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爸爸骨质疏松,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病因分类
(一)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二)继发性
1.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2.妊娠一哺乳。
3.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4.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5.肝脏病
6.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7.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8.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
9.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10.类风湿性关节炎
11.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12.其他原因 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机 理
一、老年性和经绝期后骨质疏松
男性55岁后,女性见于绝经期后。老年性骨质疏松可能与性激e799bee5baa631333262383039素水平低下,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等有关。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作用,并有桔抗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绝经期后雌激素减低,故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雌激素还有刺激l-a-羟化酶产生1.25-(OH)2-D3的作用。更年期后缺乏性激素,1-a一羟化酶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低血磷等刺激生成的敏感性减低,1.25-(OH)2-D3生物合成低下,也参与发生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母细胞逐渐死亡,骨基质在量与质方面都在改变。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实际上是机体老化过程的表现,特别是骨组织表现最突出。
二、营养性骨质疏松
蛋白质缺乏,骨有机基质生成不良,维生素C缺乏影响基质形成,并使胶原组织的成熟发生障碍;饮食中长期缺钙(每日不足400mg)者可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促进骨质吸收也可致病。
三、废用性骨质疏松
各种原因的废用,少动、不负重等,对骨骼的机械刺激减弱,可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形成骨质疏松。
四、青年特发性骨质疏松
原因不明,多见于青年人,故又称青年型骨质疏松。
五、内分泌性骨质疏松
(一)皮质醇增多症
由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抑制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量,同时蛋白质合成抑制,分解增加,导致负钙及负氮平衡,使骨质生成障碍,但主要是骨质吸收增加。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大量甲状腺激素对骨骼有直接作用,使骨吸收和骨形成同时加强,但以骨的吸收更为突出,致骨量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全身代谢亢进,骨骼中蛋白基质不足,钙盐沉积障碍,也是发生骨密度减低的原因。 1.25-(OH)2-D3是维生素D活性激素,它能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刺激骨的生长和骨矿物化。由于大量甲状腺激素影响肾1-a-羟酶活性,干扰了1.25-(OH)2-D3分解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时1.25-(OH)2-D3水平降低,而使肠道吸收钙减少,粪钙排出增多,肾回吸收钙减少,肾排出钙增加。胶原组织分解加强,尿羟脯氨酸排出增加,造成负钙平衡。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降低与1.25-(OH)2-D3下降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三)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体内呈负氮平衡,骨有机基质生成不良,骨氨基酸减少,胶原组织合成障碍,肠钙吸收减少,骨质钙化减少。糖尿病患者因高尿糖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钙、磷排出增多及肾小管对钙、磷回吸收障碍,导致体内负钙平衡,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PITll分泌增加,骨质脱钙。当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常伴有肝性营养不良和肾脏病变,致使活性维生素D减少,a羟化酶活性降低,加重了骨质脱钙。
(四)肢端肥大症
此症常有肾上腺增大,皮质肥厚,甲状腺功能相对亢进,与此同时性腺功能减退受抑制。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可增加尿钙排出,降低血钙,血磷增高,从而刺激PTH分泌,增加骨吸收。
(五)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
PTH对组织各种细胞,:如间质细胞、原始骨细胞、前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均有影响。急性实验证明,地首先使大量骨细胞活跃,发挥其溶骨吸收作用,同时促进少数无活性的前破骨细胞变为有活性的破骨细胞,加快溶骨吸收作用,此时从破骨细胞到前成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转变过程,由于胞质中无机磷水平下降而受到抑制,成骨细胞既小又少,致骨钙盐外流,血清钙上升。慢性实验证明,PTH除促进已经存在的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溶骨吸收作用外,还促使间质细胞经过原始骨细胞,前破骨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而使破骨细胞在数量上大为增多,溶骨吸收过程进一步加强。其骨骼改变程度因病期而异,有者可发生囊肿样改变,但骨皮质的骨膜下吸收为其特征性改变。
(六)性腺功能减退如前述。
(七)遗传性结统组织病
1.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体病,由于成骨细胞产生骨基质较少,犹如骨质疏松。
2.半脱氨酸尿症主要由于眈氨酸合成酶缺乏所致。
(八)其他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同时伴结缔组织萎缩,包括骨骼胶原组织在内,重者尚有废用因素存在,舰质激素治疗也促进骨质疏松。长期肝素治疗影响胶原结构可致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主要有哪些原因?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可以导致各种严重后果,特别是易发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一系列代谢失调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闲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减少,引起内源性维生素D经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饮食中维生素D随着年龄增长而吸收不良。当长期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时,可以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导致各种骨折发生。所以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
3、骨质疏松会遗传吗?
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目前尽管人们尚未明确遗传因素在骨骼发育的哪些时期起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但有事实已被证明,遗传因素确实明显影响骨量峰值。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为,人群骨量峰值80%由基因即遗传因素所控制。
4、骨质疏松跟哪些因素有关?
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大家对于骨质疏松症都了解了哪些呢?其实骨质疏松症是骨骼代谢异常的疾病,虽然导致它的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与以下方面都有关系。 1、衰老: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之一。 2、雌激素下降:雌激素会刺激骨质的形成及抑制骨质的分解。妇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便雌激素停止或减少分泌,就会加速骨质疏松,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3、营养失调节:钙摄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盐的食物或嗜烟、嗜酒,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4、生活不正常: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阳。 5、疾病:罹患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或某些癌症,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6、药物: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或止痛药者。 7、遗传: 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的介绍。大家对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大家能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
5、遗传因素是否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能预防吗?
遗传因素确实能够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但是骨质疏松并不是一种遗传病。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质钙化疾病,这种疾病导致骨质比较脆,容易骨折。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之所以说遗传因素能够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因为人的骨质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果父母的骨质比较疏松,其子女患有骨质疏松疾病的几率就会高一些,但是我们不能把骨质疏松作为一种遗传病。还有一个影响骨质疏松的很大因素是年龄,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质会逐渐疏松,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质结构会逐渐退化,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摔倒后就容易骨折,因为他们的骨质密度降低了,骨头就容易断裂。
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我们单纯的通过一个方面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出发,从多个方面预防骨质疏松。可行的措施一是补充钙剂,比如吃钙片,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等等,说到这里就是要合理饮食,补钙不是要到了老年才开始的,无论是小孩还是老年人,都要注意钙质的补充。
从自己日常的饮食出发,注意钙质的补充,多吃一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少喝一些可乐等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饮料,最好不要饮酒,饮酒不利于身体内钙的吸收,这些对我们的骨质保护是极不利的。还有就是加强体育锻炼。有条件的话,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促进骨盆的血液循环,也能减少骨质的流失。多晒一晒太阳,促进身体内钙质的吸收。
6、骨质疏松一般有哪些病因,会遗传吗?
1、遗传
2、营养不良,缺少钙
3、缺少运动锻炼
骨质疏松会遗传,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另外从遗传学研究最多的是母亲与女儿, 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则其女儿的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脆性骨折的风险要增加。
7、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1、增龄、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绝经后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骨量丢失、骨量发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统疾病均可影响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脏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响骨健康。
8、导致骨质疏松有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