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显示骨质疏松,补钙了一个月,还需要再补吗?
建议:单纯口服钙剂效果不佳,建议加服依磷治疗。骨质疏松不是单纯钙流失,还有磷的流失。建议化验检查看看是否正常。如果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
2、补钙是不是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
,而且由此所致的病死率已超过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总和。骨质疏松是严重威胁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受广告宣传影响,自行服用一些钙片,以为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其实各种补钙的方法,包括服用各类钙产品对防治骨质疏松只是基础的措施。首先,人体在不同时期小肠对钙的吸收率是不同的:通常成人对膳食钙的肠道吸收率为40%左右;儿童及孕妇吸收率可高达50%或60%;老年人则只有20%~30%或更少。维生素D促进肠钙吸收,其主要来源为皮肤接受光照后自身合成,但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青年人的30%,又缺乏光照,维生素D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其次,骨形态和力学特性的维持依赖于骨形成和骨破坏之间的动态平衡。到了老年,骨质的破坏大于形成,骨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3、为什么得骨质疏松,在补充钙的同时还需要补充氨糖软骨素呢?
葡萄糖胺亦可减缓骨质疏松症对关节的伤害,帮助关节腔的软骨发育和增加关节腔中的润滑液,提供良好的软垫和保护功能。所以禾健氨糖软骨素是你很好的选择。
4、50岁后骨质疏松多补钙,但补钙误区都有哪些,你清楚吗?
上了50岁的中老年人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现在爬个楼梯都觉得非常费劲。腿脚不灵活跟缺钙有一定的关系,年纪大了,钙质流失严重,这个时候不及时补钙,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补钙需要正确,了解补钙误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喝牛奶可以补钙,还会特地去买高钙牛奶去喝,以为这样补钙的效果会更好。
事实上,高钙牛奶里面的成分不一定是纯天然的,没有那么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弄不好还会产生反效果。每天喝纯牛奶的补钙效果,并不比高钙牛奶差。
另外,有些中老年人喜欢熬大骨头汤来喝,觉得这样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结实,对腿脚的灵活度也有一定的帮助。不是都说以形补形嘛,骨头不好的话,那就多喝点大骨头汤吧!
然而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其实也不太好,不仅不容易被身体所吸收,而且还容易引起发胖,给身体造成负担。
其实补钙很简单,可以通过饮食来补钙,我们平时吃的大豆以及一些豆制品、牛奶、酸奶以及花生、海带之类的食物都有很多的钙,经常吃也可以给身体补充钙质,预防很多骨骼问题的出现。
除了饮食补钙以外,还需要多晒太阳,多运动,这样能促进钙吸收,补钙后身体不吸收的话,也是做无用功。补钙需要早,不要等年纪大了再决定补钙,特别是女性,每天吃一颗钙片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5、孕妇补钙是不是挺重要的,听说孕期缺钙会骨质疏松,婆婆要给我熬大骨汤喝
孕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机体对钙的需求量相对增加,孕妇容易缺钙而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所以孕期要适当补钙。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食补来达到补钙的目的,食品当中芝麻酱、虾皮、坚果、牛奶等含钙量比较高,可以适当多一些食用。如果出现腿抽筋的情况,提示缺钙比较明显,就需要配合药物补钙了。怀孕四个月后一般建议常规补钙,同时适当晒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孕期补钙的产品也很多,像高钙软胶囊、维生素D钙软胶囊都可以。每日一粒补,即可满足日常所需。钙也要适当,不要过度,补钙多了容易导致胎儿颅骨变硬,这样不利于顺产。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6、天天补钙 为何还会骨质疏松
骨量越少 越易骨折弯一下腰、打一个喷嚏就能骨折,这事要在以前,60多岁的刘老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直到这事发生在她自己身上。那天,刘老太弯腰端了一盆水,准备挺身站直时,腰扭了一下。当时她觉得腰有点痛,以为是肌肉扭伤了,休息几天就会好。然而几天后,刘老太的腰痛越来越厉害,到医院一检查,竟是腰椎骨裂,而罪魁祸首却是骨质疏松。“我天天补钙,怎么还会得骨质疏松呢?”刘老太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缺钙只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原因,该病的发生还与人体骨量的多少有关。所谓骨量就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如钙、磷等矿物质)、骨基质(如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的含量。骨量越多,骨骼越强壮、坚硬,反之骨骼越脆,越容易断裂。而中老年人骨量的多少则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以后的骨丢失率。预防骨质疏松 减少骨丢失是关键如果把人的骨骼比作一座大厦,盖大厦的主要材料就是钙、骨胶原等,而盖大厦的工人与拆大厦的工人同时在工作:搞建设的是成骨细胞(促进骨骼形成),搞破坏的是破骨细胞(破坏旧骨骼)。通常,在35岁以前,人体成骨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破骨细胞,骨骼生长迅速而损耗少。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人们通过合理补钙、坚持运动等,能很好地促进骨骼生长,使自己在35岁左右拥有尽可能高的峰值骨量。然而,过了35岁以后,人的骨骼生长速度就开始减慢了。特别是步入中老年以后,随着人体成骨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差,破骨细胞的作用会逐渐居上,且越来越强,导致骨形成少于骨丢失。虽然中老年人通过补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骨骼形成,但是却赶不上骨丢失的速度,因此,对他们来说,防止或减少骨丢失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防止骨丢失 做好以下七方面第一,多运动,特别是多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可使全身肌肉、骨骼的血液循环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骨骼衰老、骨骼中钙质的流失,进而阻止和减慢骨丢失。户外运动时,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这有助于骨骼中钙的沉积,能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第二,避免高盐饮食或过量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酒。上述饮食习惯可能影响人体激素代谢,从而加速人体骨骼中钙的流失,让骨骼变得脆弱。第三,不滥用药物。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刺激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加速骨丢失。此外,镇静药苯巴比妥、抗凝药肝素等会影响人体骨钙代谢,使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四,积极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糖尿病会使骨中的成骨细胞功能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使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五,避免长期卧床。有研究称,人卧床一周的骨丢失量相当于平时一年的骨丢失量。如果中老年人因骨折等疾病不得不长期卧床休养,家人要经常为他们翻身、按摩,而他们则必须经常活动手、脚等可以活动的肢体。第六,绝经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不仅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还会导致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比例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骨丢失。一般情况下,绝经后5~10年是中老年女性骨丢失最严重的时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冯志海建议她们多吃黄豆、葛根等富含大豆异黄酮(一种天然雌激素)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第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以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或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骨量过多、过快地丢失。“当然,在防止和减少骨丢失的同时,中老年人不妨经常食用牛奶、豆浆、豆腐、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使用钙制剂,同时要多晒太阳,从而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冯志海主任建议。()
7、为何天天补钙,还会骨质疏松,哪些人是缺钙的高发人群?
很多人会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补钙不等于不得进去钙,补钙不等于钙质被人体吸收。骨质疏松随着人体年龄的偏大,钙质在体内留不住,就如沙子里面灌水,水会流失一样。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补钙,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认清何为补钙。
补钙是指人体需要钙质,人通过食物中的钙来补充身体所需。最常见的补钙方式就是喝牛奶、吃肉类和蔬菜,这些食物中的钙质往往是游离状态,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吸收钙质需要一个重要的媒介那就是维生素D。只有维生素D的存在,才能让人体吸收钙质,否则再多的钙都是徒劳的。
2、如何有效补钙。
补钙最经济实惠的一种办法就是晒太阳了,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分泌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质吸收。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在早晚,避开中午紫外线最强的时候。
第二种方法最常见,就是通过食物补充。人们知道牛奶中含钙量很高,很多人补钙还喜欢喝骨头汤,其实骨头汤里面没有多少钙含量,相反肉里面比较多。还有深海鱼类的含钙量也很多。最让人忽视的是蔬菜中的钙质含量不容小觑。
第三种方法用于特殊需求,那就是钙片。现在市面上有各种钙剂,有液体钙,有黄金搭档钙等等,我们在挑选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含了维生素D和钙一起的钙,这样可以促进吸收。
缺钙的人往往最常见的是老人,骨质疏松很多。老人最佳办法是多晒晒太阳,通过食物和必要的钙质品来改善骨质疏松。
8、骨质疏松要长期吃钙片吗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包括三个部分,其中之一是补充钙剂。根据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现有的膳食能够提供的钙还不能满足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需要,因此,患者每天还需要补充600~800毫克的钙剂。这就是通常所说“吃钙片”的理论基础。
除了钙剂,第二类药物就是维生素D,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现在医学界对维生素D的认识是,它不仅是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而且对老人的神经肌肉协调非常重要,甚至有些医生已经把维生素D的地位上升到同人体激素一样的高度了。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中都属于基础治疗,一般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类药物就是对参与骨代谢的成骨细胞(使骨量增加)、破骨细胞(使骨量减少)的功能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促进成骨或是抑制破骨的药物。在临床上,主要是以阿仑膦酸、唑来膦酸等为代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还有降钙素、雌激素调节剂等抑制破骨的药物,以及甲状旁腺素片等促进成骨的药物。这些药物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起主要作用,一般都要长期使用,需要患者严格依照医嘱,规律服药,按期复查。
所以,“吃钙片”只是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有限的。国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按时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没有规范服用抗破骨或促成骨的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来说仍是无效的。所以,老人吃钙片没有错,但要靠它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则是远远不够的。骨质疏松症是一只安静的猛兽,必须要认识它、了解它,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武器,才能驯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