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其重要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1、原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2、发生的诱因,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半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无疼痛,部分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是由于跌倒而引起的。 3、发病情况,男性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上升,而女性则从45岁开始不断上升。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发生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估计为30%~40%,男性为10%~15%。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 4、骨折好发于胸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骨(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和踝骨。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病变严重吗?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的退化,更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中就比较常见。骨质疏松在刚发生时往往不会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危害。因此,在骨质疏松发生时,就要积极治疗,避免引起严重后果。那骨质疏松严重会怎样呢?
一、骨质疏松严重会怎样
1.引起疼痛
骨质疏松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骨密度慢慢下降,骨的微结构遭到破坏,使骨头变得十分脆弱。这个时期会引起腰背部疼痛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甚至全身骨骼疼痛,尤其在负重、用力时,疼痛可加重。
2.影响到日常活动
骨质疏松严重时对日常生活会有很大影响。由于骨质疏松可引起疼痛感,导致患者在行走、坐走、翻身时十分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有驼背的症状,身高也会变矮、脊柱变形,对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3.影响内脏功能
骨质疏松还可影响内脏功能,引起腹痛、便秘等症状。骨质疏松严重,即使只是轻微的创伤也会导致骨折,这主要是由于骨质脆弱引起的。大腿根、手腕等部位是骨折的常见部位。
二、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为了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如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等,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双膦酸盐、维生素D、钙、雌激素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在药物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平时也应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饮用酒、咖啡、浓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