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疏松 > 中医认为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预防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20-09-19 13:45:09

1、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流行,营养学家提出了什么建议?

要增加钙的摄入量。首先应调整膳食结构,做到全面均衡适量营养。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质形成,富钙食品有助钙代谢平衡,利于矿物质沉积。牛奶、鸡蛋既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又含有丰富的钙、磷。每人每天摄入1瓶牛奶(大约含有300毫克钙)或奶制品、一只鸡蛋和50~100克豆及豆制品,同时多食海带、虾皮、虾米、海鱼、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量。但是,仅仅从膳食中获取钙,仍然满足不了人体需要,尤其是孕妇、乳母、绝经期妇女对钙特殊需要的人群,最好再能长期额外补充优质钙剂和维生素d;

要增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能刺激骨细胞活动,有利于骨质形成。有人通过平行组实验观察发现,绝经期妇女如果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可使全身钙量从781~876克逐渐增加到801~919克,而不锻炼组几乎每个病人的全身钙量均下降。据上海华东医院对500名老年人调查发现,活动量少或仅有少量活动的与活动量大的相比,前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经常户外活动,还要多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吸收食物中更多钙。所以,经常户外体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发生与流行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要控制影响骨质形成的食品或药物的摄入。吸烟可促使骨质的丢失,饮酒会减少钙的摄入,增多尿钙排泄。此外,含铝的制酸药、可的松、苯妥英钠、肝素和咖啡因等药品,都会影响骨质形成,应加以控制。

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许多内分泌疾病,如柯兴氏综合症、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必要的时候,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性激素,可预防骨质过度丢失,控制骨质吸收,延缓骨质疏松发生。

2、为什么要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症?

现在世界上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女性比男性患者多。科研证实,一般男性从32岁,女性从28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流失,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流失,此间最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症状。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中年人过早地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初期无症状,甚至长期无症状,经常是几年之后才感到腰背痛,以后会出现身高缩短,驼背,严重时脊椎骨遇到稍重的压力(如咳嗽、提不太重的东西)就容易断裂;还有行走不便、呼吸困难、有时大小便不正常的现象;关节特别脆弱,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摔倒时自动用手支撑而造成骨折,使关节变形。骨质疏松后大腿骨折最为常见,有的终生不能行走,最终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影响。

对骨质疏松症要注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补钙。那种认为身强体壮,不必补钙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具体要做到:

(1)多晒太阳

晒太阳能使皮肤维他命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2)多做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流供应,增加骨密度。散步、慢跑、打球、跳舞及健身操等运动都可以达到运动目的。(3)饮食调养

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取钙质。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鱼、鸡、牛肉等蛋白质含钙量丰富及花椰菜、苋菜等。(4)注意药物的影响

如利尿剂、强的松等药物会影响骨质的代谢,平日应少用或不用,更不要滥服补剂。

①防止各种意外伤害,防止造成四肢骨折。

②补肾。肾主骨,治本扶正,修复缺钙。

3、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什么病的范畴

病情分析:
你好,从中医的角度而言,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不能继续濡养筋骨,因而表现骨痛,容易骨折。所以,中医认为,补肝肾,强筋骨是关键。
指导意见:
你可以选择吃中药,到中医大夫那里开。也可以选择吃一些中成药,比如筋骨片,骨筋丸之类的,都是能缓解症状的。没有症状,中医的效果也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我建议还是把钙片吃上去,并且多晒太阳。

4、怎样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5、中医上认为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中医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在与之相应的疾病的有关描述及分析中,已经涉及本病的生理、病理,为后世医家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生髓”。《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医经精义》进一步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者,肾之合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痛”。这些都强调肾与骨的关系密切,骨的病变反映了肾的盛衰。《素问痿论》明确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脏也。金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主要与肾脏的盛衰有关。从另一个角度看,经络伤病,气血运行阻滞,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杂病源流犀烛》谈到:“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难经》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金代医学家张洁古认为督脉“为阳脉之督纲”,督脉损伤则阳脉经气阻遏,亦可导致肾阳不足,进而影响到骨骼。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应从肾入手,对于脊髓损伤这一类继发性骨质疏松,还应考虑疏通经脉以利气血通达,使脏腑气血充盈。

6、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经从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恶化的治

疗,进展到积极地恢复骨骼健康的治疗,使“从骨寿命而言可以使人的预期寿命延长10 ~ 20 年”的预想成为可能。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偶联失调,药物治疗分为三大类。

(1)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异丙氧黄酮都属于这一类。

(2)骨形成促进剂,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

(3)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这类药物有维生素D 与钙剂。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既往HRT(激素替代疗法)曾作为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首选,但新的研究表明,在HRT(激素替代疗法)

作为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方面,风险/ 受益比值不理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在欧洲范围内HRT 不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疗法。

2003 年国际骨质疏松大会学术委员会推荐:不建议使用HRT 预防慢性疾病;HRT 应该用于绝经症状明显的患者,以减轻症状;如果使用HRT 使用剂量应该最低,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最短;对使用HRT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对有泌尿生殖器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局部用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仅作为抗吸收治疗的备选用药。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全,消化吸收能力就强,成为生化气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依赖肾的功能健全。若脾病日久,运化失职,饮食得不到消化吸收,无力滋养先天之肾,则肾精虚衰,最终使脾肾两亏,可表现为腰膝无力、腰背酸痛等。因此,健脾补肾乃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则。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与中医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