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55岁本人有骨质疏松症,现在靠钙尔奇吃早晚各一粒,吃了两天晚上睡觉腿发酥还是不行,朋友说早晚吃各
不行啊,那样有可能会造成肾结石,药补不如食补啊,适量吃些药监字的钙片就行,多喝骨头汤等含钙量高的食品。
2、骨质疏松症的人应该喝全脂牛奶还是脱脂牛奶?
全脂和脱脂只是脂肪上含量有点区别,从营养角度还是全脂的比较好,每天晒30分钟左右太阳,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才能促成钙的多吸收!
3、患骨质疏松症者应多吃什么类食物
平衡膳食,通过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蛋,奶比例合理的搭配,结合科学运动,多的晒太阳,有助维生素D合成!
4、喝可乐会骨质疏松,喝弱碱性水有利于健康,来看哪些真相?
喝弱碱性水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实在我看来这一直就是一个骗局。人的身体机能是各不相同的,我觉得对自己最有益于健康的就是矿泉水和自来水,这种弱碱性水就是在一些直销当中说,打出的一些噱头。
但是喝可乐真的会骨质疏松,不易于身体健康,不单是可乐这种饮料,那些普通的饮料包括碳酸性饮料,尽可能的还是少喝为好。
我有一个朋友就特别喜欢喝可乐,结果他得上了可乐牙这种疾病。这种可乐牙就是可乐对牙齿造成根本性的腐蚀性的伤害,在牙齿的根部会有很多密集的小孔,这种小孔还没有达到穿透性,但是已经伤害到牙齿本身。
而且得这种病年龄还不大,总不能年纪轻轻就把牙齿全都拔掉换成烤瓷牙,但是治疗这种可乐牙需要填充打磨,基本上一颗牙就需要几千块钱的费用。
所以可乐这种饮料还是少喝为好,因为甜度太大。中国人讲究喝开水,不管是生病还是哪里疼痛,似乎喝点开水就能够最直接的解决问题。
开水其实还是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那些感冒发烧的人,多喝一些开水,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切身的有过临床实验。
在所有的饮品里面,我觉得喝茶是最好的一种饮品。因为茶叶当中有一种可以抵抗癌细胞的物质,但是喝茶不要喝那种太浓的浓茶,浓茶会使我们神经亢奋,会导致失眠,这样的后果。
5、喝什么茶会导致骨质疏松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喝茶会造成钙流失的警告,还有一些专家也称喝茶造成钙流失确有科学依据,很多茶友因此控制每天饮茶的量,并同时坚持药物补钙,甚至有一些医生告诫病人不要喝茶,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危险。情况果真如此吗?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钙流失。
人体的骨骼看上去坚硬冰冷,甚至历经千年也不会腐坏,其实它是不断生长消亡、活生生的生命组织。成骨细胞不断地吸收钙质构造新的骨质,坏骨细胞不断的破坏旧的骨质形成新陈代谢。因此在人体所需的各类矿物质中,对钙的需求量是最大的,通常占到人体重的2%,人体内的约98%的钙都用于构成骨组织。当人进入30岁以后,骨骼吸收钙的速度就会逐渐慢于丧失钙的速度,这就是所谓钙流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人体摄入的钙较少,或摄入过多的食盐和肉类等影响钙质吸收的物质,也会造成缺钙。
那么,喝茶造成钙流失是什么原理呢?综合一下网上的各类说法,大致是三种
第一种是说,茶中富含鞣酸、单宁、膳食纤维及其他一些植物活性成分,不仅使茶本身所含的钙难于释放进入肠道被吸收,还会把其他方式释放在肠道内或血液中的钙携带出体外。
第二种是说,茶叶里含有草酸,草酸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一方面易引起各系统结石,另一方面又可导致缺钙。
这两种说法不怎么靠谱,属于早已被证伪的“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之类的流言。草酸与钙结合,这在化学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人体通过食物对这两种物质的吸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大致的前提的是:1、必须两种物质充分的结合,实际上,即便同时吃下这两种物质,它们在胃肠里见面的机会还是很难说的;2、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草酸与鞣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之中,更普遍存在於许多食物中,像花生和坚果类、巧克力、草莓、波菜、甜菜、麦麸等等。茶的草酸的含量约为干重的1%,虽然不算低,但相比前面这几种食物,并不算高,而且茶叶饮用时还有个浸出率的问题,人们一般不会吧茶叶当做食品一样全部吃下,更何况试验表明:当茶汤中草酸浓度达到50mg/L时,饮用时有不愉快感。所以这样的传言仅仅是推导的结果,没有任何试验和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大可不必当真。
第三种说法值得注意,茶叶中的咖啡碱,有明显遏制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和增加尿中钙的排出作用。另外茶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有利尿作用,能促使尿钙过度排泄,导致负钙平衡,造成骨钙流失。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机构确实提出过关于咖啡因导致骨质疏松风险增高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的调查对象是大量饮用咖啡的人群,因此,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可可、可口可乐、红牛等,都被提醒具有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茶叶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咖啡因,因此也推导出茶具有这方面危险的结论。有趣的是,台湾大医院在针对368名65岁以上女性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适量喝茶有助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该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喝茶一次,且持续半年以上者,罹患骨松风险比不喝茶的人降低约四成七。而且,此前进行的另一项以1000多名30岁以上男女所做的类似研究也表明,喝茶不分男女,都能令骨质更强壮。两项研究都来自权威的研究团队,结果却大相径庭,只能推测为茶中富含的其他成分的综合作用,完全消解了咖啡因对人体钙吸收的阻碍,甚至还产生了更加良性的结果。
还有另外一个调查:“流行病学家对数千名内蒙古牧民的调查发现,长期喝浓茶的牧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不喝浓茶的汉民高17个百分点。”结论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茶叶内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有利尿作用,能促使尿钙过度排泄,导致负钙平衡,造成骨钙流失。”对于这样的结论,不得不说太过草率。实际上,牧民的生活习惯与普通汉民最大的差异并不在喝茶的浓淡,而在于其整个饮食结构。大量的肉食和盐的摄入,是导致钙流失的主要因素,这是很明确的科学结论。而牧民的生活习惯正好在这两条上都较普通汉民严重得多,这种生活习惯才更可能是牧民骨质疏松高发的真正原因。
另外,据2004年的数据,人均年消费茶叶在1公斤以上的国家有14个,前5名如下(公斤):爱尔兰2.71,利比亚2.65,科威特2.29,英国2.28,卡塔尔2.23。中国大陆人均茶叶消费量则为0.426公斤(据说根据2011年的统计,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刚超过一公斤),低于世界人均消茶量(0.54公斤)0.114公斤。排名靠前的这些国家,并没有骨质疏松症集中高发的报道,反而是中国人全民缺钙,也说明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才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喝茶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不会导致所谓“钙流失”。喝茶导致钙流失的传言,虽然流布甚广,且一再有各路专家散布,但仔细分析,还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是专家的话,也要辨别真伪。
6、骨质疏松应吃些什么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骨形成指标。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3.骨矿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3)定量CT(QCT)。
(4)超声波(USA)。
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1.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1)雌二醇1-2mg/d。(2)乙烯雌酚0.25mg/每晚。(3)复方雌激素0.625mg/d。(4)尼尔雌醇2mg/半月。(5)利维爱。
2.降钙素:(1)降钙素。(2)益钙宁。(3)密钙息。
3.Vir D:(1)罗钙全。(2)阿法骨化醇。
4.钙制剂:(1)无机钙:1)氯化钙。2)碳酸钙。3)碳酸钙。(2)有机钙:1)葡萄糖酸钙。2)乳酸钙。3)门冬氨酸钙。(3)活性钙。(4)钙尔奇D。
5.双磷酸盐:(1)氯甲双磷酸二钠。(2)羟乙基二磷酸钠。
6.异丙氧黄酮。
8.中医药。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718/
另附:
骨质疏松症如何治疗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治疗的目的有两个: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腰背痛。因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所以要广泛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等。
(1)钙剂 主张青少年时,日进钙(元素钙)1000—1200毫克,成人每日800—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每日1000-1500毫克。患肾结石或尿钙浓度高,有发生肾结石危险的病人摄钙量不宜太多。凡骨质疏松症病人,均应适当补钙。,目前虽无明确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就能降低骨折的发生,但补钙至少应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治疗。以提高膳食中钙的含量为主,若食物中所进量不够,则需用含钙制剂补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般钙片的量不等于其含钙量,在服用时,应按实际加以计算,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分别含元素钙40%、27%、13%和9%。若钙剂在进餐后服,伺时喝200毫升水,则吸收较好。分次服比一次服好。胃酸缺乏者应服枸橼酸钙。
(2)雌激素 为防止妇女绝经后骨丢失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再建骨代谢平衡。一般最好在绝经期后即开始应用。单独使用雌激素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故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辅以适当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尼尔雌醇、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
(3)降钙素 它的快速作用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作用。鲑鱼降钙素名密盖息,50单位隔日或每日肌内注射一次;每日200—400单位喷在鼻黏膜。鳗鱼降钙素名益盖宁,每次10单位,每周2次或每次加单位,每周1次,肌内注射。不良反应有恶心、面部和双手潮红发热感。缺点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4)维生素D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活性维生素D有罗钙全(每次0.25微克,每日1—2次)和α(阿尔发)—D3(每日0.25—1微克)。
(5)二膦酸盐类 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目前已有羟乙膦酸盐(又称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称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称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品种。其中阿仑膦酸盐于1995年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为有利于药物吸收,并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应空腹服用,并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半小时后方可进食。应避免与钙剂同服。
(6)氟化物 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骨形成。单氟磷酸盐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肠缓慢释放,可持续维持12小时。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特乐定,其成分有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及枸橼酸钙,每片含氟5毫克和元素钙150毫克,每日3次,每次1片,嚼碎后吞服,可与饭同服。
(7)甲状旁腺素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有促进成骨的作用。目前尚处于进一步研究中。
7、喝咖啡可能引起女性骨质疏松是不是真的?
一般人总有咖啡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刻版印象, 因而许多人都避免喝咖啡, 其实咖啡本身含有很多种类的天然抗氧化物, 也有研究指出它能避免帕金森症等病
对於咖啡的误会很多, 赞赏也不少, 它是历史悠久的提神饮料,历史上还曾经因为咖啡以引起战争, 关於咖啡与健康, 近代最长见的是关於它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的确有研究指出停经後的中年妇女喝咖啡会流失少量的骨钙, 让骨质密度降低, 不过这些研究都只是未能结论性地小型实验
最近发表於美国 " 预防医学杂志 " 一篇由美国亚特兰大疾病管制局与爱默丽大学所合作的研究指出, 至少对於停经前的年轻女性来说, 长期地喝咖啡不会引起骨质疏松的疑虑
研究人员是以177位停经前女性为研究对象, 研究她们在一年间的所有和咖啡因有关的饮食量, 包括咖啡, 茶, 巧克力, 可乐等, 然後测量她们颈部与腰部的脊椎骨质密度
结果并未发现饮用咖啡因量最大量者有增加骨质流失情况的发生
研究也发现, 即使是钙质摄取最低量的一群, 也未受到咖啡因的影响到骨质的密度
8、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有哪几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9、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玻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