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老年人骨质疏松如何防跌倒

老年人骨质疏松如何防跌倒

发布时间:2020-09-30 11:19:04

1、怎样预防老年人跌倒

跌倒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老年人的影响却很大。据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防控中心调查,每年65岁以上老人,每3人中就有1人有跌倒的经历。2010年230万老年人因跌倒损伤被送至急诊室,其中约66万人入院治疗,直接产生医疗费用高达300亿美元。幸运的是,通过各种措施,跌倒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摔倒?老年人小脑萎缩,造成各肢体反应迟缓,产生不协调,且对平衡反应较为缓慢。因为平衡失调,老年朋友会在不同的状况下摔倒:走路的时候交谈(研究表明对比于年青人,老年人不能同时胜任两件事情,因此当他们说话的时候,可能会突然停止步行,失去平衡而跌倒);姿势的转变,如从坐姿、卧姿到站姿。
那么老年人会在哪里摔倒呢?大多数的跌倒都发生在室内,通常在他们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特别是卧室里。室内较高的摔倒率也可能因为老年人不能或者不愿意(因为害怕摔倒)离开他们的房间。
跌倒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约20-30%的跌倒会造成老年人中度以上的损伤,常见的损伤有软组织受损、骨折、创伤性脑损伤。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了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并增加了早逝的危险性。其中,造成创伤性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跌倒。资料统计在2000年,老年人跌倒所致的死亡病例中,创伤性脑损伤占据46%。骨折也多数由跌倒造成,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髋关节、前臂、大腿、踝关节、骨盆等。尽管很多老人跌倒时并未受伤,但之后他们会产生恐惧心理,由此特意的限制了自己的活动,降低社交能力,导致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而更增加跌倒的几率。以下的注意事项可以指导老年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生活独立性,避免摔跤:
1. 长期规律运动。运动可增强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其中打太极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70到90多岁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48周,其跌倒危险会降低25%。研究负责人沃尔夫博士表示,这种风险降低的程度在统计上虽不具重大意义,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其重要性。
2. 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人字拖。在选购鞋子的时候需试穿,尽量选择有鞋带的鞋子,如果系鞋带有困难,可以挑选粘贴扣类型的。女性如果脚背比较宽大,建议穿男士鞋
3. 改建居室格局。为了保障室内安全,建议将堆积于过道,厨房、浴室的报纸,电线,电话线等杂物清除;茶几,书架、植物等避免放在狭窄的地方;衣服、碗碟、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放置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地上有积液、食物要及时清除;浴室尽量用防滑地毯;如果有条件,也可在浴室内外安装把手。
4. 室内保持充足的光线。在卧室、浴室和过道都装上夜间照明灯;若半夜经常需要起床,床头柜最好备有一个台灯;开灯后再起来;手电筒应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以备应急。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夜晚,长时间卧床而突然站立易造成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老年人经常在卧室摔倒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起床时先应在床边坐半分钟,再站起来。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老年朋友还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骨科问题,如骨质疏松。临床上见到的摔跤引起的骨折,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的情况,而且老年人的肌肉协调性下降,容易导致局部的骨质受力过大,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大多数老年女性都会出现骨质疏松,这与女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老年男性也有一定的骨质疏松的比例,但是比女性要好的多。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骨质疏松的情况,平时注意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他命D;做一些负重运动如在腿上绑沙袋行走;有条件的话去大医院进行骨密度的双能X线检测,检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2、简述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跌倒

1 内在因素
人体内在的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骨骼肌肉功能的协调一致。扰乱这一功能系统的原因有疾病、慢性累积性劳损及老年退行性变等因素。
1.1 感觉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调 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感觉中枢或传导的原因,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丧失;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
1.2 中枢神经的因素 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会影响人体的稳定能力,如脑血管意外、震颤性麻痹(与药物、脑血管性痴呆有关)引起的平衡能力的降低,以及痴呆、帕金森病、脑积水、维生素B12缺乏、脊柱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此外,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使人直立活动时容易跌倒。
1.3 骨骼肌肉的因素 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足部疾病(骨刺、滑囊炎,趾甲畸形等)可提供错误的下肢本体感觉信息,诱发跌倒,还有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1.4 心理因素 精神状态和认识能力与机体对环境、步态、平衡的控制能力有关,当判断能力受损或对周围的环境忽略时,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住院病人,由于躯体疾病、庞大的医疗费用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些药物的应用也常常影响老年人的判断能力。简单智力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na MMSE)得分低于24分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评分高于10分的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成倍增加。
1.5 一过性脑缺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影响大脑的供血,引起间断性头晕,老年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等,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
2 外在因素
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作用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性,当个体的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不平的路面、光线不足、环境杂乱、路边分界不清、地板过滑外,常因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坐在或躺在移动的物体上(未固定好的床、轮椅)等,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也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3 健康教育
向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家属讲解跌倒的不良后果及提供教育,加强公共卫生环境的管理,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介绍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对于因种种原因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3.2 采取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了解病史后要帮助患者熟悉病房和周围环境,患者夜间起床可先打铃通知护士,让护士给予帮助,老年人的病床应适当降低,地面应保持平整干燥,如果刚擦过地应有明显标志,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洗手间和走廊内照明光线要充足并要有扶手。对长期卧床者及眼科手术后的患者,突然起床很容易引起跌倒,故交代患者最好在床上大小便,如必须起床时应由家属或护士协助患者大小便、下床活动、坐卧轮椅等,对于有跌倒的可能的患者最好有预防跌倒的记录单。
3.3 心理行为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跌倒一次后,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动,有的因本身疾病长期卧床不起,而易产生消极心理,对这类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因此,对于有这种跌倒恐惧心理的老人,护理人员不仅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帮助老人克服恐惧心理。
因此,老年护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于有效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3、老来最怕摔,关爱家中老人预防意外跌倒,请牢记这几个窍门?

老年人的身体没有年轻人好了,稍微不小心就容易摔跤,摔一跤就会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出现了骨质疏松造成的。所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掌握一些诀窍,避免摔跤。

如何预防跌倒呢?

1、建议使用轮椅或拐杖

2、要注意避免奔跑冲撞

3、另外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特别是地板一定不能有水。

老人年的生活环境要宽敞,不要有太多的杂物以及障碍物。地板的材质要选择防滑的,卫生间、浴室地面上都需要加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另外注意采用坐式马桶,在马桶旁、卫生间、楼梯还需要安装防滑,合适的扶手。

4、下雨或者是下雪的时候不要出门

下雨天以及下雪的时候,老年人需要呆在室内,这样会比较安全,一定不要出门,避免滑到。

很多老年人去世都是因为摔倒导致的,老年人每十次摔倒就有一次会有严重的后果,包括骨折、头部会出血、头部外伤、还有硬脑膜下出血等。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运动量会越来越少,所以骨骼肌肉会出现退化的情况,这样老年人的步态稳定性还有平衡能力都会下降。另外前庭病变会导致老年人不能看清楚或者是听不到危险的一些警告,所以会出现摔倒的情况。

老年人的身体不比年轻人,摔一跤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还有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在生活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年纪大了,不能自己活动的话,需要请人照顾,这样会更加的安全,也可以避免出现摔跤的情况。

4、老年人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对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中的站起坐下,可起到充分锻炼腰腿的作用。一项以日本和欧美老人为对象所作的大腿根部骨折发生率调查表明,由于日本人生活中较多站起坐下的动作,从而保证了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力量,即使跌倒在地,骨折的发生率也低于欧美老人。

步行,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身体活动,老人经常外出购物或散步,保持适度活动的生活版,可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在各种骨折中,手腕骨折较为常见。因此,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洗袜子、抹布、手帕等小物件,并用手绞干,有助于锻炼手腕的肌肉和骨头。

许多老人抱怨关节痛,加上身体负担过重,造成行走困难。这里推荐一种权适合这些老人的水中运动——温水泳池浴。在水温为29℃的泳池中,老人可随意踩水和活动身体,做各种日常生活动作,以达到锻炼肌肉,防止关节僵化的目的。临床观察表明,闭经后的女性(60岁左右)在参加温水泳池浴后,可有效抑制骨密度下降。

5、怎么才能预防老人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人们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是因为它的发生、发展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腕部)的时候,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该病的特征是骨强度的损害,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患者可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都会发生骨折,并可能因骨折而造成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常见的是椎体、髋部和前臂等,其中以髋骨骨折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生后的1年内,约有1/5的患者死于肺炎、血栓等各种并发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仅有1/4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水平。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发现。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跟骨疼痛、长管骨隐痛、乏力畸形等症状,所以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引起注意:

1、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

2、身高减少,出现驼背。由于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所以会出现身高减少,形成驼背。

3、骨折。主要表现为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骨折和髋骨骨折等。下面介绍一种自测自评骨质疏松症的简单方法:男性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年龄 40岁以上记1分;缺乏体育锻炼记3分;长期卧床记4分;妇女停经在 2年以内记1分,2~5年记3分,5~10年记4分,10年以上记5分;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记3分;出现身高变矮者记3分;经常服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者记5分;生长期钙摄取不足记2分;嗜酒、吸烟记1 分。
各项分数累计达到10分或10分以上,则提示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标准是以人体骨密度(BMD)的测定数据为依据的,具体的检测方法有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量X线放射检查 (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及超声定量法(UQS)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检测。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1、饮食预防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众多研究证实,在儿童期或青春期进行补钙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摄取食物中的钙比补充钙剂更有效。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

(2)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参与骨重建的调节。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子、海鱼及鱼肝油等含量较多。(3)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过高过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特别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有较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2、运动预防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

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1)运动方式: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等。(2)运动强度:以心率+年龄=170次。

(3)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周3~5次。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吸烟、酗酒、喝浓咖啡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啤酒比其他酒类对髋关节骨折的影响更为显著。

(1)一级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就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适当运动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适量地摄入蛋白质。

(2)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开展骨密度检测,对确有明显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防治。加强防跌、防碰等措施,积极预防骨折。

(3)三级预防: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已骨折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6、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直接原因。所谓“上工治未病”,预防跌倒,其意义甚至大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本身。要预防跌倒,首先要认识到跌倒的常见原因,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包括老年人自身生理或病理变化所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通常来讲有三种情况,包括:

1)衰老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并且往往伴有视力减退。当环境突然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时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容易跌倒。

2)老年人易患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容易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3)衰老导致骨骼肌肉系统退化,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下降,或者由于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调整能力下降,容易诱发跌倒。

外因则为一些容易诱发跌倒的环境因素,包括:

1)室外不平的路面、复杂的交通状况、环境光线不足等。

2)室内杂乱的环境、湿滑的地板、未固定好或高度不合适的的床和座椅等、光线不充足等。
要预防跌倒,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在日常生活提高对预防跌倒的重视程度。

2)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有条件的可以对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

3)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情况。

5)避免单独外出,避免拥挤的环境,避免高速交通工具。

6)改善家庭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洗手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

7)调整床、座椅、马桶、浴缸、楼梯的高度,有条件的可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

8)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证鞋底防滑。

9)一旦跌倒,应及时就医,切不可麻痹大意!

7、老年人如何防摔倒

多练太极拳

8、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

骨折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加上骨质疏松,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而极易发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
养生指南:
一.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四.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六.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9、老年人应该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如何防跌倒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