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妇六个月查骨密度检查结果是骨质疏松,是不是很严重,宝宝骨质会不会受到影响
骨质疏松表明你已经处于缺钙状态了,在这个阶段比应该加强钙的补充,一般在孕中期孕妈妈每日的补钙量应该达到1000mg。出现骨质疏松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
2、儿童也会骨质疏松吗?
儿童的话,如果钙流失严重,也会患骨质松疏松的。
3、儿童骨质疏松症
儿童骨质疏松是的,现在骨质疏松的年龄逐渐偏小了,建议要补钙,但是要吸收好的,现在起哦儿子用的是奈米钙+铁的,吃了后感觉食欲明显增加,而且指甲变硬了好多,儿子也长了,这会儿在网上买了2 瓶
4、6个月的宝宝骨密度值的正常值是多少
病情分析:
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正常值参考范围在版-1至+1之间权;当T值低于-2.5时为骨质疏松.
指导意见:
通过骨密度检查,判断小儿是否缺钙。好比抽血检查缺钙一样。缺钙严重不严重要看你的检验报告和检验标准,。可以通过补钙来减缓症状的。小儿钙剂:乳加力等,可以搭配鱼肝油效果会更好些,小儿缺钙还是要及时补充的。同时可以通过实物添加含钙高的食物,多带宝宝晒太阳
5、儿童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症”?!
儿童骨丢失多为慢性但严重,相对于成人起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影响成人健康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事实上,骨丢失也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对儿童骨丢失及骨质疏松问题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可能造成骨折。儿童骨丢失多为慢性但严重,相对于成人起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应该予以重视。
2013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对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指出儿童骨质疏松症诊断必须同时存在临床骨折史和低骨矿物含量(BMC)或低骨密度(BMD)。重点强调不能单独依据低骨密度检测来诊断。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症的低骨矿物含量或低骨密度是指经年龄、性别和身材校正后BMC或面积BMD的Z值≤-2.0;在无局部疾病或高能量创伤时,发现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若无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具备临床显著骨折史和BMD的Z值<-2.0,临床显著骨折史包括10岁内各年龄有2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或到19岁期间的任何年龄有3处及以上的长骨骨折。儿童骨质疏松的病因分类
1、儿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儿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对少见,其确切的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均具有基因起源异常。该类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通常有生长发育迟滞和骨骼畸形。常见的有:成骨发育不全、纤维性结构不良、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2、儿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指继发于基础疾病及相关治疗等多种因素的骨质疏松症。随着治疗技术提高、疾病存活率增加,儿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儿童期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营养性、废用性、激素相关性及药物性。儿童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根据2013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对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可知,儿童质疏松症治疗的最根本目的为预防骨折和改善低骨密度的情况。总体而言,儿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括运动和药物干预。
1.运动疗法:
是儿童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措施。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改善骨组织的血液环,促进骨塑建的过程,还能增加骨骺软骨板生所需的压力和张力的刺激作用,促进骨骺软骨骨板的生长,加速骨生长。治疗儿童骨质疏松症的最佳运动方式为负重运动,中等强度的运动对骨质疏症的治疗效果最好。运动时间和频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以能够耐受、次日不感疲劳为度。
2.药物干预:
首先要补充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部分骨质疏松症可选用抗骨吸收及骨转换抑剂药物。
补充钙剂:
摄入足量的钙对维持正常骨矿化常重要。患慢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严重钙缺乏。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权威推荐,每天至少应该补足以下钙量。
补充维生素D :
可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及利用,促进肾脏钙的重吸收、动员骨钙储存及抑制甲状腺激素介导的骨吸收。研究表明,在充足维生素D参与的情况下,钙吸收率会增加60%~75%。同样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儿童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国际单位。
3.抗骨吸收药物:
近年,唑来膦酸钠因具有最强的抗骨吸收能力和较小的用的抗骨吸收能力和较小的用药频率,逐渐被用于临床。
4.雌激素:
有研究表明成人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对儿童骨质疏松症也有治疗作用。
6、崔玉涛说六个月前不用补钙,长得快的孩子也不用补吗
一般宝宝六个月体检时会查微量元素,如果不放心自己带宝宝去医院查一下,如果不缺钙,没必要补钙,太多的钙宝宝不易吸收,会在体内造成沉积,多晒太阳可增强钙的吸收能了,一般现在辅食米粉还有平常喝的奶粉中都含钙,吃奶粉的话,合生元的SN-2
PLUS配方奶粉,能促进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