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质疏松一般有哪些病因,会遗传吗?
1、遗传
2、营养不良,缺少钙
3、缺少运动锻炼
骨质疏松会遗传,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另外从遗传学研究最多的是母亲与女儿, 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则其女儿的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脆性骨折的风险要增加。
2、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为何天天补钙还是会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一般指原发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年龄越大,骨代谢性疾病发生率越高。骨和骨强度的损伤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根据对高温后期的研究,我国某市老年妇女发病率较高,50%、19%的骨折率、20%的老年男性和12%的骨折率被老年人称为“隐形杀手”和“无声障碍”。
骨质疏松症的逆转非常困难,所以预防非阳光疗法。运动和高钙有三个基本措施。虽然防病,但通过相关调查,我国人民的营养钙含量明显不足,需要摄入一半。还没有。多数专家建议,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因此,需要适量补钙,但有些人补钙多年后仍不补钙。原因是什么?
虽然中国市场上有数百种钙制品,但疗效并不理想。我非常喜欢它。钙的标准钙含量不等于钙的吸收。例如葡萄糖钙只含有9%的钙,而乳酸钙只有13%它只含有40%的碳酸钙。如果你一天多吃一克钙,就多吃一克钙。这种钙的失衡,磷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不够,就会吸收钙。一般来说,对于幼儿来说,乳汁的最佳选择是1:2。如果鸡蛋等食物吃得不够,即使补充钙,也很难吸收和利用。三种食物成分会影响钙制品的摄入量。如果在食物中摄入菠菜、竹笋等含有大量水产品和单宁酸的食物,可以通过与钙结合合成不溶性钙盐,降低钙的补充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和骨骼中钙的增加。如果维生素D不足,摄入钙和使用蛋黄的动物维生素D丰富,可以吃得更好。做户外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维持骨骼钙的正常代谢,适当的阳光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如果户外活动太少,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补钙应积极参加日常散步、慢跑、太极拳、足球等户外运动。
补钙应以饮食疗法为主。补钙有益。A、 牛奶、250克奶油、300毫克钙和300毫克钙是钙的主要来源。B、 500克大豆、120毫克大豆、150毫克钙、500毫克豆腐和500毫克钙都是低成本的钙食品。C、 海带皮,海带25g,海带300mg,虾仁25mg含500mg,D,芝麻酸100g,芝麻酸钙850mg,面包、饺子、面食、凉菜可补充钙,白菜、油菜、芹菜等绿叶蔬菜每天250克即可添加。
3、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分泌功能失常①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与比例失调,导致:
蛋白质合成减少,骨基质生成不足;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对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强度相对增高;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降低,绝经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能与此有关,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② PTH 分泌增多。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骨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
者的血PTH 轻度增高,这在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中较明显;加上性激素缺乏、PTH 与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
③降钙素(CT)缺乏。绝经期后CT 水平降低,可能因抑制骨吸收因素减弱而促成骨质疏松的发生。
④其他激素的作用。一些资料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生活因子(尤其是生长介素C)、胃泌素的分泌异常,但其病因意义并未阐明。
成骨细胞(OB)与破骨细胞(OC)组成骨重建单位。在健康成人体内破骨与成骨过程保持平衡,这有赖于OB 与OC 彼此之间有良好的互相调节。
破骨细胞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谱系的细胞,在维持骨重建平衡及体内钙平衡中起关键作用。OC 的活化和受抑制又受OB 及其他因素所调节。骨的基质细胞、成骨细胞和活性T 淋巴细胞对OC 的活化起支持作用,被称为“支持细胞”(SC/OB)。
“支持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多能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谱系发育为OC 前体。“支持细胞”分泌的RANKL[ 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又称护骨素配基(OPGL),OC 分化因子] 与OC 膜上的RANK[(NF-κB)
受体活化因子] 结合,将信号传入破骨细胞前体,使OC 分化成熟。
“支持细胞”又分泌OPG(护骨素),与OPGL 争夺RANK 的结合,从而抑制OC 的分化成熟。
各种上游激素[ 如PTH,17β-E2,糖皮质激素,l,25 -(OH)2D3,PGE2 等] 或细胞因子(如TGF-β,IL-1,IL-11,IL-17 及TNF 等)
作用于SC/OB 的受体,刺激或抑制SC/OB 表达RANKL 或OPG,从而调节OC 的活性。如OC 持续地过于活跃则发生骨质疏松。
(2)营养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青春发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发生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亦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钙的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低钙饮食可能通过继发性PTH 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
饮酒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钙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者性腺功能减退,如并发肝硬化还将影响25-(OH)D3 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的活动减少、日照缺乏、胃肠吸收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减退等因素,均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3)遗传因素身材、肥瘦、肌肉发达程度和胃肠功能均与遗传有关。白种人(亚洲人亦近似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南非班图人、黑人不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4)免疫因素破骨细胞来源于大单核细胞,有潜在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紊乱时通过各种途径加速骨吸收,延缓骨生长,导致骨质疏松。
(5)骨骼重量与骨密度(BMC)峰值的水平男女一般在30 岁达到BMC 峰值,峰值BMC 是成年以后BMC逐年下降的起始值。资料表明,峰值BMC 高者在进入绝经期或老年期后不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峰值BMC 较低者可迅速到达“临界危险值”,这在女性更为突出。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4、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
5、骨质疏松病因 溶骨性骨质破坏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病因?如何治疗?
脊柱结核病例15: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 患者,女性,25岁,腰背部疼痛1年余,加重2月余。查体:腰骶段脊柱棘突间叩击痛,双下肢肌力5级,患者腰背部疼痛,行走困难。X线: L4-5椎体破坏、腰椎曲度变直。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薛海滨CT:L4-5椎体骨破坏、脓肿、死骨。患者诊断:腰椎结核抗结核治疗同时,行前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 查看原帖>>
6、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内分泌因素,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营养因素,病人食物中zd缺乏钙和内源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时,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生。某些药物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如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回激素大于2-3个月,或使用肝素大于4个月以上,包括服用部分抗癫痫药物均可引起本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以腰、背部答疼痛为主,占疼痛患者的70%-80%左右。仰卧位、坐位时疼痛减轻,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会加重,严重者会导致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7、骨质疏松主要有哪些原因?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可以导致各种严重后果,特别是易发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一系列代谢失调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闲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减少,引起内源性维生素D经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饮食中维生素D随着年龄增长而吸收不良。当长期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时,可以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导致各种骨折发生。所以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
8、中医上认为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中医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在与之相应的疾病的有关描述及分析中,已经涉及本病的生理、病理,为后世医家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生髓”。《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医经精义》进一步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者,肾之合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痛”。这些都强调肾与骨的关系密切,骨的病变反映了肾的盛衰。《素问痿论》明确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脏也。金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主要与肾脏的盛衰有关。从另一个角度看,经络伤病,气血运行阻滞,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杂病源流犀烛》谈到:“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难经》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金代医学家张洁古认为督脉“为阳脉之督纲”,督脉损伤则阳脉经气阻遏,亦可导致肾阳不足,进而影响到骨骼。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应从肾入手,对于脊髓损伤这一类继发性骨质疏松,还应考虑疏通经脉以利气血通达,使脏腑气血充盈。
9、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1、增龄、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绝经后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骨量丢失、骨量发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统疾病均可影响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脏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响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