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病例分型

骨质疏松病例分型

发布时间:2020-03-25 16:13:18

1、骨质疏松症的病历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质疏松到底该怎么查

、 经常有患者来了就问骨质疏松该怎么治,我经常习惯的对患者说:“您怎么知道有骨质疏松的”,有些患者会说查过骨密度,但也有不少患者从没做过任何检查,只是凭感觉认为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科学地讲,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很多,医院在做、社区也在做,甚至我也见到某些商场里面也有柜台挂着“免费检测骨密度”的牌子。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怎么检查?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诊断常用方法: 1、X线照相法:用X线拍片的方法观察不同部位骨骼的密度、形态,尤其是骨小梁的数量和形态。最常拍摄的部位主要是人体的髋部、腕部和脊柱,通过光密度的差别来评价骨骼情况,其缺点为,当X线照相法显示明确骨质疏松时,骨量丢失已经至少30%了。 2、X线吸收法:包括单能X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和周围骨定量CT。目前在医院最常应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法,而在商场、或是社区检查仪器多为单能X线吸收法,其数值欠精确。 3、光子吸收法:目前已经被X线吸收法代替。 4、骨病理检测法:将骨组织样品制成病理切片,在特殊的图像分析仪上观察计算骨小梁的形态和数量,对骨质疏松做出直观的诊断,但由于本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测,故仅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鉴别诊断。 5、超声检测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新型无创伤骨质疏松诊断技术,其优点是早期可以显示出骨量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X线吸收法,超声法在数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确,但由于其无放射线,对于鉴别儿童骨质疏松具有优点。 6、生化指标:临床上经常通过测定血液或者尿液中骨矿含量来间接的了解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以及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的鉴别诊断。

3、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4、骨质疏松症如何分型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5、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分级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分级。骨密度测定T值>-1时,数值正常;T值在-1—-2.5之间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2.5合并脆性骨折为重度骨质疏松。

6、骨质疏松还有分类吗?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7、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

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做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三种常见代谢性骨病变的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 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 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 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

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 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最后,还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分型,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多见。

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与绝经期骨质疏松的鉴别项目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绝经期骨质疏松

//测量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哪些?

8、老人骨头能用pvp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常见于松质骨丰富的区域,如椎体压缩性骨折(VCF)、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等。据统计,7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20%有不同程度的VCF,绝经后妇女VCF患病率为16%[1]。而PVP(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正被各级医院普遍采用,但在进针方法上没有统一认识,我科自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病人60例,分别予单侧和双侧注入骨水泥对疼痛改善情况、椎体恢复高度等方面进行疗效对比,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Rao[2]分型选择楔型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侧组和双侧组各30例。其中单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年龄73.5岁,单椎体骨折20例,双椎体骨折8例,三椎体骨折2例,平均椎体丢失高度52%;双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75岁,单椎体骨折21例,双椎体骨折8例,三椎体骨折1例,平均椎体丢失高度54%,具体骨折部位发生于T9~L2节段。两组病例均以胸、腰背痛为主症,术前查体均有局限性叩击痛,疼痛时间均超过一个月,辅助检查X线及椎体CT明确椎体高度改变、后缘完整。两组病人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单侧组平均得分7.2,双侧组平均得分7.5。
1.2手术方法
病人俯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C臂下正位透视双侧椎弓根形状对称,双侧“牛眼”显像清晰,棘突位于正中。确认病变相应椎体,后正中线旁开2.5以1%利多卡因做全层浸润麻醉,取穿刺针于“牛眼”外上象限水平成矢状角10~15°穿刺进入椎弓根,穿刺针可自行站立时改侧位透视,观察进针水平角度及进针深度,微调进针水平方向,C臂荧幕上预测进针方向,缓慢进针至椎体前中1/3处,针尖斜面朝对侧。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C臂下监视水泥扩散方向,如遇骨水泥有沿血管扩散至椎体外时暂停推入水泥或调整进针方向,同时防止骨水泥扩散至椎体后缘,平均每椎体可推注骨水泥3.5ml,退出穿刺针同时防止骨水泥尾随。调正位观察骨水泥扩散方向。病人返回病房平卧24h-72h。
1.3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72h进行疼痛VAS评分,其中单侧组平均得分2.18,双侧组平均得分2.06;患者下地后复查X线片椎体丢失高度单侧组为52%,双侧组为53%。根据WHO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①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②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M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④无效(NR),与术前比较疼痛无减轻,治疗有效者包括CR+PR。单侧组疼痛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90%;双侧组疼痛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93%。

9、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激素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10、股骨头fecta分型

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会出现疼痛,有时也会出现功能受限,比如髋关节做内展、内旋、外展、外旋,甚至也会有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等情况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症状。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到了中期,股骨头的外形明显被破坏,当股骨头塌陷在2毫米以内,股骨头坏死治疗后,骨盆自动倾斜矫正患者并不跛行。这是由于股骨头内血液循环还比较好,坏死的骨细胞吸收修复治愈,骨组织抗压能力恢复,对生活基本不影响,同时在行走时也不瘸。
到了晚期,首先要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使股骨头坏死快速康复。其次就是在股骨头坏死进展期拄双拐多休息,减少股骨头的压力,延缓股骨头的塌陷速度,尽力保住股骨头的外形,及时治疗康复保留病人的部分劳动能力。

与骨质疏松病例分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