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内分泌因素,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营养因素,病人食物中zd缺乏钙和内源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时,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生。某些药物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如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回激素大于2-3个月,或使用肝素大于4个月以上,包括服用部分抗癫痫药物均可引起本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以腰、背部答疼痛为主,占疼痛患者的70%-80%左右。仰卧位、坐位时疼痛减轻,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会加重,严重者会导致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2、为什么会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怎么样造成的?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1993年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将该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骨吸收出现、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断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现象;骨的脆性增加,强度下降,降低了对原有载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极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女性多见于绝经后,男性多在55岁后。女性发病较早且数倍于男性。除了年龄因素之外,还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生活方式与机械活动也对骨密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体力活动对骨骼的影响极大,活动越多,对骨的牵拉力越强,就能促使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有利于新骨形成。长期闲居以及各种原因的废用,由于对骨骼的机械刺激不够,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与骨病长期固定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够导致维生素D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因此,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负重有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选择强度过大,速度过快,较为强烈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过大,易引起骨折、软组织损伤,亦可引发心血管疾病,故在选择体育项目之前,应做一次较全面的体格检查,最好根据医生的意见或建议,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要遵循循序渐进、有计划、有规律的原则,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的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如果体能较好者,运动量可适当加大。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运动后注意放松运动。
3、骨质疏松病因 溶骨性骨质破坏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病因?如何治疗?
脊柱结核病例15: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 患者,女性,25岁,腰背部疼痛1年余,加重2月余。查体:腰骶段脊柱棘突间叩击痛,双下肢肌力5级,患者腰背部疼痛,行走困难。X线: L4-5椎体破坏、腰椎曲度变直。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薛海滨CT:L4-5椎体骨破坏、脓肿、死骨。患者诊断:腰椎结核抗结核治疗同时,行前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 查看原帖>>
4、导致骨质疏松有哪些因素?
5、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1、增龄、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绝经后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骨量丢失、骨量发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统疾病均可影响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脏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响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