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指指骨变形预示着什么?
指关节畸形最常见的原因是类风湿引起的.可以去医院查下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以下可参考 (1)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病人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特点是于早晨或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即觉缓解或消失。晨僵现象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为三度:a.轻度晨僵:起床活动1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b.中度晨僵:起床后活动1~6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c. 重度晨僵:起床后6小时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风湿病人的必备症状。绝大多数病人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病人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由于剧疼,当别人伸手去触摸他的关节时,病人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若让其主动活动关节,有时还可勉强地伸屈。临床上要注意有无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位置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或急,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关节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则困难,病人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 ”但这些现象经活动片刻后即减轻,逐渐活动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关节痛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检查时可见关节肿胀,局部多半不红,呈皮肤本色;也有发红或微紫的,这多见于小儿的足 FDA3 或手指关节肿胀时。关节触之发热,触疼或明显压疼。关节积液时有明显的波动感,尤以膝关节明显。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关节肿胀却不易查出。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187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 FDA3 、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有人统计,约有30%的病人首起发病的是指关节;26%的病人首起发病的是膝关节;10%的病人首起发病的是腕关节。类风湿起病时多为1~3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的数目绝大多数病人为4~10个以上关节。据记载,类风湿极少侵犯远端指、趾关节。 ④关节炎转移:即关节炎从一个关节发展到另一个关节,有以下三个特点:a.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3天,很少超过1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第一个关节肿胀发病后,多半经1~3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对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点。此后,关节肿痛象“接力赛”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b.对称性:关节炎的游走(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c.相互制约现象:第一个关节肿胀转移到另一个关节之后,该(第一个)关节的肿痛较快(1~3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类风湿的关节炎症期,运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此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在早期,关节发生肿胀时,多数病人因剧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指导、是否注意功能锻炼、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病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病人翻身、起床、穿衣、结解纽扣、梳头、刷牙、拿碗拿筷、吃饭、洗衣、弯腰、行走都发生困难。 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足”等。类风湿手的畸形特征为:a.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过伸和远端指关节屈曲,从侧面看手指的形状很象鹅的颈部;b.扣眼畸形:近端指关节屈曲,远端指关节过伸,手呈扣眼状;c.鳍形手:初起仅见掌指关节与近端指关节梭形肿胀,以后逐渐向尺侧偏斜,形如鱼鳍,严重者可向腕关节发展。类风湿足的畸形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及 FDA5 趾关节外翻,以及向腓侧偏移和跖趾关节偏向跖侧,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难。 (2)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皮下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的标准之一。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发病率为5%~25%,其大小约为0.2c m~3cm,犹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如骨样坚硬,无痛,可活动。其数目一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关节周围,尤其是肘关节鹰嘴处、腕关节、指关节伸侧。另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均可出现。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 ~12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灼热感、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病人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废。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2、母亲双手严重退变,双手双腕骨质疏松如何治疗?【双手严重退变,双手双腕骨质疏松】
因为每个医生对同样的片子的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我们医院,骨科的片子是不发报告,而直接由骨科医生依据病情解读的。所以,我们很难依据别人的报告来给出意见。另外,任何疾病都要将影像学资料与体检结果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建议您找手外科专科医生就诊。
(熊革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母亲双手严重退变,双手双腕骨质疏松且有增生硬化如何治疗?【手关节】
您好!
建议通过双能骨密度仪检查诊断骨质疏松症,这样可以对骨密度进行量化,便于将来复查时的对比。
骨质疏松的治疗:一是基础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补充钙剂、良好的生活方式等;二是药物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性关节炎按照常规治疗,平时避免剧烈运动、过度负重、受凉等。
郭郡浩 2010.8.25
(郭郡浩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关节退变骨质疏松是怎么了?
骨质疏松有可能会引起关节疼,骨质疏松导致关节疼的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1、疼痛可能是由于骨质增生所导致的骨质破坏而引起的,在关节周围有丰富的骨松质,在此处如果产生骨质疏松会由于其内部的骨质破坏,继而使患者感觉到关节疼。2、疼痛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所并发的病理性骨折导致的,患者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后容易在关节周围产生病理性骨折,此时就会导致关节疼痛。3、骨质疏松有可能会加速关节退变,比如在骨质疏松发病时可能会使关节内部产生塌陷,或者有病理骨折的情况,继而导致关节变形或者产生异常摩擦。随着关节的退化速度加快,会使患者感觉到关节疼痛。
5、骨质疏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Osteocalcin,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ase,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Urinarypyridinoline)和脱氧吡啶啉(Urinarydeoxypyridinoline,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cross-linkedN-andC-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6、我的左手无名指第一关节骨折了,现在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不过现在手指骨头疏松,骨头容易变动,用手弄它
意见建议:你好k,骨胳退变就是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出现硬化,增生,骨质疏松等方面的改变。建议最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狗皮膏看看