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大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老花眼吃什么食物好?受身体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害怕麻醉风险,8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很多患者就只能长期卧床,不仅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寿命。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骨折,一般需要卧床两个星期以上,此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就会随之发生,而这些并发症对老年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认为补钙就可以。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述,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机体衰老、疾病及药物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因此,建议老年人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还可以去看骨代谢门诊,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另外,老年人出行和日常起居都要格外当心,防止摔伤、绊倒和碰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之护理要点
一、 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使骨骼脆弱、并容易折断的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在病人发生骨折时才会发现。
二、 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脊椎、髋部、手腕。
三、 我国65 岁以上的妇女发生脊椎压迫性骨折率约有 19.8%;男性则为 12.5%。大约 1/3 的台湾妇女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脊椎、髋部或手腕之骨折;男性约为 1/5。
四、 危险因子:
(一)无法改变的因子:老年、女性、遗传、白种人、亚洲人、体型瘦小者、女性贺尔蒙。
(二)可改变的因子:吸烟、喝酒、体重、体能活动(卧床或长期使用轮椅)、饮食中钙质和维他命 D 的缺乏。
五、 哪些药物会加速骨质流失:
(一)类固醇(黑药丸有此成分)
(二)治疗癫痫的药物(癫能停、癫通等)
(三)甲状腺药物
(四)某些利尿剂
(五)某些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
六、 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骨质密度 T 值(健保规定首次做骨密度检查需自费 600 元。若检查结果未达骨质疏松,则以后仍要自费;若达骨松标准,健保局每人一生最多给付 3 次。)
七、 照护原则:饮食、运动、药物及跌倒预防
(一) 钙质:每天建议摄取量 1000-1200 毫克
1. 含钙丰富的食品:杏仁、青菜、绿花椰菜、加钙豆浆、罐装带骨沙丁鱼、鲑鱼、牛奶、奶酪、冰淇淋、布丁、蚝、芝麻、大豆、豆腐、豆干等。
2. 一份乳制品(一杯牛奶或优格、或 50g 奶酪)约含钙 300mg。
3. 避免使用含有牡蛎壳、骨粉等成分的补充剂,因可能混杂其他重金属成分。
4. 挺立:每颗含 600mg 钙 + 200 单位维他命 D。
5. 银宝善存:每颗含 200mg 钙 + 400 单位维他命 D。
6. 碳酸钙片:每颗含 500mg 钙,于饭中嚼碎服用最易吸收。
(二) 维他命 D:每天需补充 800-1000 国际单位
1. 维他命 D 可以帮助钙质的吸收,并预防跌倒、预防骨折、对肌肉力量有帮助。
2. 使用维他命补充剂。
(三) 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福善美、骨力强、骨维壮)、抗体类(如保骼丽)、荷尔蒙(钙稳)、副甲状腺素(骨稳)等。
(四) 规律负重式及肌力运动(如行走)的好处:增加骨质密度、减轻疼痛、增进平衡感及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和骨折的机会。
(五) 预防跌倒与骨折:以改善视力、平衡感、肌肉强度、行动能力及居家环境安全为主。
(六) 若有使用镇静安眠药剂或会造成低血压、低血糖、头晕、下肢无力等副作用的药物需特别注意。
(七) 有需要时,使用拐杖、助行器及髋部保护垫等辅具。
(八) 减少危险因子: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素、烟、酒、过轻的体重等。
(九) 只要有发生骨折,就应该要检测骨质密度及治疗骨质疏松。
(十) 长期使用类固醇者都应该要服用钙片及维他命 D 补充剂,并更积极的避免其他会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所有妇女或男性都应都应增加饮食中钙质及维他命 D 摄取、保持适当体重、避免烟酒、规律运动、避免跌倒。
资料来源于养老信息网《老年骨质疏松症之护理指导》
3、老年人怎样预防骨质疏松ppt课件
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经常晒太阳,吃含钙高的食物 如海产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部位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其重要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1、原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2、发生的诱因,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半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无疼痛,部分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是由于跌倒而引起的。 3、发病情况,男性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上升,而女性则从45岁开始不断上升。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发生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估计为30%~40%,男性为10%~15%。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 4、骨折好发于胸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骨(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和踝骨。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5、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骨折怎么办
常规骨折疗法!尽量避免切开内固定!下肢骨折要预防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感染!内用中药,早期活血化瘀,中期接骨续筋,后期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外固定清除后还可用熏洗药滑利关节!
6、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ppt
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直接原因。所谓“上工治未病”,预防跌倒,其意义甚至大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本身。要预防跌倒,首先要认识到跌倒的常见原因,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包括老年人自身生理或病理变化所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通常来讲有三种情况,包括:
1)衰老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并且往往伴有视力减退。当环境突然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时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容易跌倒。
2)老年人易患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容易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3)衰老导致骨骼肌肉系统退化,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下降,或者由于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调整能力下降,容易诱发跌倒。
外因则为一些容易诱发跌倒的环境因素,包括:
1)室外不平的路面、复杂的交通状况、环境光线不足等。
2)室内杂乱的环境、湿滑的地板、未固定好或高度不合适的的床和座椅等、光线不充足等。
要预防跌倒,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在日常生活提高对预防跌倒的重视程度。
2)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有条件的可以对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
3)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情况。
5)避免单独外出,避免拥挤的环境,避免高速交通工具。
6)改善家庭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洗手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
7)调整床、座椅、马桶、浴缸、楼梯的高度,有条件的可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
8)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证鞋底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