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症康复教育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康复教育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0-10-01 22:13:49

1、骨质疏松症主要是身体缺乏哪种矿物质

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缺钙所致。

从发病机理来看,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由于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或饮食不均衡等导致钙摄入减少,骨密度的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额特征性表现如下: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1)骨质疏松症康复教育主要内容扩展资料

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钙的补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多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采取防止跌倒的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

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一、骨质疏松症的误区——绝非简单的“缺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易于骨折。

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减退,特别是肾功能衰退明显,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人体对钙的利用率下降,骨量减少,并且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发生率也大大上升。此外,女性从更年期开始,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骤然减少,也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寂静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骨量丢失本身,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寂静的流行病”。老年人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发生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甚至骨折时,才会对骨质疏松引起重视。

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致残率更是高达惊人的50%。

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饮食+运动+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等。

除了合理的饮食,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物既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促进新骨形成,又能减少骨量丢失。

四、特别医嘱:

中老年人肾功能逐年减退,自身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随之大幅度减少,因此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也明显下降。人体补钙的关键在于对钙的吸收利用,所以无论男女中老年人,都应该补充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通过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自然进程,并可以减少跌倒几率,降低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撑起一把全面呵护的安全伞。

3、骨质疏松症主要是身体缺乏哪种矿物质?

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多种,不单纯是缺乏某些矿物质,例如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都能引起骨质疏松。但一般来说,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是常见原因。

4、骨质疏松症的预后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与骨质疏松症康复教育主要内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