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的五大危害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1、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患者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中的影响。
3、骨质疏松的病人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4、骨质疏松可以造成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预防骨质疏松的五种方法:
查骨骼
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请医生评估骨折风险。已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应遵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改劣习
吸烟、酗酒对骨骼的伤害非常严重。要保护骨骼健康,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另外,临床发现,体重偏低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对于女性而言,最好别过度追求苗条。
勤锻炼
每周应锻炼3~4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比如,举哑铃、仰卧起坐、武术和瑜伽等。
补维D
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知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等。
生活中大家应该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重视疾病的危害,在出现了类似的疾病以后,应该及早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
2、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怎样处理心理问题?
骨质疏松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常可出现抑郁焦虑,特别是在需要根据病情对生活方式进行较大调整时较为明显由于相关残疾可限制患者参与工作和娱乐活动,经常会产生与朋友和家人隔离的感觉,对于跌倒的恐惧感也常使患者自行减少活动,进一步导致对他人的依赖和焦虑
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畸形,可使患者产生躯体形象方面的担忧,使用支具和矫形器可被患者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加重对患者自我形象的负面影响对此,应予以关注和处理
例如,通过做一些相关的心理咨询向患者及其家人提供适当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3、骨质疏松怎么办?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时会导致骨折,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建议绝经后女性和大于60岁的老年男性,可适当服用澳诺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用锌补钙,促进钙吸收,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此外,药物成分中的赖氨酸,最大限度增加了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增加钙的吸收率、利用率。赖氨酸与锌、钙离子形成鳌合物,阻止植酸对锌、钙的沉淀,直接提高锌/钙吸收率,避免了高剂量钙补充可能引起的结石和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