的康复,而反之可能会导致骨折愈合得更慢,那么哪些错误的饮食习惯和方式是骨折病人需要注意的呢?
大量摄入糖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摄入过多的糖分会使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影响到骨骼和肌肉功能的恢复。而且创伤本身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再摄入过量糖分,加重身体负担,所以在骨折恢复前期要尽量少吃些糖分过高的食物。
2、骨折忌不易消化的食物
骨折病人往往都会活动受限,加上伤处肿痛,食欲也会不佳,常常会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如果此时再进食些山芋、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会加重不适。而以一些容易消化及通便的食物代替,会事半功倍。
3、骨折忌少喝水骨折病人大多也活动不方便,就觉得应该少喝点水,以免得总是上厕所,其实这个不对的。
这个要分时期,如果在骨折早期,水肿较严重的情况下,还是保持正常水量或减少水量都可以,但在骨折中后期,还是要适当的多饮水,促进代谢。所以,骨折恢复期的患者想喝水就喝,不需要顾虑太多。
恰当的药物治疗很有必要
骨折的不同时期,用药也不同。
骨折早期(血肿机化期):应给予活血行气,化淤通络,消肿止痛的药物,使气血经络通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淤散,肿消痛止。
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与改造期):治疗应以补气血,壮筋骨的药物为主,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氨糖软骨素到底有没有用?有朋友经常来问,氨糖软骨素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氨糖软骨素本身一种关节软骨的组成基质,还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皮肤组织、关节滑液等处。所以,氨糖软骨素对于促进关节软骨组织中蛋白多糖及胶原的合成,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稳定可能有效果。
临床研究也表明,氨糖软骨素对于消除炎症和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骨折病人来说,消除炎症和缓解疼痛的作用比较微弱,在骨折前期,还是需要及时的应用药物治疗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此类产品。
伤筋动骨100天,不等于卧床100天
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规范康复治疗的缺失,很可能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进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相反,如果骨折手术后及时进行康复,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不药不药】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5、骨折了能吃海鲜吗?
你好,这个是可以吃的。当然可以吃,还且很好!!!
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再往后的日子里,除了那些明显无益的食物,骨折患者不必再忌口。有的危重患者和因骨折引发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饮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病情和医嘱作出合理安排。
骨折超过5个星期以后,病人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鸡蛋、绿色蔬菜、小麦含铁比较多;海产品、黄豆等含锌比较多;麦片、蛋黄等含锰较多。同时配以鸡汤、鱼汤、各类骨头汤等,可选择性地加入红枣、枸杞等。
6、骨质疏松应吃些什么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骨形成指标。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3.骨矿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3)定量CT(QCT)。
(4)超声波(USA)。
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1.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1)雌二醇1-2mg/d。(2)乙烯雌酚0.25mg/每晚。(3)复方雌激素0.625mg/d。(4)尼尔雌醇2mg/半月。(5)利维爱。
2.降钙素:(1)降钙素。(2)益钙宁。(3)密钙息。
3.Vir D:(1)罗钙全。(2)阿法骨化醇。
4.钙制剂:(1)无机钙:1)氯化钙。2)碳酸钙。3)碳酸钙。(2)有机钙:1)葡萄糖酸钙。2)乳酸钙。3)门冬氨酸钙。(3)活性钙。(4)钙尔奇D。
5.双磷酸盐:(1)氯甲双磷酸二钠。(2)羟乙基二磷酸钠。
6.异丙氧黄酮。
8.中医药。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718/
另附:
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治疗的目的有两个: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腰背痛。因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所以要广泛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等。
(1)钙剂 主张青少年时,日进钙(元素钙)1000—1200毫克,成人每日800—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每日1000-1500毫克。患肾结石或尿钙浓度高,有发生肾结石危险的病人摄钙量不宜太多。凡骨质疏松症病人,均应适当补钙。,目前虽无明确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就能降低骨折的发生,但补钙至少应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治疗。以提高膳食中钙的含量为主,若食物中所进量不够,则需用含钙制剂补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般钙片的量不等于其含钙量,在服用时,应按实际加以计算,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分别含元素钙40%、27%、13%和9%。若钙剂在进餐后服,伺时喝200毫升水,则吸收较好。分次服比一次服好。胃酸缺乏者应服枸橼酸钙。
(2)雌激素 为防止妇女绝经后骨丢失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再建骨代谢平衡。一般最好在绝经期后即开始应用。单独使用雌激素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故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辅以适当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尼尔雌醇、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
(3)降钙素 它的快速作用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作用。鲑鱼降钙素名密盖息,50单位隔日或每日肌内注射一次;每日200—400单位喷在鼻黏膜。鳗鱼降钙素名益盖宁,每次10单位,每周2次或每次加单位,每周1次,肌内注射。不良反应有恶心、面部和双手潮红发热感。缺点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4)维生素D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活性维生素D有罗钙全(每次0.25微克,每日1—2次)和α(阿尔发)—D3(每日0.25—1微克)。
(5)二膦酸盐类 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目前已有羟乙膦酸盐(又称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称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称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品种。其中阿仑膦酸盐于1995年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为有利于药物吸收,并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应空腹服用,并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半小时后方可进食。应避免与钙剂同服。
(6)氟化物 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骨形成。单氟磷酸盐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肠缓慢释放,可持续维持12小时。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特乐定,其成分有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及枸橼酸钙,每片含氟5毫克和元素钙150毫克,每日3次,每次1片,嚼碎后吞服,可与饭同服。
(7)甲状旁腺素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有促进成骨的作用。目前尚处于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