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密度正常也会骨质疏松吗

骨密度正常也会骨质疏松吗

发布时间:2020-10-01 19:45:27

1、体检后,你被“骨质疏松”了吗

目前体检查骨密度多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专家称这种仪器误差大,检测结果不太准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资料图片)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不少单位的入职体检和日常体检中增加了一项“骨密度检测”,也就是检查是否有骨质疏松。但检查完后,很多人,包括二十几岁的小年轻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以至于骨科医生每天都能接到拿着报告单诉说骨质疏松的患者。体检“骨质疏松”,是真松还是假松?对此,权威专家表示,1/3以上的患者属于“被骨质疏松”,这一检测结果不准,仅供参考。 离奇遭遇 单位体检,多人“骨质疏松”? “医生,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说我骨质疏松了,你帮我看看。”昨天一早,在四五四医院骨科主任李颖的办公室,走进来一位不到40岁的妇女,手里拿着一份体检报告单。只见体检报告上有一项骨密度检测,上面标注“骨质疏松”。“我才38岁就骨质疏松了,这可怎么办?”女子显得很焦急。 “这个超声骨密度仪不准的,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面对一脸焦虑的女子,李颖将报告递给了她。结合详细的问诊,李颖确认,该女子并未骨质疏松,而是虚惊一场。 可该女子依然不放心:“单位这次体检,100多个同事,大多数人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骨质疏松的也有很多……”李颖不得不再次安慰她:“没事的,没到年龄,不信的话,过几天你再测一下,结果可能又不一样了。” 骨科专家天天碰到“被骨质疏松”的 据了解,这位妇女有关“骨质疏松”的故事并非李颖头一次遇到。李颖说,每个星期的专家门诊,都能碰到好几例。“来的时候,手里都是拿着体检报告,说自己查出骨质疏松了,问医生怎么办。”李颖说,看到拿着骨质疏松检测报告的单子来的,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久而久之,李颖发现一个特点,这些“问题”报告单均来自体检,由一种“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诊断出来的。其结论要么是骨质减少,要么是骨质疏松,男女老少都有,但以中老年多见。 一番细问才知道,原来,在不少单位的入职体检和日常体检中,今年都增加了一项“骨密度检测”,也就是查看是否有骨质疏松。就诊者反映说,检查完后,很多人都被检查出骨质水平低于正常值。

2、什么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2)骨密度正常也会骨质疏松吗扩展资料:

需要检查的人群: 

1、儿童: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夜惊、多汗、鸡胸、O形腿等);偏、挑食,厌食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生长痛、夜间磨牙等及发育期青少年。 

2、孕妇:孕期3、6个月各测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时补钙;哺乳期的妇女。  

3、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3、严重骨质疏松的标准是什么?

严重骨质疏松主要通过以下标准给予评估和诊断:
1、骨密度检测值(T值):如果患者髋部、股骨颈、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于-2.5,则可能引发严重骨质疏松;
2、脆性骨折:既往发生过腕部、髋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则意味着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临床上只有符合以上两种因素,才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4、骨密度也是可以增加的,你知道怎么能增加骨密度吗?

骨质疏松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的越来越快,而且肌肉量的下降也同时会造成骨头受力增加,让骨质疏松的机会、程度都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将骨质疏松分为4个等级,针对50岁以上的人以30岁健康成年人最巅峰的骨质密度作为标准,计算出比较值“T评分”。如果T评分是0,表示骨质密度是健康人的平均值,如果是-1~-2.5之间,就表示已经有骨质流失的问题。 如果超过-2.5,就可以确认已经是骨质疏松。

0:正常-1:还算正常,但可能开始需要注意骨质-1~-2.5:已经有骨质流失的问题-2.5以上:骨质疏松

而WHO也提醒,骨质疏松每下降一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就增加3倍,而且骨质流失是没有办法补回来的,如果标准下降到超过-2.5,也代表自己的骨质只剩下不到2/3,骨折的风险也提升到正常人的9倍;如果同时又发生过多次跟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那就可以算是“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但如果还不到50岁去做了检查,出现负值并不代表骨质开始流失,只能说“骨头密度不如一般人”,可能是先天、后天造成,但就要开始注意保养自己的“骨头”,记得补钙跟维生素D、而且尽量避免熬夜。

在预防和增加骨质疏松上,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D 是众人皆知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而女性在更年期后因为雌激素减少的缘故,导致无法保存骨质,所以要预防 50 岁后出现骨质疏松,在营养方面就需要兼顾钙、蛋白质、维生素 C 和 D、镁、雌激素等的补充:

1. 鲑鱼

含有多量的 Omega-3 和维生素 D,也属于优质蛋白的一种,Omega-3可以帮助体内钙质有效的吸收,有助增加骨密度。

2. 豆类制品

黄豆制品含有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所以常吃豆类制品不只预防骨质疏松,也可以缓解其他更年期的不适。

3. 乳制品

获取钙质的最佳来源就是乳制品,如新鲜牛奶。

4. 芭乐、木瓜、奇异果

含有多量的维生素 C ,有助帮助体内钙质的吸收。而且还可以改善因更年期导致皮肤出现干燥的问题。

5. 坚果

适量补充坚果种子类,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像是优良蛋白质、镁也都是强健骨质的重要营养素。

而我们在过了35岁之后,骨质每年会流失1%,原本紧密的骨头会慢慢变得松散,最后在某一天“啪”一声的断掉。而单纯吃钙质,是没办法让钙质真的补到骨质的,还必须通过适当的运动,才有办法让骨质慢慢长回来。

而其实要让骨质长回来也很容易,只需要将简单的“走路”加上几种变化,就能简单提升骨密度。
简单来说,走路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可以预防骨松造成的大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虽然走路没办法刺激脊椎或是上半身,但随着下半身的骨密度改善、活动量增加,上半身的骨密度也会增加。
下面就分享如何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

一、以5到6公里/小时的速度走路,大约是每秒走2步的速度
2018年,荷兰的研究发现,以5到6公里/小时的速度快走,对身体产生负重压力,还有骨骼的压力,跟以5到9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是差不多的,所以只要维持快走的速度,就能刺激骨质生长。
而每周至少要有150~300分钟的走路时间才足够,换算下来,每天大约需要30~40分钟的运动时间;但研究团队也表示,“不需要特地一次完成,分担骨头的负荷,可改善骨骼结构,比如把40分钟分成2个20分钟的走路,早晚各一次,或是早中晚各3次。”

二、用“间歇式”训练,让自己肌肉、骨头都变强,效果更好
不过,对于长时间没有运动的人来说,要维持1秒走2步的速度持续30分钟,其实有些困难,建议可以先从“间歇式”的训练开始。

以适合自己的步调开始走路。走路5分钟后,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快走20秒,然后恢复到舒适的速度,维持2分钟。2分钟后,再度快走20秒,重复这个过程4~5次,然后以舒适的速度走5分钟,结束这一回合的练习。

因为是以自己“舒适”跟“最快”的速度来计算,所以在每天的练习中会慢慢感到速度渐渐变快,就表示自己的骨头、肌肉的能力都变强了,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5、骨密度正常值 三个值各代表什么意思

"骨密度的正常值,通常还是指的双能X线骨密度的检查,在骨密度检查的报告当中,可以看到骨密度的实测值以及T值和Z值,大家关心的实际上是骨密度的T值和Z值。

是指测到的骨密度和同性别峰值骨密度比较它的标准差,T值的标准是-2.5,也就是说T值在大于-1的时候,叫骨量正常,在-1到-2.5之间的时候,叫骨量减少,那么小于-2.5的时候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这个T值经常用于绝经后的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的诊断,对于50岁以下的男性和绝经前的女性,经常用Z值来做诊断标准,Z值指的是与同性别的同龄人骨密度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差,Z值的值就是-2.0。

也就是说当Z值小于-2.0的时候,就诊断为低骨量,这一般可能是一些代谢性骨病导致的。

(5)骨密度正常也会骨质疏松吗扩展资料:

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群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6、测骨密度有什么用?骨密度不正常怎么办?

根据骨密度结果,可以知道有没有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受到破坏,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广泛使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是对骨量减低的诊断,即进行骨密度测量,通过测定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是否减低及减低的程度,从而引起病人的重视,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防止骨折的发生;另外,通过定期随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速度,并判定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骨密度不足,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不用太紧张,积极口服药物补充的同时应加强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配方奶粉、豆制品、骨头汤等),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劳逸结合。 过段时间复查,若是没有改善,可以注射钙剂

与骨密度正常也会骨质疏松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