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老年人要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2、人在哪个年龄阶段容易得骨质疏松?
1,最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质疏松。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3,由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
4,多见于8~14 岁青少年或成年,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健康!
3、是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段都应该开始预防骨质疏松了呢?
你好,骨质疏松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但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并非只是复老年人的专利。
如果骨骼健康生长,骨骼最强健的时期是20-40岁,也就是说该时期骨骼达到了最高的骨量和最好的质量,骨骼是否能达到最好状制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而一旦过了40岁,骨质流失的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质逐渐变脆,随着年龄渐渐增大,患骨质疏松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
骨质疏松并非是从中老年开始预防,而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应该尽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注意钙和蛋白质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适当的日光照射,以提高自己的骨峰值,对将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4、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最好?
1、海带及虾皮:海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每100克海带中就有1100毫克的钙,此外,海带所含的褐藻酸钠盐可预防白血病和骨癌。虾皮的营养极为丰富,也是一种良好的钙源。
2、豆制品:大豆、黄豆等豆类食品所含的钙都极其丰富,豆类食品经过加工后,所成的豆类制品,其钙含量会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豆类制品的含钙量与加工过程中的凝固剂量有关,因此,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豆制品的含钙极其丰富,是良好的钙源。
3、动物骨头:动物的骨头80%以上是钙,平时多饮用骨头汤,可有效的补钙。煮骨头时,滴加少许的醋,可促使骨钙溶出,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4、芝麻:芝麻是老年人常选的一类保健品,也是补钙的来源,芝麻酱的含钙量很高。吃面或拌菜时加点芝麻酱,也有补钙的功效。有资料显示,黑芝麻比白芝麻的补钙效果更好。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因此补钙需要长期坚持。
(4)骨质疏松多发于什么年龄的中老年人扩展资料
老年人骨质疏松不能吃的食物:
1、不能吃得过咸。吃盐过多,也会增加钙的流失,会使骨质疏松症症状加重。在实验中发现,每日摄取盐量为0.5克,尿中钙量不变,若增加为5克,则尿中钙量显著增加。
2、不能多吃糖。多吃糖能影响钙质的吸收,间接地导致骨质疏松症。
3、不宜喝咖啡。嗜好喝咖啡者较不喝者易流失钙。实验发现,一组停经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有31%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而另一组骨质正常者中只有19%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
5、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
骨质疏松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几乎都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年龄大了,出现骨质疏松似乎是比较正常的。其实骨质疏松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也许你已经悄悄走进了骨质疏松患者的人群中,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虽然骨质疏松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是骨折以后的伤害还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一年内死于并发症的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要警惕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骨质疏松有4大征兆,如果出现要及早注意!
1、身高变矮
小时候孩子是长个,从呱呱落地到青春期,孩子们的身高是不断在长高。而到了四十五岁以后,我们的身高开始出现变化,这个时候骨骼中钙已经开始流失较多,骨峰值下降,如果您的身高在一年内突然下降在2厘米之内,需要注意可能骨质疏松已经找上门来。
2、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腿抽筋,真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身体出现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腰部脊椎骨的骨质流失导致的。如果您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引起警惕是否已经患有骨质疏松。
3、驼背:
驼背也是骨质疏松患者的一个特征之一,这是因为有些患者的胸部脊椎骨骨质大量流失,支撑力越来越弱,时间久了就会开始出现驼背的现象。
4、容易骨折
也许您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的时候我们在学习走路或者玩闹的时候摔倒在地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老人摔倒在地可就严重了,往往是需要到医院打上石膏,休息三个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无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从而造成骨骼的柔韧性降低而脆性增加,骨折就很容易发生。比较容易出现骨折的部位往往是脊椎、髋部、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