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得了骨质疏松症可以做哪些运动
从人体的氨糖量来讲,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2、请问骨质疏松如何锻炼?
对于骨质疏松的人群是可以适度运动的,但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和强度。因为骨质疏松病人容易发生骨折,一经骨折能愈合也比较缓慢。但骨质疏松的病人也是需要锻炼的,因为锻炼可以使肌肉更发达,可以保护骨骼,还能为骨代谢提供更好的支持。
3、骨质疏松适合的运动有哪些 4种运动适合骨
方法如下: 1、力量训练。水中行走等力量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可防止骨质疏松。 2、负重的有氧运动。散步、爬楼梯等负重运动可锻炼双腿的骨骼,减少骨质流失。 3、柔韧性训练。柔韧运动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防止摔倒。少做大幅度的运动,如弯...
4、得了骨质疏松能做什么锻炼
方法如下:1、力量训练。水中行走等力量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可防止骨质疏松。2、负重的有氧运动。散步、爬楼梯等负重运动可锻炼双腿的骨骼,减少骨质流失。3、柔韧性训练。柔韧运动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防止摔倒。少做大幅度的运动,如弯腰、跑步等等。
5、骨质疏松的运动疗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易防难治。不少患者只强调补钙,而忽略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当然,运动防治骨质疏松需讲究科学,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选择适当运动方式和项目。中老年人不再适宜单纯采用负重过大和爆发力过强的运动,宜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原地跳跃等方式。据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和方式,对于增加骨密度具有部位特异性。例如体操训练有助于预防腰椎骨质疏松,坚持训练还有助于康复。一般说,如果单纯从预防角度着想,只要采用健身慢跑或坚持步行即可;如果已有轻度骨质疏松,则建议采用骑固定自行车、慢跑、原地跳跃为主;如果已有明显骨质疏松,手脚已不甚灵活,则可在室内绕圈行走,提高平衡功能,即使卧床也可在床上做些轻柔动作。
2.注意把握运动量。理论上说,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刺激强度也越大,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与提高,但中老年人只能循序渐进,切忌激烈运动。最好采取运动强度不大而运动时间稍长一些的方式。锻炼频率强度应以次日不觉疲劳为标准,每周坚持3~5次为合适。个别因骨折或某种原因需长时间卧床者,也要设法在床上坚持进行被动运动,最大限度减少骨量流失。
3.生活起居注意安全。骨质疏松的要害是易引发骨折,故应百倍提高警惕,生活起居不可掉以轻心。一般不宜睡太硬的床,枕头不宜过高;尽量避免弯腰或抬举重物;以地面拾物时先下蹲,同时保持腰背挺直;不要单脚站立穿裤;居室地面和浴室要注意防滑;平时行动要慢,走路时注意力集中,避免跌倒。总之,不可忽视生活细节安全,骨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
6、骨质疏松症病人如何锻炼运动?
小运动量。多次数。有氧运动是关键,如果岁数稍大,可以考虑携带宠物锻炼。遛鸟,溜狗,既锻炼,又不会因为枯燥而减少运动量。
7、骨质疏松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
骨质疏松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运动项目的选择要慎重,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负重有氧运动对骨骼发展很重要,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运动方式。一般选择散步、慢跑、踏车、登台阶、太极拳等运动,动作的速度和幅度相对较缓慢,既又能刺激骨骼,增加或维持骨量,防止骨量过多丢失,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一些强度或负荷较大、屏气用力,以及对抗性或技巧性较强的运动,均不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这些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性损伤,甚至骨折。如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动作,不适合骨质疏松患者。这些动作都需要弯曲脊柱,使脊柱承受很大的张力,很容易引发严重的背痛,甚至脊柱骨折。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因人而异,应该针对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骨密度及是否有骨折来制定运动疗法方案。每次运动训练时应有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10~15分),运动持续时间一般20~30分。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进行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第1周,要进行低、中等强度运动20~30分,运动2~4周后出现正常的运动反应且无并发症时,运动时间可以从20分逐渐增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也可进行间歇运动。运动频度通常为每周3次。
此外,每天坚持1小时日晒,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晒太阳应在上午6~9时,这时的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为主,是一天中晒太阳的第一个黄金时段。而上午9~10时、下午4~7时,这两个时间段阳光中的紫外线A光束增多,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如果老人缺钙或者骨质疏松,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好好晒晒太阳。
8、骨质疏松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1、锻炼方法
(1)散步:
强度:每次2~3圈(每圈400 m),80—90步/min 。
技术要求百:抬头、挺胸、直腰、四肢摆动自如,两臂刚力向前摆动 ,注意力主要放在呼吸系统、胸廓及肩带的活动上。
(2)跑步:
强度:每次2~3圈(运动强度参考“心率=l70一年龄岁数度”)。
技术要求:上体稍前倾,头部自然。躯干收腹拔背,两臂自然协调摆动,两腿用力蹬摆,注意力主要放在腿的蹬地及腰椎受力的感受上。
(3)健身操:
颈椎运动方法:与项争力、颈项争力、前伸探海、回头望问月等;
上肢运动方法:左右开弓、双手举鼎、弯肱拨刀、俯卧撑等;
腰背运动方法:按腰转腰、插掌攀足、拧腰转体、仰卧两头起、伸背架桥等;
腿部运动方法: 膝、转膝、摆踢、举腿、换步、半登跳等。
强度:运动的时间每次为l5—20 min
技术要求答:动作方向准确,幅度到位,所版活动的肌肉明确,注意力放在被锻炼的部位。
(4)太极拳:
24式简化太极拳和太极推手训练,到后期主要为太极推手训练。
强度:每次训练时权间为l5~20 min。
技术要求:主要控制重心的运动性平衡,动作以腰为轴、腰为主宰,训练时以意念引导气血运行周身。重点放在腰部,尤其为太极推手训练要重视腰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