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诊断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诊断

发布时间:2020-03-24 16:51:36

1、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1、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超负荷搬运东西。
2、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3、避寒保暖,戒烟控酒。
4、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5、治疗期间,决不能通霄打扑克打麻将,不能长途开车,长途旅游需坐卧铺等。
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腰部).两护,即:护腰(医用腰围),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之护理要点

一、 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使骨骼脆弱、并容易折断的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在病人发生骨折时才会发现。

二、 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脊椎、髋部、手腕。

三、 我国65 岁以上的妇女发生脊椎压迫性骨折率约有 19.8%;男性则为 12.5%。大约 1/3 的台湾妇女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脊椎、髋部或手腕之骨折;男性约为 1/5。

四、 危险因子:

(一)无法改变的因子:老年、女性、遗传、白种人、亚洲人、体型瘦小者、女性贺尔蒙。

(二)可改变的因子:吸烟、喝酒、体重、体能活动(卧床或长期使用轮椅)、饮食中钙质和维他命 D 的缺乏。

五、 哪些药物会加速骨质流失:

(一)类固醇(黑药丸有此成分)

(二)治疗癫痫的药物(癫能停、癫通等)

(三)甲状腺药物

(四)某些利尿剂

(五)某些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

六、 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骨质密度 T 值(健保规定首次做骨密度检查需自费 600 元。若检查结果未达骨质疏松,则以后仍要自费;若达骨松标准,健保局每人一生最多给付 3 次。)

七、 照护原则:饮食、运动、药物及跌倒预防

(一) 钙质:每天建议摄取量 1000-1200 毫克

1. 含钙丰富的食品:杏仁、青菜、绿花椰菜、加钙豆浆、罐装带骨沙丁鱼、鲑鱼、牛奶、奶酪、冰淇淋、布丁、蚝、芝麻、大豆、豆腐、豆干等。

2. 一份乳制品(一杯牛奶或优格、或 50g 奶酪)约含钙 300mg。

3. 避免使用含有牡蛎壳、骨粉等成分的补充剂,因可能混杂其他重金属成分。

4. 挺立:每颗含 600mg 钙 + 200 单位维他命 D。

5. 银宝善存:每颗含 200mg 钙 + 400 单位维他命 D。

6. 碳酸钙片:每颗含 500mg 钙,于饭中嚼碎服用最易吸收。

(二) 维他命 D:每天需补充 800-1000 国际单位

1. 维他命 D 可以帮助钙质的吸收,并预防跌倒、预防骨折、对肌肉力量有帮助。

2. 使用维他命补充剂。

(三) 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福善美、骨力强、骨维壮)、抗体类(如保骼丽)、荷尔蒙(钙稳)、副甲状腺素(骨稳)等。

(四) 规律负重式及肌力运动(如行走)的好处:增加骨质密度、减轻疼痛、增进平衡感及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和骨折的机会。

(五) 预防跌倒与骨折:以改善视力、平衡感、肌肉强度、行动能力及居家环境安全为主。

(六) 若有使用镇静安眠药剂或会造成低血压、低血糖、头晕、下肢无力等副作用的药物需特别注意。

(七) 有需要时,使用拐杖、助行器及髋部保护垫等辅具。

(八) 减少危险因子: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素、烟、酒、过轻的体重等。

(九) 只要有发生骨折,就应该要检测骨质密度及治疗骨质疏松。

(十) 长期使用类固醇者都应该要服用钙片及维他命 D 补充剂,并更积极的避免其他会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所有妇女或男性都应都应增加饮食中钙质及维他命 D 摄取、保持适当体重、避免烟酒、规律运动、避免跌倒。

资料来源于养老信息网《老年骨质疏松症之护理指导》

3、呼吸困难病案分析——护理诊断

应该是慢阻肺了伴有肺动脉高压!身体缺氧严重!有一定的遗传但无传染性! COPD—慢阻肺,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的支气管炎多缓慢性起病,病症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呈进行性破坏性发展。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等,有50%的人在疾病变严重前都不知道自己患病;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慢阻肺三步曲: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及时家庭氧疗

4、中国医科大学考研护理综合题型都有哪些?

一、护理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
二、考试比例:护理学基础占30%(其中护理学导论占10%,基础护理学占20%)、内科护理学占40%、外科护理学占30%。
三、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占60%,180分,每题1.5分,120道题,其中护理学基础36道、内科护理学48道、外科护理学36道)
多项选择题(占20%,60分,每题2分,30道题,其中护理学基础9道、内科护理学12道、外科护理学9道)
问答题(病例分析)(占20%, 60分,每题20分,3道题,护理学基础1道、内科护理学1道、外科护理学1道)
总分300分。
五、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
备注:复试时各学校可根据考生报考的方向重点考核各相关的专科领域,如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护理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护理学导论与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常用护理理论、护患关系与沟通等;基础护理学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考试内容
(一)护理学导论
1.护理学基本概念
(1)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整体护理的概念
(3)专业护士的角色
2.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
(2)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陈述方式
(3)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
3.护患关系与沟通
(1)沟通的概念、要素
(2)常用的沟通技巧
(3)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4.护理学相关理论
(1)一般系统论
(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4)应激与适应
5.护理理论
(1)Orem自理理论
(2)Roy适应模式
(二)基础护理学
1.医院环境
(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医院环境的调控
2.舒适与安全
(1)各种卧位
(2)运送患者法
(3)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3.清洁卫生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概念、分类、防控
(2)清洁、消毒、灭菌:概念、方法
(3)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操作方法
(4)隔离技术:概念、原则、种类
5.生命体征
(1)体温: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
(2)血压: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
(3)脉搏: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
(4)呼吸: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
6.冷热疗法
(1)冷疗法:概念、因素、方法
(2)热疗法:概念、因素、方法
7.饮食与营养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2)医院饮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3)特殊饮食:管喂饮食、要素饮食
8.排泄
(1)排尿护理: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排尿活动的观察、排尿异常的表现及护理、导尿法及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
(2)排便护理: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排便活动的观察、排便异常的护理、灌肠法
9.给药
(1)概述:给药的目的、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的保管;给药原则;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2)口服给药法
(3)吸入给药法:氧气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4)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方法、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临床表现及处治原则。
10.静脉输液与输血
(1)静脉输液:适应证、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输液部位与方法、各种故障的处理、输液反应与防治
(2)静脉输血:血液制品的种类;输血的目的、原则、适应证、禁忌证、方法、输血反应与防治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1)心肺复苏:概念、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表现及其诊断、心肺复苏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2)氧气吸入法:缺氧的分类;氧疗法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及预防
(3)吸痰法:注意事项、操作要点
(4)洗胃法:常用洗胃溶液、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12.临终护理
(1)临终关怀的概念
(2)临终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生理反应及护理
(3)濒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死亡的诊断
(4)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5)死亡后的护理
13.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1)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的原则
(2)体温单的绘制
(3)医嘱的种类及处理

内科护理学
一、考查目标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考查目标主要包括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护理技术操作、病情监护、机械通气和主要急救措施等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科护理学中的体现、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2)健康的有关概念、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概述、葡萄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肺结核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1)肺血栓栓塞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3)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4)机械通气 呼吸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种类,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实施、通气参数、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发症、撤离、护理
(15)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胸腔穿刺术、
3.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4)心律失常 分类、发病机制、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5)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复苏后处理、预后
(6)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病的护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高血压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心包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1)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包括心脏起搏治疗、心脏电复律、心导管检查术、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4.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肝硬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肝性脑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包括腹腔穿刺术、十二指肠引流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结肠镜检查术

5.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1)泌尿系统
(2)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分类
(4)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肾病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尿路感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 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6.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
(1)血液系统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铁的代谢、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出血性疾病 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白血病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分类、适应证、方法、护理
(7)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护理

7.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护理
(1)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营养和代谢、护理评估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糖尿病 分型、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肥胖症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肥胖的判断指标与分级、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痛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骨质疏松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风湿性疾病的护理
(1)风湿性疾病的分类、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2)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1)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预防、标准预防、护理评估
(2)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隔离措施、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细菌感染性疾病(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隔离措施、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疟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脑血管病分类、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机三级预防,常见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多发性硬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帕金森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癫痫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重症肌无力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包括腰椎穿刺术、脑血管介入治疗、高压氧舱治疗

外科护理学
一、考查目标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之一,以研究外科病人身心康复的护理方法及预防保健为目的。考查目标是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及诊治方法,应用护理程序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并在护理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中心,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1)正常人体内体液与酸碱平衡调节。
(2)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水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钾代谢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4)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的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麻醉病人的护理
(1)麻醉的概念和分类。
(2)全麻的概念、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3)椎管内麻醉的概念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4)局麻的概念、方法、常见毒性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5)麻醉前准备,麻醉期间及恢复期的观察、监测和护理。
4.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1)手术室的布局、环境和人员配备。
(2)手术室物品管理及无菌处理。
(3)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技术。
(4)手术人员及病人的准备。
5.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术前主客观评估内容,术前准备内容。
(2)术后一般护理,常见不适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处理。
6.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1)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外科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2)肠内营养的概念、营养剂的类型、输注途径及方法、护理。
(3)肠外营养支持概念、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护理。
7.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外科感染的特点、分类、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8.烧伤病人的护理
烧伤的概念、病理生理、面积、深度的评估,临床表现及病程演变规律、处理原则及护理。
9.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1)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2)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甲亢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4)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前后护理。
10.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1)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乳腺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3)乳癌根治术的手术前后护理。
11.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腹膜炎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12.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腹外疝的概念、解剖结构、病因、病理。
(2)腹股沟疝、股疝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疝修补手术前后护理。
13.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14.胃十二直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溃疡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2)胃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15.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肠瘘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16.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手术前后护理。
(2)几种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
17.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痔、肛瘘、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大肠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18.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1)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2)肝叶切除术术前后护理。
(3)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的护理。
19.胆道感染、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1)胆道感染及胆石症的发病和相互关系。
(2)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3)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前后护理。
20.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胰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1.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2.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3.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头皮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颅骨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脑损伤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4.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1)肋骨骨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气胸的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血胸的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5.肺癌病人的护理
肺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6.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7.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
(1)肾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膀胱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尿道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8.尿石症病人的护理
尿石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29.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30.泌尿系肿瘤病人的护理
(1)肾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膀胱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1.骨折病人护理
(1)骨折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常见四肢骨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2.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1)关节脱位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3.颈肩痛和腰腿痛病人的护理
(1)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4.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1)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2)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3)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35.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1)骨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
(2)常见骨肿瘤的临床特点。
(3)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5、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7个以上)

1.严重水肿和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2.饮食宜给正常量1.0g/(kg·d)、优质蛋白质、热量充分(30~35)kcal/(kg·d)。水肿时宜低盐饮食。高血脂症时,宜少食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及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3.遵医嘱给予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的对症治疗和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治疗,注意其副作用,及时监测肝肾功能。利尿治疗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诱发栓塞并发症。激素治疗者应遵循使用原则,切忌随意撤减药物,注意其副作用如易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细胞毒药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等。

4.及时评估病情变化,防止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5.做好皮肤护理,衣着宜宽松,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拖、拉等动作,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6.给予心里支持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或消除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

6、2015老年护理学复习资料

老年护理学
1,老化: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进行性、衰退性的变化。
2,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它是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健康老龄化: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4,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它强调老年人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5,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护理特点与预防保健的学科,也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学科。
6,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7,流体智力:指获得新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
8,晶体智力:指对词汇、常识等的理解能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
9,离退休综合征:指老年人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10,空巢家庭:是指家中无子女或者子女成人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10,空巢综合征: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常由于人际疏远、缺乏精神慰籍而产生被疏远、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11,药物不良反应(ADR):指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12,尿失禁:指由于膀胱括约肌的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受主观控制而自尿道口溢出或流出的状态。
13,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且粪便干结,便后无舒畅感。
14,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15,居家养老模式: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16,老年期痴呆: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1,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角色功能等方面。
2,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1提供适宜的环境@2安排充分的时间@3选择适当的方法@4运用沟通的技巧@5获得客观的资料。
3,评估老年人血压: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一次建议老年人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则为直立性低血压。
4,老年人白细胞参考值为(3.0~8.9)×10^9/L。 尿常规中其尿沉渣中的白细胞大于20个/HP才有病理意义。老年人中段尿培养污染率高,可靠性低,老年男性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3/ml、女性》10^4/ml为判断真性菌尿的界限。 血沉超过65mm/h,应考虑感染、肿瘤及结缔组织病。
5,衰老的特征性改变为:皮肤的改变
第四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养老照顾
1,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患病的老年人、新近出院的老年人、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2,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区域性原则、费用分担原则、功能分化原则、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3,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又包括:(独立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保健与照顾原则、自我实现或自我成就原则、尊严性原则)
4,老年保健任务:医院内的保健护理、中间服务机构中的保健护理、社区家庭中的医疗保健护理。
5,我国“”六个”“有所”老年保健策略: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6,养老照顾模式: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机构养老照顾模式、其他养老照顾模式。

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和精神护理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感知觉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3智力的变化@4思维的变化@5人格的变化@6情感和意志的变化。
2,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2社会地位的变化@3家庭人际关系@4营养状况@5体力或脑力过劳@6疾病。
3,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孤独、抑郁、自卑、离退休综合症、空巢综合症。
4,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疑病性、激越性、隐匿性、迟滞性、妄想性、自杀倾向、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季节性。
5,老年人精神障碍 (严防自杀):@1识别自杀动向 如近期有过自杀行为、情绪突然好转或极度情绪低落。 @2环境布置 患者住处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情绪。@3专人看守 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的患者要24小时专人看守,不离视线,必要时给予约束,以防意外。尤其是夜间、凌晨、节假日等人少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防范。@4工具及药物管理 凡能成为患者自杀的工具都应该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
5,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1阻断负向的思考@2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3怀旧治疗@4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6,老年性痴呆(AD)分为三期:遗忘期,早期、 混乱期,中期、 极度痴呆期,晚期。
7,老年期痴呆的护理诊断:@1记忆功能障碍 与记忆进行性减退有关@2自理缺陷 与认知行为障碍有关@3睡眠形态紊乱 与白天活动减少有关@4语言沟通障碍 与思维障碍有关@5照顾者角色紧张 与老人病情严重和病程的不可预测及照顾者资料知识欠缺、身心疲惫有关。
8,AD(老年痴呆)的安全护理:@1提供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避免搬家。@2佩戴标志 患者外出时最好有人陪同或佩戴写有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的卡片,以助于迷路时被人带回。@3防止意外发生 应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见找得到的地方,减少室内物品位置的变动,地面防滑,以防跌倒骨折。患者洗澡喝水时注意水温不能太高,热水瓶应该放在不易碰撞之处,以防烫伤。不要让患者单独承担家务,以免发生煤气中毒。有毒有害的物品应该放入加锁的柜子,以免误服中毒。尽量减少患者的单独行动,锐器、利器应放在隐蔽处,以防痴呆老人因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或在抑郁,妄想的支配下发生自我伤害或伤人。@4正确处理患者的激动情绪 当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疗时不要强迫患者,可稍等片刻,等患者情绪稳定后再进行。
9,早期预防老年痴呆:@1老年期痴呆的预防要从中年开始做起。@2积极合理用脑、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性格@4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多吃富含锌、锰、硒类的健脑食物,如海产品、鱼类、豆类、坚果类等,适当补充维生素E。@5戒烟限酒@6尽量不用铝制饮具,过酸过碱的食物在铝制饮具中存放过久,就会使得铝深入食物被吸收。@7积极防治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8按摩或灸任脉的神阙、气海、关元、督脉的命门、大椎、肾俞,胃经的足三里,均有补肾填精助阳、防止衰老和预防痴呆的效果。@9许多药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神经错乱和倦怠,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剂,如苯二氮罩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如某些三环类抗抑郁剂、抗组氨制剂。

第六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1,日常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1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其自理能力@2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3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隐私。
1,非语言沟通——触摸的注意事项:@1尊重老年人的尊严与其社会文化背景@2渐进地开始触摸,并持续观察老年人的反应@3确定适宜的触摸位置@4事先确定老年人知道触摸者的存在@5注意保护老年人易脆破的皮肤@6对老年人的触摸予以正确的反应。
1,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1局部皮肤病变:最常见的是皮肤干燥,因老年人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常见的加重诱因包括气温变化、毛衣刺激等。除此之外皮肤瘙痒还可见于多数皮疹、牛皮癣、重力性皮炎及皮肤感染等病症。@2全身性病变:慢性肾衰竭和肾功能障碍者80~90%伴有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均可引起全身瘙痒@3心理因素:较少见,如有恐螨症或抗拒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可能出现。
2,老年人瘙痒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洗澡过频者应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水不宜过热;忌用碱性肥皂;适当使用润肤用品;饮食宜清淡,特别是冬季应多吃养血润燥的,如芝麻、花生。忌烟酒、浓茶及咖啡。@2对因处理:根据瘙痒的病因逐一检查筛选,并做出对因治疗。@3对症处理:可使用低浓度类固醇霜剂擦皮肤,适当应用组胺类药物及温和的镇静剂亦可减轻瘙痒,防止皮肤继发性损害。@4心理护理:找出可能的心理原因加以疏导,或针对瘙痒而引起的心理异常进行开导。
3,老年人的饮食原则:平衡膳食、饮食易于消化吸收、食物温度适宜、良好的饮食习惯。(三定:定时、定量、定质)、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两戒:戒烟、限酒。
4,老年人活动的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 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2循序渐进 机体对运动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应先选择相对易开展的活动项目,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3持之以恒 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4运动时间 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天亮见光以后1~2小时。@5 运动场地与气候 运动场地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安静清幽的公园,庭院,等地。注意气候变化,夏季户外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则要防止跌倒和感冒。@6其他 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应暂停锻炼。

第七章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
1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症状、直立性低血压、耳毒性、尿潴留、药物中毒。
2,老年人的用药原则:@1受益原则@25种药物原则@3小剂量原则@4择时原则@5暂停用药原则。

第八章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
1,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跌倒、噎呛、便秘、尿失禁、疼痛、营养缺乏消瘦、口腔干燥、视觉障碍、老年性耳聋。
2,跌倒的常见护理诊断: @1有受伤害的危险 与跌倒有关@2急性疼痛 与跌倒后损伤有关@3恐惧 与害怕再跌倒有关@4移动能力障碍 与跌倒后损伤有关@5如厕自理缺陷 与跌倒后损伤有关@6健康维护能力低下 与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3跌倒紧急处理:@1检查确认伤情@2正确搬运 保证平稳,尽量保持平卧姿势@3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并进一步观察处理。@4如果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其缓慢站立,做起或卧位休息,确认无碍后方可放手,并继续观察。@5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治措施及方案。@6对跌倒后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1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2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使用牙间垫等,防止舌咬伤。#3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4,噎呛的紧急处理:一,清醒状态下噎呛的急救 通常采用Heimlich急救法,步骤如下:@1护士帮助患者站立并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臂由腋下环绕患者的腰部。@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的胸廓下段与脐上的腹部部分。@3用另外一手抓住拳头,肘部张开,用快速向上的冲击力挤压患者腹部。@4反复重复弟(@3)步,直至异物吐出。 二,无意识状态下噎呛的急救 将患者置平卧位,肩胛下方垫高,颈部伸直,摸清环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上缘的中间部位,即环甲韧带,稳准的刺入一个针头(12~18#)于气管后,以暂时缓解缺氧状态,以争取时间进行抢救,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术。
5,尿失禁的护理诊断:@1压力性尿失禁 与老年退行性变化、手术、肥胖等因素有关@2急迫性尿失禁 与老年退行性变化、创伤、腹部手术帕金森等疾病有关@3反射性尿失禁 与老年退行性变化、脊髓损伤等有关@4知识缺乏 缺乏尿失禁治疗、护理及预防等知识@5社会交往障碍 与尿频、异味引起的不适等有关。
6,尿失禁的用具选择和护理:@1失禁护垫、纸尿裤 最为普遍且安全的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尿失禁的问题,注意每次更换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和臀部,防止尿湿疹及压疮的发生@2高级透气接尿器 适合于老弱病残、骨折及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的患者。@3避孕套式接尿器 其优点是不影响患者翻身及外出。@4保鲜膜袋接尿器 透气性好,适合于男性尿失禁患者。
7,盆底肌肉训练:可分别在不同卧位时进行训练@1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尽量收缩骨盆底肌肉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重复收缩与放松15次@2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双膝微微分开,于肩同宽,双手放于大腿上,身体微微前倾,尽量收缩盆底肌肉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重复收缩和放松15次。@3仰卧位:双膝微屈越45°,尽量收缩盆底肌肉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重复15次。
7,膀胱训练 可增加膀胱容量,以应对急迫性的感觉,并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具体步骤如下:@1让患者白天每小时饮水150~200ml,并记录饮水量及饮入时间。 @2根据患者平常的排尿间隔,鼓励患者在急迫性尿意感发生之前如厕排尿。@3若能自行控制排尿,2小时没有尿失禁现象,则可将排尿间隔延长30分钟。直到将排尿时间逐渐延长至3~4小时。
8,便秘的一般护理:@1调整饮食结构:是治疗的基础#1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在2000~2500ml左右#2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面粉,玉米粉,豆制品#3多食产气食物及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 如白薯,香蕉,生葱,木耳#4增加润滑肠道食物 可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5少饮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禁食生冷、辛辣食物。@2调整生活方式 改变静止生活方式,每天保持30~60分钟活动时间,养成固定排便的习惯@3满足老年人私人空间需求 房间内居住两人以上者,可在床单位间设置屏风或窗帘,便于老年人排泄的需要。
9,跌倒的内在、外在因素 书本124页、125页

第九章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
1,不同器官老年病共同特征:@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2症状及体征不典型@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4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5易出现意识障碍@6易存在并发症和后遗症@7伴发各种心理反应@8预后不良,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2,老年高血压表现:@1以ISH多见@2血压波动性大@3症状少而并发症多@4多种疾病并存。
3,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指导:@1减轻体重:可通过减少总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锻炼的方法减重。减重速度因人而异,首次减重最好能达到5kg以增加信心@2膳食调节:减少膳食脂肪,补充优质蛋白,增加含钾多、含钙多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提倡戒酒@3精神调适: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情绪过分激动@4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体力负荷。
4,老年高血压康复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但有利于血压下降,而且可提高其心肺功能。@1适当的形式@2.适当的运动强度@3适当的运动时间@4适当的运动目标。运动方式一定要选择有氧运动,强调中小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节奏交谊舞、重心不太低的太极拳等比较适合老年人。
5,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起病隐匿且症状不典型@2并发症多 @3多种老年病并存@4易发生低血糖。
5,老年糖尿病的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胰岛素抵抗或活性下降所致的三大物质代谢紊乱有关。@2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渗性昏迷、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
6,老年糖尿病的用药护理:@1磺脲类 第一代药物氯磺丙脲因不良反应多、作用时间持久,不宜老年患者;第二代药物格列吡嗪适合于老年糖尿病并发轻度肾功能不全者。 @2双胍类 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尤其是腹泻的发生率可达30%。@3胰岛素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主张积极、尽早应用胰岛素,推荐白天给予口服药降糖,睡前注射胰岛素。空腹血糖宜控制在9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2.2mmol/L以下即可。@4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该药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不会发生低血糖,且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使用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主要副反应为肠胀气,伴有肠道感染者不宜使用。@5噻唑烷二酮类 此种药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胰岛素增敏剂,且没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还可同时降低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可单独使用或与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联合使用,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7,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身体评估:@1骨痛和肌无力 是OP较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要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 @2身体缩短 骨折疏松非常严重时,可因椎体骨密度减少导致脊椎椎体压缩变形,身体平均缩短3~150px,严重者伴驼背 @3骨折 为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活动受限、寿命缩短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如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等。
8,老年骨质疏松的“营养与饮食”护理:与骨营养有关的每日营养素的供应量为:蛋白质60~70g,胆固醇<300mg,蔬菜350~500g,维生素A800ug,维生素D10ug,维生素E15mg,维生素C60mg,钙800mg(钙、磷的比例为1:1.5),食盐小于5g,铁12mg,锌15mg。特别要鼓励老人多输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大豆、豆制品、海带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蛋、肝、鱼肝油。
9,老年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尽早实施,在急性期应注意卧、坐、立姿势,卧位时应平卧、低枕、背部尽量伸直,坚持睡硬板床;坐位或立位时应伸直腰背,收缩腰肌和臀肌,增加腹压。在慢性期应选择性地对骨质疏松症好发部位的相关肌群进行运动训练,如采取仰卧位抬腿动作做腹肌训练,采用膝手卧位做背肌训练等。同时可配合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通过翻身、起坐、单腿跪位等动作训练维持和增加老人的功能水平。
10,口服降压用药的顺序:1)治疗前检查有无直立性低血压;2)选择对合并症的药物,具体选择的原则是:无并发症者选用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如需第二种药,则用钙剂拮抗剂;除非有强适应症,不宜应用ß受体阻滞剂;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4)应用长效型,每日一次;5)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诸如非甾体抗炎药等非处方药;6)观察不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如儒弱、眩晕、抑郁等;7)为防止血压过低,应随时监测血压

7、瘫痪的71岁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诊断有外伤的危险与什么有关?

如果老年痴呆发现有外伤,根据受伤的部位,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他本人烦躁的时候。能动的部分肢体由于自身乱动不小心碰伤的,这个属于自己造成的外伤。其二还是他不能动的部位由别人进行护理操作时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外伤。原因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由于不小心搬动翻身护理。可以造成某一个部位的骨折,如脊椎。或者四肢的骨折。

8、骨质疏松的"标准差"是什么?

很多,你自己找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强度低、骨折危险性大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美国近1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1800万人患有骨质缺乏症(低骨量),存在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约150万例骨折。事实上,约1/2的女性和1/8的男性在一生中可能患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就住院治疗费、急症护理和长期护理而言,每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花费达100到150亿美元。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组织逐渐减少造成的,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手段,可能直到骨骼变脆,即使最轻微的外伤都会造成骨折时才会发现患骨质疏松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体重下降、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背痛。
有幸的是,这些都可以避免。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如果患者一生中营养达到骨健康所需的量,就可以降低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的严重性。事实上,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总结道:“一生中保持足够的钙吸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发育期峰值骨量,有助于降低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而且还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存在哪些风险因素?
影响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两大因素是骨骼发育期的骨量水平(峰值骨量)和生命后期骨丢失的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丢失发生前骨量越高,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就越小。
各项研究报告指出,许多风险因素对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速率有重大影响,并导致骨质疏松症(表1)。其中包括:营养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摄入过量酒精和咖啡因以及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抗酸剂等药物。
除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外,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对钙和骨骼新陈代谢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高加索和亚洲妇女的骨密度通常比非洲和西班牙裔妇女低,因此更易患骨质疏松性骨折。身体纤瘦、骨骼小的妇女亦是如此。
可以肯定,经常性锻炼、长期保持吸收足够的钙和其它对骨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取最大峰值骨量和最大程度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所必需的,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表1.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风险因素:
·家族骨质疏松症的历史
·白人或亚洲人
·体型小
·绝经后
·子宫切除
·钙、维他命D 及其它营养吸收不足
·饮食中含过量蛋白质
·吸烟
·摄入过量酒精
·摄入大量咖啡因、碳酸饮料和盐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法
·长期使用抗痉挛药物、抗酸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
·库欣综合症、Ⅰ型糖尿病

骨密度评估
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取决于骨矿物质密度(BMD),即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骨骼所含矿物质的克数。骨矿物质密度取决于诊断筛查,如X射线或超声。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低于平均值2.5个标准差,骨量减少症则为低于平均值1.0至2.5的分值。此项统计分析仅指高加索妇女的骨矿物质密度;因此如何将此项标准应用于儿童、男性及各种族,存在争议。

骨质疏松症:预防是关键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可能仍然是处理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预防的两种方法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和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使骨骼发育期获得最大峰值骨量
骨骼的大小和强度在一生的前三十年持续不断发展,通常在30-35岁时达到峰值。各项研究表明,儿童期和25-30岁的最佳钙摄入量对个人的峰值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和年轻人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钙量,到35岁时就不能达到最佳骨密度。年轻时期如果未能积累足够的骨量,随着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的出现,在生命的后期易骨折。
根据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医学院对单卵双胎儿进行的一项研究,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可明显提高青春期前儿童BMD增加的速率。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钙摄入量不断增加,很可能会提高峰值骨量,从而降低生命后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另一项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一组12岁女孩每天补充500毫克的钙可以大大提高全身和脊椎的骨密度。
持续性骨重建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得以实现,该过程取决于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的水平。重建过程依靠两类细胞交互发挥作用:吸收旧骨的破骨细胞和形成新骨的成骨细胞。骨重建即骨转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但到生命的第四个十年,吸收会稍大于形成,便会持续发生轻微的骨量丢失。

·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性都会发生骨丢失:但是男性与女性的骨丢失方式大相径庭。妇女骨丢失通常始于绝经期前(35-45岁),绝经期后约5-10年间骨丢失明显加速。妇女一生丢失约35%的皮质骨量和50%的松质骨量,而男性则会丢失三分之二。皮质骨主要集中于长骨的骨干,而松质骨则主要集中于椎骨、骨盆和其它扁骨以及长骨的末端。
研究还表明,钙补充物可以降低绝经后的妇女骨丢失的速率。Reid et al 撰写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的一份研究表明,绝经后的妇女在两年的正常饮食中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与服用安慰剂的绝经后的妇女相比,骨丢失降低43%。此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早期一项两年钙补充的研究结果。早期的这项研究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上,它指出健康的绝经后妇女每天钙摄入量至少达到800毫克时,可以大大减少骨丢失。

钙--建议的量是多少?
每日参考摄入量(RDI)形成后即取代了每日建议摄取量(RDA),它是每日营养摄入量的准则,在美国被认为足以满足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需要。RDI水平以4岁以上总人口的最新平均RDA为基础。RDI并不为任何具体年龄组或性别提供建议。
目前,钙的RDI水平是1000毫克--远远低于许多专家所建议的摄入量水平。一篇钙补充干预试验评论的作者提出儿童青春期每日建议摄入量应为1450毫克,而其他人则建议钙摄入量达1800毫克/天。青春期钙摄入量增加,可对峰值骨量的最大化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老年人的钙摄入量,许多专家都建议摄入量为1500到2000毫克/天,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丢失。
国家卫生研究院关于最佳钙摄入量共识大会建议,11-24岁钙摄入量为1200到1500毫克/天,25-30岁为1000毫克,65岁以上为1500毫克。此外,国家卫生研究院还建议,超过50岁的妇女如果没有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钙摄入量应为1500毫克/天。
虽然钙的RDI水平可能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真正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甚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摄入量。根据美国农业部1994-96年个人食物摄入的持续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约65%美国人口所摄入的钙低于RDI。妇女的数据更加令人担忧:60岁,近80%的妇女没有达到建议的每日要求摄入量。此外,12-29岁,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要求的钙摄入量达到峰值,然而近85%的妇女甚至没有达到钙的RDI。因此,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所面临的挑战是教育患者认识到一生持续摄入足够的钙的重要性。

钙吸收
男性和女性肠道的钙吸收功能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此外身体更加不能适应钙供应不足。因而,有必要解决影响钙吸收的各种因素,对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例如,大量膳食纤维会影响钙吸收,正如利尿剂、酒精、碳酸饮料、皮质类固醇和抗酸剂类的某些药物以及维他命D缺乏会影响钙吸收一样。胃酸过少是一种胃酸分泌较少的情况,同样能够阻碍钙吸收,这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有这些因素的患者更要注意营养。

维他命D
维他命D在保持健康的矿化骨骼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维他命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把血清钙和磷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维持重要的细胞功能并促进骨骼矿化。维他命D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肠吸收进而增加血清钙。
维他命D不足会导致钙吸收降低、循环中PTH增加以及骨吸收增加。维他命D不足症常见于老年人,这是因为皮肤合成维他命D和肠吸收减少,缺乏阳光照射以及维他命D摄入量不足。许多项研究都表明,每天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可以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维他命D缺乏症。
维他命D缺乏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会加速骨吸收并促进骨质疏松症。维他命D缺乏还会增加髋骨骨折的风险。数项研究都表明,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天,并补充维他命D 400-800IU/天,可以降低脊椎和非脊椎骨折,还可提高骨密度。


尽管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骨基质也会发生质变,导致骨脆或易破碎,更易于骨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镁可能是决定骨脆性的骨基质质量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镁通过激素和控制骨骼与矿物质代谢的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对骨骼本身的直接作用,可以影响骨基质和骨矿物质代谢。镁耗尽会对骨骼代谢的所有阶段产生有害影响,导致骨骼停止生长、破骨和成骨活动减少、骨量减少症和骨脆性增加。
镁在钙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贯穿于其参与控制钙利用的激素(即PTH、降钙素)正常活动的全过程。足够的血清镁水平对于正常的钙代谢来说是必要的,低镁血症会导致低钙血症,并对维他命D的作用产生外周阻力。如此以来,如果镁状态异常,足够的钙摄入可能无法保证正常的骨健康。由于镁不足对钙代谢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许多个人都存在镁不足的风险。各项膳食营养摄入研究一致表明,在许多年龄组,镁的摄入都低于RDI。各项调查已表明,39%的15到50岁的美国妇女所获得的RDI均低于70%。由于钙摄入量高会加剧镁不足,如果摄入钙补充物的患者的钙镁比大大超过2:1,很可能会患有相对或绝对的镁不足。不含镁的钙补充可以降低饮食中的镁吸收的效率,进一步恶化雌激素减少的后果,从而造成骨骼摄入镁减少,PTH去矿物质活动加剧。

微量矿物质
微量矿物质,尤其是锌、铜、锰、氟化物、硼和硅,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正被广泛研究。锌为成骨活动、胶原合成和碱性磷酸酶所必需;铜为胶原蛋白交联和弹性蛋白所必需;锰为骨基质形成中糖胺多糖的生物合成所必需;氟化物为成骨活动所必需;硼和硅为健康骨形成所必需。
各项研究表明,微量矿物质不足会削弱骨形成和吸收。例如,在一例为期两年的临床研究中,绝经后的妇女摄入含锌、铜和锰的钙补充物,其骨密度提高;而妇女仅摄入钙、微量矿物质或安慰剂,其骨密度明显日益降低。

异丙黄酮
异丙黄酮(7-异丙氧基异黄酮)是自然生成的异黄酮的衍化物,在骨代谢中非常活跃。尽管异丙黄酮在结构上与植物雌激素相似,但已表明它缺乏雌激素活动。无数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异丙黄酮在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和提高骨密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患有骨质缺乏症或确定性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每天服用一剂600毫克异丙黄酮,可以减少骨矿物质丢失,并提高骨密度。在这些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除异丙黄酮或安慰剂外,每天还服用1克口服钙补充物。作为其中的一位研究人员,Donato Agnusdei博士指出:“长期采用异丙黄酮进行治疗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可以提高骨密度,还可能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另一项评估异丙黄酮和维他命D共同作用效果的研究表明,在降低骨丢失方面,综合疗法比此二者的任何单一疗法或对照性疗法都更有效。
不同实验模型的活体内研究和活体外研究都表明,异丙黄酮在破骨更新及其活动(骨吸收)中具有抑制作用。各项人体研究确认了在高骨转换(如变形性骨炎)的情况下异丙黄酮在骨吸收方面有抑制性作用。在此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高骨转换和低骨质的绝经后妇女摄入异丙黄酮600毫克/天与摄入乳酸钙800毫克的效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也得到了证实。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在此项研究之前及完成之后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乳酸钙相比,异丙黄酮治疗大大降低了预期腰椎骨密度的丢失。骨代谢中的生化标记评估表明,异丙黄酮可抑制骨吸收系统。

全方位的骨骼营养:MCHC
微晶羟磷灰石浓缩物(MCHC)是一种通常在健康骨骼中同一生理部位含所有矿物质和有机因素的完整的骨提取物。它是生物活性钙和骨形成所必需的其它营养物的极好来源,含磷、镁、氟化物、锌、硅、锰和其它微量矿物质。
MCHC还含骨蛋白质,其中包括各种生长因子。近来,科学家分外关注这些因素作为骨重建调节器的作用,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 IGF-Ⅱ)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这些生长因子已表明可以促进增殖和成骨活动,同时还可以抑制和调节体外破骨细胞的前体。因此,可以促进骨形成,提高骨量。研究人员理论上证明这些生长因子的存在可以成为解释MCHC如此有效的一个原因。
刊载于《国际骨质疏松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MCHC和碳酸钙两种形式的钙补充物在防止绝经后的妇女进一步的骨丢失方面的有效性。在此研究中,患者采用碳酸钙治疗,其骨丢失速率减少了一半,而采用MCHC,则表现为骨丢失停止。另一项研究以拒绝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MCHC和碳酸钙的疗效。此项研究表明,两年间持续使用MCHC可大大减少骨丢失;相反,使用碳酸钙或安慰剂则大大减少了骨量。此外,数例临床试验表明,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往往骨丢失较快,而MCHC大大减缓了骨丢失。
MCHC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骨丢失,而且还可对骨密度产生积极影响。一项研究以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为对象,这些妇女同时有钙吸收不良(一种严重的钙吸收不良)的并发症。此项研究表明,补充MCHC可以将皮质骨的厚度提高6.1%。相反,葡萄糖酸钙虽然可以抑制骨丢失但不能恢复骨量,没有补充MCHC组的骨丢失仍然较快。
另一项研究对MCHC在治疗兔骨缺损中的其骨愈合作用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与对照组和另外两种钙补充物:骨矿物质(不含有机因素的MCHC)和碳酸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CHC治疗对骨愈合的形态和质量有明显的改进作用,而不是另外两种钙补充物。这些结果表明,MCHC对骨愈合的过程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化合物的有机成分被破坏,或者如果用碳酸钙治疗来替代,这种作用就不存在了。

确定MCHC纯度的准则
MCHC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骨提取物的来源及加工程序对于确定MCHC的质量至关重要。某些MCHC来源可能包含大量的铅和其它污染物,或者包含软骨和肌腱。如果加工程序采用高温和过度研磨,可使原料产品变成骨粉,但这些产品缺少足够的矿物质补充物、有机物,以及作为真正MCHC特征的微晶结构。
如何确保向患者提供高纯度、真正的MCHC?下列确定MCHC产品真伪和纯度的原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向患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1、认证结果的分析能从供应商处获得。该分析表明MCHC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真正的MCHC的分析应列有骨中通常所见的同一成分的各项比率:蛋白质(主要为胶原蛋白)22-28%,钙离子 22-28%,磷9-13%,其余为脂肪和其它矿物质。
2、胶原蛋白分析的结果表明MCHC的纯度和无杂质性。Ⅰ型胶原蛋白是骨中所发现的胶原蛋白的主要类型。加工得当的MCHC约含20%胶原蛋白,大多为Ⅰ型。加工不当的骨(如骨粉)所产生的产品仅含0-7%的Ⅰ型胶原蛋白。其它类型的胶原蛋白的含量表明用于生产MCHC的原材料含软骨、肌腱、肌、骨髓或韧带。
3、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MCHC的微晶结构。
4、一份经批准适合人食用的认证书非常重要。MCHC根据质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等级。可靠而纯净的MCHC从新西兰进口,那里的牛在无杀虫剂的环境中自由放养。从新西兰进口的MCHC附有农业部颁发的原产地和健康卫生证明。该证明是进口到美国所必需的,它还提供了高等级MCHC的保证。
5、由第三方实验室所进行的重金属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对于某些形式的钙补充物来说,被重金属铅、砷、铝、汞、锶和其它金属所污染是一大问题,MCHC也不例外。在高质量的MCHC中,每克产品中的铅含量不应超过1微克。
大量关于美国麦金妮斯骨营养素(MCHC)的国外文献,因为篇幅所限难于一一刊载,如有需求,可向奥林之星公司索取,或登陆麦金妮斯网站。

离子交换软水器单元

去砷滤水器单元

去氟滤水器单元

活性无机滤料净水器单元

与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