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中国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比例

中国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比例

发布时间:2020-10-09 22:04:53

1、为什么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男性高?

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复杂,生理或病理的许多因素皆可引起骨质疏松。其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地讲与性别没有必然联系。但老年人中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据统计,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老年男性约为20%,绝经后女性约为50%,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占全部骨质疏松者的70%---80%。其原因主要是回由于女性绝经后性腺萎缩,功能下降,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骨骼分解远大于生成速度,骨骼处于负钙平衡状态所致。而男性体内性激素变化远没有女性答明显,故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进展速度都低于女性。

2、(1)WHO 规定的白人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以白人青

年成人女性骨密度峰值的人群均值(X)所相应的标准差(SD)为单位,骨量的减少达到或超过2.5SD(T-Score)者,诊断骨质疏松症。必须应用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腰椎1 ~ 4 以及一侧髋部。T-Score=-1.0 ~ -2.49SD 者,诊断“骨量减少,Osteopenia”。

+1.0 ~ -1.0SD 为正常。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 WHO 诊断标准的“骨密度”,仅仅限于“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的测定值。不能应用单光子、双光子骨密度测定仪,也不能应用定量超声(QUS)或定量CT(QCT)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②应用中国人种女性和男性的骨密度峰值的正常值(X±SD),不应该应用其他人种的正常值。

③目前男性诊断标准,全世界暂时应用白人女性的“2.5SD”的标准,但是男性的“SD”不同于女性的“SD”,不应该混淆。

④“2.5SD”诊断切点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该任意在临床诊断中改动。

⑤在“三级甲等医院”骨密度检查室的书面报告中,骨密度不应该仅仅报告为“g/cm2”,一定要计算和写出T-Score 值,临床医生才能据之诊断。否则不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条件。

⑥腰椎1 ~ 4 和一侧髋部比较,人们更加重视髋部。不应该忽略以下提示:“DEXA”测定的髋部骨密度减少到“2.5 SD”才是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原因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害仅仅是“髋部骨折”所致卧床期的吸入性肺炎和褥疮的高病死率。

(2)应用WHO 骨密度“2.5SD”的诊断 仅仅是单位体积(cm3)

的骨矿含量(g)的减少,不包括“WHO 骨质疏松定义”中的“微结构损害”和“脆性增加”。

因此,依据WHO 的骨密度“2.5SD”的诊断切点所诊断的,被称为广义的骨质疏松症。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当前的WHO 诊断标准,它所对应的病理形态有多种,包括狭义的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等。不应该忽略鉴别骨软化等疾病。

②当前的WHO 诊断标准,它所相应的病因也有多种,包括性激素减少、老年退化变性、维生素D 或钙剂缺乏、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于疑难诊断病例应该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以发现病变的部位、数目、分布,然后进一步选择合理技术方法进行确诊。进行动脉血气检查来筛查代谢性酸中毒,观察是否“BE < -2.3 mmol/L”(国内有人应用-3.0mmol/L 为切点,美欧应用-2.0mmol/L 为切点)。

③不应该忽略脊柱侧位X 线平片的特定意义。大多数DEXA 不能测定侧位腰椎骨密度。尽管30% 的骨量丢失才可见到放射线学骨丢失改变,但是对于侧位腰椎平片已经显示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骨密度仪在测定正位腰椎骨密度时,把椎体前方和后方的韧带钙化和主动脉钙化,都计算为腰椎的骨密度,显示骨密度正常或升高。

所以不应该忽略侧位腰椎平片检查。

④评估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应该仅仅依据“骨密度”

这种“骨量”。应该同时评估“骨微结构” “骨脆性”和“骨折率”。

特定的患者临床研究依靠活检针所取标本研究“骨微结构”,必须遵循特定的医疗法律程序。临床不能进行“骨微结构”和“骨脆性”

检查,因此疗效评估必须同时依靠“骨密度”和“骨折率”的数年观察结果。曾经应用大剂量氟化钠达到“骨密度令人惊异的改善”,但是“骨折率”明显增加也令人惊异。原因是“骨微结构”严重损害。

⑤狭义的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不应该忽略的是,女性既存在绝经后(女性激素缺乏,需要女性激素替代)骨质疏松,同时也存在老年性(退化性病变,需要应用成骨细胞刺激药)骨质疏松症。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则是退化性病变,不能常规应用男性激素替代。

(3)几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推论。女性围绝经期已经比前5 年出现明显骨量减少,尤其绝经后5 ~ 7 年为快速骨丢失期。女性比男性峰值骨量小,骨丢失时间提前且速度快得多。因此不应该忽略,广大绝经后数年的女性,即便不进行DEXA- 骨密度检查,多数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年代越久,骨质疏松症越严重。中国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 岁,因此60 岁妇女几乎全部进入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症的范围。甚至围绝经期女性,即便不进行骨密度检查,骨量减少的比例也相当大。男性则不能进行这种简单的推论。

(4)绝经后或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同时存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酸中毒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尤其不应该忽略:老年女性的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升高。

(5)不应该夸大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至今尚未确立以下生化指标对临床有多大用途:骨形成指标,包括血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骨吸收指标,包括尿羟脯氨酸、尿吡啶啉交联物、尿Ⅰ型胶原N 末端交联肽。这些测定或许有助于预言骨丢失速率和治疗反应,或许有助于诊断某些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

(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如下。

正常: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不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1个标准差值。

骨量减少: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为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1 ~ 2.5 个标准差值。

骨质疏松: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2.5 个标准差值。

重度骨质疏松: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的骨量峰值减2.5个标准差值,并有1 个或多个部位骨折。

//骨质疏松症如何鉴别诊断?

3、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旦其发病率显 著高于男性。美国人骨质疏松所致髋部骨折中,85%为女性;澳大利亚60 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58%,男性为28% ;我国北京、上海等 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40% ~ 50%, 男性约为20%。



那么,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呢?这是女性从35岁至绝经这一段时间,骨量开始缓慢丢失,每年丢失0。3% ~ 0。6%。进入围绝经期以后,由于雌激素的减少,会引起骨形成减少 和骨吸收增加,使骨量流失增加。绝经后的女性,在第1个5年中,每年丢 失1。

  5% ~ 2。5%的骨量,绝经后10年,每年流失骨量可达5%。60岁以上 的女性约有1/4到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一生将流失骨总量的50%左 右。男性流失为30%〜40%。因此,女性骨质疏松明显多于男性。当然,除了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还有以下 几种原因:1。

 男性的骨架和骨质量比女性大,而旦其横截面积也比女性大 25% ~ 30%,因此,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发生骨折的概率低于女性。2。很多女性为求得“骨感美”,经常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减肥,结果导致 体内脂肪所剩无几。缺乏脂肪,会间接地造成雌激素的缺失,继而引起骨质 疏松。

  3。很多女性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而偏食,往往不能均衡地摄取营养, 尤其是当摄入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过少时,会直接影响体内钙质的吸 收,使骨密度降低。4。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平时运动要少一些,运动量少,也会增加患骨 质疏松症的概率。因此,对于那些为了皮肤白皙而拒绝日晒、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 节食、坐在办公室中极少运动的女性而言,更要注重对骨质疏松的预防。

4、为什么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发病为多因多果,原因复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

但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据统计,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疾发病率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约为50%,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一般占全部老年骨质疏松者的70%—80%。那么,为什么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比男性高呢?要想弄清楚原因,我们就得了解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的特殊性。

人体的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是一个从生长到衰退的过程,骨骼当然也不例外。青少年时期骨骼处于旺盛的生长时期,骨密度逐渐增高,骨头日益变得坚硬而致密;到了成年以后,骨的代谢基本上达到了一种平衡;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开始流失,骨头逐渐变得疏松和脆弱。


成年后的骨量主要取决于其生长过程中骨量达到的最大值,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骨量流失的速度与程度。男性青春期长,且生长速度快,所以骨旅长的又高又坚固;而女性青春期相对于男性来说较短,所以就显得脆弱。


男女在两性老化过程中骨丢失也有差异。老年女性骨丢失的速度快了男性,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性腺的萎缩,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骨筋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骨筋处于负平衡状态,所以加速了骨质疏松症的进程。由于男性体内性激素的变化远远没有女性的显著,所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进展速度明显低于老年女性。

5、中国有多少骨质疏松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达9000万,占总人口的7.1%。据了解,日本女性有900万患骨质疏松,男性有175万人,而日本总人口为1.3亿,其患病率高达8.269%。日本学者Fujita在1977年指出:“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们都将会患骨质疏松症。”很多被调查者出现过腰酸背痛的症状,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但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将这一症状与骨质疏松联系起来。其实,这很可能就是骨质疏松所导致的。

6、为什么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比老年男性高?

因为女性要经历更年期,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绝经期,此期间体内激素代复谢紊乱,尤其是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对骨骼影响很大,造成骨吸收制相对明显增加,骨丢失增快,引起骨量的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因zd此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7、以往骨质疏松多是50 岁以上女性的“专利”,而如今一些经常

吃保健品的中年男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也加入骨质疏松患者“大军”,这一比例约占到总骨质疏松患者的20%。

一些广告宣传所谓“补钙” “壮阳”的保健品,其实里面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影响钙的吸收,骨质代谢差,造成骨质疏松。

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钙、低镁,继而影响骨代谢,也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治疗骨质疏松应怎样谨慎用药?

8、女性骨质疏松症状有哪些表现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有时单纯补钙及维生素D效果不明显,因此须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并充分发挥饮食疗法的积极作用,补其所虚,增其不足
意见建议:核桃仁补肾强腰,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核桃仁中所含的钙、磷、镁、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均可增加骨密度,延缓骨质衰老,对抗骨质疏松。

9、中年女性为什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在4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为5%,女性为22.2%,4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女性较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女性比男性骨质含量低,所以40岁以后骨骼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第二,女性自绝经期开始,骨质变化加剧。中年以后,妇女体内雌激素下降,使得保护骨质的力量削弱,骨质开始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使患者的骨密度缓慢而稳定地降低,使得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易发生骨折或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可以说,骨质疏松是骨质老化的表现,这时只要未发生骨折,骨的外形不会有变化,但X光片上可见骨密度减小。70~80岁的人骨密度只相当于青年人的50%左右。

事实上,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质的疏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一个人出现身高减低,或是驼背,或是跌跤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时候,骨质疏松的发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骨质疏松症与老年妇女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其实,骨质疏松从30岁或40岁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绝经期或绝经前期症状会加剧。作为中年女性,对该病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注意保养,尽可能提早预防。

10、为什么骨质疏松偏爱女性人群

由于女性青春期发育及骨垢线闭合均早于男性,而且身形和体重也比男性小,加上肌肉比重低,对骨骼的日常刺激相对偏低,所以总体上女性的骨质总量及密度均比男性要小。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太为瘦小的人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与中国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