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自己骨质疏松
您好:
老年人容易患有骨质疏松,平时应该要注意补充身体需要的带颜色,并且要适当的活动,可以远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患者会出现牙齿脱落,并且会有出现关节部位疼痛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如何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几个细节告诉你?
身高变矮和驼背
好多老年人平时都不注意,还爱开玩笑说自己"长缩了",认为这是老年人应该出现的现象,因为自己身边的老年人都是这样的。但殊不知造成身高变矮的原因主要是支撑我们身体的脊柱被逐渐压扁了,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驼背。我们经常在社区里看见那些个子矮小、驼背、缓慢拄拐行走的老人,多半是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牙齿脱落
掉牙齿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在没有发生牙周疾病、龋齿等情况下,牙齿的松动、脱落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表现。有的患者安上假牙也戴不了几年就再次脱落或者松动,也和骨质疏松的问题有关系。
活动能力减弱,怕冷
很多中老年人会感觉四肢酸软无力、疼痛、怕冷、怕风等等,很多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出现腰背酸软的表现时,会说"哎呀,这是我以前坐月子的时候没有注意好保养而造成的",却不知道其实骨质疏松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症状严重一点的患者会觉得非常怕冷。
疼痛
骨质疏松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如何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几个细节告诉你,老年人应该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老年人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科学饮食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多吃钙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并且要适当运动。
2、人体的骨生化指标有哪些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主要为各种骨密度测定法。
骨密度测定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最佳定量指标。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其他骨密度检查方法如各种单光子吸引法(SPA)、单能X线(S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技术(QCT)等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
健康的骨骼处于不断的吸收及形成的动态平衡中,而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比正常时要活跃,但总的结果是骨吸收大于骨的形成。所以,一些能够判断骨形成和骨吸收速度的生化指标就可以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并可用来进行病情的预测、药物选择及疗效观察。但不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
3、怎么看骨密度测量。数据怎么看
骨密度检查:即BMD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最佳检查方法。骨密度检查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可以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髋部,脊椎,腕部,手指,胫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检查结果需要与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年轻人标准”和“同龄人标准”。
年轻人标准:通过T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年轻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确定骨折风险,BMD越低骨折风险越高。
同龄人标准:通过Z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同龄,同形体的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BMD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WHO诊断标准,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BMD被认为正常.WHO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4、骨质密度正常值
骨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以每平方厘米克(g/cm2)表示。
有条件可以去医院检测一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常见、多发病。人体骨骼的密度(即骨总量)约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总量便随年流失,造成骨骼结构脆弱,导致骨质疏松症。关于骨质密度降低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其中运动量减少、钙质摄取不足、女性更年期后雌性激素分泌降低等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骨密度(BMD)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均有重要作用。因此,一般正常人50岁以后最好每年都进行骨密度筛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骨密度测定(BMD 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最佳检查方法。BMD tests有助于协助诊断、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以及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5、医生判断中老年患者骨折为骨质疏松造成的标准是什么?
检查骨密度
费用不高,也不是什么高难度检查
有病就得治,钱财乃身外之物
6、严重骨质疏松的标准是什么?
严重骨质疏松主要通过以下标准给予评估和诊断:
1、骨密度检测值(T值):如果患者髋部、股骨颈、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于-2.5,则可能引发严重骨质疏松;
2、脆性骨折:既往发生过腕部、髋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则意味着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临床上只有符合以上两种因素,才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7、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加大,应该如何预防?
应该定时安排体检,不做重体力活,不提重物,弯腰要慢,尽量少弯腰,注意补钙,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
8、什么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8)丅值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扩展资料:
需要检查的人群:
1、儿童: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夜惊、多汗、鸡胸、O形腿等);偏、挑食,厌食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生长痛、夜间磨牙等及发育期青少年。
2、孕妇:孕期3、6个月各测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时补钙;哺乳期的妇女。
3、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