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黄芪对于骨质疏松

黄芪对于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20-09-23 14:51:58

1、骨质疏松久治不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应该是缺钙,补点钙吧。

2、黄芪的功效哪些人不适合吃

黄芪是非常熟悉的药材,主要作用是温补益气,有四大功效,具体如下:
1、补气升阳:用于内脏虚寒造成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泄泻;
2、固表止汗:用于体虚汗出,比如有的人不能动,一动会汗如雨下;
3、生肌托疮:比如,有些人长的疮,不是红肿热痛的阳疮,而是一种阴疮,即阴疽,也就是局部皮下,摸着硬、漫肿,但是皮色不变的毒疮,多见于淋巴结核。黄芪对于久溃、久烂、久不收口的伤口,有托疮、敛口的作用;
4、消肿利水:主要用于阳气不足、运行不足造成的水肿。
如果患者有湿热、气滞、食滞、外感寒邪、风邪,在有实证的情况下,不能用黄芪。

3、黄芪的功效

你好!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意见建议: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这是我所理解的

4、黄芪是什么作用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的药理功用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黄芪水煎液小鼠灌胃给药能明显增强脾脏NK细胞的活性,这一过程与诱生干扰素同时发生。黄芪多糖也能刺激NK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体变大。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7-干扰素所介导的,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其诱导的抗病毒活性相平行。黄芪在体外与小鼠脾脏细胞一起培养,也能诱生γ-干扰素。对大黄造成的脾虚小鼠黄芪水煎液和黄芪多糖,给药后,均能恢复其脾脏产生IL-2的能力。黄芪并能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受IL-2刺激后其增殖指数增高。

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黄芪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促进PHA、COnA、PWM(美洲商陆)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黄茂对6OCo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释放溶血素量、血清溶菌酶量,有增加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一免疫复合物的花环形成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增强作用。

另外,尽管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等成分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但从黄芪中也提取出有很强免疫抑制作用的成分。

增加红细胞数

黄芪多糖能升高正常大鼠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对血虚证模型大鼠或小鼠,黄芪和黄芪多糖均能升高红细胞比容或血红蛋白含量。黄芪还能防治因辐射而造成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减少,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对肝的作用

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能明显促进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即可以显著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可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并使脾脏细胞增生,胞浆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黄芪对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又能对抗苯乙双胍所致的小鼠血糖降低。黄芪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保肝

正常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肝糖原增加。黄芪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黄芪可增加3H-亮氨酸掺入肝脏蛋白质促进其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中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黄芪注射液可使病人CD8下降,CD4/CD8升高,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对精子的作用

黄芪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亦有良好的影响。黄芪可增强精子活力,在体外人的精液中添加黄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动率、精子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精子头部摆动的频率等均有显著提高。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增强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能增强大鼠和小鼠的肌力。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6日或14日,能增强大鼠游泳耐疲劳的作用,并使游泳应激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增加,超过空白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黄芪可使游泳应激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表明黄芪增强大鼠抗应激能力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来实现的。

减缓自然衰老的作用

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蝇的平均寿命,减缓人胎肺二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达98代,对照组仅为61-66代,使寿命延长l/3。对小鼠肾细胞培养也有保护作用。黄芪并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过氧化氢损伤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引起SOD活性降低,黄芪总黄酮有回升SOD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对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所致的乳酸脱氢酶及细病变有保护作用。在加有黄芪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糖原颗粒丰富,而糖原颗粒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因此,黄芪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调节血压 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血压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黄茂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黄芪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心肌细胞48小时后,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降低,导致病毒复制,加重炎症损伤。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治疗3个月后,使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抗溃疡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其它作用

黄芪还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5、黄芪作用是什么?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呢?黄芪这种中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黄芪在生活当中又被称之为北芪或黄蓍,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黄芪这种中草药除了被入药之外,由于其自身功效多,再加上价格比较便宜,在生活当中做菜的时候也经常被用到,黄芪特别适合术后调养或者是产妇坐月子食用。那么黄芪究竟有什么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储藏黄芪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蛀,最好是能够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患者朋友在服用黄芪之前最好可以先询问一下医生,千万不要私自盲目服用,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的。

黄芪这种中草药具有固表培元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很多朋友会因为天气变化的缘故而比较容易感冒,或者是抵抗能力特别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服用一些黄芪粥或者是黄芪水,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且增强自身抵抗力。
黄芪还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所以对于患有贫血的女性来说,黄芪是再好不过的,贫血女性在平时饮食方面可以给自己炖一些黄芪粥、黄芪茯苓酒酿等来食用,可以起到补血养颜的效果,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黄芪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药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日常泡茶,做菜吃,具有多种用途。吃一些黄芪能够强壮身体,因为黄芪可以促进体内的白蛋白和血清蛋白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将黄芪泡水喝,不仅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还可以使人的精神提高,对感冒和气短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黄芪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物质,具有有补气益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虚、气虚等症状。

黄芪对一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防治的作用,因为黄芪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还可以调节体内的血压,对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具有预防的作用,能够减轻心绞痛的疼痛,对循环衰竭也起到缓解作用。

黄芪也是一种美容养颜的食物,黄芪可以调节血压、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服用黄芪能够使皮肤变得更加红润,富有光泽,还可以减少色斑,皱纹的产生,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黄芪对胃溃疡、银屑病、鼻炎、骨质疏松等也具有治疗的作用,虽然黄芪的功效很多,但是要注意在春天的时候是不宜吃黄芪的,当感冒时,还有女性的生理期也是不宜服用黄芪的,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6、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7、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黄芪??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l)慢性肾病
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氽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2)心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病:本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 12g。
②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糖尿病
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6)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7)经久不愈的溃疡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8、黄芪有什么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红细胞数,保肝,增强抗疲劳的作用,减缓自然衰老的作用,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调节血压,抗溃疡,黄芪还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9、黄芪的作用是什么?

黄芪【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10、请问黄芪有什么效果。

与黄芪对于骨质疏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