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个月宝宝缺乏维生素a,及时补充上就没关系了吗
宝宝的诞生,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对于这个新到来的小生命,所有亲人都用心呵护,送上最多、最温馨的关爱和最丰富的营养。那么究竟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哪些该补?哪些不该补?其中是否进补维生素A的争议很大。
对于很多新爸爸妈妈来说,维生素A应该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营养素,也正是由于对宝宝身体健康的极度敏感,一些家长被互联网上的错误信息混淆视听,传扬一些关于“外国孩子都不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补充过量会中毒”等信息。专家解释,所谓物极必反,即如果严重过量饮水也会引发生命危险,所以维生素A也不会例外。
维生素A需不需要补?
维生素A到底需不需要给宝宝补充呢?市妇儿医院儿科主任苏艳芳介绍,临床上,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婴儿时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一项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营养状况调查显示,维生素A临床缺乏和亚临床缺乏率在0——6岁儿童中高达50%以上,而在6个月以下小婴儿发生率则更高,达到了80%。我国属于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婴儿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孕妇维生素A摄入不足、食物获取途径有限等,而学龄前儿童主要是由于挑食、偏食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家长们可以带宝宝到市妇儿医院取血检测体内维生素A、D、E水平,及时发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补充适量维生素A对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苏艳芳介绍,适当补充维生素A可以促进宝宝视觉发育,增强暗视觉功能;并维护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完整性,增强防御功能,减少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贫血的发生;促进骨骼发育。而对于国外提倡不需要补充维生素A的观点,苏艳芳提醒,海外婴幼儿食品、营养品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宝宝的身体状况。例如日本奶粉中含碘量低,不适合中国婴儿食用。日本的婴儿配方奶粉含碘量低的原因是日本国民平日比较多地进食海产品、海盐,不怎么缺碘。但对于中国内陆地区和缺碘地区就不合适。同样,一些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人种都与我国差别较大,因此国外的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宜。
维生素A应该怎么补?
对于国内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对婴幼儿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处方集(儿童版)》、《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方案》中对维生素A补充的规定和建议,我国婴幼儿每日维生素A补充剂量应在1500——2000国际单位比较适宜。一些专业的儿童制药企业也正是参照了这些依据设计了相关的营养补充剂,最常用的就是维生素AD滴剂,供宝宝们服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维生素D在婴幼儿人群中缺乏率高。维生素AD协同作用,可以促进宝宝视力发育,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并有助于巨噬细胞、T细胞和抗体的产生,增强婴幼儿抗御疟疾的能力,对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成年期骨质疏松发病率、降低糖尿病、癌症等发病风险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维生素AD还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对婴幼儿骨骼系统的生长意义重大。对于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儿童的维生素A补充干预,推荐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IU——2000IU,维生素D400IU——800IU。
对于一些家长格外关注维生素A过量问题,苏艳芳解释,首先要说明的是,维生素AD制剂不是治疗性药品,含量为预防性剂量,目的是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A缺乏症,在安全性方面是很高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每日需要量及中毒剂量中间是一个很宽的范围。在国际上,对于维生素中毒是这样定义的:婴幼儿一次摄入剂量100000微克(约33万IU)可能发生急性中毒,而慢性中毒的剂量为每日摄入维生素A15000——30000微克(约5至10万IU),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而这两种情况在正常的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因此家长们可以放心给宝宝服用。
2、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分泌功能失常①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与比例失调,导致:
蛋白质合成减少,骨基质生成不足;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对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强度相对增高;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降低,绝经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能与此有关,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② PTH 分泌增多。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骨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
者的血PTH 轻度增高,这在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中较明显;加上性激素缺乏、PTH 与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
③降钙素(CT)缺乏。绝经期后CT 水平降低,可能因抑制骨吸收因素减弱而促成骨质疏松的发生。
④其他激素的作用。一些资料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生活因子(尤其是生长介素C)、胃泌素的分泌异常,但其病因意义并未阐明。
成骨细胞(OB)与破骨细胞(OC)组成骨重建单位。在健康成人体内破骨与成骨过程保持平衡,这有赖于OB 与OC 彼此之间有良好的互相调节。
破骨细胞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谱系的细胞,在维持骨重建平衡及体内钙平衡中起关键作用。OC 的活化和受抑制又受OB 及其他因素所调节。骨的基质细胞、成骨细胞和活性T 淋巴细胞对OC 的活化起支持作用,被称为“支持细胞”(SC/OB)。
“支持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多能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谱系发育为OC 前体。“支持细胞”分泌的RANKL[ 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又称护骨素配基(OPGL),OC 分化因子] 与OC 膜上的RANK[(NF-κB)
受体活化因子] 结合,将信号传入破骨细胞前体,使OC 分化成熟。
“支持细胞”又分泌OPG(护骨素),与OPGL 争夺RANK 的结合,从而抑制OC 的分化成熟。
各种上游激素[ 如PTH,17β-E2,糖皮质激素,l,25 -(OH)2D3,PGE2 等] 或细胞因子(如TGF-β,IL-1,IL-11,IL-17 及TNF 等)
作用于SC/OB 的受体,刺激或抑制SC/OB 表达RANKL 或OPG,从而调节OC 的活性。如OC 持续地过于活跃则发生骨质疏松。
(2)营养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青春发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发生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亦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钙的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低钙饮食可能通过继发性PTH 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
饮酒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钙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者性腺功能减退,如并发肝硬化还将影响25-(OH)D3 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的活动减少、日照缺乏、胃肠吸收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减退等因素,均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3)遗传因素身材、肥瘦、肌肉发达程度和胃肠功能均与遗传有关。白种人(亚洲人亦近似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南非班图人、黑人不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4)免疫因素破骨细胞来源于大单核细胞,有潜在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紊乱时通过各种途径加速骨吸收,延缓骨生长,导致骨质疏松。
(5)骨骼重量与骨密度(BMC)峰值的水平男女一般在30 岁达到BMC 峰值,峰值BMC 是成年以后BMC逐年下降的起始值。资料表明,峰值BMC 高者在进入绝经期或老年期后不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峰值BMC 较低者可迅速到达“临界危险值”,这在女性更为突出。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3、硅元素对身体有危害么?
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引起矽肺。由于长期大剂量吸入二氧化硅(Si02)粉尘所致。硅尘进入呼吸道,被肺巨噬细胞吞噬,释放出活性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更多的胶原。硅尘还可刺激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破坏Si02表面被覆的蛋白质而暴露受损的细胞膜,还可启动脂质过氧化,产生自由基,损伤甚至杀死巨噬细胞,死亡的细胞可刺激临近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硅尘重新被释放出来,又被其它的巨噬细胞吞噬,而产生更多的胶原纤维,随着时间的延续,病程进展引起矽肺。各类金属矿山的采矿工、隧道工、耐火材料工业中的随石工、玻璃制品和石英磨粉工、清沙工都较易接触硅尘而发生矽肺。由于防尘工作的大力开展,矽肺发病率己有明显降低,但尚未被完全控制,仍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之一。
怀孕的话要尽可能不接触,对胎儿有好处。
补充:
认识硅对生物界的重要性历史并不长久。1972年发现硅是鸡和大鼠生长和发育必不可缺的元素。尔后,硅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继而被认为是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硅的分布与功能,硅主要集中于骨骼、肺、淋巴结、胰腺、肾上腺、指甲和头发。在主动脉、气管、肌键、骨骼和皮肤的结绨组织中含量最高。小动脉、角膜、巩膜也有相当高的含量。每百克的组织可含数百微克。脑组织中含量极低,可能由于血脑屏障阻止硅进入脑内。硅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硅是胶原、弹力纤维和细胞外无定形连接物质的组成成分。硅也存在于亚细胞结构中的各种酶结构中。近十余年证明,硅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骨骼的形成有关。硅是成骨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骨的钙化过程。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肺部疾患、生长缓慢者,组织内硅的含量与正常者比可减少到50%。
硅与冠心病的关系己引起人们的重视。硅能增强血管的弹力纤维,特别是内膜弹力层,可构成一道屏障以阻碍脂质内侵。因此,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就是由于硅能起到保持弹力纤维和间质完整性而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组织中的硅含量逐渐减少。随着动脉壁的硬化组织内硅的含量也减少。因而,硅含量的减少程度可作为老化的参考指标,用以提醒老年人加强保健延缓衰老。硅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它与黏多糖的变化有关。
硅与肿瘤的关系没有什么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有引起癌症的作用,也不是食物中硅的作用,而是硅粉尘的作用所致。
4、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由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主要是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炎症与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所以激素在临床皮肤病中应用极其广泛,如严重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休克、血液皮肤病以及局部皮肤外用等,但激素不是病因性治疗,对许多皮肤病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且易复发,切忌滥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往往是很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与病人的生理与病理状况有关,重要的是取决于用量及用药时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主要表现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浮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骨质疏松等,所以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应慎用激素。
(2)诱发或加重感染 由于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机体防御能力,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如病毒、霉菌、结核病灶扩散恶化。所以对活动性结核病、合并慢性感染病灶的患者应禁用。
(3)诱发或加重溃疡 由于糖皮质激素刺激胃壁细胞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粘液的产生,阻碍组织修复,故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出血或穿孔,故溃疡患者应禁用、慎用激素。
(4)反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或加重,是激素的严重的反跳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未充分控制所致。此外停药后还可出现些原来疾病没有的停药症状,如肌痛、肌强直关节病、疲乏无力、情绪消沉、发热等。
5、醋酸泼尼松片停药后有什么反应??
你的问题是说:醋酸泼尼松片(就是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有什么反应。
假如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疗疾病,需要停药,但不主张马上停药,一但马上停药,,原先要治疗的疾病的症状可能会再出现,甚至更严重。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反跳现象……
建议要停药的话,逐渐减量,到停药。比如说,你现在是吃2片(打比方),减到吃1片,再过段时间到半片,再停药……
必要时,尊医嘱……
6、破骨细胞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好像破骨细胞太多了不好,我几天前去检测的我的破骨细胞有214,上极限值是180,我膝关节痛的。问了我们一个以前做护士的同事,说破骨细胞过多是因为血钙不足,所以破骨细胞顾名思义就是破坏骨组织(其实是吸收,它的前身是巨噬细胞)。从而满足血中的钙量,所以关节会痛。相对应的成骨细胞就对骨关节有修复作用。像我这种情况就需要补钙,但是也不能补太多,否则会导致骨刺,骨质增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体内存在分解骨质的破骨细胞和形成骨骼的成骨细胞,正常情况下两种细胞的作用保持着良好的平衡。破骨细胞分布在骨骼表面,它们分泌出盐酸等物质,分解骨组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骨质在不停的形成(成骨)和破坏(破骨),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过于活跃,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7、白萝卜营养价值
功效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腹胀停食、腹痛、咳嗽、痰多等症。
禁忌人群
萝卜性偏寒,脾虚泄泻者慎食或少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吃。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白萝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带辛辣味。
中医认为,白萝卜可“利五脏、令人白净肌肉”。白萝卜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为抗氧化剂,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褐质沉积。因此,常食白萝卜可使皮肤白净细腻。“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萝卜很早就被中国人认为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在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更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白萝卜
白萝卜的营养价值
第1步白萝卜的营养价值概述
白萝卜的营养比较丰富。据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6克、蛋白质0.6克、钙49毫克、磷34毫克、铁0.5毫克、无机盐0.8克、维生素C30毫克。
第2步白萝卜含维生素C
白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第3步白萝卜含芥子油
白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第4步白萝卜含淀粉酶
白萝卜中含有的INDOL及酶物质,能分解治癌物质“亚硝酸氨”更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中的淀粉酶,能够阻止淀粉过多、消除胃炎及胃溃疡,其抗氧化性及抑制细胞老化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能防止骨质疏松,另外还有很强的解毒功能,可用于治疗食积不消、支气管炎、醒酒利尿等。
第5步白萝卜含木质素
白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
第6步白萝卜的热量
平均每100克白萝卜的可食用部分含有的热量约为21大卡,白萝卜的热量非常低,非常适合在减肥的时候食用,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身体很有好处。但在减肥期间也要注意营养摄入的均衡,不能只考虑热量。
白萝卜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白萝卜味甘、辛,性凉,入肺、胃、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腹胀停食、腹痛、咳嗽、痰多等症。
第1步白萝卜的名家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止带浊,泽胎养血。”
《本草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第2步白萝卜的作用
(1)美容护肤
将白萝卜切碎捣烂取汁,加入适量清水用来洗脸,长期坚持,可使皮肤清爽润滑。
(2)食用白萝卜减肥的优势
白萝卜的营养价值是丰富高的,其钙质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与柠檬相近,而铁的含量又是鳗鱼和肝脏类食物的3倍,维生素 B1的含量也要比豆浆中的含量多60%,白萝卜中的维生素B2含量又是牛肉的2倍,并且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白萝卜的辛辣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 代谢,并且还具有利尿、排毒、改善便秘问题的作用。
(3) 多吃白萝卜,能帮助消化
萝卜有很好的下气消滞作用。消滞就是消除饮食的“积滞”,帮助消化。当你吃得太多时或进食肉类后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别急着找药,先吃几块萝卜试试看。
(4)便秘者多吃萝卜
吃到“积滞”的人,通常表现为腹胀、大便不通、放屁较臭(多数是肉食吃太多)等,应吃几顿萝卜,以帮助消化。吃了萝卜后,不少人会出现频频放屁的现象,这就是萝卜的“下气”功效了。所谓“下气”,就是加强胃肠道的运动,使胃肠道的气体从肛门排出,有进有出,这样就能很好地缓解因胀气引起的胃胀及腹胀等不适。同时,由于萝卜能加强胃肠的运动,因此,它对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用萝卜治疗便秘的记载。在现代研究里也发现,萝卜含有可以帮助消化的淀粉酶,以及可以促进胃肠运动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因此,对于便秘的人群,吃萝卜可以起到通便、降脂的作用。
8、硅是否对人体有害?
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引起矽肺。由于长期大剂量吸入二氧化硅(Si02)粉尘所致。硅尘进入呼吸道,被肺巨噬细胞吞噬,释放出活性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更多的胶原。硅尘还可刺激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破坏Si02表面被覆的蛋白质而暴露受损的细胞膜,还可启动脂质过氧化,产生自由基,损伤甚至杀死巨噬细胞,死亡的细胞可刺激临近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硅尘重新被释放出来,又被其它的巨噬细胞吞噬,而产生更多的胶原纤维,随着时间的延续,病程进展引起矽肺。各类金属矿山的采矿工、隧道工、耐火材料工业中的随石工、玻璃制品和石英磨粉工、清沙工都较易接触硅尘而发生矽肺。由于防尘工作的大力开展,矽肺发病率己有明显降低,但尚未被完全控制,仍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之一。
怀孕的话要尽可能不接触,对胎儿有好处。
补充:
认识硅对生物界的重要性历史并不长久。1972年发现硅是鸡和大鼠生长和发育必不可缺的元素。尔后,硅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继而被认为是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硅的分布与功能,硅主要集中于骨骼、肺、淋巴结、胰腺、肾上腺、指甲和头发。在主动脉、气管、肌键、骨骼和皮肤的结绨组织中含量最高。小动脉、角膜、巩膜也有相当高的含量。每百克的组织可含数百微克。脑组织中含量极低,可能由于血脑屏障阻止硅进入脑内。硅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硅是胶原、弹力纤维和细胞外无定形连接物质的组成成分。硅也存在于亚细胞结构中的各种酶结构中。近十余年证明,硅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骨骼的形成有关。硅是成骨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骨的钙化过程。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肺部疾患、生长缓慢者,组织内硅的含量与正常者比可减少到50%。
硅与冠心病的关系己引起人们的重视。硅能增强血管的弹力纤维,特别是内膜弹力层,可构成一道屏障以阻碍脂质内侵。因此,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就是由于硅能起到保持弹力纤维和间质完整性而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组织中的硅含量逐渐减少。随着动脉壁的硬化组织内硅的含量也减少。因而,硅含量的减少程度可作为老化的参考指标,用以提醒老年人加强保健延缓衰老。硅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它与黏多糖的变化有关。
硅与肿瘤的关系没有什么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有引起癌症的作用,也不是食物中硅的作用,而是硅粉尘的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